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研究GW4064对果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30%果糖水造模,8周后,治疗组灌胃给予GW4064(30 mg·kg-1),2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葡萄糖、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CHO)水平;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与NAFLD模型组相比,GW4064组小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含量降低,血清中TG、CHO 和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病理结果显示,GW4064能显著降低NAFLD小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肝脏损伤程度。结论:采用30%果糖可以成功诱导NAFLD模型,GW4064通过降低脂质沉积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改善NAFL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淤方对1,4-二氢-2,4,6-三甲基-3,5-吡啶二甲酸二乙酯(DDC)诱导胆汁淤积小鼠血清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N)组、DDC模型(M)组、奥贝胆酸(O)组、胆淤方(D)组,每组10只。N组小鼠用普通饲料喂养,M、O和D组小鼠用DDC饲料喂养,连续6周。造模第3周开始药物干预,O组ig予奥贝胆酸溶液(0.03 g·kg-1),D组ig予胆淤方药液(33 g·kg-1),M组和N组予相同体积的双蒸水。干预4周,收集小鼠血清和肝组织,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反应,CK19染色观察细胆管增生反应,天狼腥红染色观察纤维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血清胆汁酸谱。结果 O组和D组ALT、AST、ALP、TBA、TBIL水平均较M组显著下降(P<0.05);D组ALT、AST水平较O组显著下降(P<0.05)。D组小鼠肝组织炎症反应、纤维化及细胆管增生较M组减轻。D组血清初级胆汁酸胆酸(CA)和ω-鼠胆酸(ω-MCA)水平均较M组显著下降(P<0.001);D组血清次级胆汁酸甘氨胆酸(GCA)、牛磺胆酸(T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牛磺去氧胆酸(TD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较M组显著下降(P<0.05、0.01、0.001),O组的CA、ω-MCA、TCDCA、GCA和TCA水平较M组显著下降(P<0.001),D组血清TUDCA水平较O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热图分析显示13种胆汁酸可将M与N组、O与M组、D与M组、D与O组血清胆汁酸谱两两区分。结论 胆淤方可改善肝内炎症反应,具有广泛的降胆汁酸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管癌(CCA)和胰腺癌(PCC)胆管中胆汁酸组成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4例良性胆道疾病(BBD)患者、20例CCA患者和8例PCC患者,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采集患者的胆汁,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分析62例患者胆汁中的40种胆汁酸。结果 CCA患者胆汁中甘氨石胆酸(GLCA)、总非结合胆汁酸、总结合胆汁酸、甘氨结合胆汁酸、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牛磺脱氧胆酸(TDCA)、23-脱甲胆酸(23-NorCA)、次级胆汁酸、鹅去氧胆酸(CDCA)、总胆汁酸水平显著低于BBD患者,而PCC患者胆汁中牛磺胆酸(TCA)、初级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B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NorCA、TDCA、CDCA、次级胆汁酸、总胆汁酸可作为辅助诊断CCA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初级胆汁酸、TCA对PCC的辅助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多次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后胆汁酸代谢的变化。方法:招募10名健康受试者,收集受试者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前后的血清标本,分为给药前组(PD),第5次给药后组(FD)及第8次给药后组(ED),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LC-MS/MS)的方法,定量检测血清胆汁酸谱,并结合代谢组学的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研究多次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健康成人胆汁酸代谢谱的变化,检测各组肝功能生化指标,观察在给药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人血清的胆汁酸谱发生了变化,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甘氨胆酸(G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的浓度与给药前的基线相比显著升高(P<0.05),肝功能生化指标无明显的变化。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GCA,GCDCA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胆汁酸改变最敏感的指标。结论:GCA和GCDCA或可作为对乙酰氨基酚致早期肝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茵栀黄颗粒治疗小鼠胆汁淤积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8周龄C57BL/6小鼠给予含1%胆酸的饲料2周,构建小鼠胆汁淤积症模型,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0.1 g/kg)组以及茵栀黄颗粒(5、10、20 g/kg)组,各组分别ig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分别给予收集小鼠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肝功能相关指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胆汁酸成分;收集小鼠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RT-qPCR检测肝组织炎症因子和胆汁酸代谢关键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胆汁酸代谢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小鼠盲肠内容物,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V3~V4可变区进行扩增和测序,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茵栀黄颗粒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且能够显著改善小鼠肝组织损伤。与模型组相比,茵栀黄颗粒各剂量组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快速液相色谱联合质谱分析法对胆石症患者胆汁酸成分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联合质谱(HPLC-MS)测定血清中胆汁酸的方法。选取广东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胆石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对照组受试者为健康人群,试验组受试者为胆石症患者,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两种疾病。采集受试者血清样本,测定脂质代谢水平[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LDL)含量];应用HPLC-MS法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清胆汁酸中6种亚组分[牛磺胆酸(TCA)、甘氨胆酸(GCA)、牛磺鹅脱氧胆酸(TD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牛磺石胆酸(TLCA)]组成和含量的差别。结果 对照组受试者中检测出了4种亚组分、试验组受试者中检测出了6种亚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CA、GCA成分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A、GCA成分可能为胆石症疾病诊断的标志成分;试验组受试者中胆囊结石患者与胆管结石患者相比,GDCA成分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该成分可能为胆石症不同发病部位的诊断成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LDL脂质代谢指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作为胆石症疾病诊断的指标之一。结论 通过建立一种HPLC-MS测定血清中胆汁酸的方法,为胆石症患者的胆石形成机制提供理论的依据,充实其形成的理论原因;找出胆石症患者的预测或治疗的检测标志物,可减少胆石症患者的发病率,节省社会资源,促进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熊去氧胆酸(UDCA)为对比,研究法尼醇X受体(FXR)激动剂——鹅去氧胆酸(CDCA)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孕鼠血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及胎鼠预后的影响。方法建立ICP孕鼠模型,将孕17d的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ICP组、UDCA组和CDCA组。比色法检测用药前后各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酸(TBA)水平,光镜下观察孕鼠肝脏病理学变化,记录胎鼠身长、尾长、体重及死胎数。结果ICP组ALT、AST、ALP、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 3);与ICP组比较,UDCA组ALT、AST、ALP明显降低(P<0.008 3),但TBA无明显改善(P>0.008 3);CDCA组ALT、AST、ALP无明显改善(P>0.008 3),但TBA显著降低(P<0.008 3);2治疗组胎鼠的身长、尾长、体重及死亡率与ICP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08 3)。光镜下见ICP组肝细胞肿胀变性,肝血窦变窄,胆管扩张;UDCA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小叶结构正常;CDCA组小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结构正常。结论UDCA能改善ICP孕鼠肝功能指标,但不能有效降低血胆汁酸水平及胎鼠死亡率;CDCA能明显降低胆汁酸,促进胆汁酸代谢,但其安全性还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8.
凌玲  刘兆明  邵勇  王富兰 《中国药房》2011,(26):2438-2440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胆汁酸谱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ICP患者(孕期26-32周)接受UDCA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清中7种胆汁酸的变化。结果:UDCA治疗ICP患者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显著下降(P<0.05);ICP患者治疗前血清胆汁酸谱中,胆酸(CA)、甘氨胆酸(GCA)、牛磺胆酸(TCA)、牛磺石胆酸(TLCA)和石胆酸(LC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CP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清胆汁酸谱比较,UDCA显著升高,CA、GCA、TLCA和TCA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UDCA能显著地降低ICP患者的高胆汁酸水平,其中CA、GCA、TCA、TLCA水平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胆胺联合阿嗪米特对糖尿病小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以普通饲料饲养;模型对照组以高脂高糖饲料饲养;消胆胺组在高脂高糖饲料中添加消胆胺饲养;联合治疗组在高脂高糖饲料中添加消胆胺及阿嗪米特饲养。监测空腹血糖,饲养12周后,处死小鼠,胆汁酸检测试剂盒测定大便、肝脏、血液中胆汁酸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核受体法尼醇X受体基因(FXR)、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CYP7A1)、胆固醇27α羟化酶基因(CYP27A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YP7A1和CYP27A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消胆胺联合阿嗪米特协同治疗使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大便、血液、肝脏中胆汁酸浓度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胆汁酸代谢相关的FXR基因mRNA表达减少,CYP7A1基因mRNA表达增加,CYP7A1蛋白表达也显著增加,而CYP27A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消胆胺联合阿嗪米特可增强糖尿病小鼠胆汁酸合成,此过程与胆汁酸经典合成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片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ICR小鼠均分6组:空白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片(200、400、800 mg·kg-1)3个剂量组。采用50%的乙醇溶液连续灌胃小鼠6周的方法,构建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采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片灌胃治疗模型小鼠,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ALT、AST、ALP、TC、TG、LDL-c、HDL-c)、肝脏炎症(TNF-α、HMGB-1、IL-6)基因表达水平及肝脏脂滴空泡数,研究还原性谷胱甘肽片的保肝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肝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ALT、AST、ALP、TC、TG、LDL-c)、肝脏炎症(TNF-α、HMGB-1、IL-6)基因表达和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0.05),血清中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脂滴空泡数显著增加(P<0.01);还原型谷胱甘肽片(200、400、800 mg·kg-1)治疗后,模型动物肝脏指数血清(ALT、AST、ALP、TC、TG、LDL-c)、肝脏(TNF-α、HMGB-1、IL-6)基因表达和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中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肝脏细胞病理状态改善,脂滴空泡数显著减少(P<0.01、P <0.05)。结论:还原性谷胱甘肽片能够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肝脏炎症和减少脂滴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片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ICR小鼠均分6组:空白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片(200、400、800 mg·kg-1)3个剂量组。采用50%的乙醇溶液连续灌胃小鼠6周的方法,构建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采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片灌胃治疗模型小鼠,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ALT、AST、ALP、TC、TG、LDL-c、HDL-c)、肝脏炎症(TNF-α、HMGB-1、IL-6)基因表达水平及肝脏脂滴空泡数,研究还原性谷胱甘肽片的保肝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肝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ALT、AST、ALP、TC、TG、LDL-c)、肝脏炎症(TNF-α、HMGB-1、IL-6)基因表达和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0.05),血清中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脂滴空泡数显著增加(P<0.01);还原型谷胱甘肽片(200、400、800 mg·kg-1)治疗后,模型动物肝脏指数血清(ALT、AST、ALP、TC、TG、LDL-c)、肝脏(TNF-α、HMGB-1、IL-6)基因表达和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中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肝脏细胞病理状态改善,脂滴空泡数显著减少(P<0.01、P <0.05)。结论:还原性谷胱甘肽片能够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肝脏炎症和减少脂滴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多糖的急性毒性及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南五味子多糖的最大给药量(MLD),并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采用0.5% 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Cl4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及南五味子多糖高(1 388 mg·kg-1)、中(694 mg·kg-1)、低(347 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6 d,检测血清中AST和ALT水平,观察肝脏的损伤程度。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中对小鼠的一般行为、体质量变化及各脏器检查均未见异常,南五味子多糖毒性症状不显著;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南五味子多糖3个剂量组的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南五味子多糖高、中剂量组的AST水平显著降低(P<0.01),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肝脏组织损伤。结论:南五味子多糖无显著毒性,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饲料及药物进行3种不同的建模方式,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模型,比较3种模型的特点,为NAFLD药物筛选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昆明鼠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8只)、高脂饲料组(9只)、高糖高脂饲料组(9只)、高糖高脂饲料加氢化可的松组(9只)。实验4周后,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活动情况、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学等变化情况。结果 相比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体质量增高最显著,高糖高脂饲料组次之,高糖高脂饲料加氢化可的松组体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种模型肝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血糖、血三酰甘油水平增高,肝脏三酰甘油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模型小鼠肝脏病理切片染色均出现肝脏脂肪变性,其中高糖高脂饲料加氢化可的松组肝脏脂肪变性最严重,为最优建模方法。结论 不同处理方式都可制备NAFLD模型,但肝脏损伤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李赛玉  曲扬  万芙  张颖 《药学研究》2019,38(8):453-457
目的 探讨马齿苋对去卵巢小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雌性昆明小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灌胃给予马齿苋水提取物,连续7周。记录体重、子宫、脾脏与胸腺的重量以及股骨骨重与骨长,血清钙(Ca)、磷(P)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马齿苋水提物(WEPO)高剂量组显著抑制了卵巢切除手术(OVX)诱导的体重增加(P<0.05)、胸腺重量的增加(P<0.001)、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增加(P<0.05)及显著降低了卵巢切除手术小鼠肝脏中丙二醛的水平(P<0.01);马齿苋水提物低剂量组显著降低的卵巢切除手术小鼠血清钙的水平(P<0.05)及磷的水平(P<0.01),且马齿苋水提物低剂量组显著增加了卵巢切除手术小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P<0.01);马齿苋水提物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能增加卵巢切除手术小鼠子宫的重量(P<0.001)和骨长(P<0.05);马齿苋水提物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总胆固醇(TCHO)和骨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马齿苋水提物可缓解去卵巢小鼠骨量丢失,改善骨代谢,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岩黄连总碱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取C57BL/6小鼠7只设置为对照组,喂以正常饲料;造模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和高糖饮水(含20%果糖水),连续喂养10周;将造模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阳性药,200 mg/kg)组和岩黄连总碱低、高剂量(25、100 mg/kg)组,继续饲以高脂高糖饮食,连续ig给药5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取肝脏并拍照,测定小鼠肝脏质量,计算肝脏指数;应用血糖仪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BG)及口服糖耐量(OGTT);试剂盒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游离脂肪酸(NEFA)的水平;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油红O染色和Masson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中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p-AM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PI3K、蛋白激酶B (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显著升高;给药后小鼠体质量及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岩黄连总碱显著降低小鼠的FBG及OGTT水平(P<0.01);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及NEFA水平(P<0.01);显著改善小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纤维化;显著上调MAFLD小鼠肝组织p-AMPK、p-PI3K、p-Akt蛋白水平(P<0.01)。结论 岩黄连总碱对MAFLD发挥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AMPK/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野黄芩苷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的改善作用,并基于转录组学探讨潜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野黄芩苷低、高剂量(50、100 mg·kg-1)组,采用高脂饮食(HFD)饲喂16周诱导NAFLD大鼠模型,从第8周开始按分组对应ig给药,实验结束后测定体质量及肝脏指数;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油红O和Masson染色检查肝脏病理变化;采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肝脏基因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6周体质量、肝脏质量及肝脏指数明显增加(P<0.01);血清中ALT、AST、TC和TG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脏出现结构性损伤、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等病理改变,红色脂滴和蓝色胶原纤维明显变多。与模型组比较,野黄芩苷组大鼠16周体质量、肝脏质量及肝脏指数明显降低(P<0.05、0.01);肝损伤及血脂相关指标水平明显恢复(P<0.05、0.01);肝脏病理改变趋于正常,红色脂滴和蓝色胶原纤维减少。转录组学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模型组间有622个差异表达基因,模型组与野黄芩苷组间有579个差异表达基因,这其中有238个共有差异表达基因,并调控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松弛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钙、胰岛素抵抗和Hippo等信号通路。结论 野黄芩苷可能通过作用于肝脏238个基因,调控cGMP/PKG、PI3K/Akt、松弛素、AGE-RAGE、钙、胰岛素抵抗和Hippo等信号通路发挥对NAFLD大鼠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丁洁 《中国药师》2020,(11):2133-2137
摘要:目的:研究龙胆苦苷(GPS)对胆汁淤积大鼠的干预和调节作用,为GPS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熊去氧胆酸,100 mg·kg-1)、GPS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灌胃等体积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外,其余各组大鼠按相应剂量连续灌胃7 d,3次/d。在第5天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一次性灌胃α-荼基异硫氰酸盐(ANTI) 100 mg·kg-1建立胆汁淤积大鼠模型。造模后48 h检测大鼠胆汁流量变化;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含量;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及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PS能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促进胆汁排泄,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DBIL、TBA水平、MDA的含量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升高大鼠肝脏组织匀浆中SOD和GSH-Px的活性(P<0.05或P<0.01),各指标变化呈剂量依赖性。结论:GPS能够通过改善肝脏病理损伤及胆汁排泄量和降低血清酶的活性来治疗肝损伤,其保护机制与缓解体内氧化应激、降低炎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调节饮食-胆汁酸-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小鼠40只,分四组,每组10只,Ⅰ组采用普通饲料;Ⅱ组采用高脂饲料;Ⅲ组普通饲料,并给予头孢曲松钠。Ⅳ组高脂饲料,同时应用头孢曲松钠。喂养12周,采血化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ST)、胆汁酸(TBA)、脂联素、粪便胆汁酸水平,行肠道菌群培养比较,并测定肝匀浆组织血脂成分。根据Ⅳ组方式喂养小鼠32只,12周后均停用抗生素,给予普通饮食、无菌水,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四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B组给予熊去氧胆酸;C组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D组给予熊去氧胆酸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ABCD四组小鼠均饲养12周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Ⅱ、Ⅳ组小鼠,TG、ALT、AST、TBA、粪便胆汁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Ⅲ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B组ALT、AST、TBA,C组TG、ALT、AST、脂联素,D组TG、ALT、AST、TBA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D组粪便胆汁酸水平较A组有明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肝匀浆血脂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Ⅳ组肠道菌群失调明显,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下降明显,肠球菌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D组肠道菌群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胆汁酸水平可以改善肝脏脂质代谢及肝功能,促进肝脏恢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致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4只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青紫颗粒低(4.11 g·kg-1)、中(8.22 g·kg-1)、高剂量组(16.44 g·kg-1)、地塞米松组(0.63 mg·kg-1)、芦丁片组(12.54 mg·kg-1),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口服麦胶蛋白抗原法建立肾损伤小鼠模型。从第15周开始,各给药组灌胃给与相应药物,1次/d,连续3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蒸馏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单纯免疫球蛋白A(IgA)沉积,PAS染色法观察肾组织IgA1异常糖基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肾脏补体C3、C4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BUN、Cr、AOPPs、CIC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肾脏IgA、补体C4及TGF-β1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肾组织出现IgA1异常糖基化,病理损伤明显。青紫颗粒可降低麦胶蛋白所致肾损伤小鼠血清BUN、Cr、AOPPs、CIC水平(P<0.05或P<0.01),下调肾脏IgA、补体C4及TGF-β1表达(P<0.05或P<0.01),减轻IgA1异常糖基化及肾脏病理损伤。结论: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肾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AOPPs、CIC水平,下调IgA、补体C4及TGF-β1表达,减轻IgA1异常糖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9例NAFL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6例、对照组43例,试验组予以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予以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74.41%,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ALT、AST、GG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TC、TG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4.6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对NAFLD患者予以益生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能有效减轻疾病对患者肝脏的损害,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且用药较为安全,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较易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