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针刺伸肌总腱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方法对6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针刺伸肌总腱,治疗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网球肘评分。结果针刺治疗后3天,64例(64/68,94.12%)疼痛症状加重,1~2周后均逐渐好转。平均随访(9.74±1.95)个月,68例均未因握力减弱而影响劳动及生活;治疗及随访期间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VAS及网球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1、6个月VAS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01),且治疗后6个月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01)。治疗后1、6个月网球肘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01),但治疗后1个月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伸肌总腱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穿刺减压联合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采用肌骨超声引导下穿刺减压联合肩峰下滑膜注射治疗的18例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随访期间肌腱炎复发及钙化灶消失情况。结果平均操作时间(7.0±2.0)min,平均治疗费用(209.4±8.0)元。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副反应,治疗后疼痛立刻缓解,未见复发。治疗前、治疗后1周、末次随访VAS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评分分别为(8.8±0.9)、(1.0±0.8)、(0.6±0.5)分和(24.4±11.6)、(75.6±6.5)、(88.5±2.8)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时间3~1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1±3.0)个月。随访期间未有肩关节无力、肩袖损伤、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未见钙化性肌腱炎复发,超过6个月复查的18例患者的X线片钙化灶消失时间(7.4±1.4)个月。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穿刺减压联合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定位精准、成本低,疗效持久的优势,短期疗效满意,值得在基层医院及门诊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痛点触摸下放血疗法与超声引导下穿刺减压两种方法治疗急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方法: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选取我科收治的 45 例急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22 例,女 16 例,男 6 例;年龄 20~64(39.31±5.80)岁;左侧 11 例,右侧 11 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减压治疗。对照组 23 例,女 15 例,男 8 例;年龄 19~66(40.67±6.13)岁;左侧 12 例,右侧 11 例;采用痛点触摸下放血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1 周及治疗后 1、3、6 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系统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评分,肩关节 Constant-Murley 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 1 例,治疗 1 周后因个人原因放弃随访,其余 44 例完成全部随访,治疗后 6 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病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 VAS、UCLA、Constant-Murley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点触摸下放血疗法与超声引导下穿刺减压两种方法治疗急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均疗效明显,操作简单、费用低廉,能够有效减轻局部疼痛,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基层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操作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保留肩袖残端修复经肌腱不规则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3—2021-03诊治的7例经肌腱不规则肩袖撕裂,MRI显示肱骨大结节附着大量残余的肌腱组织,撕裂位于冈上肌肌腱的体部,撕裂方式不规则,残余的肌腱组织大小不一,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肌腱残端的双排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9(12~16)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无疼痛、关节肿胀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不适主诉,术后复查肩关节MRI显示肩袖愈合良好,无肩袖再次撕裂发生。术后6周疼痛VAS评分为4~6分,平均5.7分;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3分,平均1.8分;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3分,平均1.1分;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为0~1分,平均0.3分。术后6周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18~26分,平均23.3分;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19~31分,平均25.0分;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22~29分,平均26.7分;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29~35分,平均32.1分。结论 对于肱骨大结节处残余较多肌腱的经肌腱不规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肩关节前脱位后巨大肩袖撕裂直接缝合术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0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后巨大肩袖撕裂病例13例,术前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伤后3周以内行关节镜下肩峰下清创及开放手术缝合固定修复肩袖7例(A组),伤后2~6个月延迟期同样方式手术6例(B组).经康复,分别于术后6个月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前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平均11.23±3.44,A组病人术后6个月Neer评分为81.14±3.29,B组病人术后6个月Neer评分为59.83±6.8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肩关节前脱位后巨大肩袖撕裂应把握时机,在早期可直接缝合固定,效果良好,而延迟手术直接缝合治疗效果较差,可能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25例Ⅲ~Ⅵ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术后第1、6、12周复查X线片,采用疼痛VA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5~19个月。X线检查证实肩锁关节脱位均完全复位,且未出现异体肌腱排异反应。疼痛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术后第1、6、12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12周与术后第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与术后第6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固定稳定,恢复关节功能,不损伤关节面,无肩峰撞击弊端,术后患者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无需二次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针刀应力位经皮动态松解治疗重度肩周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针刀应力位经皮动态松解治疗重度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对160例重度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40~74(52.79±9.04)岁;病程(20.72±9.55)个月;采用针刀应力位经皮动态松解术进行干预性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对照组80例,男33例,女47例;年龄42~75(53.19±10.18)岁;病程(21.98±8.99)个月;根据Maitland手法采取单纯关节松动术,Ⅲ-Ⅳ级手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15~20 min,1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术后均常规指导肩周肌群力量训练及肩关节活动度训练,治疗过程共计3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3、6个月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3周、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3周、3、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59例,良18例,中3例;对照组优15例,良31例,中23例,差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刀应力位经皮动态松解治疗重度肩周炎可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疼痛情况,根据肩关节疼痛部位和功能受限分类的不同,在治疗过程中设计并维持相对应的肩关节应力体位,边松解粘连边逐步加大应力位的角度,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类固醇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效果。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类固醇注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肩关节评分(CSS)和肩部活动范围。结果研究组治疗2周和4周后VAS和CSS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均0.01);2周和4周后肩部前屈、外展、内旋和外旋活动范围均较治疗前增加(P均0.01),且除治疗2周后外旋活动范围外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3、6个月,研究组疼痛症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类固醇注射可提高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康复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肩关节前外侧微创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采用肩关节前外侧微创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65例肱骨近端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1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DASH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 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3.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3.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1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DASH评分、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上述观察指标较术后1周持续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前外侧微创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Magnuson法与Bankart法手术治疗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Magnuson法和Bankart法手术治疗的43例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agnuson组21例、Bankart组22例。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差异,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价术前,术后6、12个月的肩关节功能。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5.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再次出现肩关节脱位。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Bankart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于Magnuson组(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Bankart法较Magnuson法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但两种术式对肩关节功能的远期改善程度似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闭合复位下逆行插钛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锁骨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采用闭合复位下逆行插钛质弹性髓内钉治疗26例儿童移位锁骨骨折,男14例,女12例;年龄7~14岁,平均9.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2.8 d。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2 d的主诉疼痛进行比较,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比较术后2个月患侧与健侧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所有病例切口愈合好,无感染、无断钉或弹性髓内钉退出等并发症,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性愈合良好,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平均取钉时间14~32(16.25±2.62)周。术后2 d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术后2个月患侧肩关节Neer评分98.46±1.07,与健侧98.58±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移位锁骨骨折具有微创、术后不影响皮肤美观、骨折愈合快、术后功能恢复好、拔钉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的不同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疼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8例(165椎)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组和综合组),每组46例, 均采用PKP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钙剂配合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 加用鲑鱼降钙素肌注治疗;综合组在治疗组方案基础上, 督促患者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分别在术前, 术后3 d、2周, 1、6、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BMD检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其中对照组38例(45椎)、治疗组36例(44椎)、综合组40例(49椎)获得完整随访, 各组患者的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 各组术后不同时期的VAS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和综合组在术后3 d 、2周、1个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而各组间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12个月,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综合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综合组的ODI评分呈持续下降(P<0.01);术后12个月, 各组患者的BMD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升高(P<0.01),其中综合组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PKP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术后系统使用降钙素联合钙剂、活性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PKP术后的短期疗效, 而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提高PKP的长期疗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微创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39例儿童肱骨干骨折,男27例,女12例;年龄3~14岁,平均8.6岁;受伤至治疗时间2 h~7 d,平均2.7 d;其中上段骨折6例,中段骨折21例,下段骨折12例。所有患儿为闭合性损伤,损伤后出现疼痛、肿胀、局部畸形及活动受限等症状,X线检查提示肱骨干骨折。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肘关节功能HSS评分记录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肩肘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2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经换药愈合;其他病例针孔愈合良好。治疗前后肩关节Neer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肘关节HHS疼痛、功能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患者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88.82±2.50,其中优29例,良9例,可1例;肘关节功能HSS评分为91.51±5.09,其中优秀30例,良好7例,一般2例。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确切、固定可靠、利于肩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H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关节腔注射益赛普的HA患者,对比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超声所示目标关节增生滑膜厚度、血流信号、Melchiorre及中国早期血友病性关节病超声检测(HEAD-US-C)评分,评估其治疗价值。结果 对32例均成功完成超声引导下穿刺关节腔及腔内注射益赛普,共对18例膝关节、7例肘关节及7例踝关节进行治疗。术后未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后1个月,目标关节HJHS、VAS、Melchiorre评分、HEAD-US-C评分及增生滑膜最大厚度、平均厚度、血流信号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注射益赛普治疗H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六步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KOA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口服药物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治疗组予六步手法联合冲击波疗法。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WOMAC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及1、6个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及WOMAC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步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明显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内窥镜下腰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中老年慢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8例慢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其中14例采用脊柱内窥镜下腰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手术组),14例采用经皮腰椎关节突关节封闭治疗(非手术组)。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电话、门诊随访,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比较,评估2种治疗方案近期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JOA评分和ODI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手术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和ODI的改善情况均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脊柱内窥镜下腰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预后,近期疗效较好,相比经皮腰椎关节突关节封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竖脊肌及关节突关节阻滞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15例,男51例,女64例,年龄25~86(60.5±15.9)岁;其中48例采用PVP手术结合竖脊肌阻滞及伤椎关节突关节阻滞治疗(筋骨并重组),67例采用常规PVP手术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长、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筋骨并重组术后3 d、1个月的VAS、ODI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P<0.05),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骨并重"理论,PVP联合竖脊肌及关节突关节阻滞可有效缓解椎旁软组织痉挛等"筋伤",相比常规PVP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短期腰背部疼痛和腰椎活动度,加快术后康复,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骨手法联合经皮颈椎后路椎间孔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ecompression,PECD)治疗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29例CSR患者,所有患者经6周以上保守治疗,疗效欠佳,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先予PECD治疗,常规护理4周后再予整骨手法治疗4周。共23例患者完成随访,男14例,女9例;年龄29~78(50.30±12.28)岁;病程3~24(9.74±5.76)月。涉及节段:C4,5 4例,C5,6 13例,C6,7 6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颈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和稳定性情况,以及不良事件。随访时间点为术前,术后1 d,术后1、3、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法治疗4~8次。29例中23例患者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手术时间80~120 min,中位数90 min;术中出血35~80 ml,中位数50 ml。PECD术后各个时期的颈部及肩臂部VAS、N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颈椎生理曲度和目标节段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间稳定性无明显改变(P>0.05)。整骨手法治疗后,NDI与手法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部和肩臂部VAS、颈椎生理曲度和目标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手法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间稳定性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整骨手法联合PECD方案治疗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但能快速改善神经根性症状,而且可以安全有效缓解PECD术后残余症状,且短期内不会使颈椎邻近节段出现加速失稳的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