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胃电紊乱的发生情况;观察本院儿科临床治疗儿童FD的有效方剂调中饮在改善胃动力障碍方面的作用.方法 80例FD患儿服调中饮;并于行餐前和餐后体表胃电图检查,对正常胃慢波百分比和胃电主功率两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FD患儿治疗前多数胃电节律异常,包括胃动过缓、胃动过速和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调中饮口服干预后,患儿总有效率86.25%,胃电节律正常者明显增多,达81.25%.结论 FD患儿多数存在胃肌电紊乱;调中饮具有改善儿童胃动力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调中饮是否具有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动力障碍的作用。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调中饮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吗丁啉糖浆口服。以临床主要症状,胃电图,血胃泌素、生长抑素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多存在胃电节律紊乱。调中饮能改善大部分FD患儿的胃电节律紊乱,改善临床症状,干预胃肠激素的分泌。结论:胃动力异常在儿童FD的发病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调中饮具有改善儿童胃动力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人群中发病较高,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国内统计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1/3以上,临床上以上腹痛或不适、腹部饱胀、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但迄今F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明了,又涉及到许多动力方面检测技术,目前国内有了一些进展,通过检索近10年的文献及我们临床观察万余例FD病人发现肝郁脾虚型比例最高.据此笔者自2005-2007年研制出针对肝郁脾虚型FD的疏肝降逆方,并与促动力药吗叮啉(西安杨森药业),进行了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叶  罗云坚  黄穗平 《新中医》2003,35(2):74-76
参考相关文献,综述了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动力(包括胃肌电活动、胃肠测压、胃排空等)和胃肠激素(包括胃动素、胃泌素等)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中 辨证分型与二者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胃电图是采用表面电极从人体腹壁体表记录胃的肌电活动之电压-时间曲线,是胃运动功能活动的客观生物电学指标.通过对胃电图波形的科学分析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胃合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用适度夹尾刺激法复制FD模型,分别给水、健胃合剂、多潘立酮,观察各组小肠碳末推进率,检测各组血清胃动素(Motilin)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以此评价药物疗效。结果:FD大鼠体重降低,P<0.05;中药组及西药组大鼠碳末推进率高于模型组,P<0.05,但前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模型组血清Motilin与其他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GE2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西药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胃合剂具有一定促胃肠动力作用,是否与胃动素相关不能肯定,同时有提高PGE2水平作用,可能与胃黏膜保护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术消痞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激素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治疗组予自拟白术消痞方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90.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前MOT与SS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MOT含量明显上升(P<0.05),SS含量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前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力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白术消痞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者机体恢复,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MOT与SS含量有关,从而改善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体表胃电图(EGG)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具有上腹隐痛,腹胀,嗳气,呕吐等症状,经胃镜及B超检查均未发现阳性病变者,临床诊断为FD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30例无症状志愿者,同样进行体表EGG描记,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胃电图表现为胃动力降低以胃窦部明显,胃电节律紊乱,餐前/餐后功率比<1者25例占54.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电节律紊乱可能是导致FD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体表EGG描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协助诊断作用,对进一步了解胃动力紊乱性疾病的诊断及病理机制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6,(2):408-409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角度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模型大鼠胃肠道运动障碍与胃肠激素的关系。方法:运用夹尾刺激法制备FD肝郁动物模型,采用定量方法观察模型大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肠激素血浆胃动素(MTL)、P物质(SP)、血清胃泌素(GAS)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胃肠排空功能较空白对照组减慢(P0.05);血浆MTL、SP、血清GAS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肝郁是FD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胃肠激素含量的改变是肝胃不和型FD胃肠道运动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血清胃肠激素及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脾虚气滞型FD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神经肽(NPY)、5-羟色胺(5-HT)及胃电图变化。结果 1治疗后,两组NPY、MT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5-HT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胃体和胃窦胃电图指标均有一定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气滞型FD的作用机制是改善患儿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理气煎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胃肠激素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FD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18例.FD患者予清热理气煎剂,每次125ml,每日2次,连续服用5天,治疗前后检查液相胃半排空时间、胃肠激素水平,并进行临床症状评分,根据治疗前后的差异,评价清热理气煎剂的临床疗效,并做临床症状积分和胃排空时间、胃肠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FD患者液相胃半排空时间长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浆胆囊收缩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FD组液相胃半排空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症状积分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FD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与胃排空异常呈正相关,与血浆胃动素水平呈负相关,与胆囊收缩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清热理气煎剂对FD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小鼠模型,研究胃元宁对FD小鼠胃肠运动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 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为正常组,胃元宁汤剂高、中、低剂量组(90,45,22.5 g·kg-1),模型组,多潘立酮组 (10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他小鼠采用不规律进食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ip构建F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ig给予相应药物7 d,检测小鼠体重、胃内残留率和肠推进率;观测胃组织病理学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的含量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各造模组小鼠体重及小肠推进率均明显下降 (P<0.01),胃内残留率均显著升高 (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胃元宁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及小肠推进率,并显著升高血清GAS、血浆MTL含量(P<0.05,P<0.01),同时可明显降低胃内残留率(P<0.05,P<0.01).治疗前后,与正常组相比,各实验组胃组织病理学表现均无差异. 结论: 不规律进食联合左旋精氨酸腹腔注射可成功构建FD小鼠模型;胃元宁能够促进胃肠运动,显著改善小鼠功能性消化不良,其机制可能与其升高血清GAS和血浆ML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3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治疗组)及2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及胃肠激素、胃排空、胃电图、饮水试验情况,并结合心理评估报告,同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总体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若以单项有效率统计,上腹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纳差、急躁易怒抑郁、口苦、头晕乏力、反酸及大便溏软13项症状均有改善(P0.05)。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两亚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胃排空延迟较治疗前好转(P0.05);胃电图餐前、餐后正常慢波有所提高;饮水量明显增加(P0.05);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餐后瘦素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患者抑郁症状有所减轻,停药3个月后症状基本无反复。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很好地改善FD肝气郁结证患者临床证候,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电图,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多潘立酮片和谷维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和胃调中汤的治疗方法,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病例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的对照组,不失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胃肠疾病,主要以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为临床表现。FD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可超过1个月或在过去的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在中医学中常见于胃脘痛、胃痞、吞酸、痞满、嘈杂等病症,其病因病机为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导致肝失疏泄,犯胃乘脾,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出现以胃脘满闷不舒等临床症状的疾病。在FD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中,FD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造模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不同学者对于FD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方法的选择各异,故将FD造模方法归纳总结为单因素造模法、双因素造模法以及多因素造模法,并对其进行相应述评,以期对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小儿感冒宁颗粒对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特制饲料喂养制备SD大鼠脾虚型FD模型。造模前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儿宝颗粒组(EB,7.10 g·kg^(-1)·d^(-1)),小儿感冒宁低、中、高剂量组(3.55、7.10、14.20 g·kg^(-1)·d^(-1)),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给予特制饲料喂养进行造模。持续造模1周后开始给药,连续20 d。每周2次测定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评分、体质量、24 h进食量、24 h饮水量;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率、胃重指数、小肠推进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十二指肠、结肠、胃窦部位的组织病理学改变;Image J软件测量小肠绒毛高度、宽度、绒毛间隙、结肠固有层厚度、腺体横截面积、胃窦黏膜浅层破损厚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及瘦素(LE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儿感冒宁颗粒可降低脾虚型FD模型大鼠一般状态评分,缓解体质量增长缓慢及饮水减少,显著增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P<0.05,P<0.01),改善十二指肠、结肠及胃窦组织病理学特征异常。此外,小儿感冒宁颗粒能够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清GAS、MTL水平(P<0.05,P<0.01),显著降低血清CCK、VIP、LEP水平(P<0.05,P<0.01)。结论:小儿感冒宁颗粒可通过促进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调节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起到改善脾虚型F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介导的脑-肠轴在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夹尾刺激法配合隔日进食制备FD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右侧"足三里"和"太冲"穴,每次30min,每日1次,共14d。检测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运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NT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下丘脑、胃窦及回肠组织中NT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降低(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下降(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胃排空率增加,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模型组血浆NT含量较空白组增加(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下丘脑、胃窦及回肠组织中NT表达较空白组升高(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降低FD大鼠下丘脑、胃窦、回肠及血浆中NT的表达,通过中枢及外周两种途径介导脑-肠轴作用,加快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改善胃肠动力障碍,该作用可能是电针治疗FD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