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注射液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于2013年3月—2014年9月选择120例择期行无痛宫腔镜检查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静脉注射,10 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注射液,对照组仅静脉推注丙泊酚注射液。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及血氧饱和度数值(saturation pulse oxygen,SPO2),比较两组的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术后下腹痛评分。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中MAP[(80.3±9.2)、(79.8±10.2)mm Hg(1 mm Hg=0.133 k Pa)]、HR[(82.4±11.3)、(81.5±10.6)次/min]均较术前[(80.3±9.2)、(80.2±10.7)mm Hg,(80.2±10.7)、(82.1±9.3)次/min]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180.5±13.4)mg、术后下腹痛评分(2.0±1.1)分均低于对照组[(252.1±16.2)mg、(5.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术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麻醉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上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麻醉组(A组)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麻醉组(B组),每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插管或置喉罩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术中15 min(T4)、停麻醉药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知晓.B组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两组患者在T1时MAP、HR均显著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T2、T3时MAP、HR均高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MAP、HR在T1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2时MAP、HR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A组[(85.9±8.3)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02.5±9.0) mm Hg、(84.5±15.0)次/min比(94.2±14.3)次/min、12.0% (3/25)比36.0% (9/25),P<0.05],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少于A组[(321.7±47.2) mg比(382.4±52.6)mg、(7.3±2.9) min比(13.2±3.7) min,P< 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麻醉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行上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的诱导作用。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11月在本院接受麻醉治疗的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根据麻醉诱导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丙泊酚诱导)和观察组(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对比分析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对循环功能的影响。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药量、苏醒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为(85.74±13.58)、(0.24±0.07)、(28.95±4.73)、(32.53±10.56)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46.37±11.85)、(0.58±0.11)、(58.49±6.71)、(73.34±9.8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循环功能情况评分[(11.32±3.08)、(17.84±4.52)分]、术前后循环功能评分上升幅度[(3.11±0.75)、(10.43±1.3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68.00%,观察组为92.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的麻醉诱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耐受力,缩短临床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疼痛,加快苏醒时间,改善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43-744
目的观察无痛宫腔镜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喉罩全麻与丙泊酚静脉全麻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宫腔镜手术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丙泊酚静脉全麻,观察组实施七氟醚喉罩全麻。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后的HR与MAP值均下降,但观察组的降幅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无痛宫腔镜手术中,七氟醚喉罩全麻可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宫腔镜检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来我院行宫腔镜检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心率、血压变化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阻滞后心率和血压相比阻滞前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阻滞后5、15min的心率和血压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镇静评分及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体动次数、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行宫腔镜检查术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影响较小,术中麻醉效果也明显优于单用丙泊酚,该麻醉方式在宫腔镜检查手术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横纹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表达的影响及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行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全麻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全麻基础上使用TAP阻滞。在患者麻醉前、麻醉5 min及拔管后检测血浆中PAI-1、t-PA水平,于术后2 h、12 h及24 h获取患者疼痛情况信息和镇静情况,并统计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血清PAI-1、t-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5 min和拔管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AI-1[(11.23±2.04)ng/ml、(17.38±1.89)ng/ml]、t-PA[(22.39±2.43)ng/ml、(27.72±3.03)ng/m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AI-1(12.79±1.76)ng/ml、(26.43±3.18)ng/ml,t-PA(32.59±3.61)ng/ml、(44.33±2.9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AI-1=5.610、19.421,tt-PA=13.667、23.121,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 h、12 h及24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镇静效果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观察组患者镇静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现象,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手术中,在全麻基础上使用TAP阻滞使患者纤溶功能更为稳定,且预后效果良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建立支持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西安市人民医院因子宫肌瘤入院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患者327例,其中108例患者成功施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同期行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07例患者为对照组A,同期行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B。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数据及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剔除肌瘤个数(5.9±3.4)个,多于对照组A的(4.2±2.4)个及对照组B的(4.0±2.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98.1±58.7)ml]与对照组A[(97.4±54.1)ml]及对照组B[(96.2±56.2)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12354.3±934.1)元]少于对照组A[(15273.7±652.7)元]及对照组B[(15477.4±732.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77.3±13.2)min]短于对照组A[(94.8±21.2)min]及对照组B[(112.4±3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2±2.9)d]与对照组A[(5.6±2.8)d]及对照组B[(5.9±3.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19.4±5.3)h]短于对照组A[(28.6±8.1)h]及对照组B[(28.1±6.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比,观察组[(12.1±4.2)h]短于对照组A[(18.7±4.9)h]及对照组B[(19.2±4.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尤其针对子宫颈肌瘤或子宫下段肌瘤剔除是一项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手术方式,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喉罩通气下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子宫内膜息肉(EP)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行腔镜电切术的52例E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行宫腔镜电切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喉罩通气下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T5)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评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T0时HR水平分别为(89.35±13.40)次/min、(89.41±13.41)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T1、T5时的HR水平依次为(73.03±10.95)次/min、(70.14±10.52)次/min和(66.11±9.91)次/min、(68.72±10.30)次/min,均分别低于T0时的(89.35±13.40)次/min、(89.41±13.41)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08,P<0.05;t=5.749,P<0.05;t=7.125,P<0.05;t=6.23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T2、T3、T4时的HR水平依次为(85.37±12.80)次/min、(81.19±12.17)次/min、(79.46±11.91)次/min和(86.31±12.94)次/min、(80.50±12.07)次/min、(75.45±11.31)次/min,均分别高于T1时的(73.03±10.95)次/min、(66.11±9.91)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35,P<0.05;t=2.541,P<0.05;t=2.026,P<0.05;t=6.319,P<0.05;t=4.698,P<0.05;t=3.167,P<0.05);观察组患者在T1时的HR水平为(73.03±10.95)次/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11±9.9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T0时的MAP水平依次为(104.22±15.63)mm Hg、(104.17±15.62)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1,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5时的MAP为(71.13±10.66)mm Hg、(71.52±10.72)mm Hg,对照组则为(64.47±9.67)mm Hg、(70.11±10.51)mm Hg,均分别低于T0时的(104.22±15.63)mm Hg、(104.17±15.6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18,P<0.05;t=8.797,P<0.05;t=11.019,P<0.05;t=9.22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T2、T3、T4时的MAP依次为(90.14±13.52)mm Hg、(95.28±14.29)mm Hg、(82.67±12.40)mm Hg和(89.08±13.36)mm Hg、(95.02±14.25)mm Hg、(78.15±11.72)mm Hg,均分别高于T1时的(71.13±10.66)mm Hg、(64.47±9.67)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30,P<0.05;t=6.907,P<0.05;t=3.598,P<0.05;t=7.608,P<0.05;t=9.045,P<0.05;t=4.590,P<0.05);观察组患者在T1时的MAP水平为(71.13±10.66)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7±9.6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T0、T1、T2、T3、T4、T5时的SpO_(2)水平分别为(99.36±14.90)×10^(-2)、(99.52±14.92)×10^(-2)、(99.46±14.91)×10^(-2)、(99.48±14.92)×10^(-2)、(99.63±14.94)×10^(-2)、(99.41±14.91)×10^(-2)和(99.58±14.93)×10^(-2)、(99.33±14.89)×10^(-2)、(99.62±14.94)×10^(-2)、(99.53±14.93)×10^(-2)、(99.71±14.95)×10^(-2)、(99.55±14.93)×1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3,P>0.05;t=0.045,P>0.05;t=0.038,P>0.05;t=0.120,P>0.05;t=0.019,P>0.05;t=0.03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11.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05)。结论对行宫腔镜电切术的EP患者采用喉罩通气下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方面的效果优于丙泊酚静脉麻醉,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时机对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在手术后进行TAP阻滞,观察组患儿在手术前进行TAP阻滞。统计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记录芬太尼、麻醉后恢复室(PACU)吗啡及24 h吗啡使用剂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2 h、4 h、8 h、12 h、24 h及48 h静息、运动时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22.35±4.02)min vs.(24.28±4.16)min]、术中出血量[(1.92±0.71)ml vs.(2.15±0.26)ml]及PACU停留时间[(61.79±15.92)min vs.(65.81±13.03)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86、1.721及1.106,均P>0.05)。观察组患儿芬太尼用量[(21.29±4.13)μg vs.(24.35±4.02)μg]、PACU期间吗啡使用剂量[(1.92±0.71)mg vs.(2.35±0.26)mg]及术后24 h吗啡使用剂量[(22.84±5.13)mg vs.(34.28±7.22)m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2、3.422及7.307,均P<0.05)。术后2~48 h,两组患儿静息或运动VAS评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术后2 h比较,两组患儿术后4 h静息或运动VAS评分上升,术后8 h、12 h、24 h及48 h静息或运动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 h、4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8 h、12 h、24 h、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2 h、4 h、12 h及24 h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结论TAP阻滞时机对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镇痛效果影响不同,术前进行TAP阻滞较术后效果更好,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的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3月于天津市津南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左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左布比卡因+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七氟烷、舒芬太尼用量(21.75±6.27 ml、25.23±7.07μg)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28.03±7.32 ml、30.16±8.05μg),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8.26±1.08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15.92±3.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4的MAP值、HR值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4的MAP值、HR值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4的血浆NE水平、EP水平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4的血浆NE、EP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6~T9时的VAS评分均高于T5,两组患者T6~T9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T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6~T9的VAS评分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T5~T9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动过缓、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6.67%、8.89%、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2.22%、24.44%、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术不仅能够减少麻醉用药,缩短苏醒时间,还可减轻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和应激反应,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七氟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方案对行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和苏醒质量的影响,为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行腹腔镜子宫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顺序编号,54例单号为对照组,行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手术;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终给予单次剂量普鲁泊福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普鲁泊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手术结束后立即停用所有麻醉药,普鲁泊福组静脉注射10%普鲁泊福1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七氟烷使用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拔管后30 min内的最高麻醉后躁动(PAED)评分和FLACC疼痛评分.结果 普鲁泊福组PAE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5±3.9)分比(10.9±4.5)分,P<0.05].普鲁泊福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6/30)比46.7%(14/30),P<0.05].普鲁泊福组术后拔管时间比对照组要稍微延长[(10.2±1.1)min比(9.1±1.5)min,P<0.05].而两组麻醉时间、PACU停留时间、FLACC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腺样体切除术麻醉中停用七氟烷后给予单次剂量1 mg/kg的普鲁泊福能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使麻醉更趋平稳,而并不会延长患儿麻醉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复合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异位妊娠术后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8年绍兴第二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70例均于腹腔镜下实施手术,术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咪唑安定+芬太尼+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维库溴胺麻醉,对照组接受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一般资料、不同时期生理学指标、警觉-镇静量表(OAAS)分数、认知功能量表(MMSE)分数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不同时期两组患者HR、MAP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离开手术室时和拔管后1 h OAAS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 h及术后3 h MMSE、BIS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异位妊娠患者,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起效较快,对生理指标影响小,有利于术后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吸入七氟醚、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静脉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后、开颅时、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血压及心率比静吸复合麻醉稳定,能减少麻醉期间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与普鲁泊福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ASA分级Ⅰ~Ⅱ级)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E组:使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P组:使用靶控输注普鲁泊福进行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手术结束(T3)、术后24h(T4)、术后48 h(T5)采静脉血测定血糖,并记录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P组T1及T2的SBP和DBP分别为(110.63±16.92)、(108.80±20.97)mm Hg(1 mm Hg=0.133 kPa)和(66.37±8.00)、(68.60±11.19)mm Hg,心率分别为(73.77±8.13)、(74.67±8.33)次/min,均较T0有所下降[SBP、DBP和HR分别为(135.01±13.45)、(79.37±8.58)mm Hg和(79.73±9.06)次/min],P<0.05;E组T1及T2的SBP和DBP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T2的心率为(89.20±9.06)次/min,较T0[(80.97±8.91)次/min]有所增快(P<0.05).两组血糖在T1~T5均有所增高,但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靶控输注普鲁泊福麻醉相比,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二者对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变化没有明显影响;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及依托咪酯可安全用于ASA分级Ⅰ~Ⅱ级的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异丙酚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拟择期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术中异丙酚持续靶控输注,对照组采用术中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手术开始后4 h(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4个时点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观察组T1和T2血浆IL-6和TNF-α水平与T0比较明显升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基本达到T0水平,且T1-T3三个时点血浆IL-6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能减少行开颅血肿清除术HICH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释放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 C)监测在妇科腹腔镜靶控输注麻醉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靶控输注麻醉下的妇科腹腔镜手术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验判定麻醉深度,观察组采用Io C监测判定麻醉深度。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3 min(T1)、插管时(T2)、插管后2 min(T3)、拔管时(T4)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Io C值,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量、苏醒各项指标以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T0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合作评分2分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以及出恢复室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妇科腹腔镜靶控输注麻醉中采用Io C监测能准确指导麻醉深度的判断,并可有效减少术中丙泊酚的药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麻醉恢复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对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及应激指标影响。方法:本院2018年1月30日—2019年5月30日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00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随机数表法分为复合麻醉组(接受静吸复合麻醉)和单纯麻醉组(接受单纯静脉麻醉),每组50例。监测麻醉诱导前即刻(T0)、建立气腹前(T1)、建立气腹后(T2)、术后24h(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观察并比较两组苏醒指标及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后24h后外周血SOD、MDA水平。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T0、T1、T2、T3时刻HR、MAP、CVP无差异,苏醒指标(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均P>0.05)。复合麻醉组术后24h SOD水平高于单纯麻醉组,MDA低于单纯麻醉组(P<0.05)。拔管后1h、6h,复合麻醉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单纯麻醉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无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可改善腹腔镜老年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Narcotrend监测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快通道麻醉中应用的效果,评价Narcotrend监测在快通道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组(Narcotrend监测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Narcotrend监测,N组和C组术中分别根据Narcotrend指数(NI)或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两组术后进行Steward评分,以术毕10 min内Steward评分≥4分拔除喉罩者为快通道麻醉实施成功.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1)、喉罩置入(T2)、切皮(T3)、充气后10 min (T4)、充气后30 min (T5)、手术结束时(T6)、拔除喉罩前(T7)、拔除喉罩后5 min(T8)的NI.记录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快通道麻醉成功情况、术中知晓情况、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N组NI高于C组(F=192.363,P=0.000),组间与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F=48.254,P=0.000);N组T3、T4、T5和T6NI均明显高于C组(58.2±5.3比44.6±6.7、55.3±6.8比39.5±7.1、54.6±6.6比36.3±6.7、65.2±5.5比56.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C组[(462±86)mg比(635±120) mg],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5.2±1.3)min比(8.9±2.2) min、(7.3±2.5) min比(12.5±3.1) min],快通道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84.0%(42/50)比44.0%(22/50)],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4.0%(2/50)比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术中知晓(N组无术中知晓,C组有3例)、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rcotrend监测用于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快通道麻醉,有利于对麻醉深度的调控,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防止术中知晓;同时可以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复苏,提高快通道麻醉成功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糖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将44例择期行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表分为两组: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每组22例.两组均以普鲁泊福、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麻醉,SR组以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PR组以普鲁泊福维持麻醉,使脑电双频指数稳定于45~55.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皮质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诱导后PR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SR组(P<0.05);PR组诱导后60min MAP低于诱导前(P<0.05).PR组和SR组诱导后60、120min心率(HR)均低于诱导前(P<0.05);诱导后5min PR组HR低于SR组(P<0.05).两组间及两组内各时间点血糖水平、两组间各时间点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诱导后120min皮质醇水平[(40.6±18.3)μg/L]较诱导前[(129.7±36.7)μg/L]显著降低(P<0.05),术毕24 h[(93.6±19.8)μg/L]恢复至诱导前水平;SR组诱导后120 min皮质醇水平[(51.6±16.8)μg/L]较诱导前[(130.5±32.1)μg/L]显著降低(P<0.05),并持续至术毕24 h[(75.9±18.2)μg/L].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脊柱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维持,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无明显波动,但是七氟烷对皮质醇的抑制时间可能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