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DNA测序技术检测84例MPN患者及37例健康对照者PTP1B的DNA序列.结果 MPN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Exon1 ~6、Exon9和Exon10突变.MPN患者中有18例检测到Exon8 C/T杂合性突变,健康对照者中有10例检测到C/T杂合性突变,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453,P=0.501).38例患者进行了Exon7基因测序,2例有C/T杂合性突变,健康对照者中有1例G/C杂合性突变.所有受试者均未检测到纯合性突变.结论 MPN患者PTP1B基因突变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孔德姣  石琨 《肿瘤》2011,31(12):1122-1126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是一种经典的非跨膜性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在许多生理调节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内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来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迁移、基因转录和凋亡等。目前有证据表明,PTP1B与肿瘤具有相关性,既对肿瘤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究竟哪种作用处于主导地位取决于相应的底物和所在的细胞环境。本文旨在对PTP1B在乳腺癌、结肠癌、肝癌、淋巴瘤、卵巢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的不同机制进行综述,以便更深入地了解PTP1B的功能以及PTP1B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LSAB法 )检测肺良性病变和肺癌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表达。结果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阳性率在 3 4例肺良性病变的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为 95 .0 3 %± 2 .10 % ,12 1例肺癌为 43 .5 9%± 14 .41% ;46例腺癌为 47.5 7%±16.2 6% ,48例鳞癌为 40 .5 9%± 14 .0 4% ,2 7例腺鳞癌为 42 .13 %± 9.84% ;2 1例低分化鳞癌为 3 1.63 %±10 .3 4 % ,18例中分化鳞癌为 41.3 9%± 9.3 5 % ,9例高分化鳞癌为 5 9.90 %± 8.61% ;16例低分化腺癌为3 4 .14 %± 12 .5 3 % ,2 6例中分化腺癌为 5 2 .10 %± 12 .19% ,4例高分化腺癌为 63 .0 5 %± 15 .84%。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阳性率在肺良性病变与肺癌间 ,以及低分化肺癌与高分化肺癌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有助于鉴别肺部的良恶性疾病 ,并可能作为预测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具破坏性的特征,也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经过研究者们多年的努力,对肿瘤转移的过程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开始以一些关键分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作为治疗的靶点,但是,目前对肿瘤转移及肿瘤复杂本质的认识还不足于取得治疗上的突破。因而,更为深入地研究肿瘤转移的分子机理并鉴定转移特异标志物一直是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Saha等利用SAGE  相似文献   

5.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在T与NK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在T与NK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SP法)检测鼻NK/T细胞淋巴瘤30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20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0例,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10例共70例T与NK细胞淋巴瘤SHP-1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0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0例以及浆细胞瘤10例共30例对照样本SHP-1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70例T与NK细胞淋巴瘤均未检测出SHP-1蛋白,而对照组所有反应性增生淋巴结,5/10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和5/10例浆细胞瘤检测出SHP-1蛋白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1).结论:SHP-1在T与NK细胞淋巴瘤中缺乏表达,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淋巴瘤细胞系T2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酪氨酸磷酸酶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三氧化二砷(As2O3)对T2细胞中SHP-1的去甲基化作用及对T2细胞生长增殖的生物学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As2O3处理淋巴瘤细胞株T2,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T2细胞的生长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2细胞SHP-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及c-kit蛋白表达变化.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T2细胞和32例NHL组织SH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As2O3使T2细胞增殖受抑,凋亡增加,效应均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s2O3能逆转T2细胞SH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SHP-1基因恢复表达,同时c-kit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SHP-1基因在对照组淋巴组织中呈完全性非甲基化状态,而在NHL组织中启动子甲基化出现率为87.5%(28/32).结论 在淋巴瘤细胞和NHL组织中,SHP-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高度甲基化.As2O3能逆转T2细胞DNA异常甲基化,诱导SHP-1基因表达,并可能通过抑制c-kit受体及其信号传导路径的活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蛋白磷酸酶2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磷酶2A(Proteinphosphatase2A,PP2A)是真核生物体内重要的Ser/Thr蛋白磷酸酶,参与了体内众多信号通路和生理过程的调节。其活性的改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相关,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白细胞介素-1β(IL-1β)所促发的细胞移动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SHP-2-GFP以及SHP-2C>S-GFP并分别转入MCF-7乳腺癌细胞中,建立SHP-2-GFP-MCF-7和SHP-2C>S-MCF-7细胞株.采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移动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钙黏蛋白和金属蛋白酶的变化情况,确定蛋白磷酸酶SHP-2在细胞移动中的作用.结果 E-钙黏蛋白在IL-1β刺激的SHP-2转染的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量是最低的,而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量最高.结论 SHP-2参与IL-1β促发的细胞移动,并且通过减少E-钙黏蛋白的表达以及增强金属蛋白酶MMP-9的分泌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龙成凤 《癌症进展》2019,17(9):996-998
多梳家族蛋白(PcG)参与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癌变、老化、X染色体失活、决定细胞结局及干细胞分化,是一类染色质水平上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因子。环指蛋白1B(RNF2)作为PcG的重要成员,具有环指结构域,凭借其E3连接酶的特性可催化组蛋白2A(H2A)119位赖氨酸单泛素化,从而通过压缩染色质造成基因沉默并抑制转录延长阶段的进行,在干细胞增殖分化、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有研究发现RNF2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相关,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0.
11.
 近来研究显示独立生长因子1B(GFI1B)基因主要在胎儿、成人的红系及巨核系表达。2006年国外首次报道了GFI1B在急性白血病中呈高水平表达,尤其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M6、M7)的患者中表达显著增高。这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亚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将GFI1B基因在白血病、T细胞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中的表达情况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恶性血液肿瘤并发真菌血症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3例恶性血液肿瘤并发真菌血症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真菌菌群分类以及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真菌血症患者病情危重,大多有2种或2种以上的危险因素;菌种分布显示白假丝酵母菌占47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17 %;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2 %。23例患者中,13例治愈(56.5%)、8例死亡(34.7 %);2例放弃(8.6 %)。结论 对有高危因素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应重视真菌血症的发生,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及时早期诊断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是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Tec家族的成员之一,在B淋巴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当B细胞受体(BCR)受到各种因素激活后,Btk将被磷酸化而激活,激活的Btk引起下游信号分子的活化,BCR信号通路的活化在B细胞肿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就近年来Btk在B细胞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1号染色体克隆性异常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发生频率、类型,并了解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方法 对2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细胞遗传学R显带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累及1号染色体的异常核型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256例中涉及1号染色体异常的恶性血液病25例(9.8 %),分别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M2、骨髓增生异常综全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淋巴瘤骨髓浸润、慢性粒细胞加速急变期、浆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之间易位11例,其中t(1;19)3例,t(1;14) 2例,1号染色体部分增加或缺失7例,增加1条完整或部分缺失的1号染色体7例,1q等臂染色体3例。t(1;19)见于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t(1;14)见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随访涉及1号染色体异常的20例患者,临床疗效差,生存期短。结论 发生1号染色体克隆性异常的恶性血液病主要见于急性白血病、MDS、MM,非特异性的异常多见,特异性的异常主要是与其他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1q三体。具有重现性的异常有t(1;19)、t(1;14),均与白血病免疫表型相关;而1q三体和1q21扩增分别对MDS和MM的治疗、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患者红细胞CRl分子数量及其基因组密度多态性的变化,与正常人进行对照。方法:采集静脉血,用FITC标记的鼠抗人CD35单抗标记红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24例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患者、21例正常人红细胞CRl分子的数量。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的多态性。结果: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平均值为80.7±13.3个/红细胞,健康对照的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平均值为105.5±8.8个/红细胞。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其每个红细胞平均CR1分子数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t=7.234,p<0.0001)。对照正常人,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患者HH型所占比例降低, HL型所占比例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患者红细胞CRl分子数量较正常对照显著下降,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 HH型比例降低、HL型比例升高,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遗传基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红细胞CRl分子数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O(PTPRO)基因不同甲基化状态的乳腺癌细胞株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MCF-7、MDA-MB-231和Hs578t乳腺癌细胞株中PTPRO基因启动子Cp G岛甲基化状态,并用RT-PCR法检测PTPRO mRNA表达。采用MTT法检测MCF-7、MDA-MB-231和Hs578t乳腺癌细胞株对0.000 6、0.003 0、0.015 0、0.075 0、0.375 0、1.875 0、9.350 0、46.750 0、234.000 0 mmol/L紫杉醇的敏感性,以及对细胞株进行去甲基化实验后紫杉醇抑制率的改变。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在检验方差齐性的前提下,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株中PTPRO基因甲基化,而乳腺癌Hs578t细胞株中PTPRO基因无甲基化。用紫杉醇处理细胞株后再检测PTPRO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显示MCF-7、MDA-MB-231细胞株PTPRO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降低[(0.861±0.109)比(0.037±0.019),t=23.326,P=0.000;(0.758±0.114)比(0.086±0.010),t=16.109,P=0.000]。并且,MCF-7、MDA-MB-231细胞株经5-杂氮脱氧胞嘧啶(DAC)处理后,PTPRO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AC处理前[(0.033±0.006)比(0.166±0.016),t=28.338,P=0.000;(0.052±0.006)比(0.587±0.087),t=17.257,P=0.000],其表达水平与启动子Cp G岛甲基化状态有关。紫杉醇对MDA-MB-231、MCF-7及Hs578t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52、5.87和4.52 mmol/L。不同浓度紫杉醇对Hs578t细胞株的抑制率均比MCF-7和MDA-MB-231细胞株高(F=129.93、182.40、46.26、49.26、33.60、80.31、160.05、69.96、79.98,P均=0.000)。去甲基化实验显示:DAC处理MCF-7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后,不同浓度紫杉醇对细胞株的抑制率与处理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F-7:t=14.195、8.328、7.042、6.385、5.450、8.557、4.788、13.351、11.887,P均〈0.050;MDA-MB-231:t=16.324、30.443、9.177、12.694、9.528、11.912、10.260、18.109?  相似文献   

17.
AP-1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典型的AP-1复合物由c-Jun和c-Fos两个亚单位组成,通过形成亮氨酸拉链,以其α螺旋延伸处的碱性残基与DNA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转录。近年来,AP-1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多进展,在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中,人们研究了胃癌细胞生长的机制中AP-1的介导作用,AP-1在HP诱发胃癌作用中的角色及各种药物和化学物质是如何通过抑制AP-1活性来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等内容,但有关AP-1和其调控的下游靶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尚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