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临床医学“5+3”一体化是我国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为培养卓越医生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汕头大学医学院从“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原则出发,构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此,阐述了该校具体做法、实施进程,以及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以期为高等医学院校长学制医学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5+3"医学模式是我国最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为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南京医科大学于2016年9月份创造性地提出"5+3"导师制。具体方案实施如下,在大学一至三年级时,因学习基础知识为主,所以该阶段由基础学院导师进行指导。大学四和五年级学生将进医院见习,所以由临床阶段老师指导。此举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情况因材施教,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实施至今,已有很多大一或大二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取得可喜的成绩,引领了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3.
《西北医学教育》2016,(4):593-596
目的了解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向"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化的认可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全面推行"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新疆医科大学2010级七年制临床医学生选择"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7.1%的研究对象选择"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性别和生源地对培养模式选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0.1%的学生认为"‘四证合一’可以直接进入医疗卫生机构就业"是选择"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原因;继续选择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学生中,93.3%的原因是因为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前一年毕业,有利于就业或考博。结论对"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认可度较高,值得大力宣传和推广,但对"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配套出台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4.
【】 医教协同“5+3”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临床见习是临床基本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5+3”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见习教学阶段通过早见习、课程整合、PBL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基本技能以及临床思维能力,为新形势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可参考的见习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实习是“5+3”一体化医学生临床思维、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重要时期。普通外科有病种较常见、与其他科室联系紧密的特点,普通外科实习对医学生具有深远影响。针对普通外科实习生普遍存在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照搬书本、缺乏临床思维、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提出建立学习小组、实施同伴教育模式、采取医患沟通CBL教学及改良考核方式等措施,提高了医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临床操作及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5+3”一体化医学教育的培养现状,分析其存在的规培体系与管理体制运行不顺、研究生阶段临床实践培养缺乏深度指导、培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提出“5+3”一体化医学教育应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师资建设,推进培训基地同质化管理,以保障一体化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邵凯隽  王文秀  叶发青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9(5):384-387,封三
推进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构建我国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温州医科大学从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整合、优化教学方法、规范技能培训、完善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构建基于多创融合的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对该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思考、展望并不断优化,以期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全面实行医教协同“5+3”培养模式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其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为完善医学教育体系,西部地区应结合本地区卫生资源和教育水平,加快推动更高层次的医教协同发展,探索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5+3+X”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开设药理学分支课程临床药理与药物治疗学,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新培养目标的要求; 优化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规范临床合理化与个体化用药,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该选修课并进行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从教学团队组建、课程内容、授课思路等方面探索药理学分支课程实施的可行性,为该必修课课程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表面解剖学是从人体解剖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从2015年开始,福建医科大学在"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中将表面解剖学融入人体解剖学课程,建立"价值引领—解剖实践—临床应用—科研创新"的渐进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评教、问卷调查、成果展示等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此教学模式实现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导师指导、课程设置、科研能力培养几方面,对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硕生进行调查;分析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坚持分类培养,明确临床科研能力培养定位;临床研究导向,追求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坚持落地落实,压实临床科研能力培养效果"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为临床专硕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培养模式自2002年招生以来,一直进行不断探索和改革。以培养多学科交叉能力高级复合型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加强启发式教学、设立医工交叉课程、注重科研能力训练、开设基础临床单循环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等教学改革,确立了"厚基础、强实践、重转化、塑规范、融国际"的具有交医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拟在毕业后教育衔接领域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前,部分“5+3”一体化学生在各阶段存在角色转换、专业知识和技术、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临床思维和循证医学观念及临床科研思维、学习和工作态度等方面不同程度的认识、理解和应用问题。本文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现代临床思维培养渗透并贯穿于“5+3”一体化学生诊疗操作能力培训的始终,全程融入人文关怀、循证医学、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对患者的态度,逐步完成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思维+诊疗操作能力的综合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导师制模式下的本科医学生临床执业能力培养过程,探索新的临床培养模式及评估方法。方法 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40名本科医学生随机分为导师制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运用多元化评估体系,在不同阶段联合应用专业理论考试、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临床步骤的直接观察(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临床病例汇报等多种方法,对本科医学生的临床执业能力进行多方位评估。采用SPSS 23.0行t检验。结果 实习结束后导师制组学生的临床专业理论(86.24±2.93)、临床实践能力(7.53±0.48)、临床操作技能(4.35±0.47)和临床思维能力(6.31±0.52)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导师制培养模式应用在本科医学生实习阶段,能提高实习医生职业素养、医学理论与实践技能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多元化评估体系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三段式"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导师制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医学本科生导师制是医学本科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一种新的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导师制模式的意义和实施方法,为口腔医学教育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同时,针对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导师制联合一分钟教学(OMP,one minute preceptor)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枣庄市立医院急诊科进行培训且培训时间≥3个月的规培医师48名作为教学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导师制联合OMP教学,即给每名规培医师指派一位导师,按照教学计划展开带教培养。轮转结束后进行出科考试,比较两组之间差异。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出科时,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技能成绩分别为(47.50±3.91)分与(43.80±6.52)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20);临床操作技术成绩分别为(80.00±6.51)分与(75.10±6.19)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0)。两组医师自身前后的临床技能成绩和临床操作技术成绩,出科时都比入科时有提高。结论 导师制联合OMP的新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急诊规陪医师临床技能和操作技术,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49-152
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医教协同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是当前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模式。本文分别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轮转安排和轮转质量,指导教师负责制,科研与临床协同情况分析了我校现状和存在问题;又在课程教学和科研能力,规范化培训等方面总结了培养模式发展的改革经验和启示,提出了医教协同背景下,下一步培养方向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并结合本校及相关教学医院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培养方式进行探索,为提高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定合理的监控机制,进一步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有利参考进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师培养的必需环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探索在规培中引入导师制;探讨应用导师制培训麻醉科住院医师的具体办法,包括导师遴选,明确导师职责,细化对住院医师的要求、培训内容及方式等。初步实践显示,导师制的应用有助于加强教师责任感、住院医师归属感、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进修学员的培养是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进修教育模式在如何提升基层检验实验室临床服务能力、提高医学检验进修学员培养质量、促进学员在进修期间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方面均面临重大挑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通过对进修学员实施"导师制"模式,实现导师与进修学员"一对一"模式因材施教。研究实践表明进修生"导师制"可以增加进修学员归属感、提高进修培训质量及水平、扩展继续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