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莉珍  柴小青 《安徽医药》2016,37(12):1512-1515
目的 研究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不同通气模式对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呼吸末正压通气联合保护性肺通气组(P组)和肺复张组(R组),每组20例。于气腹前5分钟(T0),气腹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90分钟(T4),气腹结束后5分钟(T5)和拔管前5分钟(T6),出PACU即刻(T7),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气道峰压(Ppeak)、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记录各组患者到达气管拔管指征的时间和送出麻醉复苏室(PACU)标准的时间。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P组T3、T4、T5、T7时的PaO2,T2、T3、T4、T7时的PaO2/FiO2,及T2时的Cydn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T3、T5、T6时的PaO2,T2、T3、T4、T6、T7时的PaO2/FiO2,及T2、T3、T4、T5时的Cydn较C组均升高,T2、T3、T4、T5的Ppeak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及R组达到拔管标准的时间、送出PA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在T2、T3及T4时的Ppeak较P组降低,Cdy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复张及呼气末正压通气联合保护性肺通气两种通气模式均能改善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肺功能,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卫然  陈兰仁  隗清 《安徽医药》2018,39(1):48-50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中单肺通气(OLV)时肺内分流率(Qs/Q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择期手术的食管癌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OLV开始前5分钟(T0)及OLV开始后5分钟(T1)、10分钟(T2)、30分钟(T3)、60分钟(T4)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Qs/Qt值,同时记录OLV 1 h内肺萎陷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Qs/Qt在T1、T2、T3、T4时间点均较T0时间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T1、T2、T3时间点,Qs/Qt值高于开胸组,PaO2值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患者肺萎陷质量优于胸腔镜组,胸腔镜组肺萎陷质量I级7例、Ⅱ级13例,开胸组I级15例、Ⅱ级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术中OLV时,肺内分流率均增加,而且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胸腔镜手术方式并不能降低由OLV增加的Qs/Qt。  相似文献   

3.
匡燕  肖广莉  沈伯雄 《安徽医药》2016,37(11):1355-135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臂丛麻醉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前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B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C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同时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10 min后(T1)、20 min后(T2)、30 min后(T3)、60 min后(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与B、C两组比较,A组患者的感觉完全阻滞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3、5.849,P=0.007、0.004)。与给药前(T0)HR、MAP和OAA/S评分相比,A组仅T1时显著降低,C组T1~T4均显著降低(P均<0.05);B组各个时刻均保持平稳(P均>0.05);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A组患者T1时刻低于B组,C组患者T1~T4时刻均低于B组,且T2~T4时刻低于A组(P均<0.05);3组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因心率减慢而给予阿托品治疗的例数多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2)。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4.
查晓亮  夏晓琼  夏书江  王炎  查显忠 《安徽医药》2017,38(11):1425-142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期间脑氧饱和度(rSO2)变化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以及rSO2与麻醉监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拟行右侧OLV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应用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并记录清醒状态(T1),OLV前5 min (T2),OLV后10 min (T3)、30 min (T4)、60 min (T5),OLV结束后15 min (T6)6个时间点的rSO2,同时记录相应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HR。术后3天内,采用谵妄评定量表(CAM)对患者进行谵妄评估,记录患者POD的发生情况;分析OLV期间rSO2的变化与POD间的关系,以及rSO2与MAP、PETCO2、HR间的相关性。结果 T3、T4、T5时rSO2较T1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之间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之间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时rSO2回升至接近T1时水平,且与T1时rS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脑组织rSO2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有6名患者发生POD,发病率15%,POD患者OLV期间rSO2下降比率与非POD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V期间rSO2的下降与MAP、PETCO2、HR均无相关性(r=0.193、0.103、0.242,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OLV期间rSO2出现下降,发生POD的患者,rSO2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徐朴  吴敬医  陈美银  陈永权 《安徽医药》2020,41(11):1309-1313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低潮气量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潮气量组(L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气管插管后L组给予低潮气量通气,术中间断行手控肺复张;C组给予常规潮气量通气。检测两组患者在入室时(T0)、气腹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及停止气腹后10分钟(T4)时动脉血气;观察并比较T0~T4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L)和术后通气相关不良反应,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内分流率(Qs/Qt)情况。结果 L组T2、T3时MAP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3时HR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2、T3时Ppeak、Pplat低于C组,T2、T3、T4时CL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1、T2、T3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2)、PETCO2高于C组, T2、T3时Qs/Qt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通气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L通气联合肺复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降低肺内分流,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6.
何勇  丁颖  朱俊杰  何亮 《肿瘤药学》2022,12(3):396-399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五个不同时刻[术前(T0)、右美托咪定泵注10 min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腹时(T3)、气管拔管后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 T1、T2、T3、T4时刻,观察组患者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稳定老年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和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数(PaO2/FiO2)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感染性休克患者127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73例以及常规组54例,两组均按相关指南给予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另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参数和PaO2/FiO2变化及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7 d时两组IL-6、TNF-α以及PC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IL-6、TNF-α及PCT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24 h和72 h时,两组MAP、CI及PaO2/FiO2明显升高(P<0.05),EVLWI和SVRI明显降低(P<0.05),且同一时间观察组MAP和PaO2/FiO2高于常规组,EVLWI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两组MODS发生率分别为4.11%和14.81%(P<0.05),病死率分别为1.37%和7.41%(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微循环灌注,对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凤林  柴小青 《安徽医药》2016,37(9):1075-107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联合用药对全麻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地佐辛组(DEZ组)和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DD组),每组20例。DEX、DD组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Z组和DD组关腹时静脉注射地佐辛,C组关腹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入PACU(T0)、吸痰拔管(T1)、拔管后5分钟(T2)及10分钟(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后10分钟(T3)、30分钟(T4)、60分钟(T5)的VAS、Ramsay评分。结果 同C组相比,T0~T3时DEX、DEZ、DD组MAP降低,DEX和DD组HR减慢(P<0.05),T3~T5时DEX、DEZ和DD组VAS评分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5)。同C组比较,其他各组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D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可使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拔管后躁动和寒战发生率降低,复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魏氏鼻咽通气道在鼾症患者气管插管前经声门上喷射通气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9年1~11月在解放军第九一○医院拟行全麻的鼾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魏氏声门上喷射通气组(W组)与面罩通气组(M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后,W组经鼻插入魏氏鼻咽通道行声门上喷射通气,M组双手扣面罩通气。5 min后气管插管,记录在给氧去氮5 min自主呼吸时(T0)、麻醉诱导后无自主呼吸1 min(T1)、2 min(T2)、3 min(T3)、4 min(T4)和5 min后插管后即刻(T5)用超声测量的膈肌波动振幅均值、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气[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过程中SpO2<90%、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波动≥术前20%的发生情况,并记录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膈肌呼吸运动振幅、PaO2、PaCO2和PETCO2指标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组患者膈肌呼吸运动振幅和PaO2较高,W组患者PaCO2和PETCO2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5时膈肌呼吸运动振幅和PaO2升高,PaCO2和PET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对各指标的差异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组患者下颌角皮肤红肿淤青、胃肠胀气的发生率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魏氏声门上喷射鼻咽通气道可为鼾症伴有肥胖患者气管插管提供满意的声门上通气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樊迪  刘晓芬  李云  张野 《安徽医药》2019,40(8):852-857
目的 评价以不同阈值脉压差变异率(PPV)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胸腔镜肺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实质切除患者1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血流动力学管理组(C组)57例、低PPV组(G1组)57例及高PPV组(G2组)57例。C组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尿量指导输液;G1组以低PPV(3%≤PPV≤6%)为目标指导输液;G2组以高PPV (10%≤PPV≤13%)为目标指导输液。比较3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液体出入量、术后1周肺部并发症(PPCs)、术后肺功能、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3组患者HR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及分组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术中各时间点MAP值较C组更稳定。3组患者的乳酸值(Lac)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及分组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术中各时间点Lac值更稳定,优于C组、G2组。3组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及分组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术中各时间点PaO2/FiO2值更稳定,优于C组。3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不同时间点有随分组变化的趋势,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术中各时间点PaCO2更稳定,优于C组。C组、G1组、G2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分别为35.09%、14.04%和28.07%,3组患者PPCs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5,P=0.032)。C组、G1组、G2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4.56±5.52)d、(11.42±3.83)d、(12.91±3.77)d,G1组患者住院时间与C组、G2组患者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切除术中运用GDFT时,以低PPV为目标的液体输注方案为好,能够改善氧合,降低PPCs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不同首剂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3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确诊的NRDS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0 mg/kg剂量组和100 mg/kg剂量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首剂量70、100 mg/kg出生体质量的治疗剂量。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再次应用PS率、住院肺炎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治疗后,100 mg/kg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再次应用PS率、住院肺炎发生率均低于70 mg/k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pO2pCO2、FiO2、MAP均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 mg/kg组患儿治疗后pCO2、FiO2、MAP明显优于70 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首剂量100 mg/kg出生体质量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能有效显著缩短患儿的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肺炎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魏建军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11):1349-1352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地尔硫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扬中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盐酸地尔硫 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0.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88.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PaCO2均显著降低,PaO2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地尔硫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市隆福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酯片,4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随访120 d,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07%、90.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显著效果,可显著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原  韩利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2):2430-2435
目的 研究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治疗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2.5 mL加入雾化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前白蛋白(PA)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0%、95.3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O2)显著升高,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O2高于对照组,而p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肺功能指标上升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T)、血清PA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DA、LPO水平低于对照组,而GSH-ST、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可显著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恢复,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恢复氧化–抗氧化平衡,提高机体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银翘解毒软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银翘解毒软胶囊所含1 418个化合物与48个COVID-19炎症相关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构建药物-靶蛋白网络,阐明银翘解毒软胶囊的关键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结果 通过网络分析获得银翘解毒软胶囊的活性成分有50个,主要为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37个,主要为MTOR、JAK3、ACE、ACE2、PIK3CA、TNF、AKT2和MAP2K1等炎症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连翘酯苷及牡荆素-2″-O-鼠李糖苷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甘草酸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银翘解毒软胶囊通过干扰SARS-CoV-2病毒复制、调节炎症信号通路表达及炎症因子分泌发挥治疗COVID-19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比阿培南,0.6 g溶于100 m L生理盐水,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百令胶囊,5~10粒/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8周。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动脉血气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细菌清除率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改变。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8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8.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VC和MVV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上述肺功能指标升高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pO_2、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气饱和度明显升高,pCO_2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气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血清CRP含量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细菌清除效果和C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比阿培南能够明显提高肺气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肺气肿患者肺部功能、降低体内炎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辅助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配122例CVA患儿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3,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和25羟维生素D3[25-dihydroxyvitamin D3,25(OH)D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肺功能指标中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肺活量及呼气峰流速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CD4+及CD4+/CD8+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CD8+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25(OH)D3、IL-10水平升高(P<0.05),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均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维生素D3联合常规疗法可明显改善CVA患儿咳嗽等症状,提高肺功能,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改善气道高反应及气道炎性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魏酸钠注射液,1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充分稀释后给药,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饭后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后观察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超声心动图指标、血流变学指标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7.8%、9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值均显著增高,但二氧化碳分压(pCO_2)值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O_2、FEV1/FVC值高于对照组,pCO_2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浆黏度(PV)、红细胞沉降率(ESR)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小,而红细胞变形指数(EDI)均显著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RVEDD、RVAWT、PASP、PV、ESR显著小于对照组,而EDI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B型利钠肽(BNP)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BN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状况,纠正血液高凝状态,提高心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