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增强CT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WHO/ISUP分级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经病理确诊ccRCC患者,按照3 ∶ 2比例分层抽样分为训练集(n=78)和验证集(n=53)。根据2016版肾癌WHO/ISUP病理分级标准,以Ⅰ~Ⅱ级为低级别、Ⅲ~Ⅳ级为高级别ccRCC。训练集55例低级别、23例高级别ccRCC;验证集37例低级别、16例高级别ccRCC。以训练集构建增强CT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cRCC级别,于验证集加以验证,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增强CT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预测高、低级别ccR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及0.76,敏感度分别0.83及0.56,特异度分别为0.84及0.87;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分别为0.98及0.85,敏感度分别0.96及0.91,特异度分别为0.75及0.84。训练集中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大于增强CT模型(Z=2.05,P<0.05),验证集中二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P=0.34)。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概率阈值为0.08~1.00时,影像组学模型净获益高于增强CT模型。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cRCC WHO/ISUP分级的效能优于增强CT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观察CT影像组学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1年1月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及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万方医学网CT影像组学预测ccRCC病理分级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以Stata 16.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6篇文献、2 489例患者共2 495个ccRCC病灶。CT影像组学预测ccRCC病理分级无明显阈值效益(r=0.12,P<0.01)而具有较高异质性(I2≥50%),其合并敏感度0.85、合并特异度0.86,阳性似然比6.00、阴性似然比0.18、诊断比值比34.00,曲线下面积0.92。结论 CT影像组学预测ccRCC病理分级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Patlak联合不可逆两组织隔室模型(2TC-3k)动态18F-FDG PET/CT诊断肺原发肿瘤胸部高代谢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6例CT显示胸部存在可疑淋巴结转移且拟接受PET/CT检查的肺原发肿瘤患者,行胸部动态和全身静态18F-FDG PET/CT扫描;计算全身静态PET/CT图像中原发肿瘤及胸部高代谢淋巴结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纳入淋巴结SUVmax>2.5者。采用Patlak图形分析和2TC-3k分析原发肿瘤和高代谢淋巴结动态数据,获取动力学参数的一阶特征参数,建立logistic模型;以病理学为金标准,分析模型诊断胸部高代谢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11例患者、32枚胸部高代谢淋巴结,病理学示15枚为转移性、17枚非转移性。Ki_Kurtosis诊断胸部转移性高代谢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以71 590.45为Ki_Kurtosis的截断值,其敏感度为70.60%,特异度为86.70%;V_B_Entropy的AUC为0.79,以6.16×10-4为V_B_Entropy的截断值,其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2.40%。肺原发肿瘤与胸部高代谢转移性淋巴结V_B_Kurtosis (r=0.67,P<0.05)和Ki_UPP (r=0.69,P<0.05)呈正相关。Patlak动态PET/CT模型诊断胸部转移性高代谢淋巴结的AUC为0.85[95%CI(0.71,0.99)],敏感度为76.50%,特异度为93.30%;2TC-3k动态PET/CT模型的AUC为0.87[95%CI(0.74,0.99)],敏感度为82.40%,特异度为80.00%;二者联合模型的AUC为0.91[95%CI(0.80,1.00)],敏感度为94.10%,特异度为80.00%;3个模型AUC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atlak结合2TC-3k动态18F-FDG PET/CT对诊断肺原发肿瘤胸部高代谢转移性淋巴结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能谱CT多参数鉴别诊断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O)与嫌色细胞型肾癌(CR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RO(RO组)和30例CRCC(CRCC组)患者,测量并计算皮/髓质期70 keV单能量CT值、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水浓度(WC)、有效原子序数及40~70 keV能谱曲线斜率(λ值)。比较2组常规CT征象及能谱CT参数差异,以ROC曲线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鉴别RO与CRCC的效能。结果 2组常规CT显示病灶中心瘢痕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8,P=0.046)。能谱CT参数中,RO组皮/髓质期70 KeV单能量CT值、IC、有效原子序数、λ值及皮质期NIC均高于CRCC组(P均<0.05),髓质期NIC及皮/髓质期WC与CRC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皮质期λ值5.68为阈值鉴别RO与CRCC的AUC最高为1.00(P<0.01),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能谱CT参数,包括皮/髓质期70 keV单能量CT值、IC、有效原子序数、λ值及皮质期NIC对鉴别RO与CRCC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同影像学检查诊断卵巢肿瘤: 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CEUS、增强MRI、功能性MRI和CT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Embase、Medline 数据库,收集关于CEUS、增强MRI、功能性MRI及CT诊断卵巢肿瘤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组诊断性试验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S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Z检验比较组间独立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CEUS、增强MRI、功能性MRI和CT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89、0.93、0.83和0.88;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91、0.90、0.79和0.91。四组影像学方法的AUC值分别为0.9619、0.9710、0.9090和0.9444。Z检验结果显示:CEUS、增强MRI、CT三者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MRI的诊断效能低于CEUS和增强MRI(P均<0.05)。结论 CEUS、增强MRI、功能性MRI和CT四种影像学方法对卵巢恶性肿瘤均具较高的诊断效能,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各有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对照,对比超声甲状腺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AI 辅助诊断系统)与不同年资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TC)的效果。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的63枚MTC、70枚PTC和62枚良性结节。以AI辅助诊断系统分析并识别结节,将恶性概率值 ≥ 0.40者诊断为恶性结节;由高、中及初级职称医师各1名利用我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分类;对比两种方法诊断MTC及PTC的效能。结果 AI辅助诊断系统诊断MTC和PT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AUC)均低于3名医师;高、中级职称医师与AI辅助诊断系统诊断MTC和PTC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初级职称医师与AI辅助诊断系统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I辅助诊断系统诊断MT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AUC均低于其诊断PTC,但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甲状腺AI辅助诊断系统诊断MTC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应用于股总静脉血栓(CFVT)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 根据主诉发病时间将92例单侧CFVT患者分为急性期(1~14天,n=41)、亚急性期(15~30天,n=24)及慢性期(>30天,n=27),比较其二维超声评分及SWE所测杨氏模量值。采用ROC曲线评价二维超声及SWE对急性期、慢性期CFVT的诊断效能。结果 3期患者间二维超声评分及杨氏模量值总体比较(P均<0.001)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杨氏模量值=13.50 kPa为截断值,SWE诊断急性期CFVT的AUC为0.916(P<0.05),敏感度85.37%,特异度82.35%;以二维超声评分=2.00为截断值,二维超声诊断急性期CFVT的AUC为0.800(P<0.05),敏感度75.61%,特异度66.67%;2种方法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杨氏模量值=16.40 kPa为截断值,SWE诊断慢性期CFVT的AUC为0.917(P<0.05),敏感度85.19%,特异度87.69%;以二维超声评分=2.03为截断值,二维超声诊断慢性期CFVT的AUC为0.842(P<0.05),敏感度87.21%,特异度69.23%;两种方法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SWE可用于判断CFVT临床分期,且效果好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CT数据建立预测纯磨玻璃结节(pGGN)肺腺癌浸润程度的多层感知器(MLP)模型,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0月393例接受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或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的pGGN患者(共442枚pGGN)作为训练集,建立MLP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2019年6月―8月8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pGGN患者(共100枚pGGN)作为验证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模型预测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估其效能。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集的AUC、预测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99、0.820、0.683及0.915,而MLP模型验证集分别为0.869、0.880、0.805及0.932,MLP模型较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绝对净重新分类改善指数(NRI)为6%(Z=3.473、P=0.001)。结论 所建MLP模型对预测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中的IA具有较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胸部CT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肺腺癌气腔播散(STAS)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腺癌,90例STAS阳性(STAS阳性组),372例STAS阴性(STAS阴性组),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及CT征象差异。按7 :3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323)和验证集(n=139),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建立预测肺腺癌STAS的模型,对训练集进行训练,获得平均AUC最大的模型,以之对验证集进行预测,并计算AU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组间年龄及12个CT征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上述13个变量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训练集进行预测,获得最大AUC为0.80的模型,其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肺腺癌STAS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0.80、0.78及0.77和0.77、0.78及0.73。结论 基于胸部CT的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预测肺腺癌STAS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基于多参数MRI(mpMRI)和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评价其诊断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的价值。方法 结合纹理分析、MR动态增强定量分析、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和部分临床资料建立Logistic回归(LR)、逐步回归(SR)、经典决策树(cDT)、条件推断树(CIT)、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运用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价上述模型和变量的重要性。结果 验证组中RF模型诊断CSPC的AUC大于SVM、cDT、SR模型(P均<0.05),RF模型与LR、CIT模型诊断CSPC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模型间诊断CSPC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概率阈值为16%~91%时,RF模型的净获益最大,优于其他模型;概率阈值为23%~91%时,SVM模型的净获益仅次于RF模型而优于其他模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部分纹理分析参数的重要性较高。结论 RF模型诊断CSPC优于其他模型,SVM模型次之。PSAD和纹理分析相关参数诊断CSPC的重要性高于PI-RADS评分和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定量CT纹理分析鉴别透明细胞型肾癌和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个透明细胞型肾癌和27个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病灶的CT图像,应用TexRAD软件分析各扫描期相两种类型肾癌的纹理特征。结果 增强图像上,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的平均灰度值、标准差、熵、正像素的平均值明显低于透明细胞型肾癌,而峰度高于透明细胞型肾癌(P均<0.001),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髓质期的粗糙纹理上,正像素的平均值鉴别两种类型肾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04,敏感度为0.85,特异度为0.93,准确率为0.87。结论 透明细胞型肾癌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的CT纹理特征间存在显著差异,定量CT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这两种类型肾癌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对比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CE-FLAIR)序列MRI影像组学模型判断成人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DLGG)1p/19q状态的价值。方法 纳入135例成人DLGG患者、含81例1p/19q共缺失,经分层抽样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95)及验证集(n=40)。基于训练集CE-FLAIR数据提取、筛选DLGG 1p/19q共缺失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GBM)及逻辑回归(LR)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判断训练集及验证集DLGG 1p/19q状态的价值,并以DeLong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共提取851个影像组学特征,以Mann-Whitney U检验筛选出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再经5折交叉验证的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选出12个与1p/19q状态显著相关者;以之构建的SVM、RF、XGBoost、LightGBM及LR模型评价训练集DLGG 1p/19q状态的AUC分别为0.89、0.97、0.97、0.96及0.85,评估验证集的AU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基于X线及超声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选取影像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经病理的浸润性乳腺癌,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为Luminal组(n=109)与非Luminal组(n=91),组内按7 :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亚组及测试亚组。采集11个临床信息,并提取24个影像学特征,建立4种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效能,比较各模型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 测试组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逻辑回归(LR)及支持向量机(SVC)模型判断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74.10%、74.10%、77.80%和70.40%,特异度分别为63.60%、51.50%、57.60%和60.60%,准确率分别为68.30%、61.70%、66.70%和65.00%;其中RF模型判断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乳腺癌的AUC值最大(AUC=0.70,P<0.05),但与其他模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F模型预测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值直方图在骨巨细胞瘤(GCT)与动脉瘤样骨囊肿(AB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CT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骨GCT患者34例和ABC患者9例,在病灶最大层面选取ROI,获取CT值直方图,并记录平均CT值、峰值CT值、偏度值及峰度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GCT和ABC各参数的差异,并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ROC确定最佳诊断阈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GCT平均CT值和峰值CT值均显著高于ABC(t=-5.62、-5.81,P均<0.05),ABC偏度值和峰度值大于G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0.75,P均>0.05)。诊断GCT的平均CT值和峰值CT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和0.95(P均<0.01),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36.67 HU和36.85 HU,此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12%(32/34)、88.89%(8/9)、93.02%(40/43)和97.06%(33/34)、88.89%(8/9)、95.35%(41/43)。结论 CT值直方图对GCT和ABC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平均CT值和峰值CT值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临床-CT模型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侵犯脉管(LVI)和/或神经(PN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ESC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LVI和/或PNI阳性者归为阳性组(n=58)、LVI及PNI均阴性者归为阴性组(n=98);比较组间临床及CT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观察其评估LVI和/或PNI的效能。结果 组间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厚度、肿瘤体积、静脉期CT值(CTV)、CTV与平扫CT值(CTP)差值(ΔCTV-P)及静脉期增强率(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评估ESCC LVI和/或PN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690、0.731、0.744、0.621、0.631及0.599。CEA、CA199、肿瘤厚度、肿瘤体积及CTV为ESCC LVI和/或PNI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之建立的联合模型评估ESCC LVI和/或PNI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05%、65.52%及91.84%,且其AUC为0.838,高于各单一参数(P均<0.05)。结论 所获临床-CT模型可有效评估ESCC LVI和/或PN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治疗前CT表现及血清指标预测免疫/靶向治疗对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中晚期HCC患者,均于靶向/免疫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接受腹部CT及实验室血清检查;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并据以分为控制组(n=40)及进展组(n=10),比较治疗前组间CT表现及血清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T征象及血清学指标预测疗效的截断值,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征象、血清指标与疗效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以ROC曲线评价其预测疗效的效能。结果 组间HCC最大截面面积、是否邻近肝包膜及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纤维蛋白原(A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截面面积、静脉期强化率、血小板计数为预测疗效的独立因素(P均<0.05)。联合预测模型、CT征象预测模型及血清指标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88、0.81及0.71(P均>0.05)。结论 根据治疗前CT表现及血清学指标均可预测免疫/靶向治疗对中晚期HCC的效果;联合应用上述指标或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鉴别诊断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PC)与肺腺癌、肺结核(TB)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结节/肿块型PC和30例肺腺癌、26例TB的平扫CT资料,提取病灶纹理特征,对其进行特征选择,获得PC组与肺腺癌组、PC组与肺TB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特征参数。按7:3比例将所有样本分为训练集合测试集,采用随机森林法以较优特征参数建立预测模型,对训练集数据进行评估,之后于测试集数据进行验证;绘制相应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针对PC和肺腺癌、PC和肺TB分别获得7个和4个较优纹理特征参数。测试集验证结果显示模型鉴别PC与肺腺癌以及PC与肺TB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0.96、1.00、0.78、0.89及0.99、0.88、0.89、0.88。结论 基于CT平扫图像影像组学可用于鉴别诊断结节/肿块型PC及肺腺癌与肺T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