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总结天津地区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中医汤剂用药规律。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5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境外输入轻型/普通型COVID-19病例,纳入中医治疗有效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录入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中药处方等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归纳中药使用频次、高频中药药对和药簇、中医聚类处方。结果 纳入患者224例,中药汤剂处方224首,涉及中药148味,高频中药35味,药性温(1 730次,41.79%)、药味苦(2 433次,39.23%)、入肺经(3 094次,30.19%)、清热药(990次,23.93%)和化痰止咳平喘药(807次,19.51%)使用频次最多;茯苓+陈皮、半夏+陈皮和虎杖+陈皮是常见的药对;茯苓+陈皮+虎杖和半夏+陈皮+虎杖是常见的角药;得出6组中药药簇和6类中医聚类处方。结论 初步归纳出6类药簇和6个聚类处方,用于COVID-19各型各证的选方和加减,为中医治疗COVID-19提供临床选方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作为数据来源,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与中医药治疗相关的期刊文献,筛选出相关中药复方或中成药制剂,将其所含中药录入Excel 2019表数据库中,并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和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方剂86首,共含中药181味,频数共计942次。在纳入的181味中药中,频率≥10%的中药共28种,频数共587次;频数最高的5味中药依次是甘草、茯苓、白术、柴胡和黄芪;功效分类中,以补虚药、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最为常用;药性药味中,药性前3位依次为温、平、寒,药味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归经分类中,归经前3位依次为脾经、肺经和肝经;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30条关联规则,因子分析共得到11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6个聚类组合,综合得到4个常用药物组合。结论 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处方用药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治法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解毒为主。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用药规律。 方法:以血管性痴呆为主题词,收集、整理CNKI数据库(2014年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中收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方剂,建立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72篇期刊文献中,共涉及74首中药方剂和142味中药,中药频数共计840次。其中使用频数≥5次的单味中药共有51种,累计出现680次,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核心药物有石菖蒲、黄芪、川芎、丹参等,中药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甘、辛、苦最为常见,归经与五脏有关占总频次的80.75%。通过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1种,因子分析中提取5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中归为4大类。 结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方剂中用药多以开窍、补虚、活血、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药和过敏性哮喘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2008年1月-2018年8月)相关期刊文献,收集文献记载的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 2013、SPSS 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期刊文献48篇,共含中药98味,频数共计455次。在纳入的98味中药内,频数≥ 5的中药共30种,频数≥ 10的中药共12种;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在功效分类中最为常见,占比达到74.31%;药性药味中,药味以甘、苦、辛居多,药性以温、平、寒居多;归经分类中,以肺、脾、心经居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7种。结论 过敏性哮喘的中医治疗用药多以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且多与补虚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黄力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中日友好医院黄力教授专家门诊处方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专家处方的挖掘与探索。结果 共收集处方275首,涉及中药197味,累计用药频次4 317次。其中高频药物的药性以平、温、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所属中药功效以平肝熄风、补虚、活血化瘀、安神类为主,所属分类以平抑肝阳、补气、养心安神、活血调经类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出用药核心配伍组合为"葛根-川芎-龙骨-牡蛎-天麻"。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可分为4类:重镇安神、活血通络类;平肝补肾类;健脾燥湿化痰类;养心安神、益气活血类。结论 黄力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用药多取甘辛平温之品,注重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同时兼顾活血理气、滋补肝肾、养心安神。总结其处方思路为:以核心药对川芎-葛根、龙骨-牡蛎为基础,配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佐以益气活血、养心安神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出院时间为2016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肺癌患者病例,采用频数分析方法探寻高频中药用药情况,并对高频药物使用SPSS19.0进行聚类分析,总结肺癌用药的使用规律。结果:共收集162例病例,使用231味中药,283首方剂,用药总频数为3603次。用药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是甘草、人参、陈皮、当归、茯苓。在涉及的19类药物中,频率使用前3位的药类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对使用频数在50次以上的17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3个聚类组合6个药对。结论:中药治疗肺癌以扶正补虚、清热化痰止咳为主要原则,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整理、挖掘古代典籍和现代文献中促进创面修复的用药规律,为促进修复的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文献中记载的促进创面修复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在关于中医药促进创面修复的古籍文献中,纳入75首方剂和203味中药,促进创面修复的核心药物有乳香、甘草、当归、白芷、黄柏、没药等,用药种类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解表药、拔毒化腐生肌药为主。对16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4个聚类组合和15组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 创面修复方剂的用药规律以清热、活血化瘀、补虚、解表、拔毒化腐生肌为主,中医治疗创面应针对热病、血瘀、虚证、腐烂溃破、表证、中毒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真实世界方法分析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的中医辨证特点及临床用药特征。方法 挖掘分析武汉市肺科医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诊断为ATB-DILI且使用芍药甘草汤加减的患者真实世界数据,总结归纳其辨治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病案66例,处方199张,证型11种,主要症状10种。涉及212味中药,性味以甘温、苦寒,归肝、肺、脾经药物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等为主。关联分析得到3 294条关联规则,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到3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ATB-DILI的真实世界特征为:肝脾两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胆湿热证、肝气不足证等,临床谴方用药既要补脾益气、疏肝清热又要祛湿、化痰,在芍药甘草汤基础上对症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挖掘菟丝子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潜在新处方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含菟丝子中成药为来源,以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和SPSS Statistics 19.0为统计工具对纳入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搜索含菟丝子中成药46种。46种中成药包含168味中药,性味归经和功效以甘(431,51.93%)、苦(153,18.43%)、温(222,46.06%)、平(162,33.61%)、肾经(330,27.30%)、肝经(292,24.15%)和补虚药(316,65.56%)、利水渗湿药(35,7.26%)居多;剂型以丸剂(15,32.16%)、片剂(14,30.43%)居多;对组成含菟丝子中成药的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11种;对含菟丝子中成药的主治疾病进行统计,得到11类中医常见临床疾病。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治疗男性前阴病类和肾系病类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分别为5种和6种,高频药物聚类分析中得到治疗男性前阴病类和肾系病类的中药分别为8类和7类。结论 基于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挖掘得到菟丝子潜在药对组合以补虚药为主,未来可着重进行其与枸杞子、黄芪配伍在男性前阴病类,以及与枸杞子、白术、熟地黄、川芎配伍在肾系病中应用的研究,并可进行其外治疾病中成药和剂型的研究,以扩大主治病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国药典2015年版及《临床用药须知》收载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成方制剂的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药典2015年版及《临床用药须知》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方制剂,并进行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中国药典及《临床用药须知》共收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方制剂9种,其处方组成药物中含中药38味,主要为补益剂、祛湿剂和表里双解剂。结论 中国药典2015年版及《临床用药须知》收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方制剂以补益气血、祛湿止泻、解表清里为主要治则,药物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止血药、收涩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使用较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全国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药防治方案以及中医养生指引中预防期和医学观察期用药规律,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11日前全国各地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案,将方案中预防期与医学观察期的适用人群、分期、中成药、方剂名称和方剂组成等录入Excel表中,并将这些数据整理后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软件,对方剂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分析国家及各省颁布的66个新冠肺炎预防期与医学观察期用药方案,使用频次最高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水。预防期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黄芪、甘草、金银花、白术和藿香;频次分析处方中药多以性寒,味甘、苦、辛,归肺、胃、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白术-防风""防风-黄芪""桔梗-甘草"为主的一系列关联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桔梗-黄芪-白术-防风-甘草"等5个聚类方。医学观察期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苍术、藿香、金银花、陈皮和甘草;频次分析处方中药多以温,味辛、甘、苦,归肺、脾、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苍术-藿香""藿香-陈皮""生姜-藿香"为主的一系列关联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苍术-生姜-藿香-陈皮"等4个聚类方。结论 预防期用药是以清热药、补气药和化湿药为主,以扶正祛邪为目的,并从固护正气和散寒祛湿2个方面调整体质偏颇状态,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医学观察期患者是用化湿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理气药从宣肺散寒、清热解毒和理气化湿3个不同方面祛除湿寒表邪,达到调畅气机的目的,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妊娠期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全面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的中药处方及中成药中的药物在妊娠期使用是否安全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在诊疗方案中推荐的中药处方有10个,组方药物有68味中药,列入妊娠禁忌中药的有7味。推荐使用的中成药有14种,共有57味中药组成,列入妊娠禁忌中药的有15味。结论:COVID-19妊娠期患者中药的使用应权衡利弊,正确辨证,合理配伍并使用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13.
刘荣  任常谕  干小红  赵玉林 《中国药业》2021,(2):96-96,I0001-I000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儿童防治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查阅我国各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官网公布推荐用于防治COVID-19的方案,对涉及儿童用药按照西药、中药、中成药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共得到防治方案13份,包括西药方案5份,中医药方案9份;涉及西药4种,各期中药方剂32个,中成药40个,中药144味;高频次使用中药22味,聚类分析得4类常用中药组合。结论儿童作为COVID-19特殊易感群体,防治有别于成人,其防治西药种类较少,且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评价,防治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剂量和疗程。中药防治应做到因时因地制宜、辨证施治,个体化精准用药,以最大限度确保儿童COVID-19防治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医药治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广泛使用和不断推进,中医药对COVID-19的防治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及时把相关创新成果的专利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一方面有利于科研工作者更快速地利用专利情报挖掘和筛选更有效的药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启发研发人员加强创新成果的专利保护。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为主线,对用于医学观察期的推荐中成药以及用于临床治疗期的基础方剂、推荐处方和推荐中成药的相关专利信息进行梳理分析,阐述推荐处方和推荐中成药的专利技术路线,并进行重点专利信息分析,试图为中医药科研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用药规律,为PMS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近20年PMS相关文献,对治疗PMS的中药复方进行筛选,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并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筛选出文献含中药方剂/中成药184首,中药122味,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收涩药、安神药为主;核心单味中药有白芍、熟地黄、当归、茯苓等;性味涵盖甘、苦、寒等;归经多属肝、肾、心、肺、脾经。对出现的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2个主要组合。结论 中医药治疗PMS以疏肝益气、滋肾养血宁心为重中之重,再根据临证配伍安神、清热利湿等药物;其临床治疗药物多为逍遥散、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汤等方剂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总结叶天士治疗疑似肝癌病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 查阅《叶天士医学全书》中治疗疑似肝癌验案中有效中药组方,建立中药数据库,进行标准化处理,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研究。结果 本研究纳入有效处方64首,涉及中药129味。其中高频药物为当归、茯苓、川楝子、桃仁、小茴香、香附等;中药四气以温为主,平、寒次之;中药五味以辛为主,苦、甘次之;中药归经主要归脾经,其次为肝、心二经;关联规则得到22条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共得到8类药物;核心处方是以金铃子散和暖肝煎为基础方加减。结论 叶天士治疗疑似肝癌病以温阳扶正、化痰逐瘀为主要治法,可为肝癌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