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副鼻窦CT平扫中,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对眼眶区晶状体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65例在GE Revolution CT上行副鼻窦CT平扫的儿童患者,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对照组采用256排探测器常规CT扫描(n=27),设置管电压为100kV,自动管电流120-250mA,噪声指数设为6.00,螺距0.984:1;B组试验组采用256排探测器添加眼眶区ODM技术的CT扫描(n=38),自动管电流&ODM为120-250mA,其他与A组一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眼眶区前、后、左、右(A、P、L、R)四个方向的管电流,并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同时,对A、B两组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A、B两组年龄、管电流、辐射剂量及客观图像质量的对比采用t检验比较,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眼眶前方向的管电流平均值分别为(141.00±26.46)mA和(127.39±17.98)mA,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16);眼眶后、左、右方向的管电流均无明显统计差异学。此结果表明ODM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前方向的管电流,对其他方向的管电流影响不大。A组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 (14.58±1.89)mGy和(196.43±31.85)mGy*cm,B组为(15.71±0.11)mGy,(210.49±47.78) mGy*cm,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ODM技术并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眼眶区域扫描所接受的辐射剂量;A、B两组间的图像质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副鼻窦CT平扫中应用ODM技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敏感器官眼眶前方向管电流,进而降低眼眶区域局部辐射剂量,从而达到保护敏感器官晶状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Flash双源CT低管电压8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儿童副鼻窦CT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疑鼻窦炎行CT扫描患儿60例,A组30例采用100 kVp扫描,FBP重建;B组30例采用80 kVp扫描,SAFIRE重建,强度选择3级;其余条件不变.比较两组的有效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图像噪声、SNR、CNR)、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有效剂量、图像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在儿童副鼻窦扫描中采用Flash双源CT 80 kVp扫描联合SAFIRE重建技术,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还可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螺旋CT检查为准确诊断病情,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其不良反应-电离辐射,是我们所不容忽视的,其危害程度随着剂量的累积而增加。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在噪声与射线剂量之间寻求平衡处理,以实现图像质量与辐射这一对矛盾的兼顾和统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以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所评估的儿童CT辐射剂量差异,分析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于儿童CT辐射管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 247例患儿,其中1 238例接受头颅CT检查,1 152例接受胸部CT检查,857例接受腹盆部CT检查;记录年龄、CTDIvol及DLP,计算有效直径(De)、水当量直径(Dw)、转换因子(f)及基于Dw的SSDE(SSDEDw)。比较CTDIvol与SSDEDw在不同年龄段儿童CT检查中的差异,观察其评估CT辐射剂量的效能;建立CTDIvol、DLP、f与年龄及De的回归模型,观察其用于儿童CT辐射管控的价值。结果 头颅、胸部及腹盆部CTDIvol与SSDE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年龄和De增高,CTDIvol和DLP增加(R2为0.76~0.93)而f减小(R2为0.74~0.99)。结论 相比CTDIvol,以SSDEDw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及防护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似副鼻窦病变儿童分组分别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并作冠状位重建,分析两组扫描图像质量的差异性及辐射剂量的高低。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CT图像质量良好,无明显差异,图像噪音略增粗,不影响诊断质量,但辐射剂量明显下降。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适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的检查,有利于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对钝性肾损伤的保守治疗逐渐增多,螺旋CT双期扫描检查不仅能确定损伤的程度、范围,而且还能发现外伤后引起的肾血管性病变及观察损伤肾脏的肾功能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3~65岁(平均31.3岁),外伤原因:车祸撞伤11例,跌伤4例。就诊时间为1~40小时。其中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10例,镜下血尿4例,无尿1例。伤后均表现为腰部疼痛、叩击痛,另有休克2例。用PICKULTRAZ螺旋CT扫描机,层厚10mm,层距10mm。15例均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于扫描中发现合并腹腔其他脏器损…  相似文献   

7.
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优化鼻窦扫描剂量,探讨其辐射防护价值.方法对常规扫描发现鼻窦病变的80例青少年及110例成人患者行低剂量单层追踪扫描,观察其成像质量,分析低剂量阈值及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结果青少年组低剂量扫描的曝光量及单次扫描的CTDIW下降幅度均为70.38%~75%,成人组下降幅度均为68.47%~73.85%.结论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儿童消化道内金属异物扫描中伪影指数(Artifact index,AI),探讨能谱CT去伪影(Metal artifact reduction,MAR)技术对临床特异性诊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消化道金属异物患儿(年龄4~12岁)52例行能谱CT检查,在MAR图像和虚拟混合能量(non-MAR)图像上计算噪声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SD)、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AI,并由两名具有多年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不论是金属异物位于胃部还是位于肠道,MAR组图像金属伪影波及组织和脏器(肝脏、胰腺、肾脏和锥体)的CNR显著高于non-MAR组图像,MAR组图像的SD和AI均显著低于non-MAR组图像(P<0.05)。MAR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高于non-MAR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医师A:3.96±0.66vs. 2.42±0.83,Kappa值:0.832,P<0.05;医师B:4.02±0.64 vs. 2.46±0.83,Kappa值:0.969,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低管电压(10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迭代重建(SAFIRE)在眼眶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疑似眼眶病变患者行CT扫描, 分为100 kVp扫描(A)组50例, SAFIRE重建, 选择强度3级, 120 kVp扫描(B)组50例, 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 P=0.01), A组较B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33.78%;与B组相比, A组图像噪声降低21.52%;SNR提高22.88%;CNR提高28.8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 P=0.88)。A、B两组CT诊断效能与临床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08、0.10, P=0.99、0.99)。结论 采用第二代双源CT低管电压(100 kVp)联合SAFIRE重建技术行眼眶扫描, 能保证图像质量, 并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慢性鼻窦炎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分型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林春美分型标准、Friedman分期标准和Lund得分对19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螺旋CT扫描结果术前分期、分型及结果定量分析表明,Friedman分期与Lund评分有良好一致性.结论应用螺旋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分期、分型及定量分析,有利于选择术式及彻底清除病变.  相似文献   

11.
12.
鼻窦粘液囊肿CT表现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鼻窦粘液囊肿CT表现,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34例41个粘液囊肿,均经手术(或内窥镜)及病理证实,结合手术对照分析其CT表现。结果:①发生部位:主要位于额窦、筛窦,占83%(34/41)。其次为蝶窦、上颌窦。②CT表现:窦腔膨大,骨壁变薄或吸收缺损。腔内密度改变:可为低、等、高密度。周围侵蚀改变:粘液囊肿突入眶内引起眼球突出及斜视,囊肿可突入到颅内、鼻腔内。增强后表现为囊肿周边粘膜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鼻窦粘液囊肿影像特征,对鼻窦粘液囊肿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对手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能量CT动脉期碘图定量参数鉴别诊断鼻腔鼻窦肿块样息肉与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术前接受双能量CT并经手术病理证实鼻腔鼻窦肿块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息肉组(n=26)、良性肿瘤组(n=24)及恶性肿瘤组(n=30)。分别测算3组病灶动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及碘图CT值(Overlay值),比较组间参数差异;将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合并为肿瘤组(n=54),分别绘制动脉期碘图各定量参数鉴别鼻腔鼻窦肿块样息肉与肿瘤的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良性肿瘤组(H=-4.13、-2.80、-4.00)和恶性肿瘤组(H=-7.02、-5.75、-6.12)动脉期IC、NIC及Overlay值均高于息肉组(P均<0.05);恶性肿瘤组动脉期IC及NIC高于良性肿瘤组(H=-2.60、-2.73,P均<0.05),而Overlay值与良性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85,P=0.20)。动脉期IC鉴别鼻腔鼻窦肿块样息肉与肿瘤的AUC(0.95)大于NIC(0.85)及Overlay值(0.91),诊断阈值取1.15 mg/ml时,诊断敏感度、特...  相似文献   

14.
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的副鼻窦恶性肿瘤42例。均行X线和CT检查,加冠状位CT扫描24例,行MRI检查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上颌窦源性22例,筛窦8例,蝶窦2例,另10例因肿瘤较大、侵犯范围广而无法判断来源。鳞癌28例,腺癌9例,纤维肉瘤4例,脂肪肉瘤1例。结论:X线对副鼻窦病变的诊断具有筛查作用,CT是明确诊断副鼻窦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MRI对副鼻窦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横轴位扫描,4D时空成像概念(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图像在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鼻窦区横轴位扫描,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行鼻窦横轴位螺旋扫描,扫描采集层厚0.6mm×64,Pitch值0.9。按照两种方法重组冠状位图像:方法A,采用Work Stream 4D技术,由原始数据(raw data)直接重组得到冠状住图像:方法B将原始数据重建成层厚lmm,层间距0.5mm薄层横轴位图像,利用随机3D软件MPR(multiple planar reformat)功能得到冠状位重组图像。将每住患者的两组不同方法的冠状住图像进行比较,主要分析图像质量的差别及工作流程的差异。结果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图像与常规冠状住重组图像在鼻窦、软组织及骨组织的显示方面无差别,但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技术不需要横轴位薄层图像,减少了每次检查产生的图像数量。结论WorkStream4D是一种新的高效自动的数据工作流程,优化了CT成像过程的效率和灵活性,大大降低了人动操作的无效时间消耗,减少每次检查中所产生的数据,为多层螺旋CT(MSCT)出现后带来的庞大的数据流造成的瓶颈效应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霉茵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单侧副鼻窦发病14例,双侧副鼻窦发病4例,病变主要在上颌窦14例,累及同侧筛窦9例、蝶窦3例、额窦3例,病变侵犯后鼻孔4例。霉茵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软组织阴影充填呈铸形改变,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使窭腔缩小。结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窦腔缩小,窦腔密度不均增高及点状,条状钙化等特征,CT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