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乳腺炎是在乳汁淤积的基础上,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乳腺化脓性感染,属中医学"乳痈"范畴。本病常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临床分为早期(淤乳期)、中期(成脓期)、晚期(溃后期)。该病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争取结块  相似文献   

2.
正乳痈之名最早见于晋代《刘涓子鬼遗方》,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1])。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常发生于产后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都是乳痈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后世医家总结前人经验将乳痈的病程分为三期:初期、成脓期、溃后期。针对乳痈所处的不同阶段,中医采用不同的外治法适当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梁栋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3.
薛海燕 《河北中医》2005,27(9):705-706
急性乳腺炎,属中医学乳痈范畴, 是乳房部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最为多见.此病多因乳头破碎,风邪外袭或乳汁淤积,乳络阻滞,郁久化热而成,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为特征.在中医外科发展中,一般可以分为初期、成脓期、溃后期3个阶段,因此按照这3个不同阶段分别予以中医分期施护.2002-12~2004-11,我院共治疗急性乳腺炎51例,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痈外治法     
乳痈是产后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尤以初产妇为多。其病因与风(乳儿口风毒)、滞(乳汁淤积)、郁(情志抑郁)、食(饮食不当)、虚(气血亏虚)有关,而滞又是其主要病因。乳痈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脓未成期、脓已成期、已溃或溃后期三期。我院多  相似文献   

5.
<正> 传囊乳痈是产后哺乳期乳痈溃后的一种并发症.初起多由乳头破碎,外受风邪,内有肝胃蕴热,乳汁积滞,乳络受阻引起乳痈.继则因失治、误治或因乳房下垂,脓腔在下,溃口在上,引流不畅,脓液积聚,而成袋脓和传囊.因此脓液淋沥不尽,疮口久不愈合,而成瘘(窦道).笔者试将乳痈溃后,并发袋脓、传囊、成瘘(窦道)等,统称为传囊乳痈.现将本院从81年1月至82年12月收院治疗的16例较复杂的传囊乳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是妇女在哺乳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乳汁淤积、乳络不畅,败乳蓄久成脓所致。分步起、成脓、溃破三期。我采用推拿法治疗47例初期乳痈均在4天内治愈。一、一般资料年龄19—30岁;初产为37例,占79%;病程1—3天36例,4天以上11例。有8例曾用中药或西药治疗,另有4例为复发乳痈。  相似文献   

7.
6例外吹乳痈切开排脓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慧  肖洪玲  邓小红 《河北中医》2005,27(6):462-463
外吹乳痈,是哺乳期发生的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多见于产后3~4周的初产妇。由于初产妇乳头较易破碎,或乳头先天性畸形、内陷及乳汁多而少饮等,均易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成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脓肿。  相似文献   

8.
金远林 《四川中医》1999,17(2):41-41
成脓期乳痈,若脓腔较小,可通过保守治疗脓腔自行吸收,若脓腔较大,多采用切开排脓术,而笔者采用刺脓拔罐术治疗成脓期乳痈,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疗程,疗效可靠,无不良后果。这里谈谈运用该法治疗成脓期乳痈36例之体会。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先经临床医师以手触摸,根据其波动感等特征,诊断为乳痈成脓期,然后做B超检查,确定脓腔的准确部位、大小,并于脓腔中心区做一标记。36例均为女性,均为产后发病。年龄22~23岁,且均为初产妇。病史最短8天,最长22天,均接受过抗菌素治疗。脓腔最小为3cm×4cm,最大为7cm×gcm单侧乳…  相似文献   

9.
肖璐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27-28
乳痈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多见于初产妇哺乳期。乳汁淤积是发生乳腺炎的基础。哺乳方法不当、哺乳不畅、乳腺导管堵塞等情况下最易发生乳汁淤积:乳头破裂、乳头畸形或乳头外伤时,细菌可从乳头沿淋巴管逆行进入乳房而扩散至乳腺实质导致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多因胃经积热,肝气郁结或乳头破损,邪毒外袭,乳汁淤积,乳络不畅而成,在哺乳期发生的中医称之为"外吹乳痈"。近年来,笔者采用刮痧、乳腺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151例,大多在治疗3次之内即可痊愈或病情大有好转,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1例患者均为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康复科、外科门诊及妇产科住院  相似文献   

11.
乳痈,即现代医学所谓的急性乳腺炎及急性乳腺脓肿。是产后妇女的常见病,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在产后1—2周发生。一旦发病,痛苦难言,影响产妇及婴儿的健康。所以,乳痈的防治,应予重视。乳痈发病的主要因素是乳汁的淤积,由于乳汁不能按时排空。淤积于乳房内,日久蓄积之败乳易酿脓,形成乳房脓肿。其次,因情志内伤,肝气不舒;亦有因产后饮食  相似文献   

12.
火针排脓治疗化脓性乳房炎130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脓性乳房炎属于中医“乳痈”的范畴,患者多是哺乳期1个月左右的初产妇,由于乳汁淤积,邪毒乘虚而入致病。本病的特点是:来势猛,成脓快。因此,排脓是当务之急。笔者采用火针排脓的方法治疗本病,易操作,引流好,愈合快,愈后疤痕小,不影响乳房美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是妇女在哺乳期的常见病,尤以初产妇最为多见。本病初起乳房肿胀疼痛明显、乳汁不通,如治不及时很快成脓,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运用推拿疗法,对34例乳痈初起尚未成脓者进行手法治疗,收到较好疗  相似文献   

14.
鄢琛尹  鄢子欣 《新中医》2022,54(6):189-191
浅析畲医捉筋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分别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等归纳哺乳期乳腺炎急性炎症期用药规律,从原理、操作步骤阐述畲医捉筋疗法。认为哺乳期乳腺炎急性炎症期多由于产后乳汁过多、外邪侵袭、情志不畅、饮食不节、乳头凹陷或破损、哺乳方式不当导致乳络壅塞、乳汁淤积、郁而化热、热盛化痈。治宜疏肝理气、清胃散结、扶正驱邪。中药内服、外敷联合畲医捉筋疗法,保持乳汁通畅、控制炎症发展,使乳络通畅、气血调和。  相似文献   

15.
乳痈又称奶疖,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发生在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我科采用推拿配合芙蓉膏治疗乳痈30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人,女性:年龄23~30岁;病程5~30天。临床分期:(1)初期及成脓期:乳房肿胀疼痛、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乳汁分泌不畅、日久肿块逐渐增大、皮肤掀红、疼痛加重而至成脓期。舌苔黄,脉弦数。(2)溃脓期:发热、乳房疼痛、红肿、硬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溃后脓出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数。治疗方法初期及成脓期:(1)患者坐位,以滚…  相似文献   

16.
总结陆师分期辨治外吹乳痈经验,陆师将外吹乳痈分三期,乳痈初期内治以通为顺,外治最重手法排乳;乳痈成脓期偏外治;乳痈溃脓期多变证需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内外治相结合,临床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乳痈的防治     
乳痈,指乳房患痈肿脓疡。乳痈虽男女老幼均可发生,但以产妇哺乳期为常见。由于乳汁蓄积雍聚或哺乳时乳头损伤,感染细菌邪毒而发病。过去中医典籍称为外吹乳痈、妒乳、吹奶等,西医称为急性乳腺炎,是妇女产后的  相似文献   

18.
乳痈是乳房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祖国医学把它分为内吹(妊娠期)乳痈和外吹(哺乳期)乳痈。临床上以外吹乳痈多见,多发生于初产后的3~4周。笔者自1980年10月至1985年7月,用通络消痈汤治疗24例乳痈病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初产哺乳期妇女,最大年龄30岁。最小24岁。发病原因:乳头破损者12例,郁乳者7例,挤压3例,乳头内陷1例,不明原因1例。类型:郁乳期13例,酿脓期8例,溃脓期3例(其中一个脓腔者两例,两个脓腔者1例)。  相似文献   

19.
一、乳痈乳痈有外吹乳痈与内吹乳痈二种.外吹乳痈患者为产妇,与哺乳有直接关系;内吹乳痈患者为孕妇,由胎气过旺而成.(一)外吹乳痈:病因:产妇乳头破损,外结黄盖,阻止乳汁外流;或产妇乳多、乳浓,乳络不通;或断乳后  相似文献   

20.
乳痈是乳房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发病率较高。笔者1999年9月~2006年5月以手法排乳配合自拟通乳方治疗外吹乳痈1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27例均为我院乳腺专科门诊病人,均为哺乳期,属乳痈初期(乳汁郁积)及酿脓期。年龄22~38岁,平均26.5岁;初产妇108例,经产妇19例;病程1~15天,平均4天;病位在乳晕区者25例,外上象限者38例,内上象限者31例,外下象限者18例,内下象限者15例;有乳头皲裂者21例;乳汁郁积期106例,酿脓期21例。全部病例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