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肺转移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59例肺转移癌患者(80个转移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统计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并发症及生存情况[局部肿瘤进展(LTP)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 共对59例80个肺转移癌成功完成75例次冷冻消融。冷冻消融治疗有效率为85.33%(64/75),疾病控制率为94.67%(71/75),治疗后1及2年的LTP率分别为49.08%及32.83%、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7.02%及19.37%、总生存率分别为58.14%及33.49%。72例次(72/75,96.00%)出现国际介入放射学学会(SIR)A~B级并发症,3例次(3/75,4.00%)出现SIR C级并发症,其中咳嗽(49/75,65.33%)、咯血(41/75,54.67%)及疼痛(19/75,25.33%)最为常见;未见SIR D~F级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转移癌较为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新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肺小结节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肺结节患者共53枚肺小结节,直径5.0~15.0 mm,均于CT引导下以新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病灶后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观察定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对50例53个病灶均成功植入锚定定位针,定位成功率为100%(53/53)。穿刺过程中9例(9/50,18.00%)穿刺针道附近轻微出血;定位术中14例(14/50,28.00%)出现轻度气胸,1例(1/50,2.00%)发生胸膜反应。8例于定位当日、42例于次日接受VATS;术中按定位针指导均成功找到并切除病灶。结论 CT引导下新型肺结节定位针VATS术前定位肺小结节效果佳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软线爪钩定位肺结节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4例接受CT引导下软线爪钩定位的单发肺结节患者,均于定位后24 h内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肺结节。于CT图像上测量肺内定位爪钩与结节外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以该距离<1 cm为定位准确性较好,≥ 1 cm为准确性较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CT引导下软线爪钩定位肺结节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14枚肺结节均一次性穿刺定位成功,其中189枚定位准确性较好(较好组)、25枚定位准确性较差(较差组);组间结节深度、(进针处)胸壁厚度、进针深度、穿刺针与水平面的角度及术中针道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最大径(OR=10.422,P=0.034)、结节深度(OR=0.045,P<0.001)、胸壁厚度(OR=0.635,P=0.029)及穿刺针与水平面的角度(OR=1.044,P=0.009)均为影响准确定位的因素。结论 于CT引导下以软线爪钩定位肺结节时,结节径线和深度、胸壁厚度及穿刺针与水平面的角度均影响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安全、有效,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对于可能合并坏死的较大肺部病变或阻塞邻近支气管引起阻塞性病变者,于CT引导下选择穿刺靶点相对困难,影响穿刺诊断率。PET/CT不仅可对病灶进行解剖定位,还能反映其代谢水平。本文对PET/CT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肺转移瘤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肺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患者128个肺部转移性病灶行CT引导下RFA,消融功率范围40~80 W,消融时间12~25 min;术后以CT随访评估疗效。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RFA。治疗后完全消融病灶120个,CT复查显示病灶无强化,边缘清晰,体积呈不同程度渐进性缩小,呈纤维条索状、结节状、空洞状等改变。术后3个月复查8个病灶可见边缘结节状强化,即刻行2次RFA消融术,术后复查其中7个病灶完全灭活,1个仍有增大趋势,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控制病灶。术后6例出现中、大量气胸,予以胸腔闭式引流;少量气胸12例,发热12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肺转移瘤安全、有效,具有高度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形态及部位分为根治性消融(15例)及姑息性消融(7例),观察术中及术后4周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于术后1、3、6个月复查胸部增强CT,以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疗效。结果 22例均顺利完成消融,术中无明显不良反应。6例术中及术后即刻出现少量气胸或液气胸,未经干预自行改善;2例术中局部皮肤轻度冻伤,予局部处理后缓解;1例术后1周出现大量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后恢复;无其他并发症。15例根治性消融术后1、3、6个月完全缓解分别为14例(14/15,93.33%)、14例(14/15,93.33%)及13例(13/15,86.67%);7例姑息性消融术后1、3、6个月局部缓解分别为7例(7/7,100%)、6例(6/7,85.71%)及4例(4/7,57.14%)。结论 CT引导下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短期效果确切、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瘤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间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收集晚期NSCLC患者586例,肺内癌灶1026个,在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至癌灶内并注射抗癌化疗药物,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定期随访。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肿瘤内注射药物成功率100%。主要并发症有发热(215/586,36.69%)、局部疼痛(305/586,52.05%)、气胸(38/586,6.48%)、瘤周出血(26/586,4.44%)、针道出血(37/586,6.31%)、痰中带血(71/586,12.12%)等。治疗有效率为76.28%(447/586),疾病控制率为90.44%(530/586)。随访6个月生存率为81.74%(479/58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48%(372/586)、35.67%(209/586)、19.28%(113/586)。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间质治疗晚期NSCLC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在我国位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和导管穿刺技术的进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为肝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此做好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围术期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2009-12-2012-12间,我们对2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远距离激光引导进针角度装置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结节穿刺术患者,其中50例接受远距离激光引导进针角度装置辅助CT引导下穿刺(观察组),50例接受常规CT引导下穿刺(对照组),比较2组进针深度、CT扫描次数、单次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穿刺时间以及气胸、针道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CT扫描次数、穿刺时间及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单次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无论进针深度如何,观察组对直径1 cm病灶的CT扫描次数、穿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针道出血和气胸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中直径≤1 cm病灶CT扫描次数、穿刺操作时间及针道出血、气胸发生率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远距离激光引导进针角度装置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提高穿刺准确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尤其适用于直径≤1.0 cm结节。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介入治疗的182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心脏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细致、周到、合理、有效的护理是冠心病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原发肺癌患者共78个病灶行CT引导下物理消融(39个病灶)、化学消融(14个病灶)和/或放射性粒子植入(25个病灶),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对3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微创手术。术中出现少量咯血5例、轻中度疼痛4例,4例术后出现气胸。术中及术后患者均无大出血、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复查CT显示,69个(69/78,88.46%)病灶疗效显著,5个(5/78,6.41%)病灶稳定,4个(4/78,5.13%)病灶进展。结论 CT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效果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弹簧圈对精准定位肺小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92例患者共102个肺小结节(直径≤ 2 cm)于VATS前行CT引导下记忆合金定位弹簧圈定位,定位后24 h内行VATS手术切除结节,观察定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02个肺小结节定位成功率为98.04%(100/102),定位操作时间8~45 min,平均(17.26±5.92)min;2例2个结节VATS术中发现弹簧圈自肺组织内脱出滞留于胸壁;定位后少量气胸发生率10.78%(11/102),少量肺泡出血发生率12.75%(13/102),均无症状而未予处理。102个结节均经VATS成功切除,无中转开胸病例。结论 VATS术前CT引导下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弹簧圈可有效定位肺小结节,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肺淋巴瘤与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肺淋巴瘤(淋巴瘤组)及64例PIMA患者(PIMA组),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入训练集和验证集。于胸部CT纵隔窗图像上沿病灶边缘手动勾画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参数。以最小冗余最大相关、LASSO十折交叉验证进行特征降维,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影像学特征模型及二者融合的个体化预测模型(以列线图表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模型对肺淋巴瘤与PIMA的鉴别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综合评价模型的临床效用价值。结果共获得15个影像组学参数用于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OC曲线结果显示其鉴别训练集肺淋巴瘤与PIMA的AUC=0.84,验证集AUC=0.77。以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扩张及胸腔积液构建影像学特征模型,训练集AUC=0.85,验证集AUC=0.81;融合列线图对训练集AUC=0.95,验证集AUC=0.92;列线图具有更高的临床效用价值。结论基于CT征象、影像组学标签构建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可有效鉴别肺淋巴瘤与PIM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二次穿刺活检用于明确诊断肺部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2次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随访资料,根据最终诊断结果,比较2次活检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并发症及初次活检误诊的危险因素。结果 40例中,17例初次活检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一致(确诊组)、23例诊断不一致(误诊组),诊断准确率为42.50%(17/40),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39例二次活检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7.50%(39/40),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10/40)。二次活检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与初次活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病灶性质和气胸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二次穿刺活检用于明确诊断肺部病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热消融肺结节联合术中即时活检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1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和/或热消融肺结节患者的资料,共373个病灶。其中102例(102个病灶)仅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单纯活检组),132例(174个病灶)仅接受CT引导下热消融(单纯消融组),97例(97个病灶)接受CT引导下热消融联合术中即时活检(消融联合活检组)。计算技术成功率,记录并发症;评价活检标本病理诊断阳性率(所取组织标本可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判定为阳性)及基因检测标本质量。结果 对331例均顺利完成操作,技术成功率为100%(331/331)。单纯活检组术后6例(6/102,5.88%)咯血,单纯消融组及消融联合活检组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咯血。单纯活检组5例、单纯消融组11例、消融联合活检组13例发生气胸,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均予CT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单纯活检组活检组织病理诊断阳性率为73.53%(75/102),消融联合活检组为82.47%(80/9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消融联合活检组共16例接受基因检测分析,活检组织标本均达到质控合格标准。结论 CT引导下热消融肺结节联合术中活检可行,可降低出血发生风险,且能满足病理检查及基因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术前于CT引导下以肺结节定位针与弹簧圈定位针定位亚厘米肺结节的效果。方法 55例亚厘米肺结节(孤立性肺结节,最大径4~10 mm,距胸膜<50 mm)患者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前48 h内接受CT引导下定位病灶,其中30例采用肺结节定位针(定位针组)、25例采用弹簧圈定位针(弹簧圈组),对比2种方法定位时间、CT扫描次数、定位成功率、病灶楔形切除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55例均顺利完成术前定位且VATS均成功切除病灶。2种定位方法之间,CT扫描次数、病灶楔形切除时间及气胸、肺内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定位针定位时间长于弹簧圈(P=0.001)。结论 术前于CT引导下以肺结节定位针与弹簧圈定位针定位亚厘米肺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后者操作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