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胆汁淤积是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对胆汁成分的合成、摄取、转运、分泌及排泄通路中发生障碍,造成胆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逆流入血的病理状态。各种原因导致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统称为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乏力、瘙痒和黄疸等,生化指标主要为胆系酶谱如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异常,伴或不伴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持续超过6个月,可称为慢  相似文献   

2.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形成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表现为瘙痒、乏力、尿色加深和黄疸等。各种原因所致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统称胆汁淤积性肝病[1]。黄疸(jaundice)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多见于肝、胆、脾及血液系统疾病。胆汁淤积是以发病机制和病理命名的临床疾病;黄疸则  相似文献   

3.
答:多数教科书按基本理论讲,肝细胞性黄疸应是尿三胆均为阳性。但临床比书本复杂得多。我们近百例的临床观察发现:急性黄疸型肝炎(不论甲型、乙型),在发现尿色加深1~3天内,多数仅有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尿胆素阴性,呈阻塞性黄疸的特征。4~5天后才同时有尿胆原和尿胆素阳性  相似文献   

4.
正一、概述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表现为瘙痒、乏力、尿色加深和黄疸等,早期常无症状仅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水平升高,病情进展后可出现高胆红素血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胆汁郁积性黄疸鉴别诊断方面进展很快,出现了许多新的胆道显影技术,本文就临床上应用这些技术的指征和顺序作一总结。临床判断: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机械性梗阻所致黄疸的正确判断率约90%,一般的实验室检查也很有帮助,但总有小部分肝外阻塞者被误诊为肝内胆汁郁积,反之则更多见。实际上临床疑为阻塞性黄疸者中大约25%为肝细胞性病变,因此临床印象必须辅以显象检查以确立诊断,明确梗阻部位和性质。若临床上高度疑为肝细胞性疾病,例如无并发症的急性病毒性肝炎,自不应作显象检查,尤其对原因不能肯定的肝内胆汁郁积;对此种病例肝活检则有一定价值。若疑为阻塞性病变,则应作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重新探讨酶胆分离在判断重度肝损害时的价值。结果表明慢性重症肝炎组与胆汁郁积型肝炎组的酶胆分离的发生率相近(P>0.05),但两组的死亡率却明显不同(P<0.05);入院时及住院期间,慢性重症肝炎组及胆汁郁积肝炎组的BIL及ALT改变均呈高度正相关;当ALT/BIL 的比值≤0.75时,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而胆汁郁积型肝炎组的存活率为100%,慢性重症肝炎组仅50.9%。以上结果提示,酶胆分离现象可以发生在重症肝炎,也可以发生在胆汁郁积型肝炎。因此在肝细胞明显损伤时,酶胆分离现象主要与血胆红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胆红素及胆汁酸的代谢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知胆红素和胆汁酸有二个分离的运输系统。如胆红素增高而血清胆汁酸正常,为高胆红素血症;反之,如血清胆红素正常而胆汁酸增高,则为胆汁郁积,若二者均增高,则为胆汁郁积性黄疸(胆汁郁积伴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肝功能试验中,涉及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最灵敏,如磺溴酞钠(BSP)试验和吲哚氰绿(ICG)试验。目前,通过血清胆汁酸的测定可获得同样的结果,但危险性小,且更方便病人。又由于胆汁酸是在肝脏合成,并进行肠肝循环,所以还可能提供肝脏疾病的其他方面资料。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郁积血清胆汁酸的测定(表1),对鉴别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郁积很必要。按近代概念,胆红素和胆汁酸的转运系统是分开的。因此,高  相似文献   

9.
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程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对梗阻性黄疸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胆汁淤积是指肝细胞对胆汁的排泌障碍或肝内外胆管通道梗阻,使胆汁流入十二指肠量减少,以致胆汁成分反流入血液的一大类综合征。胆汁淤积在绝大多数病例中出现黄疸。在临床上可将胆汁淤积分为三类:(1)肝外胆管梗阻引起的胆汁淤...  相似文献   

10.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胆汁生成和(或)胆汁流动障碍所致的临床和生化异常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瘙痒和疲劳[1],生化异常主要是血总胆红素(TB)及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胆汁淤积可因病理损伤分为肝内及肝外两大类,肝内胆汁淤积也可称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诊断常较困难。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一、炎症各种炎症过程可干扰肝细胞摄取胆红素、排泌胆汁的功能,也常损毁肝内小胆管,是胆汁淤积性肝病常见的一大类原因。1.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乙型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1.
正一、概述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表现为瘙痒、疲劳、尿色加深和黄疸等,早期常无症状,仅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水平升高,病情进展后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2.
梗阻性黄疸亦称胆汁淤积性黄疸,包括肝内梗阻性与肝外梗阻性二种,即由肝细胞胆汁分泌器至十二指肠瓦特腹壶的任何部位的胆汁引流受阻,或者已经肝细胞摄取、结合的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排泌发生障碍。同时,在胆汁中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胆汁酸(胆盐)排泄亦同时受阻,使...  相似文献   

13.
《肝脏》2015,(12)
<正>一、概述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表现为瘙痒、乏力、尿色加深和黄疸等,早期常无症状仅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水平升高,病情进展后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肝衰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IC),又称内科黄疸,是因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排泌胆汁障碍,引起肝内胆汁淤滞和血中胆汁成分增多,但患者胆道无明显阻塞.其临床表现与肝外阻塞性黄疸类似,二者均表现为重度黄疸、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血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如不认真分析,可将其误诊为外科黄疸,进而误行手术.因此,深入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发生机制,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特征、发生机制及诊断与治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汁郁积症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近3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41例肝内胆汁郁积症患者,诊断标准为B超或CT检查均未见肝内胆管系统扩张;直接胆红素人总胆红素≥60%,ALT、GGT、胆固醇均升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28例,平均年龄64.5岁(61~72岁)叫k老年组(年龄<60岁)13例,平均年龄31.4岁(20~51岁)。两组均给予复方丹参液,酚妥拉明等治疗。统计方法用x2和亡检验。对两组病例的性别、病因、伴发疾病、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了比较。同时对老年组药物性和病毒性肝炎所致肝内胆汁郁积症的胆…  相似文献   

16.
由病毒或药物引起的肝内胆汁郁积性黄疸,通常采用皮质类固醇、苯巴比妥及十二指肠引流等方法治疗,但其疗效不尽如人意。本文介绍用静脉输注胰泌素制剂(Secrepan)治疗肝内胆汁郁积,并评价其疗效。病人和方法;病人分三组。1.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15例已作PTCD或T管引流。每公斤体重静滴Secrepanl U,并在静滴前后各90分钟,每15分钟从引流管中收集胆汁一次,测定胆汁容量、碳酸氢盐及胆  相似文献   

17.
肝内淤积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汁淤积 (Cholestasis)意指胆汁的滞留 ,自肝细胞基底外侧膜 (basolateralmembrane)至胆管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任何部位胆汁流通受阻 ,皆可导致胆汁淤积。梗阻发生在胆总管或肝外胆管 ,俗称肝外胆汁淤积或外科黄疸 ,如肝细胞或肝内微胆管缺陷引起胆汁流通障碍 ,俗称肝内胆汁淤积或内科黄疸 ,二者治疗绝然不同 ,涉及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问题 ,即便外科黄疸 ,大部分能行手术治疗 ,也有部分不宜手术治疗。一、诊断程序对黄疸患者首先根据病史、体检和生化实验 ,大致确定是否为胆汁淤积或梗阻性黄疸。进一步确诊主要…  相似文献   

18.
<正>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泌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小管排至肠管,在肝内淤积,返流入血,引起一系列器质性损害、代谢失调、功能紊乱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黄疸长期不退、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伴有血清胆红素、胆盐、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增高。胆汁淤积性肝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如病毒、药物、酒精、自身免疫、机械梗阻(如肿瘤、结石)等~([1])。本文所  相似文献   

19.
重症淤胆型肝炎系指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之淤胆型肝炎(简称重症淤疸)。目前常用的中西药物对部分病例疗效不理想,因而致使本病黄疸进行性加深或持久不退,逐步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或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而演变为亚急性或慢性重型肝炎。为加速黄疸消退,改善病人预后,历时20余年对此进行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在“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被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  相似文献   

20.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病机理,上世纪90年代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大家认为,肝脏对胆红质的摄取、运载及脂化能力均正常,主要是由致病因子引起的肝细胞的细胞器和毛细胆管的损害,造成胆汁排泄障碍,或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脂型胆红素逆向进入血液而发生黄疸;不同病因引起胆汁淤积的过程和预后亦不同。一般产生胆汁淤积的病因有感染(包括病毒、细菌、毒素和寄生虫);代谢(如药物、酒精性肝病,囊性纤维化,妊娠,脂肪肝);免疫(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其他(如肝硬化、肝癌)等。由于各种病因损害肝细胞内细胞器,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