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对兔VX2肝肿瘤的显影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靶向性的纳米级超声造影剂,测定其物理特性,并对兔VX2肝肿瘤的靶向性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高速均质法制备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测定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观察体外显影、对体内肿瘤的显影,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及荧光共聚焦观察.结果 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的粒径为(474.1±83.5)nm,Zeta电位为+(9.8±5.7)mV,溶液的性质稳定,其沉淀能够增强超声显影,体内能够增强肿瘤的显影,光镜下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均能够观察到靶向造影剂聚集在肿瘤组织内.结论 自制的纳米级微球符合理想的靶向超声造影剂的要求,性质稳定,能够靶向肿瘤组织显影,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及载基因或药物的靶向载体.  相似文献   

2.
纳米抗体:一种潜力巨大的超声造影剂靶向分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ramiak等于1968年提出超声造影的概念,给超声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快速发展。第一代超声造影剂只能在右心系统显影;第二代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后可通过肺循环达左心,使左心腔显影;第三代造影剂使用低弥散度、高分子量的氟烷类气体成分,提高了在循环中的稳定性,可达到冠脉循环使心肌显影,已用于体内许多重要器官(如心、肝、肾、子宫、卵巢等)和多种疾病(肿瘤、血管性疾病等)的检查。近年来,又设计出针对特定组织的靶向超声造影剂,通过改变造影剂外壳的组成成分或在外壳上连接针对组织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及特异受体的配体,使造影剂更好地应用于显像和治疗。但目前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尚存在一些不足,寻找高效、特异性强、稳定、穿透力强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已成为超声分子成像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最近研究发现的纳米抗体是构建理想靶向超声造影剂的良好靶向分子。  相似文献   

3.
纳米级造影剂在超声分子显像与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超声微泡类造影剂及其靶向技术已经在分子显像与靶向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然而,由于微泡类造影剂直径为微米级,不能穿透血管内皮间隙,只能停留在血管内,发生血池内显影,因此限制了它们对血管外病变的探测能力。随着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另一类纳米级造影剂正日渐崛起,主要包括液态氟烷纳米粒/乳剂、具有声反射特性的脂质体等。这类造影剂以其分子小、穿透力强的突出特性,将有力地推动超声分子显像与靶向治疗向血管外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4.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制备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飞越发展,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逐渐成为可能,而作为其核心的靶向超声造影剂也越来越受研究者的关注.靶向超声造影剂种类较多,且制备方法不一,本文阐述了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分类,对其制备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携带精-甘-天冬氨酸(cRGD)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在体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靶向能力。方法 以PLGA-COOH和全氟新溴烷(PFOB)为原料,采用双步乳化法制备PLGA-PFOB纳米粒,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其表面以及内部结构;采用马尔文粒径分析仪测量其粒径大小、分布以及表面电位;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cRGD肽制备靶向纳米粒超声造影剂(cRGD-NPs),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LGA-PFOB纳米粒造影剂与cRGD肽的连接情况;在大鼠HSC中验证该造影剂的靶向性能。结果 所得样品为乳白色混悬液,纳米粒大小均匀,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255.3±66.8)nm,多分散指数为0.025,Zeta电位为(-16.4±5.1)mV;扫描电镜示纳米粒表面光滑规则、透射电镜示PLGA外壳里包裹液氮氟碳PFOB;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连接FITC-cRGD显示为绿色,与显示红色的纳米粒共同融合成橙色,靶向纳米粒超声造影剂大量向大鼠HSC聚集并被其吞噬,红色荧光强度明显多于普通非靶向造影剂。结论 成功制备的携带cRGD肽的纳米粒超声造影剂,在体外实验中对大鼠HSC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剂联合靶向载药功能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靶向高分子造影剂的制备及其体外寻靶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一种特异性靶向肝癌细胞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材料PLGA-COOH造影剂;并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抗体偶联制备出靶向高分子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一般特性及体外寻靶能力,并与普通高分子造影剂做比较。结果高分子造影剂的平均粒径600.5 nm,体外寻靶试验显示,该靶向高分子造影剂较多并牢固的聚集到肝癌细胞表面;普通高分子造影剂对照组末见造影剂和细胞的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出特异性结合人肝癌抗体的靶向高分子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合力。  相似文献   

8.
靶向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制备及其体外寻靶能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制备一种靶向乳腺癌的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并观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制备生物素化抗人乳腺癌细胞单克隆抗体Neu(F-11),并检测其生物素化程度和活性;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制备靶向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用免疫荧光染色定性检测造影剂与抗体的连接情况,通过靶向造影剂与不同细胞的结合实验检测其寻靶能力.结果 每分子抗体可结合的生物素数目平均为7个,生物素化抗体的活性与游离单抗相比未见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靶向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表面可见明亮的红色环状荧光,细胞结合实验显示其可与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牢固结合.结论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可使造影剂与抗体牢固结合,所制得的靶向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寻靶能力.  相似文献   

9.
携RGDS的脂膜氟烷超声造影剂增强血栓显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携RGDS的脂膜超声造影剂对体外血栓的显影效果。方法健康人体新鲜血块10块,大小2cm×1cm×1cm,以蠕动泵为循环动力,以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为循环液,输液器为材料建立一密闭式体外循环系统,模拟人体体循环,血块置于容器内,观察携RGDS的脂膜超声造影剂和非靶向脂膜超声造影剂对血栓的显像效果。结果模拟体循环时间30s,二维超声显示,非靶向超声造影剂组血栓表面线状回声增强,内部无增强;靶向超声造影剂组血栓表面回声增强,内部回声显著增强;超声检测后行冰冻切片显微镜观察,非靶向造影剂组100倍下观察,血栓切片边缘有少量微泡黏附,400倍下,可见血栓纵隔缝隙内少量微泡存在;靶向组100倍下即可见到密集的微泡分布,400倍下血栓纵隔缝隙内密集线状分布的微泡。结论携RGDS的脂膜超声造影剂可显著增强新鲜血栓超声显像。  相似文献   

10.
相变型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的制备及相变超声显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制备一种相变型液态氟碳纳米粒超声造影剂(PC-PNPCA),研究其在体外相变及增强超声显影作用的能力。方法首先采用双步乳化法制备出以脂质为包壳、液态氟碳PFH为内核的纳米粒超声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的粒径、电荷。然后分别用升高温度、低功率治疗超声及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三种方法来激发纳米粒相变,用显微镜观察相变后产生的微泡,使用诊断超声仪在造影模式下观察造影剂相变后增强超声显影的情况。结果成功制备出脂质包裹PFH的PC-PNPCA,PC-PNPCA平均粒径为(206.87±21.29)nm。当温度升高至70℃以上,低功率治疗超声辐照10 s或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2 s后,乳液内的纳米粒均可发生相变产生微泡,且能促进超声显影。结论制备的PC-PNPCA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变并增强超声显影,为超声分子影像学提供了新型、可靠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1.
超声造影鉴别肾柱肥大与肾脏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肾柱肥大与肾脏肿瘤的价值。 方法 选用新型造影剂SonoVue对20例肾柱肥大、可疑肾肿瘤进行超声造影和动态观察。结果与病理对比。 结果 13例肾柱肥大超声造影表现为:超声造影过程中始终无包块轮廓出现;全肾血管走行正常;肥大肾柱造影剂显像与正常肾组织造影剂显像一致。7例肾脏肿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可见明显的肿瘤轮廓出现;其内部血管走行扭曲、紊乱;肿瘤内造影剂回声强弱不均。20例超声造影诊断均经病理诊断证实。 结论 超声造影能明确显示有无肾脏肿瘤的存在,对鉴别肾柱肥大与肾脏肿瘤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型聚内酯超声造影剂的体外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新型聚内酯微泡的体外物理化学特性及声学特性,以评价其作为超声造影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水/油/水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聚内酯中空微泡,部分在制备过程中加入荧光剂。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泡大小形态及内部特征;Coulter计数仪测定粒径分布和微泡浓度;体外声学装置测试微泡的体外背向散射和声衰减特性。结果该新型聚内酯超声造影剂为含空气的冻干粉剂,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证明该聚内酯微球是中空微泡,平均粒径1.5μm,98%的微泡粒径<8μm,0.1 g多聚体微泡干粉溶于5 ml蒸馏水中的浓度为0.1×109~1×109/ml。体外声学测试微泡具有较强的散射性能。结论该聚内酯微泡符合作为超声造影剂的条件,是一种新型的超声造影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育龄妇女子宫超声造影增强特点.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技术对41名健康育龄妇女正常子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检测参数为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和宫颈肌层的超声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结果 实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子宫内造影剂的增强过程,造影剂呈向心性由子宫周边向中央增强,子宫前后壁肌层及宫颈同步增强,随后子宫内膜开始增强.消退顺序与之相反,即子宫内膜先消退,子宫肌层及宫颈同步随后消退.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女性子宫肌层、宫颈和子宫内膜的AT分别为(12.08±2.08)s、(11.98±1.91)s和(16.54±2.48)s;TTP分别为(20.64±3.10)s、(21.48±2.93)s和(24.86±3.71)s;PI分别为(28.20±5.54)、(26.38±5.70)和(24.21±7.35).子宫肌层及宫颈与子宫内膜AT、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9、8.422、4.691、5.861,P均<0.01);子宫肌层与子宫内膜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P=0.024),3组间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3、1.170、1.944、3.600,P均>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较好显示正常成人子宫的血流灌注特点,可为进一步研究子宫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的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时相特点,评价在常规超声基础上进行的超声造影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宫腔病变显像的价值.方法 术前对35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变周边肌层(除滋养血管走行区)作为参照,观察子宫内膜癌病变超声造影增强和廓清的顺序,并将病变血流灌注显示状况分为3级(0级、Ⅰ级和Ⅱ级),对常规超声CDFI技术和超声造影对病变血流的显示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清晰显示34例子宫内膜癌病灶,其中28例(82.4%,28/34)早增强,6例(17.6%,6/34)晚增强;16例(47.1%,16/34)早廓清,18例(52.9%,18/34)晚廓清.CDFI血流分级为0级4例、Ⅰ级19例、Ⅱ级11例;超声造影血流分级为Ⅰ级3例、Ⅱ级31例、无0级病例,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血流的显示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为8例(23.5%,8/34)病变的显像提供了较常规超声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结论 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增强时相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可显示出更多的子宫内膜癌病变的血流信息.因此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是常规超声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如肾动脉狭窄的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囊肿与囊性肾癌的鉴别诊断,肾梗塞及。肾损伤的诊断,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肾实质血流灌注的评估等。本文就超声造影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肾脏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的增强表现。方法28例患者中28个经病理证实的ICC病灶接受了CEUS和CECT检查。CEUS采用造影剂声诺维和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技术。CECT采用造影剂优维显和常规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动脉期,ICC在CEUS和CECT上呈高增强者分别有23个(82.1%)和19个(67.9%),低增强分别为5个(17.9%)和9个(32.1%)(P=0.219)。其中CEUS和CECT表现为周边不规则环状高增强的病灶分别有14个(50.0%)和16个(57.1%),全瘤高增强者分别有9个(32.1%)和3个(10.7%)(P=0.689)。门脉期,CEUS和CECT分别有1个(3.6%)和9个(32.1%)ICC仍呈高增强,27个(96.4%)和19个(67.9%)为低增强(P=0.008)。CEUS和CECT术前正确诊断的分别为23例(82.1%)和19例(67.9%)(P=0.289)。结论ICC在CEUS和CECT上动脉期表现相仿,但门脉期CEUS上病灶增强消退倾向比CECT上明显。两者诊断能力无显著差异,CEUS可用于定性诊断ICC。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在膀胱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在常见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常规膀胱超声检查异常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参照病理结果将常规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膀胱炎14例,膀胱肿瘤56例,膀胱憩室6例;超声造影检查:膀胱炎22例,膀胱肿瘤48例,膀胱憩室6例;两者的符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在常见膀胱疾病诊断中优于常规二维超声,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剂量对健康成年人肝脏造影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健康志愿者20名,分别在4个剂量水平(0.5、1.2、1.8、2.4 ml)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 Vue(声诺维),采用QLAB 9.0软件自动描记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每一剂量在相同监测条件下的常用血流灌注参数。声学定量指标包括开始显影时间(AT)、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Δt)、本底强度(Ib)、峰值强度(Ip)、增强强度(ΔI)及ΔI/Δt。结果当造影剂剂量为0.5-2.4 ml范围时,Ip及ΔI值随造影剂剂量增加而增大。剂量为0.5 ml与1.2 ml时,Ip分别为(26.7±3.7)d B和(33.5±4.3)d 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5);ΔI分别为(13.1±1.2)d B和(16.8±2.7)d B,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当造影剂剂量为0.5-2.4 ml范围时,TTP值分别为(31.2±3.6)、(28.4±5.2)、(27.7±4.1)和(24.5±4.7)s,随剂量增大而缩短(F=8.40,P=0.000)。0.5 ml与1.2 ml时比较、1.2 ml与1.8 ml时比较、1.8 ml与2.4 ml比较,TT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2.25、3.18,P均〈0.05)。Δt和ΔI/Δt值随剂量增加无明显改变,不同剂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声学造影剂剂量影响肝造影增强各参数,峰值强度与应用的造影剂剂量有关。时间参数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模态造影剂因能实现多种显像模式优势互补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多模态超声造影剂进行了研究,超声成像与磁共振成像、核素显像、光学成像联合的造影剂陆续报道,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CEUS分析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声像图和时间-强度曲线(TIC)特征。方法 将4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病理结果分为弥漫型组(n=30)和局限型组(n=12),以1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ROI造影剂灌注声像图特点,并分析病灶区的TIC参数,包括始增时间(AT)、峰值时间(TTP)、上升时间(RT)及峰值强度(IMAX),比较3组血流灌注情况和TIC参数。结果 弥漫型组、局限型组与对照组的增强均匀度及峰值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弥漫型组和局限型组与对照组TTP、RT及I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子宫腺肌症CEUS的不同的灌注特征和TIC的特点,可为定量分析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