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青  刘爱华  窦红霞 《中医药信息》2005,22(2):F003-F003
采用凝胶法对双黄连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干扰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将双黄连注射液经20倍稀释后,对λ=0.25Eμ/ml鲎试剂无干扰,用细菌内毒素检查代替热原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动态浊度法测定双黄连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双黄连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方法,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对双黄连注射液进行定量干扰实验检测。结果:双黄连注射液稀释5倍和10倍时有干扰作用。而稀释20倍和40倍时则无干扰作用。结论: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双黄连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二盐酸奎宁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鲎试验法。结果:将样品稀释至最大有效倍数可以有效消除干扰。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无干扰、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二盐酸奎宁注射液检查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鸣  刘用国  王江融 《中成药》2003,25(7):550-551
目的:应用动态浊度法测定香丹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方法:通过在供试品中定量外加细菌内毒素,检测其回收率,以判断其无干扰的供试品有效稀释倍数,并对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当供试品40倍稀释后,可有效地消除其对鲎试验的干扰作用。结论:动态浊度法鲎试验可定量测定香丹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劳海燕  林秋晓  刘秋琼 《中草药》2002,33(6):505-507
目的:应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定量测定灯盏花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通过对样品中定量添加标准内毒素的干扰试验,检测其回收率应在50%-200%范围。结果:将样品进行1/12稀释可以有效地消除其对鲎试验的干扰,结论: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可以高效地测定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6.
金纳多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海燕  刘秋琼 《中药材》2001,24(9):675-676
目的:应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定量测定金纳多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通过对样品中定量添加标准内毒素的干扰试验,检测其回收率应在50%-200%范围内。结果:将样品进行1/4稀释可以有效地消除其对鲎试验的干扰。结论: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可以高效地测定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雪莲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BET的干扰实验,寻求使用鲎试剂检测雪莲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当样品作80倍稀释时,用标示灵敏度为0.5EU·mL-1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检查,雪莲注射液对鲎试剂的凝集反应未见干扰作用,测试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控制雪莲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双黄连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及其限值的确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合理的双黄连注射液内毒素限值,建立快速准确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以替代热原检查,提高内毒素的检出率,避免临床热原反应的发生。方法根据联合药液的内毒素总限量确定双黄连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利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与同厂家和不同厂家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全面考察双黄连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作用,以确定其最大不干扰浓度及最佳试验浓度。结果根据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将双黄连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定为2.5Eu·mL-1较为合适,试验证明最大不干扰浓度为20倍,最佳试验浓度为40倍。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内毒素限值按2.5 Eu·mL-1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安全可靠,可以替代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9.
肖贵南  陆惠文  宜全 《中草药》2007,38(7):1023-1025
天芎注射液由天麻和川芎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头疼和风湿痹症。自从20世纪60年代阐明鲎血凝集的机制并由此建立鲎试验方法学以来,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通过鲎试验法来替代家兔热原检查法以检测药品、生物制品中的致热物质。近年来国内也逐步开展了鲎试验在中药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中的应用,但由于大多数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对鲎试验存在较大的干扰作用。天芎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量是关系到该药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猪苓多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猪苓多糖注射液中的热原检查进行实验。方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猪苓多糖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结果:猪我糖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有干扰作用,经过1-2倍稀释,即对灵敏度0.5Eu/ml的鲎试剂无干扰作用,同时与家兔法进行对比试验,两者符合率为100%。结论:认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猪苓多糖注射液中的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是祖国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从现代辅助生殖医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5个方面探讨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并为今后中医学生殖理论的研究拓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的积累,升华为医学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在战国至秦汉之际,引进墨家的"类"、"故"、"理"等逻辑理论和方法,解释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的医疗经验事实,预测未知的经验事实,使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知识的积累,转变为医学理论的建构。但《黄帝内经》并没有照搬《墨辩》的三物逻辑,而是根据自己学科的需要,改良了三物逻辑,广蓄博采,吸收了荀子的"举统类";韩非子"理"即客观事物的具体规律;《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将"阴阳"贯穿于故、理、类中,矛盾是类的本质,故的根据,理的法则。使中医学的逻辑形态,根基于墨学的形式逻辑,发展成为由"阴阳"对立统一思维规律控制着的故、类、理的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对胆心相关进行了探讨。认为胆与心是通过经络络属的,且生理相关,病理相因。这对于治疗时正确运用心病治胆,胆病治心,胆心同治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唤醒广大中医工作者对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投入到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来。方法:笔者将自己对该病的参悟,结合近十年来中医文献对于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等进行探讨。结论:中医研究睡眠呼吸障碍刚刚起步,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临床工作者对此应予以关注,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来。  相似文献   

17.
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神经内科一般治疗处理及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自拟方口服,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共治疗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P0.05)。结论运用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上肢关节疼痛、肿胀,痉挛状态,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和中医治疗记忆力障碍性疾病的优势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方法: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后,皮下注射东莨菪碱造模。然后用跳台法、复杂迷宫趋食法小鼠记忆力行为,进行各组的对比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记忆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组小鼠(P<0.05)。在小鼠“百会”、“内关”和“后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05mL/只)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另外,还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19.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和中医治疗记忆力障碍性疾病的优势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方法: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后,皮下注射东莨菪碱造模。然后用跳台法、复杂迷宫趋食法小鼠记忆力行为,进行各组的对比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记忆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组小鼠(P〈0.05)。在小鼠“百会”、“内关”和“后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05mL/只)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另外,还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