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乙状结肠,甚至全结肠的非特异性炎性改变,病因又不甚明确,系一种难治性、易发性消化道疾病。我院1989~199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8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8例,女30例,年龄19~65岁,其中19~29岁37例,占42%,30~39岁24例,占2727%,40~49岁18例,占205%,50~64岁9例,占101%;病程最长9年,最短66个月,平均31年。12 诊断依据 参照1982年中华全国肛肠学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3 症状与体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中药三黄汤保留灌汤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用三黄汤直肠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以柳氮磺吡啶(SASP)口服为对照组,对两种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4周一个疗程后,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同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三黄汤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药物,并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6.
7.
笔者自1996年5月至2003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72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章红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10):633-633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血性粘液便为主 ,病情迁延 ,反复发作 ,不易治愈。我们应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 32例均符合 1978年 12月全国消化会议制定标准。其中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2 1~ 43岁 ,平均 30岁。病程 9个月~ 8年 ,平均 3.5年。大便镜检有红、白细胞 ,经涂片、培养等反复检查排除阿米巴、痢疾杆菌、血吸虫卵等特异性结肠炎。肠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病变范围局限于直肠乙状结肠 19例 ,侵及降结肠 9例 ,累及全结肠 4例。2 治疗方法急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6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但观察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与黏液脓血便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而腹痛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1%,复发率11.76%,低于对照组的23.53%及20.5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当“非典”成为一种重大的传染病向人们袭来的时候,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依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积极组织和调集力量进行抗击,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控制“非典”的传播和在更大范围内流行。1“非典”控制措施须及时到位传染病控制措施是为了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消除疫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它的内容主要有:强制隔离治疗和强制进行医学观察。《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及特殊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如艾滋病、肺炭疽)病人予以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疗或… 相似文献
11.
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常见疾病,我院自1998年11月-2002年12月采用中西药合用的方法治疗轻、中度UC患者4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UC 36例,并与柳氮磺吡啶(SASP)、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36例对照观察,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占81.0%),好转5例(占13.9%),无效2例(占5.6%),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痊愈25例(占69.4%),好转4例(占11.1%),无效7例(占19.4%),总有效率为80.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致遍及整个结肠。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固肠止泻丸内服和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54例该病人,取得显著疗效,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33例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94年起采用中西药结合灌肠加中药内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2例,疗效满意。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5例,女17例,18~65岁,平均34-5岁,病变部位距肛缘15cm者14例,距肛缘15cm以上者28例;大便次数最多18次/日,最少2~4次;就诊时均有腹胀、纳差不同程度的腹泻、粘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全部病例均经肠道内窥镜检查,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散在性溃疡,点状及片状出血,个别可见死斑样改变。中医辩证湿热型11例,脾虚型18例,脾肾阳虚型9例,肝郁脾虚型4例。…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张某,男,47岁、汉族、共和县农行干部,于91年9月20日入院,住院号1110号。主诉:纳呆,腹痛、腹胀、腹泻五年余,加重三月余。病史:自述于86年7月患:“急性肠炎,”在海南洲医院治疗数日好转出院。出院不足半月,腹痛、腹泻复作,日泻水样便4—5次。无脓血无粘液,海南洲医院再次以“慢性肠炎”住院。治疗多日、症状无改变,腹胀、腹疼(入夜犹甚)便后疼可稍减。此后先后转换青海省医院,青海医学院附院、省中医院、西宁市第一医院及我院共计住院9次,经用中药针灸、西药、及药物灌肠等法医治,疗效不佳,虽见微功,但出院即发,患者十分苦恼。本此入院前经青海医学院附院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入院查 相似文献
18.
19.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之法,自拟健脾理肠汤口服,愈疡汤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38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下层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脓血便 ,以及腹痛、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一 ,常反复发作。由于本病原因不明 ,迄今治疗上仍缺乏特效药物。作者在主任医师刘国安指导下 ,应用中药保留灌肠 ,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5 4例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持续性反复发作粘液性血便 ,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并经临床及化验检查 ,排除了特异性病因。大便培养两次以上均无阳性发现者。乙状结肠镜检查有明显充血 ,水肿或溃疡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