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采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病变患者行PCI术前后右心室(RV)的功能变化特点 方法 据冠脉造影检测结果选取单支重度冠脉病变并接受支架置入术者25例为病例组,42例造影未见明显狭窄者设为对照组。采集对照组、病例组PCI术前、术后1及3个月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测量并计算右室常规参数及三维应变指标,Echo PAC软件分析三维图像获取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3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3D)、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射血分数(RVEF-3D)、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及右室游离壁(FW)和室间隔(Sep)的纵向应变(RVLS)。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PCI术前病例组的右室心肌功能指数(RVMPI)增大(P<0.05),TAPSE-3D、Sep-RVLS和FW-RVLS显著减小(P<0.05),其他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变组中,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RCA)者FW-RVLS减小更明显(P<0.05),其他参数在不同病变血管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病例组PCI术后1月、3月右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结论 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病变引起RV功能受损,RCA病变者受损更为明显, FW-RVLS具有较好的提示意义;PCI术后RV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3D-STI对定量评价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病变患者PCI术后的RV功能变化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例(病例组)和同期因胸闷来我院就诊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36例(对照组),应用2D-STI技术获取右心室二维应变参数,包括右心室收缩期整体心肌纵向峰值应变(RVGLSmyo)、整体心内膜纵向峰值应变(RVGLSendo)、整体径向峰值应变(RVGRS),以及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各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RS)及应变率(RSR)、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及应变率(LSR),比较病例组PCI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对照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治疗前RVGLSmyo、RVGLSendo、RVGRS、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RS、LS及RSR,室间隔各节段RS、室间隔中间段和心尖段LS及RSR、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LSR、室间隔基底段LSR均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治疗后1个月RVGLSmyo、RVGLS...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并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研究。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33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各房室腔的大小、右心室游离壁厚度;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得右心室各个节段纵向应变、应变率及运动速度;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动脉高压组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右心室各段收缩期应变除了心尖段外,其余各段较对照组减低(P〈0.05);右心室应变率除室间隔侧心尖段外,其余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平均值与肺动脉收缩压、三件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射血分数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各参数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及射血分数呈较好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 speckletracking technique,3D-STI)评价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某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接受PCI治疗的50例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病变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5...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 对31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3个月及28例正常人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获取高帧频二维图像,测量左心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的收缩期圆周应变(CS).结果 在对照组中,同一水平比较,室间隔心肌的收缩期CS高于其他各个室壁.与对照组比较,PCI术前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CS减低(P<0.05),且与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病变分布范围相一致;与PCI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相应节段心肌收缩期CS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I能够定位和定量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评价局部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法洛四联症(TOF)患者术后右室局部及整体功能.方法 正常对照组35例,无症状TOF术后(术后>1年)患者36例,获取心尖四腔观,应用STI技术测量并记录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e)、收缩峰值应变率(SRs)及右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收缩峰值应变率(GL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GL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GLSRa),并分析右室收缩指标与术后时间、肺动脉瓣反流程度和QRS间期的关系.结果 ①TOF患者术后右室游离壁、室间隔部分节段ε、SRs及GLS、GLSRs、GLSRe、GLSR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5),且跨瓣环补片组GLS、GLSRs较右室流出道补片组进一步减低.②TOF术后轻、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组GLS、GLSRs、GLSRe、GLSRa均低于对照组,但肺动脉瓣不同反流程度组间比较右室整体功能无差异.③GLSRs与QRS间期及术后时间呈负相关(r1=-0.431,P1=0.009;r2=-0.469,P2=0.004),GLS、GLSRs和肺动脉瓣反流程度无关.结论 TOF患者术后长期右室局部及整体功能减低,STI可早期发现无症状TOF患者术后右室功能不全.手术方式影响术后长期右室功能,右室形变异常与电去极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探讨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有无差异.方法 65例心绞痛患者和32例正常人,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单支病变,35例)和B组(多支病变,30例),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3个月和正常人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PCI术前大部分心肌节段和术后3个月部分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减低(P<0.05);A组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大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B组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与B组PCI术后3个月心肌缺血节段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支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左室纵向收缩功能改善更显著,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心绞痛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51例行PCI手术的CAD患者为研究组,选择51例志愿者为对照组.2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室收缩功能,其中研究组分别在PCI术前与术后3个月进行检测,对照组在体检时检测.比较2组左室心...  相似文献   

9.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功能,探讨PH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65例PH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分为3组,其中PH轻度组25例,PH中度组22例,PH重度组18例;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STI于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及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结果 PH各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ε、SRs、SRe、SRa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各组间相应节段ε依次递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Rs、SRe、SRa递减趋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STI可较敏感而准确地评价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右心室功能中的价值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7d右心室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 4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共进行74次超声检查,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记录心尖四腔切面的二维图像,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及右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二维应变、应变率.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右室间隔各段心肌应变均降低(P<0.05),PCI术后7d除心尖两个节段外余节段的应变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应变率仅在梗死后右室间隔中间段出现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多个节段的应变值均下降时,提示右心室收缩功能下降,且急诊PCI术能改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心肌分层应变技术(layer-specific strain,LSS)评价无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远期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上海市胸科医院行冠脉造影并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右心室长轴应变参数评价左心室下壁心肌梗死(INF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的右心室收缩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右心室重构情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 36例在我院进行PCI并随访的急性INFMI患者。右心室重构定义为PCI术后3-6个月时右心室舒张末面积与入院时相比,增量大于或等于20%,将患者分为重构组和非重构组。在以右心室为中心的心尖四腔观切面分别用2D-STI技术追踪游离壁和间隔壁获得相应各节段应变值,并测量右心室传统功能参数。 结果: 入院时、出院时以及3-6个月时INFMI患者只有右心室长轴应变参数对比均有差异(P<0.05)。入院时,重构组LVEF及TAPSE较非重构组测值更低;出院时,重构组RVGLS、RVSEPLS、间隔壁各节段长轴应变绝对值、LVEF以及TAPSE测值均较非重构组更低;3-6个月后,重构组只有RVFWLS、游离壁各节段长轴应变绝对值较非重构组更低,RVEDA和RVESA测值较非重构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构组与非重构组比较,只有间隔壁各节段应变恢复趋势有差异(P均<0.05),表现为非重构组短期恢复较快,但是中远期时重构组逐渐恢复至与非重构组趋于相同水平。 结论: 传统右心室评价参数与2D-STI技术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各有所长,但是应用2D-STI右心室二维应变参数能够更精细反应INFMI患者右心室缺血性功能损伤的程度,以及术后随访的恢复情况。此外,右心室重构发生与否与间隔壁应变恢复程度有关,间隔壁恢复较慢者更容易发生右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2D-STE)在评估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患者右室功能改变中的价值。方法 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37例,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2D-STE测量右室游离壁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train, GLS)、游离壁及室间隔侧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ongitudinal peak systolic strain, ε)、右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eak systolic strain rate, 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peak early diastolic strain rate, SRe)及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peak late diastolic strain rate, SRa)。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及是否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分为对照组(A组,冠脉狭窄<50%)、冠心病不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组(B组)及冠心病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组(C组)。结果 三组间RVFAC、TAPSE、LVEF、SV、S’、Em、Am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游离壁侧基底段ε、中间段ε、心尖段ε、游离壁GLS及SRs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室间隔侧基底段ε及中间段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的室间隔侧基底段ε及中间段ε减低(P<0.05)。三组间SRe、SRa及室间隔侧心尖段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已发生亚临床改变,2D-STE可有效评估右室功能障碍,为临床冠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3DEA)技术对评估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行PCI的CHD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二维双平面Simpson’s法(2DBP)及3DEA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3DEA测量的LVEDV、LVESV及LVEF与2DBP法测值相关性高(r=0.92、0.90、0.84);与PCI术前相比,3DEA技术及2DBP法测量的PCI术后1个月、3个月LVEDV、LVESV均减低,LVEF均增加(P均<0.05),与PCI术后1个月比较,PCI术后3个月3DEA测量的LVEDV、LVESV减低,LVEF增加(P均<0.05),而2DBP测量的LVEDV、LVESV及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DBP比较,3DEA技术分析时间短、重复性高(P均<0.05)。结论 3DEA技术分析时间短、重复性高,与2DBP测值相关性高,能监测到PCI术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收缩功能.方法 采用超声诊断仪对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均有左前降支冠状动脉梗阻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别于PCI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健康志愿者2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RT-3DE检查.在Qlab 6.0 定量分析软件上脱机分析所采集的全容积图像,通过测量分析左心室节段-容积曲线,获取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左心室节段射血分数(rLVEF);记录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冠心病组PCI治疗前、治疗后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冠心病组PCI治疗前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测值分别为:(149.2±15.7)ms、(77.5±63.0)ms、(308.0±198.8)ms、(227.2±193.8)ms、(10.9±6.3)%、(8.4±6.7)%、(32.9±21.9)%和(24.1±22.1)%,均大于健康对照组的测值:(23.8±20.7)ms、(15.6±21.3)ms、(81.9±73.1ms)、(65.6±90.3)ms、(2.6±2.4)%、(1.7±1.9)%、(11.2±11.7)%和(6.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14~-6.588,P均<0.05).冠心病组PCI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Tmsv-16-sd%、Tmsv-16-dif%测值分别为:(58.8±50.1)ms、(43.7±54.6)ms、(192.8±160.8)ms、(126.9±162.7)ms、(7.0±6.4)%和(21.7±19.9)%,较PCI治疗前(149.2±15.7)ms、(77.5±63.0)ms、(308.0±198.8)ms、(227.2±193.8)ms、(10.9±6.3)%、(32.9±21.9)%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7~3.216,P均<0.05).冠心病组PCI治疗前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壁rLVEF分别为(46.2±33.6)%、(48.2±17.0)%、(48.7±16.8)%,健康对照组的rLVEF为(65.0±15.0)%、(63.9±20.7)%、(70.3±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2.209、-2.410,P均<0.05);冠心病组PCI治疗后左心室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壁rLVEF分别为(64.4±14.3 )%、(59.9±34.2)%、(57.0±35.6)%,PCI治疗前左心室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壁rLVEF分别为(46.2±33.6)%、(48.2±17.0)%、(48.7±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2.379、2.418,P均<0.05).结论 RT-3DE能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局部收缩功能改善,在评价冠心病患者PCI疗效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8例RA患者与42例健康体检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58例RA患者中包含27例继发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H)患者和31例非PAH患者。采集心尖三腔心、胸骨旁右心两腔和胸骨旁四腔心切面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获得右心室侧壁、前壁、后壁及室间隔的纵向应变,并计算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igh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RVGLS)。通过三尖瓣反流峰值估测肺动脉收缩压;测量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peak velocity,TAPSPV)和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结果 三组RVACR无统计学差异。PAH组TAPSPV和TAPSE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 < 0.05),与非PAH组无统计学差异。非PAH组TAPSPV和TAPSE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AH组RVGLS绝对值较对照组和非PAH组减低(P < 0.05),非PAH组RVGLS绝对值较对照组亦明显减低(P < 0.05)。RA患者的RVGLS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 = 0.532,P < 0.001)。结论 RA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较健康人降低,尤其是继发肺动脉高压的RA患者降低更为明显。RA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随肺动脉压力增高而降低。采用STI测量RVGLS是评估RA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纵向分层应变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5例成功接受PCI的ACS患者(PCI组)及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M型、双平面Simpson法、组织多普勒及室壁分层应变分别评价2组左心功能及左心室壁3层心肌运动。结果 PCI组左心室壁各层纵向应变及整体纵向应变由心内膜向心外膜逐渐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心内膜与心外膜间整体纵向应变均存在一定跨壁梯度(△GLS),但PCI组△GLS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ACS患者左心室壁纵向应变从心内膜向心外膜逐渐减低;纵向分层应变是评价PCI术后ACS患者心肌和左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室心肌运动的同步性.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分别于PCI术前、术后5d及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并存储心尖3个长轴切面和左室系列短轴切面图像.测量收缩期及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的达峰时间(TS-SRL,TE-SRL)及径向应变率的达峰时间(TS-SRR,TE-SRR),计算各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应变率达峰时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和标准差,比较PCI前、后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术前及术后5d比较,术后1个月纵向应变率收缩期达峰时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SL-diff)和标准差(TSL-SD)及纵向应变率舒张早期达峰时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EL-diff)和标准差(TEL-SD)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径向应变率收缩期达峰时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SR-diff)和标准差(TSR-SD)及径向应变率舒张早期达峰时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ER-diff)和标准差(TER-SD)亦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脏不同步性指数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良好的负相关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着左室收缩和舒张同步性的异常,STI技术对评价左心室同步性和介入治疗后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