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胃异位胰腺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其中,CT扫描7例,MRI扫描2例。结果肿瘤最长径3.5~15cm,平均9.5cm。2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1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在囊实性交界部分,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3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扣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5例有钙化。MRI2例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成分在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高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黏液性囊性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成人十二指肠内异位胰腺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探讨MSCT对本病的诊断.方法 收集7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成人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病例,年龄31~75岁,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MSCT资料,结合文献进行CT征象分析.结果 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3例,十二指肠乳头部和降段各2例.术前仅1例考虑异位胰腺的诊断,4例误诊为间质瘤,1例误诊为乳头状瘤,1例误诊为壶腹部癌.十二指肠内异位胰腺主要应与间质瘤、平滑肌瘤及腺癌鉴别.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主要特点如下:(1)十二指肠球部和乳头部为好发部位;(2)黏膜下结节状病变,向腔内生长为主,病灶小而边界不甚清楚;(3)CT上病灶密度较均匀,强化明显,与正常胰腺一致或类似,局部肠壁增厚、强化.结论 典型的十二指肠异位胰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示诊断;不典型者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7.
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CT扫描12例, MRI扫描4例。结果:11例位于胰腺边缘,瘤体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囊实性团块影。肿块边缘清楚。CT平扫呈低密度,7例显示了瘤体钙化。MRI扫描4例,在T1WI、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在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CT与MRI增强扫描显示实性部分均有强化,最大肿块实质-胰腺强化对比差,在动脉期,到门静脉期和平衡期与正常胰腺强化基本一致;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以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及胃肠道钡餐造影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胃肠钡餐造影的影像特征,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结果 5例为小肠异位胰腺,7例为胃异位胰腺;病灶均呈类圆形,向腔内生长。其中2例小肠异位胰腺合并肠梗阻、肠套叠。8例病灶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影,部分可见点状低密度,5例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相似,其中4例病灶动脉期可见点状低密度影。2例异位胰腺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病变区类圆形充盈缺损。结论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及X线钡餐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在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舌根异位甲状腺的CT和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核素扫描或手术证实的舌根异位甲状腺患者的CT或MRI资料,其中6例接受颈部CT检查,2例接受颈部MR检查. 结果 8例病灶均位于舌根中线区,6例呈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边界清楚,最大径16~36 mm,平均24 mm.与舌根肌肉比较,2例CT平扫呈高密度,其中1例密度不均匀;5例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2例病灶内有散在的小囊状低密度区;3例病变密度不均匀,结合其他检查考虑伴发结节状甲状腺肿,其中1例经病理证实.2例MR T1WI、T2WI均呈较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病变信号较均匀.颈部均未发现正常位置的甲状腺. 结论 舌根中线区高密度或高信号并明显强化的结节是舌根异位甲状腺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常提示其发生病变;结合颈部无正常位置甲状腺,比较容易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滑膜肉瘤(SS)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SS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11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增强检查;14例接受MRI平扫,其中9例接受增强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20例SS中,12例发生于四肢,8例发生于其他部位;病灶最大径2.1~16.0 cm,其中12例>5 cm.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颌骨牙源性黏液瘤(OM)螺旋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40例颌骨OM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 40例OM,平均发病年龄(33.50±13.50)岁;11例病灶位于上颌骨,29例位于下颌骨;CT均见膨胀性骨质破坏,8例骨皮质中断;病灶常见多房伴垂直或成角分隔,分隔朝向肿瘤周边;增强后病灶边缘强化。18例邻近牙齿脱落。5例接受MRI,其中3例T1WI呈均匀等信号,2例呈均匀稍高信号;5例T2WI均呈高信号,内部见低信号线样分隔。2例增强MRI显示病灶边缘强化。结论颌骨OM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MRI对诊断颌骨OM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儿童软组织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HE)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术后病理证实的KHE患儿,其中7例仅接受CT、3例仅接受MR、1例接受CT和MR检查;10 例病变起源于皮肤伴毗邻软组织受侵,1例起源于咽部软组织、未累及皮肤;9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共13个病灶,位于四肢6个、躯干4个、头颈部3个,其中5个为局灶型、8个为弥漫型;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CT显示8例(8/8,100%)KHE均浸润至皮下脂肪及深筋膜,其中3例(3/8,37.50%)累及骨骼;7例(7/8,87.50%)病灶呈等密度、1例呈等-低密度(1/8,12.50%),CT值(30.25±14.32)HU,未见明显静脉石及钙化;增强后病灶均显著强化,CT值(124.30±82.96)HU,其中4例病灶周围见较多血管(4/8,50.00%)。MRI显示4例中3例(3/4,75.00%)侵犯邻近肌肉、1例(1/4,25.00%)累及骨骼;病灶T2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无明显减低,增强后均呈持续性显著强化;其中3例可见流空血管影。结论 儿童软组织KHE的CT及MRI表现、尤其增强CT/MRI及DWI表现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假包膜的CT及MRI表现,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临床诊断AIP患者,观察胰周是否存在假包膜及其CT、MRI表现,并随访评估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假包膜变化。结果 48例AIP中,34例(34/48,70.83%)胰周存在假包膜。33例接受腹部CT检查,其中19例(19/33,57.58%)可见中位厚度为0.50 cm的假包膜,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胰腺实质,动脉期明显强化(t=-3.970,P=0.003),静脉期强化更显著(t=-11.471,P<0.001)。35例接受腹部MR检查,其中27例(27/35,77.14%)胰周存在中位厚度为0.40 cm的假包膜,T1WI均呈低信号,T2WI 7例(7/27,25.93%)呈稍高信号、20例(20/27,74.07%)呈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均无明显增高,增强表现为延迟强化。21例接受2~34个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3例随访2~3个月后假包膜变薄,18例随访10~12个月后假包膜完全消失。结论 AIP假包膜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可随胰腺炎症消散而完全吸收,提示其为慢性炎症伴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胃肝样腺癌(HAS)CT及临床表现。方法 收集3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HAS患者(HAS组)及30例术后病理确诊为非HAS的胃腺癌(GA)患者(非HAS组);对比观察2组CT及临床表现。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主要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标志物检查显示,HAS组17例(56.67%,17/30)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HAS组病灶最大径大于、而CT值静脉期-动脉期小于非HAS组(P均<0.05),且组间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AS组转移淋巴结短径及术后转移率均高于非HAS组(P均<0.05),而肿瘤分化程度、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均低于非HAS组(P均<0.05)。结论 HAS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多伴血清AFP升高,预后较差;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据以与非HAS GA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