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因此,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已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SARS-CoV-2核酸检测是目前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方法,环境样本核酸检测成为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污染环境中不同物品表面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另外,研究发现环境“假污染”也不少见,给疫情防控带来诸多困扰。笔者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经验,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对核酸检测方法、污染环境样本阳性率、阳性位点分布、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和疾病进展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标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桂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分别采集深咳痰液、咽拭子、粪便及眼结膜拭子,采用双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收集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及辅助诊断等资料,分析提高核酸检测敏感性的因素。结果 共采集537例COVID-19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标本654份,其中,深咳痰液569份,咽拭子26份,粪便28份,眼结膜拭子31份。SARS-CoV-2核酸阳性32例,核酸阳性检出率6.00%(32/537);首次核酸阳性的深咳痰液的采样时间与发病时间的间隔天数0~23 d。在2种样本检测比较中,深咳痰液中SARS-CoV-2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咽拭子标本的检出率(P=0.000)。粪便和眼结膜拭子中 SARS-CoV-2核酸阳性分别有19例和5例,它们的采样时间与首次核酸阳性的深咳痰液样本的采样时间比较平均晚7 d。在3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中,28例单次采集深咳痰液样本为核酸阳性,其中,于发病第1、2、3、4和5 d及以上分别有6、6、3、4和9例;4例病例需采集2次及以上深咳痰液样本才出现核酸阳性结果。1例病例在采样前有发热及治疗史,作为密切接触者排查隔离观察,分别于发病后第21天(阴性)、第23天(阳性)采集2份深咳痰液标本检测。结论 SARS-CoV-2核酸检测中深咳痰液标本优于咽拭子标本,粪便和眼结膜拭子也可检测到病毒核酸,采样方式、采样时机及治疗史为核酸检测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对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需隔离观察并多次采样检测,以免漏检。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不同生物学样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进行核酸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设计,收集烟台市奇山医院1月24日—2月28日COVID-19确诊患者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在疾病不同阶段采集鼻/咽拭子、痰液样本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对危(重)型及普通型患者的核酸阴转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纳入71例确诊患者,男性40例,女性31例。患者首发症状80.3%为发热,57.8%为咳嗽。普通型病例57例(占80.3%),轻型病例5例(占7.0%),重型病例8例(占11.3%),危重型病例1例(占1.4%)。治愈出院40例,平均住院(22.78±6.19)d;鼻咽拭子和痰液样本在发病的1、2、3、4和5周的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87.5%、48.6%和88.2%、44.7%和86.1%、19.1%和58.7%、11.5%和33.3%。鼻咽拭子的假阴性率在发病的1、2、3、4和5周分别为12.5%、52.9%、、44.1%、42.9%、20.0%。同期两种样本送检结果一致率在发病第1周及第5周较高;发病1周无病毒学核酸检测阴转的病例,发病2周有2例(占3.9%),3周有12例(占23.5%),4周有20例(占39.2%),5周有16例(占31.4%),5周后有1例(占2.0%)。第4~5周病毒核酸转阴率最高(占70.6%);危(重)型和普通型病人的核酸阴转时间分别为(30.00±3.54)d和(24.00±5.8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VID-19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普通型病例为主。痰液样本核酸检测的阳性率高于鼻咽拭子样本,鼻咽拭子检测结果存在假阴性,两种样本联合送检可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在发病的第4周及第5周病毒核酸转阴率最高。重症患者病毒的持续存在,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体系在质量上是否能满足临床需求.方法:对本实验室采用的新冠核酸采样管、提取试剂、两种扩增试剂及相应仪器在配套使用时的阴阳性符合率、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及最低检测限、交叉反应等项目进行性能验证.结果:本实验室的新冠核酸检测体系阴阳性符合率100%;ORF1ab...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要求,进一步规范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技术人员、标本单采、标本混采、标本管理、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等工作,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效率,满足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求,特制定本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释放剂一步提取法进行优化,提高内标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中的检出效率,降低因内标未检出带来的复查率,提高核酸检测报告时效性.方法 对深圳市宝安中医院PCR实验室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用本实验室优化方法用释放剂一步法提取核酸,与试剂盒说明书原方法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提取核酸后内标扩增曲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延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CP)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2日收治的5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CT影像表现及治疗转归等资料。结果 延安市5例NCP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2岁,男性4例(80%),女性1例(20%),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史,其中2例(40%)属于家庭聚集性发病;临床上可见乏力(5,100%)、发热(4,80%)、咳嗽、咳痰(3,60%)、咽干咽痛(2,40%)、腹泻(2,40%)、胸痛(1,20%),其中以乏力为首发症状的3例(60%)、发热3例(60%)、咳嗽2例(40%);实验室检查中4例(80%)可出现淋巴细胞减低,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3例(60%)治疗过程中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较少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升高;胸部CT双肺均有典型磨玻璃样改变,多见于肺下叶、外带,且变化较快,3例(60%)于病程后期出现肺部纤维化病灶;鼻拭子、咽拭子、肛拭子、粪便核酸检测平均阴转时间为9.4 d、9 d、>31.25 d、>34 d;5例患者均为普通型病例,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对症等治疗,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6.8天。结论 延安市NCP患者以输入型为主,以男性居多,人群普遍易感,临床以普通型为主,以乏力、发热(中等热度)为主要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多见淋巴细胞减低,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有典型的胸部CT表现以及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对症等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咽拭子核酸检测法的假阴性率,并分析其原因,为稳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年2月19日至3月20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收治的1 452例COVID-19患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出院前检测结果为阳性之前的阴性结果判定为假阴性,统计假阴性患者例数。随访出院患者,筛选出院后再次核酸检测阳性(复阳)的患者,分析出院前病毒核酸检测连续阴性次数和核酸复阳的关系。结果 1 452例COVID-19患者中男592例(40.77%)、女860例(59.23%)。212例(14.60%)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曾出现假阴性。共随访到28例(1.93%)出院后复阳患者,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的918例患者中有24例(2.61%)复阳,高于连续3次及以上核酸检测阴性患者的复阳率(0.75%,4/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P=0.012 7)。结论 SARS-CoV-2咽拭子核酸检测法具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是患者出院后核酸复阳的原因之一。建议出院前由不同检测者进行多次、连续检测,满足连续3次及以上核酸检测阴性的出院标准可以降低复阳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和CT影像特征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经临床证实COVID-19病人的临床和CT资料,依据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 30岁组,30~60岁组,>60岁组),对每组病人CT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7例COVID-19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98.1%,105/107)和咳嗽(77.6%,83/107),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63.6%,68/107),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低(42.1%,45/107;43.9%,47/107);典型CT表现为两肺多叶散在的胸膜下磨玻璃影(94.4%,101/107),最常伴有血管扩张(89.7%,96/107)和晕征(78.5,84/107)。呼吸困难和临床分型在 < 30岁组、>60岁组和30~60岁组、>6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间的肺叶分布差异最为明显(P < 0.05)。铺路石征和实性成分在>60岁组和 < 30岁组、30~6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OVID-19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不同年龄组间又各具特点,掌握这些临床和CT影像特征、特点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COVID-19疫情的空间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探索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社会因素对疫情流行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广东省报告病例信息,探索其发病重心轨迹的迁移情况、空间相关性;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人口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期内人口迁入指数和市内出行强度这4个社会因素对COVID-19流行程度的影响。结果:至截止日,广东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 331例,新增病例流的重心轨迹始终在珠三角地区迁移。自2月2日,COVID-19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社会因素对COVID-19流行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广东省COVID-19疫情虽然存在空间聚集性,但是高发聚集区较少且局限在珠三角地区。此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流入指数及市内出行情况这3个社会因素对珠三角地区疫情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毒清除状态及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10日至3月28日在湖北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住院治疗的41例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口咽部分泌物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及其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从发病到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定义为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型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因素。结果 41例重型COVID-19患者中男20例(48.8%)、女21例(51.2%),中位年龄为68.0(58.5,74.0)岁,平均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28.98±11.71)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有关(P均<0.05),而较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 重型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持续时间较长;糖尿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及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是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19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危重症发生率高,亟需有效的防控手段。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者,阻断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文章总结了2002年SARS冠状病毒和2012年MERS冠状病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研究进展。结合冠状病毒疫苗研究进展、牛痘苗的历史经验以及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展望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尿常规与尿沉渣在尿液检验结果中的差异。方法:选取852例行尿液检验患者,采集其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先行尿常规检验,再行尿沉渣检验,比较两种尿液检验方式对尿蛋白、白细胞及红细胞阳性、阴性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及对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查的符合率。结果:两种检验方式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阴性率及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检验方式尿蛋白符合率为97.42%(830/852),白细胞符合率为95.42%(813/852),红细胞符合率为96.60%(823/852)。结论:尿常规、尿沉渣在尿液检验中均具有较高准确率,且两种检验方式对尿液不同指标的检查结果均有较高符合率,临床尿液检验中可选择联合检查,以提高尿液检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总结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高度疑似病例的诊治经过,该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与新冠肺炎高度相符,但5次核酸检测阴性,对其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对目前新冠肺炎的防护、识别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对比分析,探讨各系统检测生化常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珐: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文件要求,以可溯源的AU5400全自动生化仪作为目标检测系统,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为自建检测系统,用病人新鲜血清对自建检测系统的10项生化结果与目标系统进行比对,计算自建检测系统(Y)与目标检测系统(X)之间的相对偏差(SE%),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方案(CLIA’88)对室间质评的允许误差(Errorallowable,Ea)为判断依据,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两系统的常规10项生化结果误差临床均可接受。结论: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在2个以上的检测系统检测时,应该进行偏倚评估及方法比对试验,从而判断其在临床的可接受性能,用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caused by a novel coronavirus(SARS-CoV-2)is posing a great threat to global public health.Therefore,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viruses plays a vital role in selecting appropriate treatments,saving people's lives and preventing epidemics.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quick standard diagnostic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COVID-19)to prevent subsequent secondary sprea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is regarded as a gold standard test for the molecular diagnosis of viral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 highly promising candidate method due to its fundamental advantage in quick procedure time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without thermocycler opera-tion.A variety of improved or new approaches also have been developed.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detection methods for coronavirus nucleic acid.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is will assist researchers and clinicians in developing better techniques for timely and effective detection of coro-navirus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