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合并生殖道畸形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确诊的青春期EMs患者71例,其中合并生殖道畸形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青春期EMs中合并生殖道畸形15例(21.1%),均为梗阻性畸形,与无畸形者相比,其就诊年龄较小(P0.05)。就诊时主要症状是痛经进行性加重或周期性腹痛伴原发性闭经(80%)。盆腔超声术前诊断与手术诊断相符率达80%,核磁共振达90%,合并泌尿系统畸形8例。内异症病变部位以卵巢为多见(73.3%),根据r-AFS标准分期:Ⅱ期6例,Ⅲ期5例,Ⅳ期4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清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联合宫腔镜或阴式手术解除生殖道梗阻,随访13例,腹痛症状缓解12例,复发1例。结论青春期EMs合并生殖道畸形常见症状为痛经进行性加重、周期性腹痛伴原发性闭经,常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盆腔彩超及核磁共振有助于诊断,及时手术解除梗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李悦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53-154
1 诊断的新进展1.1 高危因素 年龄在26~40岁居多;月经初潮早,周期短,经期长(周期小于25 d,经期大于8 d);经期负重,经期性交,不孕症;盆腔手术史,如刮宫,剖腹产,剖腹取胎等;家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免疫因素以内膜异位症患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率高;绝经后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者。1.2 临床表现1.2.1 症状 痛经,继发性、进行性加重,发生在经前、经期及经后1~2d;非周期性、特异性慢性盆腔炎;原发或继发不孕;月  相似文献   

3.
女性生殖道畸形的发生是由于性染色体异常或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发育停滞或发育异常所致,主要包括阴道和子宫的畸形,常合并有泌尿系统的异常.无孔处女膜、阴道闭锁、阴道横隔等梗阻性生殖道畸形患者由于经血外流受阻,增加了子宫内膜逆流入盆腔种植的机会,发生子宫内膜异住症的几率明显增高.但也不乏残角子宫、单角子宫以及子宫中隔等非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报道,其主要发病机制也是经血逆流.生殖道畸形综合征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体腔上皮化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4例E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MT占同期妇科手术的12.8%(104/814),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41例,子宫腺肌病28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1例。随访4~27个月,5例下腹痛减轻,2例妊娠,1例出现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复发。结论:EMT是进展性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是对此病的最好对策。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除引起盆腔疼痛、附件区包块外,约30%~50%患者还并发不孕。该文针对迄今为止仍不明确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女性生育力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成功率,前期手术治疗,是否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等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女性不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除引起盆腔疼痛、附件区包块外,约30%~50%患者还并发不孕。该文针对迄今为止仍不明确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女性生育力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成功率,前期手术治疗,是否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等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李申 《中国校医》2014,28(3):236-23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又称内异症是近来高发的一种良性的妇科慢性疾病,极易引起痛经、不孕等严重后果。由于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因此,积极开展内异症的实验研究,揭示本病的发病机理,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故本文就目前内异症的诊治现状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为阐明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生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对本院2011年10月—2018年8月通过超声及核磁共振(MRI)辅助检查进行诊断,联合宫腹腔镜或开腹治疗,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畸形的11例青春期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为青春期女性,因下腹痛进行性加重入院,均为先天性子宫畸形,其中残角子宫5例,双子宫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均符合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其中9例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为主,1例为残角子宫侧子宫腺肌症,1例为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同时合并泌尿系畸形。手术方式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纠正子宫畸形为主,必要时行卵巢囊肿核除术。结论超声及MRI是诊断子宫畸形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畸形,对青春期女性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9.
自 Rokitansky 于1860年首先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以来,截至1921年 Sampson 发表经血逆流种植学说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Sampson 的学说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成为对 EMT 开展研究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皆治愈出院,治愈率100%,术后无1例感染、大出血及死亡案例,病灶区均进行完整的切除,将切除组织取标本送病理检查证实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均可见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腺体的分化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l例复发和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结论发生腹壁子宫内异症的原因多与妇产科手术中的直接种植有-定关系,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在妇产科手术后结合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等进行尽早诊断,一旦确诊,可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早期行彻底的手术切除,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远期复发,具有同样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生殖道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治疗研究一种新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收治的女性生殖道厌氧菌感染患者120例,平均分为A、B、C3组,A组患者服用中药煎煮液,B组患者静脉注射4 mg/ml的替硝唑注射液,C组在服用中药煎煮液的同时静脉注射替硝唑注射液,方法同A、B组.结果 A、B、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0%、65.0%、92.5%,C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A组(P<0.05)和B组(P<0.005).结论 中药煎煮液联合替硝唑治疗女性生殖道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从正常女性生殖道中分离乳杆菌,为开发复方益生菌制剂提供新型菌株。方法:采用传统方法鉴定出乳杆菌,进一步筛选出产生过氧化氢的优势菌株,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对优势菌进行初步的性能鉴定试验。结果:从18名体检女性阴道分泌物内分离纯化得到11株菌,检出率为61.1%。分别为嗜酸乳杆菌4株,格氏乳杆菌3株,詹氏乳杆菌2株,卷曲、唾液乳杆菌各1株。结论:运用传统的细菌学分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其中一株为产生过氧化氢的卷曲乳杆菌,经过初步测试,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耐酸、耐高温及体外拮抗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服用米非司酮。结果 236例患者中,69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愈率为60.9%(42/69);146例行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治愈率为58.9%(86/146);21例行根治性手术,术后12例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结论 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Clinical features, treatment and outcome were assessed retrospectively by means of a questionnaire in 174 patients in general practice whose vaginal swabs yielded beta-haemolytic streptococci. These were compared with 96 patients whose swabs yielded no recognized microbial pathogens. Patients with group B streptococci did not differ in any of these parameters from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ose with group A streptococci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vaginal soreness, a purulent discharge, and to respond to anti-streptococcal antibiotics. Implications for laboratory report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与盆腔炎症发生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 对258例盆腔炎症患者和60例健康妇女进行了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属培养,采用支原体属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两者支原体属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盆腔炎症患者中支原体属感染率为76.7%,对照组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支原体属感染中以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率最高为49.6%,其次是Uu和人支原体(Mh)混合感染率为21.3%,Mh感染率最低为5.8%;盆腔炎症妇女Uu和Uu+ Mh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妇女,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u在盆腔炎症患者中的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分别为<30岁年龄组65.3%,30~40岁年龄组38.5%,>40岁年龄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年龄组Mh和Uu+Mh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盆腔炎症发病与支原体属感染有关,Uu感染为盆腔炎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临床应高度重视年轻盆腔炎症患者的支原体属培养与药敏检测,以便有效治疗和预防盆腔炎症.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青春期为10~19岁,是儿童开始发育成熟并转变为青年的过渡阶段,这段时间女性月经开始来潮,第二性征出现,生殖器官发育至完全成熟[1]。女性生殖道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女性生殖系统发育障碍所致的以生殖系统形态学破坏为特征的先天性疾病,部分发育异常会导致生殖道的梗阻。青春期生殖道畸形患者月经来潮后因经血排出受阻,可出现原发性闭经、周期性下腹痛及盆腔包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妇科急症,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殖生理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