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左心室压力应变曲线评估左心室充盈异常患者心肌做功的价值。方法 将85例左心室充盈异常患者分为松弛性减退组(n=28)、假性正常化组(n=30)和限制性充盈异常组(n=27);以同期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左心常规超声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二尖瓣舒张早期和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Aa)、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有用功(GCW)及整体做功指数(GWI)],分析其心肌做功。结果 对照组LVEDD、LVEDV、LVESV及LAD均低于、而LVEF高于假性正常化组和限制性充盈异常组(P均<0.05);对照组E/A高于松弛性减退组且低于限制性充盈异常组(P均<0.05),而Ea/Aa均高于其他3组(P均<0.05)。松弛性减退组LVEDD、LVEDV、LVESV、LAD及E/A均低于、而LVEF高于假性正常化组(P均<0.05);松弛性减退组Ea/Aa低于限制性充盈异常组(P<0.05);假性正常化组LVEDD、LVEDV、LVESV、LAD及E/A均低于、而LVEF高于限制性充盈异常组(P均<0.05)。对照组GWW低于、而GLS、GWI、GCW和GWE均高于松弛性减退组(P均<0.05);松弛性减退组GWW低于、而GLS、GWI、GCW和GWE均高于假性正常化组(P均<0.05);假性正常化组GWW低于、而GLS、GWI、GCW和GWE均高于限制性充盈异常组(P均<0.05)。结论 左心室压力应变曲线评估左心室充盈异常患者左心室心肌做功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MR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肌纤维化,并分析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44例DCM患者(DCM组)和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DCM患者心肌是否存在LGE,将DCM组再分为LGE(+)亚组和LGE(-)亚组。所有被检者首先行左心室短轴电影扫描;并于注射对比剂前、后分别行改良的look-locker反转恢复和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扫描,以取得短轴位T1 mapping和延迟增强图像。通过短轴电影序列获得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量(LVSV)、左心室心排出量(LVCO)、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并获得除LVEF外其余参数的标准化指数;获得左心室短轴平均T1值。对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CM组LVEF和LVEDV指数、LVESV指数、LVSV指数及LVMM指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GE(+)亚组LVEDV指数 明显大于LGE(-)亚组;DCM组心肌T1值 显示明显大于对照组;DCM组心肌T1值与LVEF呈负相关(r=-0.324,P<0.05),与LVEDV指数、LVESV指数呈正相关(r=0.385、0.384,P均<0.05)。结论 T1 mapping技术和LGE均可检测DCM心肌纤维化,且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程度与左心功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胸部放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拟接受首次胸部放射治疗且照射野累及心脏的恶性肿瘤患者35例,分别于放射治疗前后行超声检查。采集连续6个心动周期的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图像并储存,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LVMASS)、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及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比较放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放射治疗前与治疗后LVEDV、LVESV、LVEF、LVSV及LVMA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射治疗后GCS、GAS、GRS均较放射治疗前降低(P均<0.05),但GLS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左心室GCS、GAS、GRS已发生改变,3D-STI可发现放射治疗后心脏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特征追踪(CMR-FT)技术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形变的价值。方法 对16例HCM患者(HCM组)及1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CMR-FT技术行CMR检查。比较两组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LVMASS)及左心室心肌整体径向应变(RS)、环向应变(CS)的差异。并分析HCM患者各节段室壁厚度与节段性RS、CS的相关性及整体RS、CS与LVEDV、LVESV、LVEF、LVMASS间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的LVMASS高于正常对照组[(133.74±79.13)g vs(76.87±14.15)g,P=0.01]。两组间LVEDV、LVE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M组心肌整体RS、CS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RS:(27.05±13.35)% vs(40.62±4.92)%,P<0.01;CS:(-8.68±5.56)% vs(-20.73±1.56)%,P<0.01]。HCM患者各节段室壁厚度与节段性RS(r=-0.41,P<0.01)、CS(r=0.28,P<0.01)间无相关性;心肌整体RS(r=-0.36、-0.41、0.22、-0.36)、CS(r=0.34、0.10、0.22、0.42)与LVEDV、LVESV、LVEF、LVMASS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CMR-FT有助于定量评估HCM患者心肌形变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评估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急性、慢性心肌肥厚模型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急性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ISO 85 mg/kg体质量,1次/天,连续2天;急性对照组以相同剂量、频次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慢性模型组皮下注射ISO 5 mg/kg体质量,1次/天,连续7天;慢性对照组以相同剂量、频次皮下注射生理盐水。采用UBM测量左心室前壁厚度(LVAW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心室质量。处死大鼠后对左心室质量进行精密称重。结果 急性模型组LVAWD、LVPWD较急性对照组增加(P均<0.05);慢性模型组LVAWD、LVPWD、LVESD及LVESV较慢性对照组增大,而LVEF、LVFS降低(P均<0.05);慢性模型组LVEDD、LVESD、LVEDV、LVESV较急性模型组增大,而LVEF、LVFS降低(P均<0.05)。4组UBM所测左心室质量均高于精确称重(P均<0.05),2种方法所测急性模型组左心室质量均低于慢性模型组(P均<0.05)。4组UBM所测左心室质量与精确称重所测左心室质量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UBM能够无创评估ISO所致大鼠急、慢性心肌肥厚模型左心室形态及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四维自动左心室定量分析工具(4D Auto LVQ)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比分析左心室扩大者心室几何形态及收缩功能,探讨左心室几何形态改变与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左心室球形指数作为反映左心室几何构型变化的指标,应用2DE及RT-3DE测量3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和60例左心室扩大患者(左心室扩大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维舒张末期球形指数-1(SId-1)和三维球形指数(SP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左心室扩大组LVEDV、LVESV及SPI增加,LVEF减小;2DE与RT-3DE所获得的LVEDV、LVESV、LVEF及球形指数值显著相关(P均<0.05)。左心室扩大组中,RT-3DE和2DE分别所测球形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球形指数与LVEDV、LVESV呈正相关(P<0.05),SPI与LVEF的相关性高于SId-1与LVEF(r=-0.553 vs r=-0.457,P<0.05)。结论 应用4D Auto LVQ技术可较简捷、直观显示并测量左心室几何形态及收缩功能;球形指数与LVEF、LVEDV、LVESV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维全自动左心容积定量技术(HM)测量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80例患者行三维HM图像采集,采用HM技术和传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手动调整(HME)部分HM自动确定的心内膜边界不符合实际边界者,并进行比较,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HM、HME、RT3DE测量LVEDV、LVESV和LVEF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M测值均大于RT3DE,HME测量LVEDV和LVESV均大于RT3DE(P均<0.05),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E与RT3DE测量差值(ΔHM-RT3DE)小于HM与RT3DE测量差值(ΔHME-RT3DE,P均<0.05)。根据图像质量将患者分为A组(图像质量较好,n=54)和B组(图像质量较差,n=26),除LVESV外,A组ΔHM-RT3DE和ΔHME-RT3DE均小于B组(P均<0.05)。HM与RT3DE有良好的一致性,手动调整后一致性提高。HM和HME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好,组内相关系数均>0.9。结论 HM自动评价左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与RT3DE一致性好,手动调整心内膜边界可提高测量准确率,图像质量对HM测值准确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左心室逆重构(LVRR)前后左心室局部心功能变化。方法 收集24例临床诊断为DCM并经治疗达到LVRR标准的患儿,并选取性别和年龄、体表面积分别与患儿发生LVRR前与发生LVRR后相匹配的各24名健康儿童分别作为对照组1及对照组2。应用STI定量评估受检儿常规超声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LS)和圆周应变(CS)。分别比较24例DCM患儿LVRR前与LVRR后、LVRR前与对照组1及LVRR后与对照组2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24例DCM患儿LVRR后LVEDD、LVEDV、LVESV均低于LVRR前,而LVEF、左心室各节段LS及CS均高于LVRR前(P均<0.05)。与对照组1相比,DCM患儿LVRR前左心室各节段LS及CS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2相比,DCM患儿LVRR后有12个节段LS及10个节段CS均降低(P均<0.05),其余节段LS与CS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M患儿发生LVRR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较LVRR前有明显好转,但多数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肌做功(MW)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30例AMI患者(AMI组)与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W参数,分析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有用功(GCW)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整体长轴应变(GL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后叶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e)、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二尖瓣反流面积(MR)均增大,LVEF、E及e值均减低(P均<0.05);左心室GCW、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均降低,整体无用功(GWW)、GLS、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均增高(P均<0.05)。AMI患者GCW与LVEF呈正相关(r=0.573,P=0.001),GCW与GLS呈负相关(r=-0.880,P<0.001)。结论 MW技术可用于评估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整体面积应变(GAS)评价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早期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32例HFpEF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采集二维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TDI)与三维斑点追踪(3D-STI)图像,测量左心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室间隔的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速(E)和舒张晚期峰速(A)、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和E/e''比值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和GAS;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以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GAS与LVEF间的相关性。结果 HFpEF组LVEDd、E、LVEDV、LVESV及LVEF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FpEF组LAd、IVSTd、LVPWTd、A、E/e''升高,E/A、e''减低(P均<0.05)。HFpEF组左心室GAS峰值[(-18.36±8.48)%]明显低于对照组[(-25.12±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AS值与LVEF呈负相关(r=-0.50,P<0.05)。结论 HFpEF患者在早期LVEF未发生明显变化时即已存在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可通过3D-STI测量GAS而予以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RT-3DE)评价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介入封堵术的先天性VSD患者42例,于术前1天、封堵术后第3天、1个月、3个月和5个月应用sRT-3DE采集一个心动周期内心尖四腔心切面三维图像,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LV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术后第3天、1个月、3个月和5个月LVEDV、LVESV均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LVSV、LVEF虽有所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sRT-3DE评价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容积与收缩功能变化安全、方便、无创,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评估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0例,在我院行MDCT、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分析MDCT诊断价值,比较MDCT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心肌质量(LVMM)、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差异。结果MDCT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0%、93.49%、93.73%、97.98%和81.77%;与超声心动图比较,MDCT测量LVEF、LVEDV、LVESV、LVMM、LVSV和LV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DCT测量,高度狭窄患者LVEF、LVSV和LVFS低于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患者(P < 0.05),而LVEDV、LVESV和LVMM高于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患者(P < 0.05);Gensini评分与LVEF、LVSV和LVFS呈负相关(r=-0.433、-0.412、-0.422,P < 0.05),与LVEDV、LVESV和LVMM呈正相关(r=0.410、0.366、0.378,P < 0.05)。结论MDCT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有较好的价值,其可准确评估左心室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3DEA)技术对评估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行PCI的CHD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二维双平面Simpson's法(2DBP)及3DEA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3DEA测量的LVEDV、LVESV及LVEF与2DBP法测值相关性高(r=0.92、0.90、0.84);与PCI术前相比,3DEA技术及2DBP法测量的PCI术后1个月、3个月LVEDV、LVESV均减低,LVEF均增加(P均<0.05),与PCI术后1个月比较,PCI术后3个月3DEA测量的LVEDV、LVESV减低,LVEF增加(P均<0.05),而2DBP测量的LVEDV、LVESV及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DBP比较,3DEA技术分析时间短、重复性高(P均<0.05)。结论3DEA技术分析时间短、重复性高,与2DBP测值相关性高,能监测到PCI术后左心室容积及功能改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疗效评估及长期随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测定左心室容积及整体收缩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定量测定左心室容积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STE在心尖四腔切面测定118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Simpson双平面法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定的LVEDV、LVESV和LVEF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进行STE测量的重复性分析。 结果 STE测定的LVEDV与2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RT3DE(P<0.05);STE测定的LVESV与RT3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于2DE(P<0.05);STE测定的LVEF低于2DE和RT3DE的测定结果(P<0.001)。STE与2DE及RT3DE测定的LVEDV、LVESV、LVEF具有良好相关性(P均<0.001)。STE测定左心室容积的同一观察者和观察者间变异分别为6.94%、8.31%,测定LVEF的同一观察者和观察者间的变异分别为9.12%、9.87%。 结论 STE测定的左心室容积和LVEF与2DE及RT3DE的测定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重复性;STE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