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采用J型贮袋在高龄患者保肛手术后改善排便机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3年8月诊治的39例高龄(≥75岁)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传统的结肠断端与直肠肛管直接端端吻合组(直吻组),结肠J型贮袋与直肠肛管行端侧吻合组(贮袋组),对保肛手术后控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术后排便次数正常的时间:贮袋组优于直吻组(P〈0.01)。术后3个月、半年,贮袋组平均排便次数明显少于直吻组(P〈0.05);延缓排便控制能力、失禁综合评分、区分排便排气能力等指标均优于直吻组(P〈0.05);但术后1年及1年半,两组控便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贮袋组直肠测压值优于直吻组。术后控便情况满意率贮袋组高于直吻组。采用贮袋吻合术后便秘的发生率高于直接吻合术(P〈0.01)。结论(1)高龄不是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的禁忌证;(2)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能够明显改善高龄患者术后1年内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直肠癌切除后结肠袋状吻合的生理机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血吸虫病直肠癌切除术后结肠袋状吻合的生理学特征。将 46例中段血吸虫病直肠癌切除患者随机分为 A、B 2组 ,A组行直接吻合术 ,B组行结肠袋状吻合术 ,对两组病例的新直肠的生理机能进行评估 ,其中包括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术后其括约肌压力相似 ,B组病例术后直肠的顺应性得以恢复 ,其顺应性为 0 .2 96 (0 .2 2 4~ 0 .347) L / k Pa,然而 ,A组病例术后顺应性下降 ,顺应性为 0 .194(0 .112~ 0 .2 35 ) L / k Pa,两组比较顺应性差异非常显著 (P<0 .0 0 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新直肠的顺应性与有利的临床机能有关 ,而肛管运动与不利的临床机能有关。结肠袋状肛管吻合能恢复新直肠的顺应性 ,并且对直肠癌低位切除后维持其较好的生理机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血吸虫病直肠癌切除术后结肠袋状吻合的生理学特征。将46例中段血吸虫病直肠癌切除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行直接吻合术,B组行结肠袋状吻合术,对两组病例的新直肠的生理机能进行评估,其中包括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术后其括约肌力相似,B组病例术后直肠的顺应性得以恢复,其顺应性为0.296(0.224~0.347)L/kPa,然而,A组病例术后顺应性下降,顺应性为0.194(0.112~0.  相似文献   

4.
自制支撑管结肠肛管套扎法治疗中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自行研制的哑铃状支撑管,在进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结肠肛管套扎法吻合术,保留了完整的肛管,术后排便优良率达100%。其操作简单易行,缩短了手术时间,无术后并发症,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12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不保留左结肠动脉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保留左结肠动脉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出血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边缘动脉弓压力、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P=0.024)。治疗组患者在术中所测的边缘动脉弓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16,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16,P<0.05)。两组患者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5,P=0.004)。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35%)明显低于对照组(34.9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结论采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术后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探究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84例确诊为结肠、直肠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综合对比得出),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肠胃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病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具有创口小,手术切除部位精准,术中出血少,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更有利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值得广泛应用于实际临床当中。  相似文献   

7.
1996年5月~2002年6月,我院应用超低位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2-2004年,我院采用直肠肛管纵切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56例,术后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手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安全性和术后生活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一期IPAA治疗的22例UC患者的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及生活质量评分,探讨该术式的技术要点、安全性及生活质量。 结果2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IPAA,共18例患者发生20例次并发症,其中,中-重度并发症(Clavien-Dindo Ⅲ~Ⅳ)2例次:1例发生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术,1例因术后肺部感染入ICU治疗,未发生储袋肛管吻合口漏。术后3月及12月时随访患者平均排便次数为(6.75±1.24)次/天和(4.18±1.00)次/天,克利夫兰总体生活质量评价(CGQL)为(0.85±0.08)及(0.92±0.06)。 结论对择期UC患者,采用一期IPAA治疗安全可行,术后患者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满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荷包结扎式结肛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78例,术后排便功能及控便能力优良率为100%,该术式是在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后,利用自制吻合管为支架行结肠肛管荷包结扎式吻合,术后无发生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在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对收治的31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以评定手术效果.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60 min(180~3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 ml(30~120 ml),术后平均住院日8 d(6~11 d),无吻合口瘘、粘连性肠梗阻、切口及腹腔内感染等手术近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便秘症状明显缓解23例,轻度腹泻5例,腹泻2例,症状轻度复发1例.术后12个月随访,便秘症状明显缓解25例,轻度腹泻5例,症状轻度复发1例.结论 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临床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65岁患者16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保留组(保留LCA组)90例和不保留组(不保留LCA组)7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术中、术...  相似文献   

1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包括切除病变的结肠和重建排便的通道。切除病变结肠为解除症状和防止癌变。若为消除症状可以保留病变较轻的直肠。为了防止癌变,有的外科医师主张切除所有大肠粘膜,包括肛管的过渡区。文献上只报告过一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术后发生癌变。此病人作了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切除,S贮粪袋肛管吻合术。癌变发生于保留直肠的  相似文献   

14.
王亮  王忠荣  徐兵  苏义林  朱娟 《山东医药》2013,53(17):56-58
目的 观察不同术式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远期并发症及肛门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9例,根据患儿年龄及病变段长度,行改良Soave's术63例、Lynn术10例、改良Duhamel's术7例、其他术式9例.术后随访4 ~12年,根据患儿的直肠肛管测压、钡灌肠检查结果及Teitelbaum评分法,评价不同术式对患儿术后远期并发症及肛门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 获访65例,术后肛门排便正常26例,好24例,欠佳12例,差3例;其中24例出现远期并发症,以大便失禁或污粪最常见.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远期肛门排便功能与病变范围密切相关,依不同病变类型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成功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结肠肿瘤并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01~2014-12左结肠肿瘤并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全部采用左结肠肿瘤一期切除吻合术,术中采用全大肠灌洗,9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通畅引流及肠外营养后痊愈,切口感染3例,经伤口换药后治愈,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见腹腔脓肿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中配合全大肠灌洗,根据结肠水肿等情况选择性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和肛管直肠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和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及其对便秘分型、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我院42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CFC)及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法测定结肠通过时间(CTT),同时应用8通道水灌注式下消化道压力检测系统进行直肠、肛管动力学测定.结果 (1)老年CFC组全结肠通过时间及乙状结肠通过时间分别为(49.0±16.4)h和(20.1±13.5)h,较对照组(25.2±7.7)h和(7.8±4.1)h明显延长(t=6.16和t=3.97,均P<0.05);(2)老年CFC患者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为(39.6±15.7)mmHg,对照组为(17.6±9.3)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P<0.05),老年CFC组13例患者模拟排便时出现肛管压力反常升高;老年CFC组直肠初始感觉阈和最大耐受容量分别为(49.2±10.5)ml和(175.2±52.6)ml,高于对照组的(33.6±8.5)ml和(123.4±39.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9和t=3.91,均P<0.05);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松弛率两组分别为59.5%和85.0%(x2=4.03,P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患者开展延伸护理服务的效果。 方法将60例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门诊随访,传统应答措施;试验组采用护患沟通,录像播放,电话随访,互联网模式以及参加专题讲座形式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规律性排便的建立、换袋技巧、自我护理能力、生活态度及性功能满意度。 结果试验组在并发症发生率、规律性排便的建立、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态度及性功能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患者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肠袋炎是患者接受全结肠、直肠粘膜切除和回肠肛管拖出术(IAPT)后最常发生的经肛门、可自控的贮存袋并发症。此项研究目的是确定术前末段回肠和切除结肠的组织病理学与IAPT术后肠袋炎的关系。 方法:10年中,对73例炎性肠病(IBD)或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的患者连续施行了751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膜外造口的患者48例和经腹造口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术后近期及远期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围手术并发症、近期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外组比经腹腔组造口旁疝及造口脱垂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技术下经腹膜外结肠造口较经腹腔造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远期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较高,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阮永威  谭辉 《山东医药》1997,37(3):20-20
结肠、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探讨山东省立医院(250021)阮永威谭辉侯连泽李乐平1985~1994年,我院收治30例结肠、直肠癌术后复发而需行再次手术的患者,年龄28~72岁,平均49.5岁。肿瘤原发灶位于升结肠5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