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归纳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及分型,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Osserman分型之间的关系,探寻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结合辨治规律,为重症肌无力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整理370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重症肌无力中医证候临床调研表》,分析西医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各型转变与中医证型转变的规律。结果 OssermanⅠ型178例中以脾气亏虚证多见(130例),肝肾阴虚证(41例)次之,Ⅱa型89例中以脾气亏虚证(47例)、肝肾阴虚证(31例)多见,Ⅱb型76例中以气阴两虚证(19例)、肝肾阴虚证(18例)、脾肾阳虚证(22例)多见,Ⅲ、Ⅳ型共27例,以脾肾阳虚证多见。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rmanⅠ型、Ⅱa型以单纯脾气亏虚证为主者,病情相对较轻,受累的肌群较少,以眼外肌受累较多见,中医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较好。Ⅱa型50岁以下患者以脾气亏虚为主,50岁以上以肝肾阴虚为主,病情相对较轻,常多组肌群受累,但不明显,延髓及呼吸肌受累不明显,临床疗效相对尚可;Ⅱb型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型、脾虚痰盛型、脾肾阳虚型均可见,常由上几型发展而成,多延髓肌受累明显,病情相对较重,治疗效果稍差,治疗较棘手;Ⅲ、Ⅵ型脾肾阳虚多见,疾病常反复,迁延难愈,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8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无效5例、有效5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为64.3%;观察组患者无效1例、有效6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达92.7%,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研究状况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揭示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疾病认识的规律,对目前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大体概况进行了分析,肯定其疗效。提出目前“从脾胃论者”“从肝论者”的存在问题,认为“从奇经论治”较能反应其固有规律。  相似文献   

5.
22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对消化内科门诊222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各中医证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2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肝胃不和型占46.85%、脾胃湿热型占16.22%、脾虚气滞型占15.32%、脾胃虚弱型占12.61%、胃阴不足型占5.41%、胃络瘀阻型占3.6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男性患者以肝胃不和型与脾胃湿热型的出现率为最多,女性患者则以肝胃不和型的出现率为最多;各中医证型的发病平均年龄和病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进展.分型辨证论治中,以从脾胃、脾肾及肝(肝肾)着手治疗为主.在临床探索中也形成了许多固定验方,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者也不在少数,疗效均明显.但关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不多,尤其对于中药治疗本病的具体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且存在研究设计不够严谨、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西医分型与中医辨证未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及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归纳重症肌无力(MG)的中医证型,探讨中医辨证与西医Osserman分型之间的关系,探寻MG病的中西医结合辨治规律.方法 回顾整理北京市回民医院2003-2008年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56例MG病例,分析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不同中医证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OssermanⅠ型20例中以脾气虚弱证多见(14/20),Ⅱa型17例中以肝肾不足证(7/17)、脾肾两虚证(6/17)多见,Ⅱb型12例中以脾肾两虚证多见(8/12),Ⅲ、Ⅳ、Ⅴ共7例均为脾肾两虚证;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以脾气虚弱证为佳.结论 单纯脾气虚证病情相对较轻,受累的肌群较少,以眼外肌受累较多见,中医临床疗效较好.脾肾两虚证病情较重,可见于多组肌群受累,多累及延髓及呼吸肌;肝肾不足证以眼外肌和四肢肌群受累多见;此二证型的临床疗效较前者略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归纳重症肌无力(MG)的中医证型,探讨中医辨证与西医Osserman分型之间的关系,探寻MG病的中西医结合辨治规律。方法回顾整理北京市回民医院2003-2008年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56例MG病例,分析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不同中医证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Osserman Ⅰ型20例中以脾气虚弱证多见(14/20),Ⅱa型17例中以肝肾不足证(7/17)、脾肾两虚证(6/17)多见,Ⅱb型12例中以脾肾两虚证多见(8/12),Ⅲ、Ⅳ、Ⅴ共7例均为脾肾两虚证;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以脾气虚弱证为佳。结论单纯脾气虚证病情相对较轻,受累的肌群较少,以眼外肌受累较多见,中医临床疗效较好。脾肾两虚证病情较重,可见于多组肌群受累,多累及延髓及呼吸肌;肝肾不足证以眼外肌和四肢肌群受累多见;此二证型的临床疗效较前者略差。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中医病机证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瘘证范畴。其病机多责脾肾不足;治疗注重温补脾肾,并强调医患合作,坚持久治,病后要饮食合理,劳逸结合,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予符合受试标准的病例60例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30例予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疗程为15d;评价患者MG的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改变及血清ACh RAb滴度水平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前组间MG的临床绝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MG的临床绝对评分及相对评分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与对照组及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琳  张立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375-2377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引起的神经肌肉连接处传递障碍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当属"痿证"范畴。中医学在本病的诊断与治疗上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脏腑辨证的角度,对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补中益气汤配合溴吡斯的明、加兰他敏治疗眼型重型肌无力 80例 ,近期治愈 74例 ,有效 5例 ,无效 1例。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目前对重症肌无力的探讨来看,从临床角度浅述了治痿独取阳明、从脾胃论治、从肝论治存在的误区,指出走出误区的思路是抓住"肝"这个中心,根据"兼而并行"的原则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姜超  刘萍  梁燕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365-366,382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目前西医治疗只可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不能根治,且副作用较大、不能长期使用;中医药治疗对于病情稳定、轻型MG患者疗效较好,但于重症或危象患者不可单用,对此,本文拟对中西医结合治疗MG进行探讨研究,以资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16.
李成香 《光明中医》2016,(12):1811-181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对重症肌无力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04例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在中西医结合方法护理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基础上,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对巩固及提高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况时祥  刘琛  王强  赵芝兰 《山西中医》2014,30(11):11-13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为主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85例患者分脾气亏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型进行辨证治疗,疗程1~3年。结果:痊愈57例,基本痊愈80例,显效61例,有效48例,无效39例,复发23例,愈显率69.5%,总有效率86.3%。结论:辨证施治为主对重症肌无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时评定近期疗效,3月后评定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85.71%;远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10%,对照组为66.67%。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临床疗效显著且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肌无力(MG)为抗体介导、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点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MG危象指急骤发生呼吸肌严重无力,出现呼吸麻痹,不能维持正常换气功能,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是MG死亡的常见原因。本院重症肌无力专科采用中药鼻饲结合呼吸机辅助通气、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疗法治疗48例(52次危象)MG危象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高发病率结肠息肉在病理类型明确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布规律调查,以期在辨证分型基础上指导其治疗和预防复发。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电子肠镜检查和有明确病理活检结果的患者606例进行发病率统计,选择其中97例炎性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结肠息肉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依次为管状腺瘤(62. 38%)炎性息肉(16%)绒毛状腺瘤(13. 87%)增生性息肉(4. 95%)锯齿状腺瘤(2. 81%)。炎性息肉发病率男性(61. 86%)女性(38. 14%);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20%、33. 33%、46. 67%;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 51%、27. 03%、59. 46%。炎性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瘀阻证(38. 96%)脾肾阳虚证(31. 17%)脾虚夹瘀证(19. 48%)肝郁气滞证(10. 39%)。湿热瘀阻证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发病率男性(54. 77%)女性(45. 23%),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39. 13%、43. 48%、17. 39%,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36. 84%、34. 78%、21. 05%。脾肾阳虚证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发病率男性(61. 11%)女性(38. 89%),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 67%、30. 43%、56. 52%,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4. 29%、35. 71%、50%。结论:结肠炎性息肉的发病以老年人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同一年龄段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中医证型以湿热瘀阻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主。湿热瘀阻型结肠炎性息肉的发病率呈现出男性大于女性,中青年大于老年的趋势。脾肾阳虚型炎性息肉的发病率呈现出男性大于女性,老年大于中青年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