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肝脏炎性假瘤超声造影的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2例经超声引导下活检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的增强情况。结果 2例炎性假瘤均表现为动脉期迅速增强并快速廓清,门脉期与实质期回声显著低于周边肝实质。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可以与肝脏恶性肿瘤相类似,造影诊断为恶性的病灶并不能完全除外炎性假瘤的可能,应行超声引导下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3.
肝脏实质性占位病灶的超声造影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测和定性诊断能力。方法对363例共389个肝占位性病变(256个原发性肝癌、53个转移性肝癌、49个血管瘤、19个局灶性结节增生、7个肝脓肿和5个炎性假瘤)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造影表现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显示原发性肝癌表现为动脉相整体完全增强或斑片状增强、门脉期减退(敏感性93.7%,特异性69.9%);转移性肝癌动脉相呈整体完全增强和环状增强、门脉期低回声(敏感性41.5%,特异性96.7%);肝血管瘤的常见特征是周边向中央逐渐或快速填充增强(敏感性95.9%,特异性99.1%);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表现是动脉相快速离心性整体完全增强,并持续高或等回声至延迟期(敏感性84.2%,特异性98.9%),中央疤痕的出现率低;肝脓肿的特异表现是整个时相呈蜂窝状增强(敏感性71.4%,特异性100%);炎性假瘤则始终未见增强。结论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能无创地鉴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可作为首选的影像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恶性肝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方法 对31例共59个肝肿瘤病灶在超声造影后,观察肿瘤病灶在造影增强后各时相图像特点,对比分析良恶性肝肿瘤造影增强的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及减退时间,并对造影前后及增强CT检测的病灶数目、大小及边界清晰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7个肝细胞肝癌病灶中13个表现为典型“快进快退”,2个表现为“同进快退”,另2个表现为“快进慢退”,后经病理证实为高分化型肝癌。36个转移性肝癌病灶分为少血供转移癌组21个,表现为动脉相呈低回声环形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回声;多血管转移癌组15个,表现为动脉相呈完全高回声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回声。6个肝血管瘤中5个表现为向心性环形持续缓慢充填,另一例直径9mm的小血管瘤表现为完全快速向心充填。肝血管瘤造影增强的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及减退时间均长于肝细胞肝癌及转移性肝癌(P〈0.05)。造影后所测肿块直径大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所检出肿块数目多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造影前13个肿块边界显示不清晰,造影后显示清晰。结论 超声造影在肝肿瘤的定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脏肿瘤不典型超声造影表现及其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声诺维(SonoVue)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中的不典型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80例肝肿瘤患者行灰阶成像超声造影检查,其中发现不典型超声造影表现9例,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及组织流式细胞仪DNA干系分析。结果 9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原发性肝细胞癌4例、肝母细胞瘤1例,胆管细胞癌2例、血管瘤1例、肝结核1例)中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增强方式不同。3例表现为快进慢出的增强方式,1例仅见肿瘤内一小结节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而其余大部未见增强。DNA分析前3例均为二倍体干系,第4例造影增强部分为异倍体干系,未增强部分为二倍体干系。肝母细胞瘤仅部分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增强方式,其余部分未见增强;DNA分析为异倍体干系。1例胆管细胞癌表现为周边和内部少许小血管增强,整个肿瘤未见明显增强,另1例则未见增强;DNA分析均为高增殖改变。血管瘤呈快进慢出且其内部呈充盈缺损的增强方式;DNA分析为二倍体干系。肝结核表现为不增强,呈造影剂充填缺损改变;DNA分析为二倍体干系。结论 不同类型肝肿瘤病变超声造影形成不同的增强方式。同一类型肝肿瘤因其分化程度与生物学特性不同,其肿瘤细胞与间质成分构成不同,也可有不同的造影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肝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肝恶性肿瘤超声造影(CEUS)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和声学定量参数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IH)技术对48例肝恶性肿瘤患者行实时CEUS检查,以声学定量软件绘制病灶的TIC,分析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结果 48例肝恶性肿瘤中,16例原发性肝癌(HCC)、23例肝转移癌(metastasis livercancer,MLC)TIC形态呈快上快下型,4例小HCC、5例MLC呈快上慢下型;HCC中,小HCC降支减半时间迟于非小肝癌(P<0.01);MLC降支减半时间早于HCC(P<0.05);20s增强强度比较,乏血供MLC低于HCC及富血供MLC(P<0.01),后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的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B细胞淋巴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57岁.突发高热1天入院.有乙肝病史.实验室检查:WBC 7.45×109/L,肝功能正常,肿瘤标记物(AFP、CEA)阴性.腹部常规超声检查:肝脏左叶形态失常,左外叶上段支可见外凸性低回声肿块,边界尚清,内回声分布均匀,大小约6.4 cm×8.2 cm,内可见正常肝脏血管走行.  相似文献   

8.
9.
肝脏炎性病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肝脏炎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脏炎性病灶的患者共22个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6个病灶为肝脏炎性假瘤,6个为肝脓肿.采用5级评分法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结果进行评分.利用Sonolive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得肝脏炎性病灶与病灶周围肝实质超声造影上升时间(RT)、达峰值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峰值强度(Imax)等参数以及动态血管模型(DVP)参数图并进行比较.结果以评分为1~2分定为诊断准确,本组22个肝脏炎性病灶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3.6%(3/22),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63.6%(14/22),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1).22个肝脏炎性病灶RT为(25.1±9.7)s,TTP为(29.0±13.9)s,均早于病灶周围肝实质的(32.4±8.8) s、(39.3±11.2) 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均为-2.6, P均<0.05);22个肝脏炎性病灶mTT及Imax与病灶周围肝实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个肝脏炎性假瘤病灶与6个肝脓肿病灶RT、TTP、mTT、I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个肝脏炎性病灶DVP曲线Ⅰ型高增强未消退型占18.2%(4/22),Ⅱ型高增强消退型占36.4%(8/22),Ⅲ型低增强型占45.4%(10/22).16个肝脏炎性假瘤病灶与6个肝脓肿病灶仅动脉期强化方式及实质期坏死区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8.32,P均<0.05),而动脉期峰值时增强形态、峰值时病灶边界差异以及实质期廓清速度、病灶边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可提高肝脏炎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更客观地显示肝脏炎性病灶与肝脏的血流灌注特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ECDFI)对肝肿瘤内血流的检测能力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对75个肝内病灶(良性18个,恶性57个)进行ECDFI检查,结果与CT双期增强扫描和病理检查结果(金标准)比较。结果:ECDFI瘤内血流显示率良性组和恶性组分别为78%和96%,CT动脉期增强分别为83%和98%。ECDFI诊断符合率93%。增强CT87%。结论:ECDFI对于提高肝肿瘤血流显示率和诊断符合率有重要意义,其敏感性、特异性与CT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1.
随着超声造影剂与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在临床应用、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明显提高了对肝脏疾病的诊断率,特别是第三代造影剂的问世,如SonoVue,Sonozoid等,肝脏SonoVue超声造影表现分为三个时期:动脉期(10-30s),门脉期(30-120s),延迟期(120-180s),而肝脏Sonozoid超声造影分为四个时期:动脉期(10-30s),门脉期(30-120s),血管-Kupffer期(120-180s),Kupffer期:从注射后10 min开始;本文报告一例罕见的61岁男性在SonoVue超声造影后出现的Kupffer相,并着重探讨其出现Kupffer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的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时相特点,评价在常规超声基础上进行的超声造影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宫腔病变显像的价值.方法 术前对35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变周边肌层(除滋养血管走行区)作为参照,观察子宫内膜癌病变超声造影增强和廓清的顺序,并将病变血流灌注显示状况分为3级(0级、Ⅰ级和Ⅱ级),对常规超声CDFI技术和超声造影对病变血流的显示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清晰显示34例子宫内膜癌病灶,其中28例(82.4%,28/34)早增强,6例(17.6%,6/34)晚增强;16例(47.1%,16/34)早廓清,18例(52.9%,18/34)晚廓清.CDFI血流分级为0级4例、Ⅰ级19例、Ⅱ级11例;超声造影血流分级为Ⅰ级3例、Ⅱ级31例、无0级病例,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血流的显示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为8例(23.5%,8/34)病变的显像提供了较常规超声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结论 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增强时相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可显示出更多的子宫内膜癌病变的血流信息.因此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是常规超声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剂Sonazoid在肝实质枯否相显像时接受重复性爆破方式下的不同高机械指数照射后的微泡破坏情况。方法对8只健康兔的肝实质枯否相(注射造影剂后10min)以Precision Burst成像技术中的重复性爆破程序方式给予不同高机械指数(1.0,1.4,1.9)对肝实质(肝-右肾切面)进行超声照射后,再以低机械指数(0.08)超声造影实时观察照射区域的视频改变情况。采用Image J图像定量分析软件得到不同高机械指数爆破下的肝实质爆破区域深度、宽度和造影剂微泡破坏率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的高机械指数与这些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当重复性爆破的持续时间相同时(均为3s),机械指数越高(分别为1.0、1.4、1.9),重复性爆破照射区域的深度越深,分别为(2.20±0.22)、(9.25±0.61)、(20.30±1.07)mm,两者的相关性极好(r2=0.954,P0.01);同时,微泡破坏百分率也越高,分别为(21.02±1.63)%、(21.02±2.25)%、(81.57±1.63)%),与机械指数的相关性也很好(r2=0.927,P0.01)。然而,相对应的爆破照射区域宽度分别为(5.45±0.50)、(5.62±0.46)、(4.80±0.25)mm,与机械指数无相关性(r2=0.07,P=0.287)。结论在重复性爆破照射Sonazoid肝实质枯否相时,机械指数越高,微泡破坏率越高,爆破照射区域的深度也越深。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肝内低回声病灶(HFHLFL)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率,并与灰阶超声作比较。方法选取68个进行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成像的HFHLFL,2位医师分析图像,诊断其良恶性。对超声造影与灰阶超声分别统计诊断正确率,绘制ROC曲线,计算观察一致率Kappa值。结果2位医师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82.4%和85.3%)较灰阶超声提高(P〈0.01),ROC曲线下面积(0.881和0.873)较灰阶超声(0.635和0.720)增大,观察一致率(Kappa=0.675)较灰阶超声(Kappa=0.382)提高。结论超声造影是用于HFHLFL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肝血管瘤(HCH)及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及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HAML患者(HAML组),并与同时期随机检索的40例HCH患者(HCH组)及40例HCC患者(HCC组),比较其临床特点、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HAML好发于女性(70.00%,28/40),平均发病年龄(39.8±10.6)岁,在患者性别、年龄、肝炎病毒感染方面均与H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与H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AML二维超声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高回声病灶。HAML组与HCC组间回声(χ2=8.93,P=0.008)、边界(χ2=2.03,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病灶数目、大小、形态及血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CH组间病灶数目、大小、边界、回声、形态及血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2.50%(25/40)的HAML病灶CEUS表现为"快进快退"模式,但与HCC组相比在强化消退为等增强(t=-2.46,P=0.016)及低增强的时间(t=-5.35,P<0.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ML组与HCH组间、HAML组与HCC组间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动脉期增强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结合临床特点、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诊断HAML,并与HCH、HCC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手段对36例肝癌患者(56个病灶)进行不同类型的微创介入治疗,治疗前、后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同期CT/MRI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及可靠性.结果 36例肝癌患者(56个病灶)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其动脉早期呈现球状包裹、弥漫性或轻度的增强,门脉期对比剂迅速廊清.与同期CT/MRI检查比较,超声造影可使肝脏正常组织显影,对于不同类型的肝肿瘤,在不同时间分别显示造影增强,在肝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形成较大的反差,提高了肝肿瘤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为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且更适用于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CEUS作为一种血池造影成像,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在乳腺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等方面也有一定临床价值。本文就CEUS对乳腺癌的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显示、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及乳腺癌术后瘢痕与复发鉴别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在脑肿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脑肿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10例脑肿瘤患者行术中超声造影,了解肿瘤的强化情况,评价手术切除率。结果 所有病变均呈强回声,不同肿瘤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术中超声造影使肿瘤边界显示清晰,肿瘤呈不同程度强化,均准确评价了病灶手术切除程度。结论 术中超声造影有助于确认脑肿瘤边界,判断肿瘤切除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