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的临床、放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并对所有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34—43岁,平均39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单侧鼻腔堵塞、涕中带血和头痛,检查发现鼻腔充满新生物,表面光滑,有蒂,触之易出血;放射影像学均为局部占位,密度均匀,未见明显的囊性变、钙质沉着和骨化。病理检查:肿瘤多为碎组织,质地中等偏嫩,镜下观察肿瘤常由3个胚层的组织构成,外胚层的鳞状上皮团、中胚层瘤样增生的平滑肌纤维、软骨和骨组织及内胚层的富有黏液细胞的纤毛柱状上皮及排列成腺管样结构的消化道、呼吸道上皮,其中未成熟的神经上皮细胞、胞质透明的鳞状细胞团、梭形细胞肉瘤和腺癌成分最具诊断价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同胚层的组织对应相应的免疫标记,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标记外胚层的复层鳞状上皮、内胚层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等标记梭形细胞肉瘤区域和平滑肌等组织,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等标记未成熟的神经上皮组织,且nestin阳性,CD99标记较为原始小细胞。5例患者首次病理诊断分别为毛细血管瘤、嗅神经上皮瘤、嗅神经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恶性混合瘤。随访结果:2例复发,1例颈部转移。结论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是一种由3胚层组成,具有畸胎瘤和癌肉瘤特征的罕见恶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应多取材多切片,以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
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组织发生。方法结合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应用HE、嗜银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对6例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的病理改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5例进行了随访。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6—71岁,平均60.5岁;肿瘤均位于右鼻腔,分别为鼻中隔1例、中鼻道1例、右总道1例、鼻腔+筛窦2例、右眼球+筛窦+左右额窦1例,临床上表现为鼻塞、鼻出血、鼻腔分泌物增多及眼球胀痛、视力减退、流泪、头痛等症状。巨检:病变呈息肉样2例、呈棕色光滑肿块3例、呈灰白碎组织1例。镜下观察呈弥漫分布的短梭形细胞,规则,核分裂象少见,胞质透明或嗜酸性,血管丰富,薄壁,并可见管壁玻璃样变,鹿角状血管少见,瘤细胞多以单相排列,也可呈束状、席纹状、环状及编织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瘤细胞波形蛋白6/6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5/6阳性和CD34 3/6阳性,超微结构显示瘤细胞胞质内有肌动蛋白丝,细胞间有未发育完全的连接结构。随访5例,2例复发。结论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是一种真正起源自血管外皮细胞,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少见的中间型或低度恶性肿瘤,需结合肿瘤的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归纳鼻腔鼻窦小圆细胞肿瘤(small round cell tumors,SRC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进展,重点关注诊断及新进展,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6):488-49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 以鼻炎或鼻肿物为主诉,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并行鼻黏膜活检的患者。依据201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IgG4-RD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筛选出鼻腔鼻窦IgG4-RD患者10例, 观察分析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形态及IgG和IgG4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5例, 女性5例, 年龄范围30~71岁, 中位年龄52.7岁。6例患者可见鼻息肉/鼻肿物, 4例伴泪腺肿胀。4例血清IgG和IgG4浓度升高。镜下10例均表现为鼻腔或鼻窦黏膜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以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4例可见闭塞性血管炎。鼻黏膜IgG4+浆细胞计数均>10个/HPF, 平均数为67个/HPF, 严重纤维化病例IgG4计数明显减少, 6例IgG4+/IgG+浆细胞>40%。结论鼻腔鼻窦IgG4-RD是系统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是IgG4-RD很少累及的部位, 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血清学及组织病理学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靶中靶”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在提升复杂鼻腔副鼻窦癌靶区剂量和优化剂量分布的作用。方法:以6例鼻腔副鼻窦肿瘤病例的CT定位数据图像资料为研究对象。在同一软件上分别进行常规方法和“耙中靶”方法的二维适形治疗计划设计.并对剂量分布和体积剂量直方图(DVH)结果进行分析。常规计划为单一等中心.3—5个共面或非共面适形野。靶中靶计划由一个简单化的常规计划和一个补丁计划融合而成。结果:总体上靶剂量分布及DVH靶中靶计划优于常规计划。V90(被90%等剂量包络的靶体积的百分率)和D50(包络90%靶体积的剂量百分率)靶中靶计划均高于常规计划。6/6靶中靶计划和3/6常规计划达到CTV平均剂量〉66Gy、危及器官的平均受照剂量〈54Gy的目标。分别有3/6靶中靶计划和1/6常规计划出现小范围高剂量区,1/6靶中靶计划和5/6常规计划出现低剂量区。结论:靶中靶方式适形治疗计划可以适用于比较复杂的鼻腔副鼻窦肿瘤,能有效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和提升靶区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sinonasal hemangiopericytoma-like tumor, SNHP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例SNHPL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SNHPLT均因鼻腔出血入院。肿瘤均无包膜,但边界清楚,瘤细胞短梭形或卵圆形,呈短束状或片状排列,瘤细胞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细胞质弱嗜酸性,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核染色质空泡状,核仁不明显。肿瘤间质富于血管,可见圆形的薄壁血管和鹿角样血管,血管周及间质可见玻璃样变。瘤细胞中vimentin、Cyclin D1和β-catenin均弥漫阳性。结论 SNHPLT是发生于鼻腔鼻窦内的显示血管周肌样细胞表型少见肿瘤,其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可进行鉴别,生物学行为大多数表现惰性临床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癌蛋白(C-erb B-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2例SNSCC组织、30例鼻息肉组织(NP组)以及25例正常鼻腔黏膜(正常组),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C-erb B-2和VEGF在三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erb B-2和VEGF在SN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鼻息肉及正常鼻腔黏膜中的表达(P0.05)。另外,C-erb B-2和VEGF的表达与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C-erb B-2和VEGF与SNSCC的发生、分化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对SNSCC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显著。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受环境、生活习惯及遗传因素三者的共同作用。约15%的结直肠癌为家族性,以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最常见。近年来,还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家族性结直肠癌。家族性结直肠癌多伴肠道多发性息肉(息肉病,polyposis)。  相似文献   

10.
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AP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综合分析其表现,并进行光镜观察。结果:患者年龄27-65岁,平均43.1岁。主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和(或)不孕症为主诉。除1例部位不详外,2例发生在宫底,2例宫体下段,1例位于宫颈管内,光镜下表现为腺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并伴有一定异型性,1例出现鳞化灶,肿瘤间质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组织,1例局部出现内膜间质的分化,1例部分区域间质水肿明显。1例镜下见肿物一部分为透明细胞癌,另一部分呈APA改变,两者之间有过渡,随访3个-11上,除继发透明细胞癌的老年患者术后16个月死亡外,其余均无复发。结论: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应注意与高分化宫内膜样癌,宫内膜息肉,腺肌瘤等鉴别,其临床经过良好,但非典型性显著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有继发内膜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p53、Ki-67和CD44v6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以具有潜在的复发和癌变倾向为特征。现将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1984~1999年共47例报道如下,观察其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探讨其临床病理与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刮宫术治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2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用放射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和CD8^+细胞数量、NK比值,以及IL-1β、IL-6、TNF-α、ACTH、CORT和DA及NE水平。结果:(1)在几乎所有类型肿瘤患者中都表现为CD3^+、CD4^+细胞数量下降(P〈0.05或P〈0.01)、CD8^+的升高以及CD4^+/CD8^+的降低(P〈0.05或P〈0.01)。NK细胞在各恶性肿瘤组较正常均有下降(P〈0.05)。肿瘤患者的IL-1β和TNF-α较正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正常对照相比,IL-6在肿瘤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各类型肿瘤间无明显差异(P〉0.05)。ACTH在各组间无差异。皮质醇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最高;明显高于脑瘤和肺癌患者(P〈0.05)。DA和NE在大多数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组均升高(P〈0.05或P〈0.01)。(2)化疗和放疗患者组CD3,细胞数量较无化放疗者明显降低(P〈0.05)。放疗患者组的CD8^+升高及CD4^+/CD8^+比值下降较无放化疗组和化疗组明显,与无放化疗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患者IL-1β和IL-6值均升高,高于化疗者和无放化疗者(P〈0.05);化疗患者TNF—α值较正常升高(P〈0.05),与放疗者无明显差异。放疗患者组的DA水平低于无放化疗患者组(P〈0.05)。(3)在女性肿瘤患者中,CD3^+、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男性(P〈0.05)。(4)在恶性肿瘤包括有远处转移患者中,IL-6明显升高(P〈0.05)。(5)一般状况差(PS:3~4级)患者的CORT和TNF—d升高明显(P〈0.05)。而临床较晚期(Ⅲ~Ⅳ期)患者的CD4^+/CD8^+比值下降明显(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紊乱,以皮质醇、TNF—α和IL-6及DA、NE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以及CD3^+、CD4^+和CD4^+/CD8^+细胞数量不同程度的减少为主要表现,其与肿瘤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转移与否及其治疗方式等有关;与肿瘤患者的一般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