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基于踝关节骨性结构(包括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及距骨)骨肿瘤的临床及X线特征建立评分模型,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X线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14例踝关节骨性结构骨肿瘤患者的临床与X线征象,纳入25个特征,临床9个 、X线16个 ,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相关性高的征象,构建简易评分模型评价肿瘤良恶性,并利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4.545)、病理性骨折(OR=2.567)、骨膜反应(OR=4.675)及软组织肿块(OR=8.148)为危险因素,长横径之比(OR=0.126)、硬化边(OR<0.001)、边缘(OR=0.074)及病灶主体(OR=0.070)为保护因素。建立简易评分模型:评分=(长横比+硬化边+边缘+病灶主体)-(年龄+病理骨折+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以上各因素每存在一个累加1分,若无则为0分。此简易评分模型AUC为0.897(P<0.001),良恶性临界值为1.5分,敏感度为86.9%,特异度为74.7%。结论 踝关节简易评分系统有助于影像医师对踝关节骨性结构骨肿瘤定性诊断,可提高诊断效率并提供肿瘤良恶性鉴别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光谱CT电子云密度图(EDM)结合CT表现鉴别急慢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OVF)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8例同时存在急、慢性OVF患者的胸椎和/或腰椎光谱CT资料,共纳入110个骨折椎体,包括53个急性骨折(急性组)和57个慢性骨折椎体(慢性组)。比较组间骨折椎体光谱CT定量参数,包括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PI,即常规CT图像)和40、70、100 keV虚拟单能量图像(VMI)中的CT值、 有效原子序数(Z-eff)及电子云密度(ED),以 及常规CT表现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急、慢性OVF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单一独立危险因素及联合模型鉴别诊断急、慢性OVF的效能。结果 组间光谱CT定量参数,以及终板中断征、骨皮质皱褶、椎体密度增高、椎体内气体影和椎体压缩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PIOR=0.855,P=0.005)、ED(OR=16.432,P=0.005)、骨皮质皱褶(OR=0.038,P=0.034)及椎体密度增高(OR=0.025,P=0.013)均为急性OVF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之单独鉴别急、慢性OV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889、0.879及0.866,均低于联合模型的0.977(Z=3.47、3.73、2.95、2.71,P均<0.05)。结论 光谱CT EDM结合CT表现能有效鉴别诊断急、慢性OVF。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2WI直方图鉴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与单发转移瘤瘤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GBM和单发转移瘤患者103例,其中GBM组57例,单发转移瘤组4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检查(T1WI、T2WI、T2-FLAIR和增强后T1WI)。采用Image J软件于肿瘤最大层面手动勾画瘤体边界,计算直方图相关参数,包括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峰度值和偏度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GBM与脑单发转移瘤的直方图各参数,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GBM组的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均高于单发转移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2[95% CI (0.681,0.862),P<0.001]、0.719[95% CI (0.616,0.822),P<0.001]和0.767[95% CI (0.674,0.860),P<0.001]。以均数临界值为509.575,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19,特异度为0.783;以标准差临界值为58.844,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02,特异度为0.652;以中位数临界值为550.500,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19,特异度为0.826。结论 肿瘤瘤体T2WI直方图均数、标准差和中位数均可用于GBM和脑单发转移瘤的鉴别,其中以均数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18F-FDG PET/CT显像高代谢的甲状腺局灶性良恶性偶发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因非甲状腺疾病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并存在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偶发瘤的61例患者(67个病灶)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偶发瘤的剪切波速度(SWV),联合常规二维超声判断甲状腺偶发瘤的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良恶性偶发瘤间SWV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SWV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67个高代谢偶发瘤中,恶性38个,良性29个。常规二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恶性偶发瘤的敏感度为89.47%(34/38),特异度为86.21%(25/29),准确率为88.06%(59/67)。良性和恶性偶发瘤的SWV分别为(2.06±0.75)m/s和(4.64±1.7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3,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WV值诊断恶性偶发瘤的AUC为0.946(P<0.001),临界值为2.28 m/s时,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82.8%,约登指数最大,为0.802。结论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18F-FDG PET/CT显像高代谢甲状腺局灶性偶发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以SWV=2.28 m/s为临界值时诊断效能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能谱成像鉴别诊断肺癌患者脊柱成骨性转移瘤与骨岛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胸部或腹部能谱CT平扫图像,选择直径在0.5~1.5 cm之间的局限性椎体内高密度灶作为研究对象,由综合影像做出成骨性转移瘤或骨岛的最终诊断。分别测量椎体内局限性高密度灶的140 kVp混合能量以及50~130 keV单能量成像的CT值和SD值,以及骨(水)和水(骨)密度。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骨岛与成骨性转移两组各测量结果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判断不同影像参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88个局限性高密度灶纳入研究(45个成骨性转移瘤,43个骨岛)。成骨性转移瘤的混合能量和单能量的CT值、SD值均低于骨岛(P均<0.05);成骨性转移瘤的水(骨)密度高于骨岛,骨(水)密度低于骨岛 (P均<0.05)。应用140 kVp及各单能量图像CT值鉴别诊断成骨性转移瘤与骨岛的ROC曲线分析显示,140 kVp图像的AUC最大、为0.741(临界CT值:734.24 HU),高keV单能量影像(110 keV,130 keV)SD值的AUC最大、均为0.873(临界SD值分别为:57.15 HU、53.71 HU),骨(水)密度、水(骨)密度的AUC均较大,分别为0.734、0.739(临界值分别为1433.30、93.99 mg/cm3)。结论 能谱CT对于鉴别成骨性转移瘤和骨岛有一定意义,高keV(110、130 keV)单能量图像上病变SD值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影响甲状腺病灶良恶性的超声指标,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超声客观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方法 通过Logistic方程回顾性分析1 080例甲状腺结节超声图像表现,筛选出鉴别良恶性的超声指标,获得指标权重并赋值,开发TI-RADS分类分析软件。纳入33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验证TI-RADS分类超声客观评价体系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5项超声指标进入回归模型,分别为纵横比[优势比(OR)=3.61)]、边缘(OR=3.83)、成分(OR=11.46)、回声(OR=14.11)、微钙化(OR=48.82)。TI-RADS分类超声客观评价体系诊断33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P<0.05)。结论 甲状腺病灶超声恶性指标的权重、形成的不同组合相比指标的数量,更值得关注。通过构建Logistic方程的TI-RADS分类超声客观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对平扫MR阴性的发作间期癫痫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56例平扫MR未显示结构异常的发作间期癫痫患儿,采用视觉分析法将ASL显示灌注异常分为低灌注或高灌注,与临床及视频脑电图(VEEG)定位癫痫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分析ASL异常灌注的影响因素。结果 56例中,52例(52/56,92.86%)为癫痫局灶性发作,4例(4/56,7.14%)为全身性发作。39例(39/56,69.64%)ASL显示灌注异常,37例(37/52,71.15%)为局灶性发作、2例(2/4,50.00%)为全身性发作;其中20例(20/39,51.28%)ASL显示灌注异常定位与临床定位癫痫灶完全一致,9例(9/39,23.08%)部分一致;ASL定位癫痫灶与临床定位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46,P<0.01)。于发作1天内行ASL是唯一与MR和临床定位癫痫灶一致性相关的因素(P<0.05)[OR=3.81,95% CI(1.16,12.44),P=0.027]。结论 ASL技术可于发作间期有效定位平扫MR阴性癫痫患儿的癫痫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纹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胰腺导管腺癌(PDAC)、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及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8例PDAC、62例SPTP及39例PNET患者的CT资料,于肿瘤横断面最大层面沿肿瘤边界手动勾画ROI,提取46个CT纹理特征。按二分类(PDAC vs rest;SPTP vs rest;PNET vs rest)和三分类(PDAC vs SPTP vs PNET)分组方式将数据分组。以单因素回归分析每个纹理特征鉴别二分类各组的诊断效能,并计算AUC;基于随机森林算法选择特征后,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器(LDA、K-NN、RF、Adabost、NB、NN)对二分类和三分类分组进行分类,以多因素回归分析分类器的诊断效能,基于十折交叉验证标准计算AUC。结果 采用单个纹理特征鉴别胰腺肿瘤时,低密度短域补偿和灰度不均匀性分别对PDAC vs rest和SPTP vs rest有较好鉴别能力(AUC=0.73、0.79,P<0.01),而总和均值对PNET vs rest具有极好鉴别能力(AUC=0.90,P<0.01)。分类器鉴别PDAC vs rest、SPTP vs rest、PNET vs rest的诊断效能很好或极好,最大AUC分别为0.88(RF)、0.86(RF)和0.94(Adaboost)。分类器鉴别三分类分组的准确率均较好,以RF最高(0.80)。结论 CT纹理分析可鉴别PDAC、SPTP和PNET;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临床、CT影像组学及融合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CC)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330例HCC患者,根据病理所见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组(n=85)、中分化组(n=161)及低分化组(n=84),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及CT征象差异。按3∶1比例随机将各组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提取训练集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融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鉴别不同分化程度HCC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352个CT影像组学特征,109个来自高、中分化HCC,84个来自中、低分化HCC,159个来自高、低分化HCC。临床模型鉴别高、低分化HCC的AUC为0.85;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高分化与中、低分化HCC的AUC分别为0.80及0.79;融合模型鉴别高、低分化HCC的AUC为0.88。结论 临床、CT影像组学及融合模型预测高、低分化HCC的效能均较高。CT影像组学模型可较好地预测高、中分化HC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参考弹性成像改良评分法,对105个乳腺病灶的UE检查结果进行规范评分,然后按乳腺病灶长径大小分为2组,Ⅰ组(肿块长径≤2 cm,n=64)和Ⅱ组(肿块长径>2 cm,n=41),比较UE对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效能及Ⅰ组与Ⅱ组的差异。结果 ①U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8%(39/47),74.14%(43/58),78.10%(82/105),72.22%(39/54),84.31%(43/51)。②Ⅰ组(d≤2 cm)的阴性预测值为94.12%(32/34),明显高于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E对诊断乳腺癌有较好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长径≤2 cm的乳腺癌阴性预测值相对较高,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对食管闭锁合并远端气管-食管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经食管造影诊断为食管闭锁的新生儿行64层MSCT检查,其中33例经手术确诊,2例放弃治疗。应用MPR及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3D)技术重建图像,并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 MSCT对35例均可显示食管近端盲端的形态,对26例可显示远端食管的解剖形态,9例远端食管的解剖形态显示不满意。术中所测33例患儿瘘管管径为2.15~3.25 mm(中位管径2.50mm),近、远端食管盲端的距离为3.56~25.25mm(中位距离13.33mm)。26例MSCT图像效果满意的患儿中,MPR重建测得瘘管管径为1.28~3.25mm(中位管径1.83mm),近、远端食管盲端的距离为3.25~16.30mm(中位距离6.90mm);SS3D重建测得瘘管管径为2.30~3.50mm(中位管径2.60mm),近、远端食管盲端的距离为3.50~18.20mm(中位距离7.70mm)。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近端食管及多数远端食管的解剖形态、气管-食管瘘的位置,并测量瘘管的管径及食管近端盲端与闭锁远端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局灶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多层螺旋CT扫描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肺炎35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局灶性肺炎征象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35例病灶均位于肺野周边部,病变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26例,病变边缘呈锯齿状或有粗长毛刺28例,具有周围血管充血聚拢25例,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MPR及VRT在显示局灶性肺炎的形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及与胸膜的关系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结论多层螺旋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病人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局灶性肺炎的基本征象,为局灶性肺炎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食管癌术后并发膈疝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膈疝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 CT平扫.结果 平扫见12例病人均有横膈不同程度抬高,10例膈面不规则,5例膈肌连续性中断,7例见胸腔见积气积液影,3例见脂肪密度影.6例见内脏依靠于胸腔胃旁,12例检出均行多平面重组(MPR),显示膈肌缺损11例(11/12),10例见"袖口征".结论 多层螺旋CT可作为食管癌术后并发膈疝的主要手段,螺旋CT矢状位及冠矢状重组显示膈肌缺损和"袖口征"是诊断食管癌术后并发膈疝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18F-FDG PET/CT评价胃肠间质瘤(GIST)恶变潜能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有关18F-FDG PET/CT评价GIST恶变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截止2017年12月。由2名研究者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1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合并阳性似然比、合并阴性似然比及合并诊断比值比分别为[95%CI(0.76,0.92)]、0.79[95%CI(0.68,0.87)]、3.35[95%CI(1.81,6.20)]、0.22[95%CI(0.13,0.37)],汇总ROC(S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7(P<0.05)。Deek''s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试验的准确率基本不受设备型号和SUVmax临界值的影响。结论 18F-FDG PET-CT评价胃肠间质瘤恶变潜能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食管鳞癌淋巴结CT表现,并分析其预测术后pN分期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食管鳞癌并接受NACT患者化疗前后CT资料。比较NACT前后淋巴结总数、最大长/短径、长/短径均值、长/短径变异系数(CV),绘制NACT前后不同大小淋巴结所占比例分布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方法分析不同淋巴结径线标准下阳性淋巴结数目预测食管鳞癌术后pN分期的效能。结果 食管鳞癌NACT前后淋巴结总数、最大长/短径、长/短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淋巴结长/短径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ACT前后不同大小淋巴结分布比例无明显变化。ROC曲线结果显示,以NACT前后不同径线为标准判断阳性淋巴结数目预测术后pN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71。结论 NACT前后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CT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不同径线淋巴结采用相应标准判断的阳性淋巴结数目有助于预测术后pN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漫游技术(VRT)处理。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轴位CT表现为管腔内软组织肿块伴管壁增厚,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增强峰值位于静脉期,MPR和CPR图像均清晰显示肿瘤侵犯的部位、范围、数目及输尿管壁增厚和周围侵犯情况,CPR图像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输尿管全程,MIP和VRT图像类似于静脉尿路造影(IVU)。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经食管造影诊断的食管闭锁及远端气管食管瘘的新生儿进行了128层CT扫描,行多平面重组(MPR)和胸部透明肺的vR重组(TL-VR),所测量数据与手术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按照Gross分型,CT诊断Ⅱ型1例,Ⅲa型6例,Ⅲb型18例,Ⅳ型1例,CT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MPR和TL-VR测量食管盲端间距离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好(rMPR值=0.964,P〈0.05;rTL-VR值=0.952,P〈0.05);MPR对瘘管及瘘口显示优于TL—VR。当瘘管横径小于1.1mm时,TL-vR可能无法清楚显示;5例(19%)气管及主支气管狭窄。3例(11%)肋骨畸形和半椎体畸形。结论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的分型、瘘管的显示和肺部情况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和MSCT对于肋软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高度怀疑肋软骨骨折的患者21例,分别行高频超声及MSCT检查,MSCT重建包括VR、CPR、MPR及MIP、表面遮盖显示(SSD),获取肋软骨图像。结果 21例中,发现肋软骨骨折17例、共28处,包括第3肋软骨2处,第4肋软骨2处,第5肋软骨5处,第6肋软骨8处,第7肋软骨10处,第8肋1处。MSCT重建技术检出肋软骨骨折28处,高频超声检出肋软骨骨折26处,超声未检出第7、8肋软骨骨折各1处。MSCT和超声均发现25处骨折发生错位。结论高频超声和MSCT对肋软骨骨折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无胸壁软组织积气患者,高频超声可作为检查肋软骨骨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腔内少见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气管、主支气管腔内少见肿瘤的MSCT MPR图像.所有图像均由2位放射科医师观察记录气管、主支气管腔内肿瘤相邻管壁的厚度.结果 ①气管、主支气管腔内良性肿瘤16例,13例边缘光滑且不伴有相邻气管主支气管壁的增厚,另3例边缘不规整且不伴有相邻气管、主支气管壁的增厚,平均厚度2.45 mm.②7例气管主支气管腔内恶性肿瘤,边缘不光滑且伴有相邻气管、主支气管壁的增厚,平均厚度5.83 mm.结论 MSCT MPR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主支气管腔内肿瘤的大小、形态、范围及其与气管、主支气管管壁的关系,有助于气管、主支气管腔内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MSCT诊断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随机选择经食管镜或胃镜证实、拟行三野清扫的胸段食管癌患者72例,观察测量MSCT所示喉返神经链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及个数,计算其长短径之比,判断转移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72例患者中,24例(24/72,33.33%)伴有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手术共取两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213枚,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33枚;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与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无关(P均>0.05)。MSCT检测喉返神经链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1.82%(27/33)、86.67%(156/180)、52.94%(27/51)、96.30%(156/162)和85.92%(183/213)。结论 MSCT诊断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和准确率较高,可为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