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和HBV-M含量,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2000年8月~2003年8月我院传染科收治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18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血清含量,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及TBil、ALT、AST。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HBV DNA含量(106.35±1.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04.73±1.88)(P<0.01),而不同HBVDNA水平患者的TBil、ALT、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 DNA的水平变化,血清HBV 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血清HBeAg、HBV DNA含量和肝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75例患者,采用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采用LISYS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基因定量水平进一步证实了血清HBeAg确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175例患者中有28.6%HBeAg阴性,部分病例HBVDNA水平较高。结论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HBV DNA含量逐渐下降,而血清HBV DNA含量与ALT、AST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前C/BCP区突变与血清HBeAg、HBs Ag、DNA、甲胎蛋白(AFP)及肝硬度值(LSM)的关系及对疾病进展的预测性。方法:收集101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和4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以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eAg、HBs Ag、AFP含量,采用磁珠法检测HBV-DNA,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C/BCP区基因突变,采用无创实时检测设备检测LSM。结果:101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eAg阴性组的前C、BCP、前C+BCP区的变异率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P<0.01)。而LC组总变异率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P<0.01)。148例HBV感染者中前C区、BCP区和前C+BCP变异株共87例,野生株61例,变异型组与野生型组比较,HBeAg含量减少(P<0.05),HBs Ag含量增加(P<0.01),AFP水平和LSM值增高(P<0.05),DN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中前C/BCP区变异率较高,变异可能导致更易发展为肝硬化,病情加重。监测HBeAg阴转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DNA、HBs Ag、AFP、LSM指标,对了解病情及体内病毒是否确实已被免疫清除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乙肝病人血清标志物(HBVM)指标阳性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病人血清标本94份,同时进行HBVM(ELISA法)及HBV DNA(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结果94例乙型肝炎病人中,HBsAg、HBeAg、HBcAb阳性24例,血清HBV DNA均阳性,阳性率为100%,20例乙肝HBsAg、HBeAg、HBcAb阳性血清中HBV DNA阳性17例,阳性率85%。结论HBVM与HBV DNA同时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抗病毒药物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敏感的检测方法检测145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HBsAg阳性125例中HBeAg阳性56例,抗—HBe阳性55例,HBeAg和抗—HBe均阴性14例;HBV—DNA阳性80例。HBeAg阳性者中合并HBV—DNA阳性40例(71.4%);抗—HBe阳性的70例中有HBV—DNA阳性32例(45.7%)。说明HBV—DNA是更能反映体內HBV复制的指标;HBsAg滴度增加与HBeAg和HBV—DNA阳性例数呈平行关系,与抗一HBe呈反向关系。作者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与HBV感染有密切关系,抗病毒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与HBV DNA水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脏病理与血清乙肝病毒DNA(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57例CHB以Menghini法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和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重者,血清HBVDNA水平较多(<0.01);HBeAg阳性CHB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重者,血清HBV DNA水平较低(<0.01)。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eAg阴性或阳性CHB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67份血清标本进行HBV DNA检测,并结合其它血清HBV标记物(HBVM)的分布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32例HBV DNA阳性患者中,HBsAg和HBeAg阳性占58.3%;部分HBVM全部阴性或抗HBs阳性患者亦可检测到HBV DNA(分别占3.8%。结果提示,单以HBV某一系统作为HBV是否复制或传染性的依据是不可靠的,采用PCR技术检测HBV DNA有利于HBV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HBVM、HBV DNA及HBVpreS1 Ag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BVM和HBVpreS1抗原 ,FQ PCR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 HBVpreS1 Ag、HBV DNA在HB sAg阳性组与阴性组及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检出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 (P <0 .0 5 ) ;HBV DNA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孕妇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母乳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产前血清与产后 2~ 5d乳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 ) ,对HBVM阳性的孕妇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酶联免疫法 (HBV PCR ELISA)检测产前 1~ 2d或产后 1~ 2d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HBV感染孕妇 80例 ,其中单阳 5 4例 ,双阳 2 6例。单阳组有 4 2例、双阳组有 2 1例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 ,结果单阳组HBV DNA阳性 7例 ,双阳组 18例 ,经 χ2 检验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 ;单阳组有 4 9例检测乳汁HBVM ,阳性 13例 ,双阳组 17例HBVM阳性 10例 ,经 χ2 检验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孕妇HBV DNA阳性时 ,其乳汁HBV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张淑凤  冯慧芬 《医学综述》2005,11(10):956-957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调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率;将HBsAg阳性孕妇分为HBeAg/HBV DNA阳性组与HBeAg/HBV DNA阴性组,阳性组与阴性组分别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主动免疫法,新生儿用乙肝疫苗24h内、1、6月注射乙肝疫苗,B组新生儿乙肝疫苗+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用ELISA法检测母亲的血清及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PCR法检测HBV-DNA,随访1年检测小儿HBVM。结果HBeAg/HBVDNA阳性组孕妇新生儿HBV感染率高于HBeAg/HBVDNA阴性者(P=0.000)。HBeAg/HBVDNA阳性组孕妇的A组阻断率高于B组阻断率(P=0.024);阴性者的A组阻断率与B组阻断率无明显差异(P=0.910)。结论两种方法均能起到阻断作用,但主动+被动免疫能增强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HBV-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关系。方法对12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HBV-DNA荧光定量PCR分析,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血清HBV-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HbsAg与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水平变化。结论HbeAg水平与HBV-DNA有明显的相关,抗-Hbc、抗HBc阳性者病毒未完全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HBVDNA水平与HBV标志物 (HBV M)表现模式的关系。方法 :对 12 0 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分析 ,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 ,HBsAg与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水平变化。结论 :HBeAg和HBVDNA有明显的相关 ,抗 HBe、抗HBc阳性者病毒未完全停止复制 ,只是复制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HBV RNA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分别在第0、7、14、30天以及第2、3、6、9、12个月来本院进行随访,TaqMan探针法定量检测HBV RN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 DNA水平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和HBeAg检测,采用酶法进行ALT及AST检测。结果:血清HBV RNA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治疗3个月后下降速度趋缓,从9个月后变化不大。血清HBV RNA水平从0 d到6个月间,各个相邻监测点间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6~12个月两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患者基线血清HBV RNA与HBV DNA(rs =0.68,P<0.05)、HbsAg(rs =0.64,P<0.05)、HBeAg(rs=0.77,P<0.05)均强相关。在治疗前6个月各时间点,HBV RNA与HBV DNA呈强相关(rs>0.5,P<0.05)。HBV RNA与HBsAg在治疗前3个月呈强相关(rs>0.5,P<0.05),治疗6~9个月时为弱相关(rs=0.23,P=0.31;rs=0.28,P=0.23)。HBV RNA与HBeAg水平在各治疗时间点均为强相关(rs>0.5,P<0.05)。HBeAg(-)患者在治疗30 d时血清HBV RNA与HBV DNA 呈正相关(rs=0.62,P<0.05),在治疗14 d时HBV RNA与HBsAg水平呈正相关(rs=0.60,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与血清HBV DNA、HBsAg、HBeAg在治疗前和治疗初期有明显相关性,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相关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体内血清标志物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转氨酶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内的转氨酶。结果随着病毒复制水平的增加,“大三阳”的检出率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小三阳”的检出率具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大三阳”与患者体内血清转氨酶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小三阳”;在“小三阳”中,当HBV—DNA大于10^5时,转氨酶异常者的检出率显著增加,而“大三阳”中没有观察到该结果。结论“大、小三阳”可作为HBV复制和疾病进展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393例慢性乙肝,7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乙肝两对半和HBV-DNA检测,结果为①HBeAg(+),HBV-DNA检出率85.8%;②HBeAb(+),HBV-DNA检出率25.9%;③e系统均(-),HBV-DNA检出率29.0%。①与②、①与③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HBeAg和HBV-DNA密切相关,都是HBV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的指标。部分HBeAg(-)/HBeAb(+)、HBV-DNA(+)可能与乙肝病毒基因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用GICA、ELISA、TRFIA、CLIA分别检测5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和100名正常体检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以CLIA作为参考方法,通过Kap-pa检验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结果:4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结果具有高度以上一致性,CLIA在检测敏感性上更有优势。结论:目前广泛使用的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临床实验室方法学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两对半抗原抗体系统、前S1蛋白(Pre-S1)和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A组(HBsAg^+HBeAg^+抗HBc^+)HBV-DNA、Pre-S1阳性率为98.63%、86.30%;B组(HBsAg^+抗HBe+抗HBc^+)HBV-DNA、Pre-S1阳性率为48.37%、22.22%;C组(其它模式)HBV-DNA、Pre-S1阳性率为4.96%、0.83%。HBV-DNA定量结果A组显著高于B、C两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正确合理地分析HBV血清学指标出现的类型,与HBV-DNA的联合动态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HBV-M)与乙肝病毒DNA含量及乙肝病毒前S1蛋白的关系,为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程度、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1385例携带不同血清学标志物的乙肝患者进行HBVPre-S1和乙肝5项指标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BV-DNA含量。结果:不同HBV免疫模式中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其HBV-DNA和HBVPre-S1的检出率分别为90.7%和71.1%;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35.8%和27.3%;其他不同血清学模式组也有不同的阳性率。结论:HBV-DNA、乙肝病毒5项标志和HBVPre-S1联合检测,对HBV感染早期诊断,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PCR 法检测 HBV DNA 及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HBVDNA)的检出情况,探讨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即HBsAg、抗 HBs、抗 HBc、HBeAg、抗 HBe。结果:HBVDNA的检出率在肝炎患者各临床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不同组合存在状态之间有差异,以伴有HBeAg(+)的组合形式即HBsAg(+),抗 HBc(+),HBeAg(+)者、HBVDNA检出率最高(9434%),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其五项全阴者仍有HBVDNA检出。结论:HBeAg确是HBV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标志,但仅靠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来判定HBV的复制是不够准确的,同时用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及肝炎临床的转归及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自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经PCR扩增后,通过ELISA法进行HBV DNA定量。结果:96例乙肝患者HBV DNA定性与HBV DNA定量的符合率为95.2%;20例急性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水平迅速降低;比较HBV DNA水平,重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急性肝炎,大三阳组高于小三阳组。结论:HBV DNA定量对于了解乙型肝炎的转归、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