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液体栓塞剂(HEMA-MMA)栓塞兔VX2肝肿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CT引导下"体外预装示踪一步植入技术"制作兔肝VX2肿瘤模型,21天后行肿瘤栓塞治疗。将少量羰基铁粉与栓塞剂混合,栓塞1只模型,测量其进入血管的内径,对其余肿瘤模型应用HEMA-MMA进行栓塞。A组栓塞终点为肝亚段栓塞(门静脉分支显影),B组栓塞终点为肿瘤染色消失,保留肝左动脉主干,各5只。术后即刻及第1、3天行CT平扫,术后第7、14、28、42天行增强CT扫描,明确有无残余瘤及转移。发现残余瘤或转移时,再随访1周,处死实验兔取材。若术后观察42天无残余瘤及转移,则视为肿瘤完全栓塞坏死,处死实验兔取材,行病理学检查。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1、3、7、10、14天抽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转氨酶及胆红素。结果11只实验兔造模成功。栓塞剂可进入内径30~300μm的肿瘤动脉内。术后即刻CT显示肿瘤周边高密度,术后第1天肿瘤周边密度减低,中心区密度升高,术后第3天肿瘤肿胀,密度均匀,低于正常肝组织。增强CT示A组肝内病变均完全坏死,无强化,术后观察42天无残余瘤及转移,肿瘤与肝组织分界清,肿瘤完全坏死机化,周边可见纤维组织包裹;B组术后第14天4只存在肝内残余瘤,位于肿瘤周边,坏死区为凝固性坏死,1只肝内病变坏死无强化,但肺及肝内均见多发转移。术后兔转氨酶逐渐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7天后逐渐好转。结论 HEMA-MMA可用于栓塞治疗兔VX2肝肿瘤,可进入内径为30~300μm的肿瘤血管;采用该栓塞剂进行肝亚段栓塞,可使肿瘤完全坏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较大肺癌局部肿块的灭活作用。方法2008年5-11月我科共收治4例肺癌患者(肿瘤最大径均〉5 cm,最大肿瘤为10 cm×8 cm×8 cm)。所有肿瘤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低分化腺癌。4例患者中2例介入治疗前曾接受系统化疗+靶向治疗(NP方案+恩度),2例曾接受普通化疗,均因无法耐受化疗反应转而寻求介入治疗。对4例患者均先经支气管动脉行病灶侧TACE,术后3~7天给予CT引导下RFA治疗,均于局麻联合静脉强化麻醉下完成。术后1个月增强CT扫描评价疗效,如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或复发征象则再次行TACE+RFA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影像随访至本研究结束。结果4例患者均接受2次TACE+RFA联合治疗,第1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征象;第2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均未见残存肿瘤组织征象。经2次TACE+RFA联合治疗后随访至本研究结束6~12个月,影像学随访示局部射频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见残存或复发征象。结论TACE+RFA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灭活直径〉5 cm肺癌局部病灶,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兔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后VX2肝癌模型癌旁肝组织中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其在肝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25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TAE组(13只)及对照组(12只),对TAE组行TAE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TAE组术后3天及对照组同期检测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而后处死实验动物,获取肿瘤组织及癌旁肝组织离体标本,用于组织病理检查、生物酶学检测及细胞凋亡检测。以生化酶学方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AE组ALT、AST、TBI升高,ALB降低,PT延长;SOD、GSH-PX、CAT均减低(P均0.001)。TAE组癌旁肝组织可见轻度脂肪变性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癌旁肝组织仅见轻度脂肪变性。TAE组AI为(64.20±2.77)%,明显高于对照组[(2.20±1.90)%;t=-112.30,P0.001]。结论兔VX2肝癌模型TAE术后肝功能下降可能与癌旁肝组织抗氧化指标活性明显降低,发生氧化应激,导致肝细胞凋亡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4.
邹孟达|熊青|邓青松|蒋家云|陈施翰|夏锋|马宽生|别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1):43-49
目的:探讨环五肽RGD(Tyr RGD)靶向的纳米金颗粒(GNPs)偶联VEGF小干扰RNA(Tyr RGDGNPs-VEGFsi RNA)复合物对兔肝脏VX2肿瘤射频消融(RFA)损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取开腹肝脏种植VX2肿瘤组织块的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首先将6只肝癌兔均分为两组分别注射Tyr RGD-GNPs-VEGFsi RNA复合物和GNPs,注射48 h后,透射电镜检测两者在肿瘤标本中的聚集和分布情况。然后将30只肝癌兔均分为3组,分别注射Tyr RGD-GNPs-VEGFsi RNA复合物、GNPs、生理盐水48 h后,行RFA治疗,48 h后切取标本,行病理学观察,测量肿瘤毁损体积,TUNEL法检测残癌细胞凋亡。最后将27只肝癌兔均分为3组,分别行RFA+Tyr RGD-GNPsVEGFsi RNA注射,RFA+生理盐水注射、生理盐水注射,饲养至自然死亡,记录生存时间。结果:Tyr RGD-GNPs-VEGFsi RNA复合物在肿瘤中的聚集明显优于GNPs(14.2颗/500 nm视野vs.0颗/500 nm视野,P0.01)。注射Tyr RGD-GNPs-VEGFsi RNA复合物后的RFA治疗毁损体积明显大于注射GNPs和生理盐水(5.12 cm3 vs.1.78 cm3 vs.1.49 cm3,P0.01),且前者残癌区肿瘤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后两者(111.7个vs.36.3个vs.34.7个,P0.01),而后两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FA+Tyr RGD-GNPs-VEGFsi RNA治疗的肝癌兔较RFA+生理盐水治疗、单纯生理盐水治疗的肝癌兔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70.9 d vs.51.2 d vs.43.9 d,P0.01)。结论:Tyr RGD-GNPs-VEGFsi RNA复合物能在肝脏肿瘤中靶向聚集,具有扩大RFA毁损范围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增强RFA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收治的23例肾癌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首先行肾TACE治疗,并在3~4周后在超声及CT的联合引导下行RFA术。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及肾功能变化情况,同时在随访期内定期对患者行腹部超声、CT/MR增强扫描评价其疗效。结果至随访终止,全部23例患者中生存21例(21/23,91.30%),死亡2例(2/23,8.70%)。全部患者在术前和随访期结束时的KPS评分及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至随访结束,23例患者肾内病灶的治疗效果为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进展2例。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肾癌创伤小、疗效确切、围术期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魏晓平|胡明道|田大广|王家平|于恒海|王秋虹|刁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7):867-87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AV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癌伴AV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经血管造影或增强CT明确动静脉分流,先行RFA,2周后行TACE,术后1个月后复查腹部增强CT及AFP,了解分流道封闭及肿瘤消融情况.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总AVS消失率及封闭有效率分别为28.9%,77.8%,总肿瘤完全消融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8.9%,80.0%; 37例AFP阳性患者,28例转阴(75.7%),9例下降(24.3%);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RFA联合TACE治疗的肝癌合并AV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碘化油肝动脉栓塞对灌注型射频消融的影响。方法中华小型猪10头,随机分为栓塞组与对照组。对栓塞组先行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再行灌注型射频消融,对照组仅行灌注型射频消融。消融后即刻行CT、MR扫描,之后处死实验猪取肝脏观察,比较凝固性坏死灶的形态、体积。结果栓塞组与对照组均可见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凝固性坏死灶,栓塞组消融灶最小径为(31.76±3.43)mm,对照组为(27.23±3.49)mm,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5,P〈0.05);栓塞组消融灶平均体积为(54.47±9.98)cm3,对照组为(20.90±5.68)cm3,栓塞组消融灶体积为对照组的2.6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24,P〈0.05)。结论灌注型射频消融前行动脉栓塞可有效地扩大射频消融灶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与单纯TACE治疗对比,评价多极射频消融(RFA)联合TACE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将55例经病理、影像学诊断、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确诊的巨块型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27例,接受TACE联合CT导引下RFA治疗;对照组28例,接受单纯TACE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血清AFP、肝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术后1、3个月行增强CT扫描,联合组及对照组术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19%、57.14%(P<0.05)。术后2个月联合组血清AFP值由(413.18±354.70)ng/ml降至(80.16±76.64)ng/ml,对照组由(426.81±385.63)ng/ml降至(161.64±132.89)ng/ml(P<0.05)。联合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有一过性增高,术后2周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FA联合TA-CE治疗巨块型HCC是安全、有效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进行亚砷酸(亚砷酸组)、射频消融(射频组)、射频消融加亚砷酸(联合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术前、术后1,3,7d和14d耳缘静脉抽血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行超声学检查。治疗后第14天处死所有实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并分析其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结果:联合组治疗后仅第1天ALT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3天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联合治疗能更好地抑制肿瘤生长;亚砷酸组、射频组及联合组肿瘤组织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射频组低于亚砷酸组(P<0.05),联合组低于其余2组,VEGF表达强度与肿瘤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结论:联合治疗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且对肝脏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冷循环射频消融术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不宜手术切除肝癌的效果和经验.方法:采用冷循环射频消融术联合TACE治疗手术不宜切除肝癌31例(共44个肿瘤结节).结果:肝功能指标中除术后ALT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各P>0.05).术中、术后发生窦性心动过缓、高钾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各1例(3/29,10.3%),无手术死亡.术后CT检查显示:44个肿瘤结节中,37个病灶(占84.1%)为完全坏死,5个病灶(占11.4%)为不完全坏死,2个(占4.5%)病灶为部分坏死.随访3~28个月,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为20.7%(6/29),1年生存率为89.7%(23/29).结论: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术联合TACE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肝癌患者共48个病灶行CT引导下RFA治疗,病灶直径1.50~9.50cm。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过一次或多次TACE或TAE治疗,治疗术前术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肿瘤完全损毁率为64.58%(31/48),部分损毁率为22.92%(11/48),复发率为12.50%(6/48)。术后相关肿瘤指标AFP和CE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 RFA是治疗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手段,与TACE联合应用更有助于提高对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分析兔VX2肝癌移植瘤模型TACE后肿瘤周围肝组织(以下简称瘤周)纤维化状态。方法 选取12只新西兰兔,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左叶实质,植入VX2肝癌组织,建立兔VX2肝癌移植瘤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入TACE组和Sham组,每组6只。对TACE组于建模后2~3周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固有动脉造影,之后对TACE组注入碘化油乳剂,对Sham组注入生理盐水。于术前及术后2周以常规超声观察肿瘤大小,以SWE检测肿瘤、瘤周及肝右叶组织硬度。术后2周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处死动物取肿瘤及瘤周组织,观察肝细胞形态、评估纤维化程度;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瘤周组织胶原Ⅰ和胶原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瘤周纤维化程度与组织硬度的相关性。结果 对12只兔均成功建模,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造影成功率100%(12/12)。2组术前肿瘤体积、肝组织硬度及血清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周,相比Sham组,TACE组肿瘤体积缩小,肿瘤及瘤周组织硬度增加,血清ALT、AST升高(P均<0.05)。病理检查显示,TACE组瘤周肝细胞水肿明显,Sham组偶见肝细胞水肿,TACE组瘤周纤维化程度高于Sham组(P<0.01);TACE组瘤周胶原Ⅰ和胶原Ⅲ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P均<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周纤维化程度与肝脏硬度呈正相关(r=0.67,P=0.02)。结论 TACE后VX2肝癌模型兔瘤周纤维化程度加重;SWE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模型预测早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射频消融(RFA)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TACE序贯RFA治疗的早期HBV相关HCC患者,采用术前实验室指标构建评估肝纤维化的S指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白蛋白与总胆红素比值指数(ALBI)及谷氨酰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GPRI)4种血清学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HCC复发的效能,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C复发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随访期间14例HCC复发,复发与未复发患者间S指数、APRI、ALBI、GP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指数预测复发的效果最优,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0%和77.40%,预测截断值为0.49;S指数0.49是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纤维化血清学S指数与经TACE序贯RFA治疗的HCC患者肿瘤复发相关;对S指数0.49的高危复发HCC患者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2 8例肝癌患者共 33个瘤灶 ,中等大小肿瘤 (3~ 5cm) 9个 ,大肿瘤 (>5 .1cm) 2 4个。射频消融术后 2~ 8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效果采用术后 1月增强CT扫描和临床随访评估。结果 RFA术后CT扫描见治疗区仍有残留癌灶。TACE后CT扫描见大部分残留癌灶碘油沉积良好。 2 0例患者AFP转阴或明显下降。 2 5例临床随访 ,累计生存率 >1年 88.0 % ,>2年 72 .0 %。结论 射频消融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是一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TACE联合热消融与单独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方法 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中自建库至2021年11月25日关于TACE联合热消融与单独TACE治疗CRLM的文献,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以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5.1软件分析TACE联合热消融与单独TACE治疗CRLM的疗效。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1 570例CRLM患者。TACE联合热消融治疗有效率[OR=4.39,95%CI(3.16,6.12)]、疾病控制率[OR=3.30,95%CI(2.22,4.92)]及术后1年[OR=3.00,95%CI(2.12,4.25)]、2年[OR=3.95,95%CI(2.94,5.29)]、3年生存率[OR=7.05,95%CI(4.73,10.50)]均高于单独TACE (P均<0.05)。结论 TACE联合热消融治疗CRLM优于单独TA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其中35例行TACE联合RFA治疗(联合组),37例行单纯TACE治疗(对照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短期疗效、治疗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并发症以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术后总有效率(29/35,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20/37,54.05%;P=0.009)。联合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清甲胎蛋白降至(102.19±32.13)μg/L、(218.46±49.87)μg/L(P0.001)。联合组1、2、3年生存率分别82.86%、54.29%、34.29%,中位生存期25个月;对照组分别为54.05%、32.43%、13.51%,中位生存期16个月;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联合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有一过性改变,术后2周基本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肝癌是有效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ACE联合瘘口栓塞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伴HAPF的中晚期PHC患者,根据肝动脉造影中门静脉显影时间将HAPF分为低流量型(<1 s,31例)、中流量型(1~3 s,25例)及高流量型(>3 s,9例),均给予TACE联合瘘口栓塞治疗。统计术后1个月瘘口封堵情况和临床疗效,及术后3、6、12、24个月患者生存率。结果 48例(73.85%,48/65)HAPF患者经一次性完全封堵,包括26例(26/31,83.87%)低流量型、18例(18/25,72.00%)中流量型及4例(4/9,44.44%)高流量型(P=0.046)。治疗后肿瘤进展11例,稳定19例,缓解35例,其中低流量型HAPF患者肿瘤进展2例、稳定3例、缓解26例,中流量型、高流量型HAPF患者分别为2、14、9例及7、2、0例(P=0.001)。术后3个月患者生存率为87.69%(57/65),6个月67.69%(44/65),12个月43.08%(28/65),24个月6.15%(4/65);低、中、高流量型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ACE联合瘘口栓塞可有效治疗PHC合并HAPF,且对低流量型HAPF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