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予以左卡尼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住院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抗凝及抗缺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检测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水平,术前及术后2周心脏B超检查。结果:左卡尼汀组CK-MB、cTnT及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早期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5例AMI PCI后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美托洛尔组和口服美托洛尔组,观察发病后3个月内恶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心衰)及死亡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早期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可以使LVEF增加,需住院的心衰患者减少(P均<0.05),但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AMI PCI后早期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PCI治疗的9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n=41)与非RA组(n=55).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并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6例首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治疗组(观察组,n=54);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n=52).均于术后3个月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降低[(63.8±5.7 )mL/m2vs(68.6±5.8)mL/m2,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降低[(30.7±4.2)mL/m2vs(34.7±4.6) mL/m2,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0.53±0.07)vs(0.49±0.09),P<0.05];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改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探讨PCI治疗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PCI治疗发生心率失常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为左前降支病变作为LAD组,21例患者为右冠状动脉病变作为RCA组,4例为左回旋支病变作为LCX组,观察50例患者心率失常发生情况。结果:50例RA患者,20例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发生快速性心率失常,以SB,VPY2.VF多见,RCA组缓慢性心率失常发生率为57.14%(12/21),LAD组缓慢性心率失常发生率为28.00%(7/25),RCA组显著高于LAD组,LCX组与LAD及RCA组无显著差异。50例RA患者中血管开通时间〈4h者23例,4—8h为19例,〉8h者为8例,23例开通时间〈4h者7例发生SB,8例发生VP,5例发生VT均显著高于开通时间超过4h的患者。49例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或阿托品注射,电除颤等治疗外,心率恢复正常,仅1例(2.00%)死亡。结论:对AMI患者采用PCI治疗,术后RA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累及部位及再灌注开始时间密切相关,多数RA无需特需处理或经相应处理后均可消失或得到控制,极少数患者可引起死亡,术前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提高PCI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术前血压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本院实施PCI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根据不同预后分为两组,75例预后良好患者纳入A组,15例预后不良患者纳入B组.两组均在术前测定收缩压(SBP)以及舒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处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29例)和缺血后适应组(27例).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后常规处理组予以药物或临时起搏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立即予以球囊低压扩张多次使罪犯血管造成短暂再通/闭塞.观察两组不同处理方法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转复效果.结果:缺血后适应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例数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组(3/27 vs 12/29,P<0.05),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值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处理能快速终止急诊PCI术中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6例AM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PCI治疗,研究组加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对比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碳(NO)、NO合成酶(NOS)]、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NO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SV、LVEDV、CK、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能有效减轻AMI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损伤,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肌损伤,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符合条件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动脉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增加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电图ST段下降与高血糖的关系,以揭示高血糖对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急诊行PCI的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前向血流TIMI0~1级,PCI后IRA前向血流恢复到3级。术前行常规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及抗栓、抗心肌缺血等治疗。术后90min复查心电图。将患者分为两组: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血糖≥8mmol/L者列为I组,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并且入院血糖<8mmol/L者列为Ⅱ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下降程度以及AMI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较多见(P<0.05),导致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延长(P<0.05),其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AMI、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Ⅱ组(P<0.05)。Ⅱ组和Ⅰ组相比,术后90min各导联抬高的ST段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下降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PCI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程度受高血糖的影响;高血糖和高血脂影响PCI后心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PCI后心肌组织的灌注状态与临床预后有关,高血糖患者发生AMI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行急诊PCI,共置入了66枚支架。观察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率和术后1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53例急诊PCI获成功,未发生与PCI相关的并发症,术后达TIMI3级血流53例,心电图ST段回落41例,术后1月内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致死亡1例,其余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规律.方法以血浆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为再灌注损伤标志物,观察AMI患者PCI治疗后血浆MDA变化时程及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PCI再灌注后,血浆MDA显著升高(P<0.001),总体水平于1小时达峰值,随后48小时迅速下降,此后缓慢恢复至术后7天仍高于基础值.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分组显示,≤6小时组血浆MDA水平显著低于>6小时组(P<0.05),且于术后7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CI再灌注后血浆脂质过氧化标志物显著升高,时程变化特点为1小时达峰,随后依次出现迅速下降期及缓慢下降期.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再灌注损伤是缺血和再灌注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再灌注可显著减少再灌注损伤.血清CK-MB水平不是评价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8例,行介入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组)96例,未行介入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10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抑制心室重构的药物,6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脏功能.结果:介入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与出院时相比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心室重构的逆转较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与出院时相比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心室重构的逆转较出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4月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桡动脉途径58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的PCI特点、手术并发症、患者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均为100%,X线曝光时间、射线量、造影剂用量观察组略高于或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拔管时迷走反射、尿潴留)、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依从性较高。结论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安全可行,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易化PC 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探讨AM I绿色通道救治模式.方法将81例AM I患者分为易化PC I组(42例)和选择性PC I组(39例),对比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病死率、左心室功能.结果易化PC I组开通率为41/42,选择性PC I组开通率为31/39,易化PC I组无死亡,选择性PC I组死亡6例,出院时两组射血分数值分别为(53.8±6.7)%和(50.2±5.2)%.结论易化PC I治疗AM I安全、有效、易行,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