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方法观察帕金森病伴抑郁(PDD)患者脑灰质异常区域及其分布特征,探讨灰质体积变化与抑郁程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35例PDD患者(PDD组)、25例帕金森病非抑郁(PDND)患者(PDND组)及31名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HC)组],采集3D-T1WI脑结构像,并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以VBM方法分析3组全脑灰质体积差异及其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DD组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高于PDND组及HC组(P均<0.05);PDND组HAMA评分高于HC组(P<0.05)。相比HC组,PDD组双侧中央沟盖、双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双侧中央后回、右侧内侧扣带回和旁扣带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缘上回、右侧补充运动区及左侧丘脑,以及PDND组右侧颞上回、右侧缘上回、右侧前扣带回、右侧内侧扣带回、右侧旁扣带回及右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均缩小(FWE校正,P均<0.05);相比PDND组,PDD组右侧额下回眶部、右侧角回、右侧内侧扣带回、右侧旁扣带回及右侧杏仁核灰质体积缩小(FDR校正,P均<0.05)。PDD组右侧直回、左侧额中回灰质体积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550、-0.615,P均<0.05)。结论 PDD患者边缘系统-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脑灰质体积萎缩;且右侧直回、左侧额中回灰质体积与其抑郁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MRI(fMRI)观察产后抑郁症(PPD)患者在比率低频振幅(fALFF)下大脑自发神经活动。方法 对23例产后抑郁症患者(PPD组)、28名健康产妇(HPW组)及20例女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MDD组)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以fALFF技术观察各组脑自发神经活动,提取PPD组与HPW组差异脑区的fALFF值,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比HPW组,PPD组左侧后扣带回、左侧楔前叶、左侧枕中回、左侧枕下回及右侧距状裂周围皮质fALFF值增高(AlphaSim校正,P均<0.05),右侧眶部额下回、右侧脑岛、右侧嗅皮质、右侧海马fALFF值减低(AlphaSim校正,P均<0.05)。相比MDD组,PPD组右侧舌回、右侧小脑fALFF值增高(AlphaSim校正,P均<0.05),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楔前叶、左侧顶上回、左侧角回、右侧内侧旁扣带回、右侧颞下回fALFF值减低(AlphaSim校正,P均<0.05)。PPD组右侧眶部额下回fALFF值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 静息态下PPD患者与情绪、认知相关脑区存在自发神经活动异常,其右侧眶部额下回fALFF值与抑郁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PD与MDD患者脑fALFF表现并不完全一致,PPD可能存在特征性神经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MRI观察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大脑局部神经活动和灰质结构的改变特点。方法 对21例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病例组)和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结构与功能MR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及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分析大脑灰质结构和体积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右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ReHo值增高(P<0.05),右眶部额中回和三角部额下回、左侧额中回和角回及小脑蚓部ReHo值降低(P<0.05),右颞中回和双侧额上回灰质体积缩小(P<0.01)。病例组右侧颞中回ReHo值与耳鸣残疾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604,P=0.005)。结论 主观性耳鸣患者在听觉和非听觉不同脑区存在脑功能活动和灰质体积的改变,为寻找神经影像学标记提供了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法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体积变化及其与睡眠质量、抑郁及焦虑的相关性。方法 对20例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例组)和2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MR扫描及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间脑体积变化,分析病例组脑体积变化区域与神经心理学测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左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及左内侧额上回的脑灰质体积减小(P均<0.001,AlphaSim多重校正后);2组间MoCA、PSQI、SAS及SD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左侧颞中回体积减小分别与PSQI、SDS及SAS评分呈负相关(r=-0.588、-0.456、-0.489,P=0.006、0.043、0.029);右侧额中回体积减小分别与SDS及SAS评分呈负相关(r=-0.495、-0.466,P=0.026、0.038);左内侧额上回体积减小分别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462,P=0.040),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588,P=0.006)。结论 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部分脑灰质体积萎缩,并有认知功能下降;伴睡眠质量差、焦虑或抑郁者可能与相应脑灰质体积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基于分数低频振荡幅度(fALFF)算法评价酒精急性期恒河猴脑功能改变。方法 分别对7只雄性健康恒河猴于给予酒精前(对照组)及10 min后(酒精组)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fALFF算法获得两组fALFF值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 静息态下,酒精组fALFF值低于对照组的脑区为右枕叶、右侧颞中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楔叶/距状沟、右侧额上回、后扣带回及小脑、丘脑(P<0.01);酒精组fALFF值高于对照组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上回、双侧颞下回、右侧中央前回、楔前叶、后扣带回、左侧海马、双侧岛叶及脑干、小脑、右侧基底核(P均<0.01)。结论 酒精急性期恒河猴脑功能的改变具有全脑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静息态fMRI检测健康成年人饮酒前后脑分数低频振幅(fALFF)的改变,探讨急性酒精暴露后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共纳入健康成年男性19名,通过3.0T MR仪器采集饮酒前后脑静息态功能数据,计算标准化fALFF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 酒精暴露下fALFF值明显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角回/枕中回、右侧额上回眶部、右侧额上回背内侧(P均<0.001);fALFF值增加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上回后部、右侧中央岛盖,右侧颞上回颞极部(P均<0.001)。结论 健康成年人饮酒后静息态脑网络发生广泛性改变,并存在功能增强和减弱脑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静息态功能MRI (rs-fMRI)观察正常成年人高海拔地区低氧暴露后大脑适应性变化及继发失眠者脑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 纳入26名援藏工作人员,于入藏前及入藏6个月后采集颅脑结构高分辨率三维T1WI和rs-fMRI,并根据临床评估结果将其分为失眠组(n=8)及非失眠组(n=18);对比受试者入藏前、后及组间入藏后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结果 相比入藏前,入藏后左侧额中回、左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顶下缘角回灰质体积缩小(P均<0.01),右侧小脑局部一致性增加(P<0.01),左侧舌回、左侧颞中回及左距状裂周围皮质分数低频振幅(fALFF)增加(P均<0.01)。相比非失眠组,入藏后失眠组左侧后扣带回fALFF增加(P<0.01)、左侧眶部额上回度中心性减低(P<0.01)。结论 正常成年人高海拔地区低氧暴露及出现继发性失眠者多个脑区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技术和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颈椎源性疼痛(CSP)患者全脑灰白质微结构异常,分析相应脑结构参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31例CSP患者(CSP组)和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采集全脑3D-T1WI和DTI。对CSP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均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蒙特利尔认知能力(MoCA)评分。比较2组全脑灰质及白质微结构的差异,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SP组右侧楔前叶、右侧颞上回和右侧中扣带回灰质体积均较对照组减少,且与VAS评分均呈负相关(rs=-0.397、-0.402、-0.388,P均<0.05)。CSP组双侧上纵束各向异性分数(FA)值均减低,左侧上纵束FA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s=-0.460,P=0.014)。CSP组结构异常脑灰白质参数与HAMA、HAMD和MoC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 联合应用VBM技术及DTI可评估颈椎源性疼痛患者全脑灰白质微结构改变,包括右侧楔前叶、右侧颞上回、右侧中扣带回灰质体积减少伴双侧上纵束白质微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激活似然估计(ALE)的Meta分析方法,探讨偏头痛患者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分析所得的脑灰质改变。方法 在中国知网、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检索从2000年1月—2015年6月间基于VBM的偏头痛患者灰质变化的文献,然后通过GingerALE软件包对所检索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检索后共纳入包括246例偏头痛患者和245名健康对照者的10项研究。偏头痛患者双侧额下回(BA44区)、右侧中央前回(BA43、44区)、双侧额中回(BA6、9区)、双侧扣带回前部(BA32区)、左侧扣带回(BA24区)、右侧颞上回(BA22区)、左侧岛叶(BA13区)、右侧顶下小叶(BA40区)灰质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均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脑灰质结构的改变为进一步研究与疼痛有关的脑神经网络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激活似然估计(ALE)荟萃分析方法观察长期专业技能训练诱发运动相关专业人员大脑灰质结构的可塑性。方法 于CNKI、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Google scholar检索2005年1月1日-2020年6月12日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BM)运动相关专业人员大脑灰质变化的文献,以Ginger ALE软件包对检索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项研究,包括396名专业运动员(试验组)和53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左侧脑岛、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中回、右侧前扣带回、左侧楔前叶及右侧颞上回灰质体积增大;右侧小脑前叶、右侧小脑顶、左侧海马旁回、右侧丘脑、右侧小脑后叶、右侧额上回及左侧楔前叶灰质密度增加。结论 运动相关专业人员多个脑区灰质结构可塑性可能与其所受长期专业技能训练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比率低频振幅(fALFF)法检测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时脑功能变化,探讨持续性麻木相关脑机制。方法 对21名健康成人分别在有无电刺激条件下行rs-fMRI,嘱其对同一脉冲电刺激所致麻木感进行强度评分。以fALFF算法分析有无电刺激下rs-fMRI数据,获得存在显著差异脑区;对电刺激下脑fALFF与个体麻木感强度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电刺激下fALFF显著增强脑区包括额叶内侧皮质、前扣带回、两侧颞中回、两侧颞下回和右侧颞极(P均<0.05,FDR校正);显著减弱脑区包括楔前叶/后扣带回、右侧小脑(P均<0.05,FDR校正)。电刺激下fALFF与个体麻木感评分显著正相关脑区则包括楔前叶/后扣带回和左侧颞中回(P均<0.05,FDR校正)显著负相关脑区为右侧额极和左侧颞下回(P均<0.05,FDR校正)。结论 电刺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涉及感觉运动、情绪、认知及默认网络相关脑区;楔前叶/后扣带回、颞叶及额叶部分脑区与个体麻木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BM)及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技术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及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及功能改变.方法 对AD(AD组)、MCI患者(MCI组)各30例及正常老年人30名(HC组)采集rs-fMRI和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加权像,比较3组全脑灰质体积、脑区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全脑信号对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低频振幅(ALFF)及分数ALFF(fALFF)的影响。方法 纳入21例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去除和未去除全脑信号2种预处理条件下,根据rs-fMRI数据计算ALFF及fALFF,分析梗死组发病7天内(急性期)与3个月(恢复期)之间、后者与对照组之间ALFF及f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 未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梗死组恢复期大脑双侧额上回、后扣带回(PCC)和健侧壳核ALF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健侧额下回眶部及颞上回颞极ALF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梗死组患者恢复期健侧楔叶、颞下回、枕中回ALFF明显高于急性期(P均<0.05)。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梗死组恢复期健侧额上回、PCC及壳核ALF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健侧额下回眶部及颞上回ALF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梗死组恢复期健侧颞下回ALFF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梗死组恢复期与对照组、梗死组内不同时期之间各脑区fALFF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随运动恢复而发生脑皮质功能代偿;未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可显示更多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 (rs-fMRI)比率低频振幅 (fALFF)检测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脑功能变化情况,探讨持续性麻木脑机制。方法 对2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有无电刺激分别行静息态fMRI扫描,并要求被试对同一脉冲电刺激行麻木感强度评分。通过fALFF算法对有无电刺激脑fALFF值进行分析,并获得两者显著差异脑区,进一步将给予电刺激脑fALFF与个体麻木感强度评分作相关分析。结果 与无电刺激比较,给予电刺激fALFF值显著增强脑区:额叶内侧皮质、前扣带回、两侧颞中回、两侧颞下回和右侧颞极;显著减弱的脑区:楔前叶/后扣带回、右侧小脑。给予电刺激脑fALFF与个体麻木感评分显著正相关的脑区有楔前叶/后扣带回和左侧颞中回;显著负相关脑区有右侧额极和左侧颞下回。结论 电刺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涉及感觉运动、情绪和认知功能相关脑区,且与默认网络脑区密切相关,楔前叶 /后扣带回、颞叶及额叶部分脑区与个体麻木感差异性相关,本研究为探讨麻木感相关脑机制提供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