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唐维平  王军  李霞蓉 《江西医药》2002,37(3):239-239
临床上多形性腺瘤主要好发于涎腺组织较为丰富区域,而发生于腺体较少的会厌部多形性腺瘤极为少见,我科收治1例会厌部体积较大的多形性腺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红民  崔永兴 《河北医药》1999,21(4):314-314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为最常见的涎腺肿瘤。本瘤的组织发生多认为来源于闰管区的上皮性干细胞,肿瘤的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使得镜下呈现以多种细胞混合存在并伴有明显间叶成分的复杂图像。我院近3年来共收到混合瘤标本35例,经过观察,发现随着肿瘤发生部位及病史长短的不同,肿瘤成分又各有其特点。1 资料与方法35例涎腺肿瘤,腮腺15例,颌下腺6例,腭7例,颊2例,唇、头皮、支气管各1例;病史最长15年,最短2个月;年龄最大80岁,最小16岁;女性18例,男性17例;肿瘤最大直径6cm,最小直径02cm。常规取材,每例取2块以上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及其预后。方法腮腺、颌下腺区肿瘤在解剖神经基础上,根据肿瘤所发生部位,采取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①腮腺浅叶和腮腺全切术;②颌下腺和颌下腺加舌下腺切除;③单纯舌下及小涎腺切除术。结果372例术后随访5~10年,无1例复发;术后并发症有短暂的面神经功能不全10例,经1~3个月治疗全部恢复,2例出现舌体麻木不适,无运动障碍。结论本组术后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单纯肿瘤切除导致肿瘤复发及误伤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管多形性腺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气管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气管多形性腺瘤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结论 气管多形性腺瘤属于气管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多形性腺瘤 ,过去又称混合瘤 ,多发生在唾液腺 ,如腮腺、颌下腺等 ,是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原发于鼻腔特别是鼻中隔者并不多见。我科自 1989~ 1999年 10年间共发现 3例 ,介绍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女 ,73岁 ,农民。因左鼻腔反复出血 1年多来门诊求治 ,每次出血量不多 ,该鼻通气稍差。检查 :全身情况良好 ,鼻中隔左侧面可见一直径 0 5cm半球形隆起 ,色灰白 ,表面有血管 ,基底广 ,触之较硬。门诊局麻下完整切除肿物 ,肉眼观察肿物光滑 ,有包膜。病理报告 :鼻中隔多形性腺瘤。例 2 :男 ,17岁 ,学生。因右侧进行性鼻塞 7个月来我院求治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探讨腮腺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1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比较3种手术方法的术后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综合分析.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对3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S-100蛋白、CEA、Vimentin及Keratin免疫化学染色,研究其细胞类型并讨论该肿瘤的组织发生。结果提示该肿瘤细胞类型可分为腺上皮型、肌上皮型及未分化型。肌上皮与肿瘤成分的多样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曹志星  曹晓哲 《华夏医药》2008,3(2):140-142
目的回顾腺多型性腺瘤的组织学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和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发生的一例28岁男性,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为例,回顾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腺肿瘤是罕见的。国外报道,腺肿瘤占眼眶肿瘤的35%,而多形性腺瘤占腺肿瘤的24%^[1],多形性腺瘤的男女比例60:40^[3]。平均年龄39岁^[5]。国内报道与国外报道大体一致。形态学上同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结论回顾性地看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学诊断并不难。术前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後,大部分可确诊为腺多形性腺瘤。手术前诊断腺多形性腺瘤并认识到初次手术时要将瘤体连同包膜一次性完整切除是十分重要的^[8.9]。这样可以避免因取活检或不完整切除导致肿瘤包膜破坏引起的复发或恶变。  相似文献   

10.
腮腺多形性腺瘤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贞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158-1159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10例经病理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均采用腮腺耳后颌下区“S”形切口的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肿瘤摘除18例,肿瘤 浅叶摘除69例,肿瘤 全叶摘除23例。所有手术均解剖面神经。手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8例,味觉出汗综合征8例,涎瘘7例,积液3例,复发2例。结论 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对并发症的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多形性腺瘤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图像。结果4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有42例在术前超声检查中诊断正确,1例被误诊为腮腺囊肿,有3例被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高频超声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准确率为91.30%,误诊率为8.70%。结论临床上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容易和其他腮腺肿块混淆造成误诊,因此要特别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自制的角蛋白和S—100蛋白抗体、细胞性角蛋白(低分子量)和波形丝蛋白单克隆抗体,对26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了PAP法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样结构的内层细胞、鳞状化生区、肌上皮片块及粘液样组织的部分细胞以及软骨样陷窝的周边均呈角蛋白阳性,导管样结构的外层细胞、肌上皮片块和粘液样组织及软骨样细胞均呈S—100蛋白阳性,波形丝蛋白在肌上皮片块及粘液软骨样结构的部分细胞呈阳性。作者将这些结果与正常涎腺的免疫组化结果相对比,经分析讨论得出:多形性腺瘤的组织发生主要与导管上皮有关,肿瘤内的肌上皮样细胞可能为固有肌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也可能为导管上皮在瘤变时化生而来,而粘液、软骨样结构主要为导管上皮通过肌上皮细胞的多向分化、形成所致。上皮细胞在发生肿瘤化时,其内的角蛋白抗原可能也同时发生着某种规律性的变化。了解这点,对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涎腺上皮性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混合瘤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建权 《安徽医药》2005,9(8):604-605
目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混合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腮腺混合瘤患者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并与40例腮腺浅叶常规切除术相比较.结果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显著减少,术后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混合瘤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ING4基因是肿瘤抑制因子家族的新成员,近来研究发现,ING基因在正常组织中表达丰富,但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如乳腺癌、胶质瘤、肺癌等中表达明显下调,ING4可通过增强p53基因的活性、恢复细胞间接触抑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HIF的活性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还能诱导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本研究对ING4基因与肿瘤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染色质修饰蛋白1A(Chromatin modif-ying protein 1A,Chmp1A)属于转运必需内吞体分选复合物-III复合物(ESCRT-III)家族成员,在多泡体(MVB)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中Chmp1A表达明显降低,且低表达Chmp1A的正常细胞易于肿瘤化。Chmp1A主要聚集在胞质和核基质,对染色质结构、细胞周期和囊泡转运均有重要影响,且有研究表明,Chmp1A可能是一种PcG蛋白。Chmp1A的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一种新颖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患者TPEF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大肠癌患者含表皮生长因子和卵泡抑索结构域的跨膜蛋白(TPEF)基因甲基化状态,寻找新的早期诊断大肠癌分子标志物。方法 常规方法提取大肠癌标本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TPEF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3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24例检测到异常TPEF基冈甲基化(75%),而10例正常组织标本无一例检测到异常甲基化。结论 大肠癌患者TPEF基因甲基化为一频繁发生事件,可望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免疫治疗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对肿瘤有明确效果的又一治疗方法.由于放疗、化疗在肿瘤治疗中带来严重的的不良反应,肿瘤免疫治疗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它的出现便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基于细胞的免疫生物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8.
张子杭  成元华  李小梅 《安徽医药》2023,27(6):1159-1161
目的 分析胃癌病人癌组织中纺锤体蛋白(SPIN1)、锌指转录因子(Slug)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确诊并收治的84例胃癌病人,按照分期分为对照组(早期胃癌)和实验组(晚期胃癌)两组,使用ELISA检测胃癌组织中的SPIN1、Slug和Claudin-1三种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病人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饮酒史和胃部疾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胃癌病人SPIN1和Slug显著高于对照组胃癌病人(P<0.05),且实验组Claudin-1显著低于对照组胃癌病人(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肿瘤长径[≥5 mm:4(9.52%)比32(76.19%)]、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阳性:5(11.90%)比37(88.10%)]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病人SPIN1、Slug和Claudin-1的表达情况与胃癌分期和肿瘤长径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TNFRSF1B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416例和匹配对照组208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史、体格检查等临床资料及其他流行病学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的方法检测各组TNFRSF1B基因6号外显子rs1061622SNPs位点等位基因A/G的基因型并统计各组的多态性频率。结果 rs1061622的TT和GG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TT为59.2%,TG为34.8%,GG为6.0%;对照组:TT为32.6%,TG为64.4%,GG为2.8%;P=0.008)。并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甘油三酶和胆固醇等传统的危险因素影响后,这种相关性依然存在。结论 TNFRSF1B基因rs1061622多态性TT和基因型是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