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半肝切除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BD)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施行半肝切除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3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PTBD治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2例,术前施行PTBD治疗;对照组患者12例,未施行PTBD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状态及手术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进行PTBD后的TB、DB、ALT、AST、ALP及ALB等指标与PTBD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前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胆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施行半肝切除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PTBD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前营养及肝功能状态,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汁回输在低体重患者胆道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低体重胆道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胆汁回输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于术前、术后第7天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营养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体重下降、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禁食期每日输液量。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上升(P<0.05);胆汁回输组患者术后TBIL、ALT下降幅度和血清ALB、PRE升高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术后体重与术前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较胆汁回输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回输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禁食期每日输液量低于对照组。结论低体重患者胆道术后行胆汁回输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联合鼻肠营养管行外引流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行PTCD同时留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组(试验组)和单纯行PTCD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内脏蛋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2等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内脏蛋白指标ALB、TRF、PRE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上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对ALB、PRE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TRF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TR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TCD外引流胆汁回输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内脏蛋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围手术期胆汁代谢组学差异,筛选出与肝外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相关的胆汁分子标志物.方法 选择27例肝外胆管癌患者(19例肝门部胆管癌,8例远端胆管癌),分别收集其外科切除术前、切除术后第1和第7天的胆汁.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分别对比分析术后第1天与术前、术后第7天与术前胆汁中的差异代谢物,并对共同的差异代谢物与患者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胆汁内有5种代谢物升高,无代谢物降低;术后第7天与术前相比,胆汁内有3种代谢物升高,3种代谢物降低.以上两组差异代谢物中,有2种相同物质:苯甲酸和甲基丙二酸.术后第7天与术前比较苯甲酸升高≥2倍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低于升高<2倍的患者(P=0.04),而手术前后甲基丙二酸的变化与术后1年内早期复发无相关性.通过对苯甲酸在术后第7天较术前变化倍数与CA19-9分级、术前年龄分级、术后TNM病理分期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提示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围手术期胆汁内苯甲酸代谢水平的变化程度有助于预测肝外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5.
张清华  潘万能  徐刚  张雪峰  叶宇 《浙江医学》2012,(16):1350-1352
目的探讨合并 HBV 感染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远期疗效.方法收集8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远期疗效采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血清 HBsAg(+)率为23.5%.HBsAg(+)与(-)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性别、年龄、Bismuth 分型、病理、AJCC 肿瘤分期、总胆红素、γ-GT 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术前血清白蛋白、白球蛋白比、凝血酶原时间及手术方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HBsAg(+)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 HBsAg(-)组(P<0.01).HBsAg(+)组肝门部胆管癌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2.1%、15.8%、2.8%,与 HBsAg(-)组(54.8%、14.5%、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6).术前总胆红素量、凝血酶原时间及 AJCC 肿瘤分期和手术方式均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HBsAg(+)还不能认为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 >0.05).结论 HBV 感染是肝门部胆管癌的致病因素之一,合并 HBV 感染可能不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 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例,对照组实施姑息性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2、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39%(1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13%(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研究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姑息性手术治疗,使用根治性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能提高患者术后1年与2年的生存率,但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分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及营养不良与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在2000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可根治性切除的5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根据患者主观营养评估法(PG-SGA)评分分为营养良好组(PG-SGA<3分)及营养不良组(PG-SGA≥4分),应用χ2检验分析临床资料及营养不良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结果 通过PG-SGA营养评估,29例(54.7%)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其发生营养不良与年龄、黄疸持续时间、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肝功能分级和TNM分期等因素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Bismuth-Corlett分型、BMI、术前白蛋白、肝功能Child分级等因素无关,P均>0.05。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未能进行营养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P=0.040),而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同时进行营养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营养良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8,P=0.508)。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术前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极高,对营养不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例数为100例,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按患方对手术风险承受能力及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局部切除治疗,实验组则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分析2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病灶根治切除率、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肝门部胆管癌中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接诊的8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44例患者行PTCD治疗,B组44例患者行ENB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引流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水平与术前相比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引流成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胰腺炎、胆道感染、胆道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发生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与ENBD均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式,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安全性较高,但前者引流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肝门胆管癌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门胆管癌切除术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37例术后行肠外营养(PN)。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胆瘘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黄疸指数、术后体温、住院费用等的差异。结果 EN组比PN组肠功能恢复早(P<0.05)、胆瘘发生率低(P<0.05)、术后体温恢复快(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胆管癌切除术后是安全可行的;它既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又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胆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高位胆管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位胆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4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对48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根治性切除、根治性切除 肝动脉置管化疗、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和外引流5组,分析各种治疗方式与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全组手术切除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7.5%(18/48).围手术期手术死亡率为0.0%,术后平均生存期10.8个月,随访时闰为0、4~5 a不等,随访率为91.8%.切除组与引流组比较,在平均生存期、1、2和3年生存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引流组(P<0.05),而两者并发症发生率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根治性切除组的平均生存期、1、2和3年生存率又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组(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首选根治性切除,结合肝动脉置管化疗效果更好,姑息性切除的疗效优于各种内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总结10例腹部术后需肠内营养联合胆汁回输患者的护理,包括:引流管、胆汁收集、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的护理.认为腹部术后肠内营养联合胆汁自体回输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减少补液、改善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3.
黄光宇  贺莎 《吉林医学》2014,(17):3777-3778
目的:分析比较采取不同方案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患者108例,将其分为A组(根治性手术治疗组)、B组(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组)和C组(内镜下留置胆道支架)各36例,比较经三个不同方案治疗后1年内死亡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与B组、C组比较,A组经治疗后1年内死亡率相对较低,为2.8%,且并发症也明显少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成功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又称Klatskin瘤[1],占肝外胆管癌的60%~70%,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根治性切除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的唯一希望.然而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肝门部解剖结构特殊及容易早期侵犯周围组织等原因,根治性切除率较低.针对已失去根治机会的病例,有效的胆汁引流、延缓肿瘤生长速度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手术治疗的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前减黄的临床价值。结果:与非减黄组比较,减黄组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但术前准备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和非减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减黄并不能降低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术中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相反会明显延长术前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7月收治8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3.7±2.3)个月.1年生存率为57.3%,3年生存率为29.7%.切除组(包括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的平均生存时间(19.4±2.2)个月,高于非手术切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7.2±1.2)个月(P<0.05).无血管切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23.4 ±2.1)个月,明显高于单纯门静脉切除组(15.3±1.4)个月及肝动脉切除组(9.3±0.9)个月(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分期、肿瘤直径和手术方式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而病理类型、血管切除和年龄并不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与手术治疗方式、肿瘤分期和肿瘤直径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肝门部胆管癌外科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2~2008年收住的23例老年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治性切除组疗效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和单纯内引流组,非根治性切除组优于内引流组.结论 术前正确评价可切除性、术中选择适宜的术式、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配合125I粒子支架置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效果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TACE治疗(对照组)和行TACE配合125I粒子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各34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T0)、术后2个月(T1)、术后4个月(T2)、术后6个月(T3)...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根治性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重点对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1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心理状态稳定,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后严密周到的观察及护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 36例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式与疗效的关系 ,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选择合理的方法和改善其疗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 36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金属支架内引流和外引流 5组 ,分析各种治疗方式与病变分型、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平均生存时间 ,根治性切除组 3 .3年 ;姑息性切除组 2 0月 ;胆肠内引流组 13月 ;金属支架内引流组 12月 ;外引流组 6 .3月。总并发症2 2 .2 %。手术死亡率 0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应首选根治性切除 ,选择性的肝段切除是更合适的 ,姑息性切除的疗效优于各种内外引流术 ,胆肠吻合内引流术和金属支架内引流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