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艾滋病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艾滋病药物的发现及使用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治疗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清除体内特定部位的HIV病毒.为此,人们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制备各种形式的抗艾滋病药物递送载体.如纳米粒、脂质体、树状大分子等,希望针对不同细胞和解剖学的病原体库进行靶向药物递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抗艾滋病药物靶向制剂研究的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近年来多肽修饰脂质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和归纳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结果 阐述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丙氨酸-脯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APRPG)多肽、细胞穿透肽(CPP)、血管活性肠肽(VIP)等修饰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多肽修饰的包载药物的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选择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指数。结论 多肽分子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将其作为导向物以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应用于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传统的抗肿瘤治疗在靶向性杀伤原发肿瘤细胞上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针对肿瘤转移这一亟待解决的难题仍未有明显突破,因此,探索新型抗肿瘤转移药物对改善肿瘤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微管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信号转导、细胞器运输、细胞运动等多种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研究靶点。新近的研究证明,一些微管靶向药物(MTAs)不仅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还能在亚致死剂量下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这为解决此类药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就MTAs在抗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发MTAs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新的应用潜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由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突变引起的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缺乏选择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将抗肿瘤药选择性地递送到癌细胞可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并提高其功效。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体内某些特殊环境、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下,可通过载体结构、构型等特征发生变化,从而得以迅速或以一定速率释放药物。该系统可减少或避免药物过早释放,提高靶向部位的释药效率,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作用特点,分析了其相对于传统化疗的优缺点,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存在药物溶解度低、无肝脏特异性及易产生不良反应等问题。在肝纤维化治疗中,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大量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及靶向治疗策略被学者广泛关注。本文从载体及修饰配体类型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及其主动靶向策略,为设计安全高效的肝纤维化药物递送系统,实现肝纤维化的高效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肿瘤组织由于肿瘤微环境、生物屏障等特点,化疗、免疫、中药等药物难以靶向渗透破坏肿瘤遗传物质。多肽聚合纳米药物具有易组装、可降解、靶向性等特点,由多肽聚合纳米药物介导的递送系统已成为肿瘤靶向性释药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概述了近年来多肽纳米药物利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多靶点结合、响应,对肿瘤靶向性释放,提高化疗、免疫、中药等抗肿瘤药物精准渗透疗效,降低口服吸收难溶性及毒副反应的研究进展,该领域也将成为未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将药物、蛋白或基因高效且安全地递送到治疗部位一直是药学研究的热点。无机纳米材料以其良好的稳定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较高的药物负载能力成为药物递送系统的理想材料。本文从已报道的研究以及临床试验入手,对常用的无机纳米材料如碳纳米材料、二氧化硅纳米粒、钙纳米材料、金纳米粒、磁性纳米粒、上转换纳米粒和量子点在药物递送和临床转化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无机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在新药研发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对无机纳米材料进入临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靶向治疗是指在各种“先进导航技术”下。把药物、射线等各种能杀灭肿瘤细胞的物质或能量直接作用到肿瘤组织之上。以达到精确有效地消灭肿瘤的目的。肿瘤靶向治疗主要包括现代放射治疗技术、靶向热疗技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肿瘤靶向治疗将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从而能够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淋巴转移是造成术后胃癌复发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静脉给药全身化疗由于在局部淋巴结中药物浓度很低,不能完全解决淋巴结转移的问题,而且还可能出现严重的患者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因此淋巴靶向化疗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关键的是靶向化疗药物的载体,要选择能特异性进入淋巴系统、趋向性扩散至胃周淋巴结且能持续性释放化疗药物的载体。随着纳米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阔。  相似文献   

11.
靶向给药系统一直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但人体内非常复杂的环境明显影响了靶向治疗的效果。为应对体内复杂环境,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设计靶向给药系统时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包括智能型给药系统和自适应性给药系统。通过对给药系统进行多重复合设计,可以使给药载体顺利通过血液屏障,靶向到特定细胞,进而深入靶向到细胞器,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基于肿瘤微环境设计的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在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中受到了广泛瞩目。该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可在体内稳定转运,抵达肿瘤靶组织或靶细胞后在肿瘤微环境刺激下载体结构发生响应,有效控制负载药物的转运部位和释放速度,从而显著提高靶点药物浓度,增加其抗肿瘤活性并降低其不良反应。常见的肿瘤微环境刺激因子有:pH、还原物质、酶浓度、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三磷酸腺苷(adenosine-5′-triphosphate,ATP)等。本文主要从pH响应型、酶响应型、还原响应型、ROS响应型、ATP响应型智能给药系统5个方面,综述了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在抗肿瘤领域的新研究与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仿生型药物递送系统以天然微粒载体为基础,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低免疫原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药物递送系统。本文从哺乳动物细胞、内源性蛋白及病原体等热门研究领域着手,综述了仿生型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脂蛋白作为一种内源性纳米颗粒,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彻底生物降解、无免疫原性、不被体内网状内皮系统识别而快速清除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前景的靶向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肿瘤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内在遗传物质与机体的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肿瘤微环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不仅提供了一个肿瘤细胞浸润的场所,还促进肿瘤与其进行酶和细胞因子等物质的交换,帮助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自我更新,同时改变宿主的微环境,因此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是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纳米给药技术发展迅速,给肿瘤的诊断治疗带来新的途径,但肿瘤血管异常、间质压力高等微环境因素限制了纳米给药系统的传递效果,纳米粒表面化学也正从传统的合成聚合物发展到更多的生物激发策略。本文主要从肿瘤微环境的相关靶点及不同类型纳米载药系统靶向策略进行详细综述,并提出了改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方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靶向性X线CT造影剂和抗肿瘤药物传递的多功能含碘纳米粒子,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含碘聚合物纳米粒子P(MATIB-co-MBA-co-GMA)-FA-AuNP,该纳米粒子以2-甲基丙烯酰(3-酰胺-2,4,6-三碘苯甲酸)(MATIB)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MBA),通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乙二胺(EDA)将叶酸分子修饰到该纳米粒子表面,并原位沉积金纳米粒子(AuNP)。结果:TEM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135 nm。体外X线CT成像检测结果表明AuNP的掺杂显著增加了该纳米粒子的X线衰减性能。该纳米粒子同时可高效负载抗肿瘤药物(DOX),载药量为51.3%,并具有pH敏感的可控释放性能。体外药物输送结果显示有FA修饰的纳米粒子能更好地携载抗肿瘤药物进入肿瘤细胞。细胞毒性的结果显示该P(MATIB-co-MBA-co-GMA)-FA-AuNP纳米粒子在浓度低于100 μg/mL时未显示明显毒性。载药后,有叶酸修饰的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具有更好的杀伤性能。结论:该纳米粒子可同时作为肿瘤靶向性X线CT造影剂和抗肿瘤药物载体,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淋巴管在实体瘤的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淋巴道转移是大多数肿瘤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和D)及VEGFR-3等淋巴内皮特异性标志物的发现,提示肿瘤源性VEGF—C和VEGF—D可诱导肿瘤内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淋巴结转移。VEGF—C/VEGF—D/VEGFR-3信号系统能够促进肿瘤内部及其周围的淋巴管过度增生和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因此抑制此通道可以抑制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中淋巴管的生长,这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生物可降解功能高分子纳米载药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蛋白类药物最近在肿瘤免疫疗法及其他重大疾病中大放异彩,但是其载体技术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本文从蛋白类药物递送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生物可降解功能高分子作为蛋白类药物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并对开发具有更好应用研究前景的新型生物可降解功能高分子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肿瘤治疗药物通常存在水溶性差、靶向性低、稳定性差、不易被肿瘤细胞摄取等不足,开发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载体仍是肿瘤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具有良好的序列可编程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基于DNA的纳米材料已被广泛用作肿瘤治疗的药物递送载体。大量研究表明,DNA纳米材料可以有效装载肿瘤治疗药物,实现肿瘤组织靶向递送、高效细胞摄取与刺激响应性药物释放。本文从DNA纳米技术的历史与发展入手,例举DNA纳米材料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在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其他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类型和肿瘤标志物等因素的关系,研究其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2 ~ 2014 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499 例行手术治疗的CRC 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浸润及术前CA153 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 >0.05)。术前CEA、CA724、CA199、CA242 及CA125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 <0.05)。浸润深度、癌周脉管癌栓、组织学类型及CA242 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术前检查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 及CA125 对判断CRC 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