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的影响.方法:PICU收治患儿262例,根据患儿入院时空腹胰岛素水平分为正常胰岛素组(正常组)112例,胰岛素轻度升高组(轻度组)78例,胰岛素重度升高组(重度组)72例,检测患儿血液常规及生物化学指标,记录患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预后.结果:与对照组和轻度组比较,重度组APACHEⅡ评分、SAPSⅡ评分、SOFA评分较高,而PICS评分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休克发生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神经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胰岛素轻度升高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和轻度组比较,重度组WBC、CRP、FBG、BUN、LDH及CK-MB水平显著升高,而Ca2+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死亡率高于正常组及轻度组,P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轻度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PICU患儿胰岛素水平对预测患儿病情进展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根据小儿危重评分进行护理资源配置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小儿重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研究组患儿入院后进行小儿危重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判定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及护理需求情况,然后安排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责任制小组护理模式.两组患儿入院时、入院1、3、7d均进行小儿危重评分,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并统计患儿功能衰竭器官数、多器官功能障碍(MSOF)发生率,记录两组患儿住PICU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入院时及入院1d的危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7d时研究组患儿危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功能衰竭器官数、MSOF发生率、住PICU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危重评分可有效指导PICU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对提高危重患儿护理质量,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PICU危重症肠源性脓毒血症患儿的危重病例评分、血乳酸水平,以及血乳酸水平对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15例PICU危重患儿肠源性脓毒血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在治疗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西咪替丁等保护胃肠功能,同时给予相应抢救措施。对比治疗后存活组与死亡组患儿的血乳酸水平、危重评分。结果:存活患儿12例(80.0%),死亡3例(20.0%)。存活组患儿危重病例评分,LAC水平均显著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乳酸浓度随着患儿危重病例评分的下降而增高,血乳酸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PICU危重症肠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患儿情况进行个体化高能量营养干预并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7月入院的694例0~5岁先心病患儿,根据Z评分法,即年龄别身高(HAZ)、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HZ)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通过提高奶液浓度、增加能量摄入量,对营养不良患儿进行为期3个月的营养干预及随访。结果:694例患儿中,各年龄段患儿营养状况均不佳,营养不良共计165例,占比为23.8%,0~1岁患儿营养不良比例最高,其中身高正常,仅体重不达标(HAZ正常,WAZ或WHZ<-2)的患儿占营养不良总数的比例为64.2%。通过3个月的营养干预,患儿营养状况明显改善,0~1岁患儿体重增加最明显,男性患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量为(23.2 ± 8.2)g,女性患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量为(25.6 ± 10.2)g,营养不良好转率均在90%以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段的平均体重增长量均下降(男性:F=7.348,P=0.002;女性:F=8.093,P=0.001),各年龄段营养好转率均逐渐下降。结论:先心病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越早评估患儿营养状况并进行个体化高能量营养干预,改善效果越明显,有助于尽早实现生长追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经管喂养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不同的营养管理模式对经管喂养患者营养转归有无影响。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对经管喂养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前后营养评价,分析不同的营养管理模式对患者营养状况有何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观察后营养状况的MNA评分情况:集中喂养组89例,营养不良36例(40.4%),有营养不良风险26例(29.2%),营养正常27例(30.4%)。家庭喂养组86例,营养不良52例(60.5%),有营养不良风险19例(22.0%),营养正常15例(17.4%)。两组患者观察后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中喂养能够为经管喂养老年患者提供合理营养支持,规范的集中管理模式更趋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危重症患儿脑损伤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3年1-6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病程中存在急性脑损伤96例危重症患儿,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危重症患儿入住PICU 24 h、3 d、7 d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值,入院时常规检测生化全套、血气分析、炎症指标、脑电图等,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早期行血清NSE监测,分为NSE值〉64μg/L及NSE值〈64μg/L两组,对预后的预测正确率为90.63%,Youden指数67.09%,阳性似然比14.08;根据动态监测NSE值分为两组,A组为NSE持续低(NSE值〈64μg/L)或迅速下降(NSE值初〉64μg/L),B组为持续升高(NSE值初〉64μg/L)或继续升高(NSE值初〈64μg/L,NSE值峰〉64μg/L),对预后的预测正确率为96.88%,Youden指数87.61%,阳性似然比69.45。不同预后组之间NSE水平、PCIS评分、GC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NSE浓度可反映危重症患儿急性脑损伤程度,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动态监测血清NSE能很好掌握危重症患儿脑损伤的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何晃养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71-1274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及其与胃肠功能衰竭的关系。方法:对急诊科和ICU就诊住院的危重症患者30例和30例正常健康人,应用发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并作比较。结果:(1)危重症患者危重期的血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2.62±0.43)ng/L、(3.3±0.5)ng/L]均较恢复期[(2.47±0.51)ng/L、(2.9±0.6)ng/L]和正常组[(2.19±0.73)ng/L、(2.9±0.4)ng/L]明显升高(P〈0.01);恢复期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伴胃肠功能衰竭的危重症患者血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2.67±0.51)ng/L、(3.4±0.5)ng/L]显著高于正常组[(2.19±0.73)ng/L、(2.9±0.4)ng/L](P〈0.05),有胃肠功能衰竭患者血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有高于不伴有胃肠功能衰竭者[(2.55±0.28)ng/L、(3.1±0.5)ng/L]的趋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多器官损害组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2.66±0.47)ng/L、(3.4±0.5)ng/L]高于单器损害组[(2.53±0.28)ng/L、(2.9±0.5).g/L],其中胰高血糖素水平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4)危重症患者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均呈正相关(危重症组r=0.443,P〈0.05,对照组r=0.832,P〈0.01)。结论:危重症患者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与病情及胃肠功能衰竭密切相关,检测血浆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可作为反映危重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因素及相关检查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60例,采用ELISA法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IV)、副流感病毒(PI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支原体(MP)及幽门螺杆菌(HP)抗体的检测.按血小板计数将患儿分为3组: 血小板<20×10^9/L组29例,(20~50)×10^9/L组20例,>50×10^9/L组11例,测定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网织血小板百分率(RP%)、绝对值(RPs)的变化.结果: 生物感染的发病率依次为RSV35.0%、ADV 23.3%、MP 16.7%、CMV 13.3%、EBV 10.0%、HP 10.0%、IV 5.0%、PIV 3.3%;血小板<20×10^9/L组及(20~50)×10^9/L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网织血小板百分率、绝对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0.05), >50×10^9/L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两两比较, 治疗前<20×10^9/L组、(20~50)×10^9/L组与>50×10^9/L组相比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网织血小板百分率、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109/L组与(20~50)×109/L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与生物感染有关,其临床表现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网织血小板百分率、绝对值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变化与危害程度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PICU入院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的病程将患儿划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及非危重组,检测患儿血清中IL-6、IL-10、CRP、P-选择素及D-二聚体表达水平。结果:极危重组患儿血清中的IL-6为235.91±119.32pg/mL,CRP为51.26±23.41mg/L显著高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患儿( t=40.79,t=38.28,P<0.05);IL-10为15.26±11.91ng/L显著低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患儿(t=10.34,P<0.05);极危重组患儿血清P-选择素含量为252.17±101.42ng/mL ,D-二聚体为7.62±5.83μg/mL,均较高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患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31,t=33.82,P<0.05)。结论:IL-6、IL-10、CRP、P-选择素及D-二聚体可以作为判断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对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儿营养状况及膳食摄入情况,初步探索两者的相关关系,为制定DMD患儿合理营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1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并经基因检测法诊断为DMD的共223名2~14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 营养状况正常DMD患儿仅占33.2%,生长迟缓、低体质量、超重、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3.5%、14.4%、14.3%、8.1%,血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患儿分别占9.0%和89.7%;膳食调查DMD患儿每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分别为(47.40±6.64)%、(14.46±2.22)%和(38.17±5.30)%;每日膳食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分别为(433.32±164.39) mg/d、(155.73±89.30) IU/d;生长迟缓DMD患儿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平均需要量的比值(P=0.003)和能量摄入量/能量需要量的比值(P=0.007)低于营养状况正常DMD患儿。结论 DMD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血清胆碱酯酶及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8例危重患儿及120例普通患儿的胆碱酯酶及白蛋白,将所有患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分成3组,比较3组间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的差异,分析其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危重患儿胆碱酯酶及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938,P<0.01).极危重组胆碱酯酶、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危重组及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重病例评分值越低,胆碱酯酶、白蛋白水平越低,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结论:胆碱酯酶、白蛋白水平与患儿危重病例评分是正相关,三者结合是判断患儿病情及预后较为简便、实用、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熊梓宏 《西部医学》2017,29(3):382-384+388
【摘要】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儿氨基酸水平的变化,为脓毒症患儿合理的全静脉营养(TPN)配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5年9月入住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132例脓毒症患儿,在入院24h内行手指采血,用串联质谱仪分析血片中氨基酸谱及其浓度。按患儿白蛋白水平分为血清白蛋白正常组和低白蛋白组,再根据患儿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间氨基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脓毒症患儿在血清白蛋白正常组和低白蛋白组间,患儿的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需要机械通气、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蛋白组中患儿血丙氨酸(Ala)、天冬氨酸(ASP)、精氨酸(Arg)、缬氨酸(Val)、酪氨酸(Tyr)、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组氨酸(His)、甲硫氨酸(Met)、瓜氨酸(Git)、甘氨酸(Glu)、鸟氨酸(Orn)、苏氨酸(Thy)、脯氨酸(Pvo)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组氨酸与白蛋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脓毒症死亡组中患儿瓜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下降,苯丙氨酸(Phe)升高,与存活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儿可出现多种氨基酸含量不同程度降低,死亡组中瓜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水平低于存活组,苯丙氨酸水平高于存活组,这些氨基酸水平可能与脓毒症患儿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在老年心血管疾病(CVD)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方法运用 MNA 法测定316例老年 CVD 住院患者的 MNA 总分,根据 MNA 总分 评 估 患 者 营 养 状 况。结果营养不良组52例(16.46%),营养不良风险组60例(18.99%),营养状况良好组204例(64.56%);女性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高龄患者(≥80岁)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低龄患者(60~<80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农村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城镇居住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 CVD 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较高,可在老年 CVD 住院患者中应用 MNA 进行营养状况监测和营养不良风险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血乳酸(LA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血乳酸用酶显示法、C反应蛋白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5例新生儿肺炎患者、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静脉血清LAC和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50例1月~13岁小儿静脉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患者血清LA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组[非危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危重组明显高于非危重组(P〈0.001)],检测结果,对照组(1.58±1.19)mmol/L、非危重组(2.56±1.89)mmol/L、危重组(4.03±2.27)mmol/L;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组(P〈0.001),对照组、非危重组、危重组分别为(2.01±1.15)mg/L、(4.53±3.02)mg/L、(9.62±5.14)mg/L;新生儿肺炎危重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9.62±5.14)mg/L明显低于1个月以上的肺炎患儿(16.82±7.87)mg/L(P〈0.001)。结论:新生儿肺炎患者检测血LAC和CRP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新生儿检测CRP指标不如1月以上患儿敏感。  相似文献   

15.
常颖  张晴  范锐心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4):1629-1631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GDM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6月于郑州人民医院门诊行产前检查并确诊为GDM的孕妇92例为研究对象(GDM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92例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及孕中期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水平。以食物模型和食物比例图谱辅助孕妇回忆调查前3d的24h食物及分量,详细记录每日各类食物摄入量,采用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计算机专家系统(NCCW)进行营养素计算。结果 GDM组年龄、孕前体质量和孕前体质指数(BMI)大于对照组(t=5.853、2.955、3.948,P<0.05)。GDM组TP异常率、Alb营养不良率高于对照组(χ2=4.056、29.164,P<0.05)。GDM组能量摄入量高于参考摄入量1852kcal(t=20.574,P<0.001);蛋白质摄入量与参考摄入量93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2,P=0.384),但低于参考产热比20%(t=7.442,P<0.001);脂肪摄入量低于参考摄入量62g(t=4.812,P<0.001),与参考产热比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1,P=0.466);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于参考摄入量232g,且高于产热比50%(t=8.031,t=6.942,P<0.001)。GDM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t=14.761、2.968、3.356、4.905,P<0.05),碳水化合物产热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患者年龄和BMI较大,蛋白质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膳食营养素结构比例不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症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危重患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气管肺炎80例,脓毒血症40例,应用儿童危重症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将其分成低危组49例、中危组41例、高危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PCT)、血糖(G)、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并根据不同评分结果施加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对各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3组血清PCT、G、LDH、WBC、PLT、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低危组与中危组血清PCT、LDH、WBC、PLT、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比较,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高危组住院时间长于其他2组,中危组住院时间长于低危组(P < 0.01)。结论儿童危重症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危重患儿诊治中有较强应用价值,可及时识别危重患儿,指导危重患儿的有效救治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杨芳  王丽杰  贺琳晰 《重庆医学》2021,50(22):3845-3849
目的 探讨优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症患儿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该院PICU收治的脓毒症患儿,将其分为脓毒症组与严重脓毒症组,对所有患儿实施优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分析患儿一般资料、肠内营养相关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疾病转归、营养过程中发生中断情况,以及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及诊断结果.结果 两组患儿PCI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龄、性别、入院营养不良风险比例、入院营养不良比例、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转归情况、每日平均摄入能量、达到急性期预估能量消耗参考目标值比例,以及营养过程中发生中断比例、时间、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儿出院时营养不良比例明显少于入院时(P<0.05).结论 优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使脓毒症患儿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早,可有效降低在PICU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保证营养充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住院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NRS 2002)进行营养评估,将其分为农村组和城市组,分别有299例和201例,分别对不同地域(城市和农村)、不同BMI指数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500例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患者120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4.0%;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219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3.8%。其中,城市组老年患者和农村组老年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3.9%和30.8%;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33.3%和50.8%;城市组老年患者均显著低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RS 2002评分≥3分的患者中,BMI<18.5 kg/m 2的比例显著高于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总体营养状况较差,临床治疗中应提高重视程度,并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熊燚  王健  魏笛  冯亚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3):2780-2784
目的 探讨血清S100β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量表(PCIS)评分对手足口病(HFMD)并发脑炎患儿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遵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HFMD患儿1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脑炎,将患儿分为HFMD并发脑炎组(60例)和HFMD普通组(130例)。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儿童40例为对照组。收集HFMD并发脑炎患儿入院24 h内各项资料,并依据PCIS对患儿进行病情危重程度评分,据此将患儿分为非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于入院后12 h、对照组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检测S 100β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记录HFMD患儿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 各组S100β水平、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FMD并发脑炎组S 100β水平高于HFMD普通组及对照组,HFMD普通组与HFMD并发脑炎组WBC高于对照组(P<0.05)。HFMD并发脑炎组病死率为20%(12/60),高于HFMD普通组的4.6%(6/130)(χ2=18.32,P<0.05)。不同危重程度的HFMD并发脑炎患儿S100β水平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重者S 100β水平及病死率高于非危重者,极危重者S 100β水平及病死率高于非危重和危重者(P<0.01)。HFMD并发脑炎患儿S 100β水平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r=-0.478,P<0.01)。S 100β水平预测HFMD并发脑炎患儿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0.834,0.947),P<0.01〕,取临界值为2.91 μg/L时,灵敏度为84.46%,特异度为82.50%。PCIS评分预测HFMD并发脑炎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95%CI(0.808,0.938),P<0.01〕,取临界值为69分时,灵敏度为83.10%,特异度为81.24%。结论 血清S100β水平和PCIS评分可特异反映HFMD并发脑炎患儿严重程度,对预测HFMD并发脑炎患儿预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糖波动与危重患儿不良预后的关系,寻找代表血糖波动的最优指标。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治的280例危重患儿资料,以入PICU后28 d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入住PICU后72 h内的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不同血糖波动指标中,血糖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AUC=0.759,95%CI=0.688~0.830,P<0.001)和血糖不稳定指数(glycemic lability index,GLI)(AUC=0.752,95%CI=0.680~0.825,P<0.001)对预后具有更好的评价效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疾病严重程度、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心肺复苏等其他影响死亡率的混杂因素及平均血糖后,SD所代表的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