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以及侧弯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03-2014-06间在我院治疗的47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行骨密度检查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精确测定并详细记录股骨颈、Ward’s三角、股骨大转子及腰椎(L1-L4)的骨密度,并计算T值,精确测定并仔细记录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骨颈、Ward’s三角、股骨大转子及腰椎(L1-L4)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Cobb角多介于20°~40°之间,观察组患者Cobb角大小与患者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是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危险因素,但退变性脊柱侧弯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近10多年来,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取得长足进展。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遗传基因及其他因素方面都有其相关性。本文旨在回顾国内外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相关方面重要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观察,总结现有的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并思考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价值和问题,努力找出二者相关性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素以肾虚为本,临床以补肾益精、滋肾养阴等治为要,然时效时逊。脾胃是为后天之本,不仅充养先天之精,而且对肢体百骸具有直接的助长、润养作用。但凡后天有源,先天之精则不竭,后天之筋骨得夯以实。重要的是,脾胃对形骸的作用包括气阳温煦以壮长肢体、脾胃营阴润养以坚固筋骨两方面。故笔者从古代经典理论、现代研究基础、生命的圆运动变化等几方面论述骨质疏松症"病本在脾,以阴阳两虚为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KOA)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骨科领域两大常见疾病,且临床上两者常常同时出现.通过回顾文献,我们发现两种疾病在流行病学、病理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认识到OP与软骨下骨吸收在KOA的病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KOA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从“脑为髓海”理论为出发点,分析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联系,探究二者的共同发病机制,以拓宽OP的防治思路。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脑为髓海”理论和OP、AD的中医古籍文献、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深入探讨OP与AD的关联。结果 “脑为髓海”出自《黄帝内经》,医家们对脑与髓的认知不断加深,意识到髓海充盛滋养骨骼,筋骨强健,脑力聪慧,反应敏捷,骨与脑两个系统通过髓在生理上相互依赖,OP与AD有着共同的生理病理基础。结论 “脑为髓海”理论在指导认识AD与OP的共同发病机制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大多数医生在防治OP时都以肝、肾、脾、筋、骨、肉为导向,忽视了脑-髓的重要作用,期待以此理论为基础探究出更多的OP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指人体全身骨量减少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现代医学在该病的研究中发现微循环障碍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医学宝库,运用通络法治疗骨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对通络法本质有了深入认识。故基于通络法,探讨骨质疏松症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分析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裕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8):1129-1,133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chemerin水平,探讨血清chemerin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医的200名参与者,进行年龄和性别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Pearson相关性检验用于调查血清chemerin水平与BMD之间的关系。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100例,对照组100例。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87. 65±5. 57) 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70. 09±5. 16) 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股骨骨密度与chemerin呈负相关(骨质疏松组:r=-0. 394,P0. 01;对照组:r=-0. 679,P0. 01);两组腰椎骨密度与chemerin也呈负相关(骨质疏松组:r=-0. 305,P0. 01;对照组r=-0. 361,P0. 01)。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与BMD呈负相关。需进一步研究chemerin在骨质疏松症病理生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与中医肝脾亏虚的关联性,为运用健脾、补肝法防治PO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近15年来在我院骨质疏松专科门诊检测的女性3 3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问卷调查、骨密度检测和中医辨证,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①纳入2 692例,其中,POP组934例,无POP组1 758例,POP组中肝虚418例(44.80 %)、脾虚159例(17.00 %),无POP组中肝虚803例(45.70 %)、脾虚232例(13.20 %),脾虚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虚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无POP妇女相比,女性POP与脾虚、肝脾俱虚存在相关性(P<0.05);③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POP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脾虚(P<0.05)。结论 肝脾亏虚是女性POP的重要因素;脾虚是女性POP发病的危险因素;肝虚在绝经后及老年妇女中发生率均较高,但不随着骨量丢失而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1.
《周礼》云:“疾医以五药养病,凡药以酸养骨。”《内经》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酸味善走筋,而酸味收敛,多食则筋易拘急;肝藏血而主筋,肝气受损,则筋伤血瘀,筋脉失养,运动不利,故发骨痿;过酸伤肝理论长期从饮食摄入方面影响着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现代研究认为,酸性环境会打破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肝脏功能受损会引起骨代谢的紊乱,酸负荷也会导致骨代谢异常,但其中的关联尚不清楚。该文探讨“过酸伤肝”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作为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中医从脾虚论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关于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脾虚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关键因素,贯穿疾病的始终,这为从脾虚论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肥胖症和骨质疏松症都是常见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二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导致骨密度降低、骨强度降低和骨微结构恶化,从而增加脆性骨折的易感性.肥胖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包括异常或过量的身体脂肪堆积的复杂疾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该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文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与银屑病之间在分子层面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将骨质疏松及银屑病输入不同疾病数据库以筛选相关基因,将两组靶点通过Venny分析得到关键靶点,并于STRING平台制作蛋白互作网络以区分出核心靶点,通过DAVID平台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检索到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875个,银屑病预测靶点478个,交集出关键靶点93个,以degree≥50筛选出Hub节点中的18个核心靶点,导入DAVID平台获得148项GO生物过程(P<0.05)及44条KEGG信号通路(P<0.05)。银屑病通过TNF、IL-6、IL-10、IL-2、IL-1B等核心靶点作用于炎性肠病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特异性通路发挥协调作用,调控骨代谢,诱发骨质疏松。 结论 两种复杂疾病在分子机制上有着密切联系,银屑病通过大量炎性靶点及通路影响患者骨代谢,诱发骨质疏松。借助各疾病数据库在分子层面进行探讨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和参考价值,可更深层次探索复杂疾病间的网络样关系并开拓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生信数据挖掘探究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及熟地黄的治疗靶点。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挖掘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差异表达基因,运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预测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采用R软件对阴虚靶点与骨质疏松靶点映射匹配。借助String数据库在线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分子对接预测熟地黄治疗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过程及通路注释。结果通过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1 272个,骨质疏松症靶点662个,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45个,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调节、雌激素应答、骨骼肌系统发育等生物过程,并由PI3K-Akt、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等信号通路调节。熟地2种有效成分能够作用于核心蛋白IGF1、VEGFA等。结论熟地黄可能靶向IGF1、VEGFA等核心蛋白,通过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及雌激素应答过程,从而实现防治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易发脆性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疾病。中医学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病机,因此以补肾壮骨为主要治法已达成普遍共识。笔者通过大量文献搜索发现,脾虚在骨质疏松症的致病过程中亦起着关键作用。肾、脾两脏为先后天之本,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根本所在。因此本文着眼于“脾肾相关”理论,从中医基础理论、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等角度综述其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科学内涵,并试探讨中医“脾肾相关”理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找寻中医基础理论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理论渊源,优化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方案,为更好得将祖国医学运用于临床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骨质疏松症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老年性慢性疾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骨质的流失,会逐渐出现疼痛、驼背、平衡功能下降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表现.最新指南[1]推荐的一线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雌激素类等对延缓骨质流失疗效确切,但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的改善短期作用不明显.中医药疗法多靶点的作用契合了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