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是小儿临床常见问题之一,喘息在学龄前儿童非常常见,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会发生反复喘息。现最新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将5岁以下儿童喘息分成3种临床表型:(1)早期一过性喘息;(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3)迟发性喘息/哮喘[1]。认识和总结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特点,对防治婴幼儿喘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近1年半来诊治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反复喘息患儿4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4例,肺炎患儿26例,入院当日至第五天取外周血常规分析,同时行病原学检查。结果:3组患儿中肺炎组白细胞入院当日明显高于治疗第五天。肺炎组白细胞及中性分类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和喘息组。嗜酸性粒细胞毛细支气管炎组和反复喘息组高于肺炎组,差异有显著性。3组患儿病原学检测痰培养、血培养均以肺炎组阳性率高,分别达25%和22.2%。肺炎支原体检测3组阳性率均高,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且与过敏因素密切相关,肺炎支原体感染亦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常见病原。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哮喘(Infantile asthma,以下简称IA)是哮喘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特殊性,我院儿科自1999年8月—2003年8月四年问收治64例IA患儿,现将其临床特征与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近年来日趋增多,以前惯用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诊断,随着诊断标准的规范化,发现婴幼儿哮喘所占比例很大,成为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本文为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婴幼儿哮喘50例作1临床分析,并就有关治疗方面作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5.
孙慧 《贵州医药》2011,35(3):266-267
婴幼儿喘息发作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既往认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随着免疫学研究方法的进展,有研究表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患也有关[1]。本文收集了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31例婴幼儿支原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血清总IgE水平。方法:测定964例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而住院的2岁以下婴幼儿血清总IgE。结果:78.9%的患儿血清总IgE高于正常参考值,其中男占74.1%,女占25.9%,毛细支气管炎血清总IgE增高者为243例,占该病总数的60.3%,喘息性支气管炎血清总IgE增高者为518例,占该病总数的92.3%。328例全程跟踪随访中有76例先后被确诊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比例为23.2%。结论:78.9%的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期其血清总IgE均升高,推断IgE在婴幼儿喘息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临床评价是否演变成为儿童支气管哮喘一个重要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硫酸沙丁胺醇及异丙托溴氨应用于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15例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7例,对照组15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硫酸沙丁氨醇及异丙托溴氨三联雾化治疗。分析其临床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布地奈德、硫酸沙丁氨醇及异丙托溴氨三联雾化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罗红霉素治疗婴幼儿哮喘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17-3418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MA)由于有较好的抗菌效果,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小儿支气管哮喘等非感染性疾病报道的不断增多,MA的非抗菌作用在小儿哮喘中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我院近3年来利用罗红霉素治疗婴幼儿哮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邹洪 《江西医药》2003,38(5):360-361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婴幼儿发病率高,国外报道为18%~40%,首发年龄多在1岁以内,发病原因与气道口径狭小,粘液腺组织发达,呼吸肌易疲劳致通气不良,免疫功能差;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只能维持半年,自己的特异性屏障功能不完善,易受感染和过敏。婴幼儿哮喘已作为单独疾病存在。“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评分犤1犦,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316例确认为本病的患儿,就其流行特点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10例,女106例,男女之比1.98:1。年龄7月~3岁,<1岁76例,~2岁132例,~3岁108例。病程4月~2年,首发年龄<1岁占2/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奉贤区中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到的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总数的62.8%(93例);其次为中成药,占总数的21.6%(32例)。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占95.9%(14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充分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力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6—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148份ADR报告中患者的一般情况、可疑药品分类、临床表现、累及器官或系统、因果关系、ADR分类及转归、报告人职业情况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ADR发生的男女比例为1︰1.08,以≥61岁的老年患者和≤15岁的儿童患者最多,涉及药品15类88种,抗微生物药的构成比最高(44.4%),其中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引发的ADR最多。ADR的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中枢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为主。ADR报告以医生上报为主(95.3%)。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不断拓展ADR监测范围,尽量降低漏报率,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万坚 《海峡药学》2008,20(12):157-159
对我院2006-2007年所收集的14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ADR中,以抗感染药所致的ADR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涉及ADR发生的药物。其作用途径以静脉注射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降阶梯疗法治疗婴幼儿喘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婴幼儿喘息患儿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最终治疗组脱落6例,完成104例;对照组脱落8例,完成102例。对照组采用联合降阶梯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7 d,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8%,治疗组为95.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后,治疗组复发5例,占5.05%;对照组复发16例,占17.2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联合降阶梯疗法治疗婴幼儿喘息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喘息性疾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以冬春季节为多,其迁延难愈,病程较长。据统计,我国约有1 300万5岁以下儿童受累于喘息,且目前仍有增多的趋势[1]。婴幼儿喘息发病机制复杂,与神经、遗传、免疫、神经内分泌等都密切相关且易反复发作,若不能有效控制日后将发  相似文献   

16.
2002年3月~2003年5月我院住院的2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加用山莨菪碱治疗2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病例1 :女 ,3个月 ,因咳嗽、喘憋4天于2002年3月8日入院。查体 :双肺布满哮鸣音 ,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肺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入院诊断 :喘息性支气  相似文献   

17.
喘息是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婴幼儿喘息是以喘息为主要症状,曾有反复发作或以后可能反复发作为特点的数种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可有多种不同的病因,其中有部分是支气管哮喘,这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喘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婴幼儿喘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溴铵三联氧气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注射,伴发感染者,据血象及CRP应用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及其它对症处理;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振口服液口服,疗程5~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喘息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初次喘息患儿78例,反复喘息患儿72例,留取末梢血进行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2组患儿病毒总检出率为61.33%,各组患儿病毒检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均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其它病毒阳性率很低。结论RSV是诱发婴幼儿喘息和喘息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要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收集本院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4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血压、阴道流血、腹痛、有无合并胎膜早破、超声表现、胎心监测情况。结果148例患者中,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占16.9%;血压范围在125~140/80~90 mmHg的占41.2%;合并胎膜早破者占30.4%;出现产前出血或血性羊水的占62.2%;表现为无间歇的持续性下腹痛及子宫压痛者占15.5%;超声检查提示胎盘早剥表现的占26.4%;表现为II类胎心监测图形的占68.2%。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胎膜早破是胎盘早剥发病的危险因素;产前出血或血性羊水、II类胎心监测图形是胎盘早剥的重要临床表现,而腹痛症状多不典型;超声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价值有限,只能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