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4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方法:研究我院2003年7月~2007年7月输液反应病例34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有药物、季节、患者、输液器具及操作等因素。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和输注速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掌握相关的药理知识,加强对重点患者的输液观察,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输液反应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输液反应是指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2h内因输液引起的、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在输液整个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输液反应,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高热、寒颤、胸闷、大汗、紫绀、四肢厥冷、呼吸困难,严重可诱发心肌梗死、脑梗死[1,2],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输液前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及时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输液反应处理制度化与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用药重要途径之一,在医院中常见散发的输液反应,不同程度地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精神痛苦,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因涉及环节多,原因难以查明。但处理不及时。易造成医疗纠纷,医院也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尽快查明原因,及时控制处理。同时,通过对输液反应的调查,引起全院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院内和关制度.预防此类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曹筱佳 《华西医学》2012,(2):194-196
目的总结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药物期间的临床护理措施及经验。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4月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等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低血压和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等,采取对症有效的护理方法,使治疗安全顺利进行。结果 9例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4例,轻微反应1例,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硼替佐米时,要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予以对症处理,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院十几年来,由于药局严把质量关,保证大输液无热原,供应室加强了对输液器的处理及临床上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程,输液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瓶及乳胶管,故从未发生过输液反应。但从今年(1984年)以来,改用密闭式输液法,采用自然排气法,由于对输液乳胶管冲洗不够,在6、7月间,连续发生18例输液反应。18例患者中肝炎1例,结核病2例,痢疾15  相似文献   

6.
同期放化疗治疗老年人晚期鼻咽癌的观察与护理1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的毒副反应的护理。方法 2002年7月~2003年6月,对60岁以上接受希罗达和铂尔锭化疗和同期放疗的15例老年晚期(Ⅲ、Ⅳ期)鼻咽癌患者出现的毒副反应进行了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 通过15例病人的临床观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其中Ⅲ度口腔黏膜反应8例,手足综合征4例,胃肠反应11例,放射性皮炎10例,疲劳12例,骨髓抑制12例。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人晚期鼻咽癌毒性反应增加,针对不同的毒性反应,根据老年人的一心理生理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对症处理及护理,有效预防或减轻了毒性反应的发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更适合晚期肝硬化患者输液渗漏的应对措施。方法对96例晚期肝硬化患者输液渗漏进行有目的的护理观察、评估、处理、评价。结果66例水肿在24h内完全恢复,17例在48h内水肿消散吸收;9例在72h内消散吸收;3例局部出现水泡,经抗菌对症处理后治愈,无疤痕形成;仅1例局部发生坏死,渗漏2d后患者死亡,死亡前恢复不明显。结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积极预防能有效减少晚期肝硬化患者输液渗漏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总结分析了33例儿科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护理对策,包括对儿科用药进行细致的护理观察;对患者进行风险告知及宣教;提高护士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能力;合理用药。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减少不良反应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总结12例剖宫产术后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注重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对症处理,做好导尿管护理、输液护理、产褥期护理及出院指导,以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烧伤休克期患者大量输注血浆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4例烧伤休克期患者在大量输注血浆中,做好输液管道和液体的管理,有计划地输注血浆,严密进行病情观察,落实保暖和健康宣教工作。结果34例患者共输注血浆668次,其中22次发生寒战发热,5次发生过敏,经及时予降温、抗过敏等对症处理,其中15次寒战发热及5次过敏反应症状缓解或消失,7次发热呈持续状态导致不能完成输注血浆计划。结论认真进行输血监护是完成输血浆计划的关键,落实保暖措施可减少输血浆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病人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随着立法的完善、护患双方法律意识的增强,在发生的一些医疗纠纷中,由输液引发的问题较多。临床应用化疗药物静脉输液量大、批次多,如何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确保用药疗效及输液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纠纷。我科从2005年7月起,在打印的小输液卡(粘贴在输液袋)上标识“减法算式”编码,全程、动态管理病人化疗输液过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临床护理工作中,常会遇到输液反应,对于一般患者,如遇发生反应,只要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采取肌注扑尔敏或苯海拉明,进行保温等措施对症处理,情况便会好转,一般不会引起原发病的病情加重。但对于动脉硬化病人来说,如发生输液反应,很可能导致原发病情恶化,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主要叙述输液反应中的热原反应对于动脉硬化病人的病理损害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护理措施,以供参考借鉴。方法 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治疗,采用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和分级,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 总共217例次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静脉滴注后,共发生不良反应26例次。首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74%,第2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为2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多为1~2级,3级仅2例次(<1%),无4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通过健康宣教、减慢输液速度、对症处理等措施,及时处理,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输液治疗,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 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输液应重点观察首次和第2次输液过程中患者的反应情况,通过注射前给药、输液过程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及时对症处理等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2006年7月~2007年6月,我们将已经发生的输液致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改进措施并将之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760例,将2006年7月~2007年6月的880例分为实验组,采用改进的输液方法,其中男520例,女360例,18~86岁,平均56.16岁.将2003年7月~2004年6月的采用传统输液法的(当时尚未采用温馨输液及舒适护理模式)8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26例,女354例,20~84岁,平均54.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猝死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12月猝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医疗救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家属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2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无医疗纠纷发生,对照组发生医疗纠纷5例,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猝死患者家属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获得家属的配合和信任,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使临床护理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使家属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规范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医院纠纷的发生。方法:自2005年5月1日开始,针对科内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在处理方法上存在的风险问题,展开分析、讨论,从而制定和规范了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经过1年的流程实施,再与规范前1年比较医疗纠纷和护理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规范后发生的医疗纠纷和护理缺陷由规范前的12起下降为2起,资料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规范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可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指导和规范护士对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减少纠纷和投诉。既保证了病人的权益,也保护了护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应用评估和干预的预见性护理思维方法,熟悉药物的性能、规范护理操作、积极处理药物不良反应(ADR)、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结果在输液ADR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思维,成功救治了31例ADR病人,未发生医疗纠纷及缺陷。认为在输液ADR护理中的应用预见性思维,可提高护士在输液药物治疗中的综合能力,且能从多角度看待、处理问题,减少和避免输液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2007年6月,我们将已经发生的输液致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改进措施并将之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760例,将2006年7月~2007年6月的880例分为实验组,采用改进的输液方法,其中男520例,女360例,18~86岁,平均56.16岁.将2003年7月~2004年6月的采用传统输液法的(当时尚未采用温馨输液及舒适护理模式)8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26例,女354例,20~84岁,平均54.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瑞珍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525-2526
目的:探讨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晕针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08例静脉采血出现不同程度晕针症状的患者,针对诱因进行心理护理和临床处理。结果: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对症处理,本组108例病例完全恢复,无发生后遗症和意外事故。结论:通过对体检晕针患者进行正确、及时诊断及对症处理,可避免静脉采血晕针病例意外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46例肿瘤患者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246例患者均为一次性成功植入输液港。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和导管滑脱。并发血栓8例、感染6例、渗漏和堵塞各1例共16例,经处理1例继续使用输液港,15例经对症处理后拔除输液港。结论做好血栓、感染、渗漏和堵塞等预防措施对提高输液港维护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