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俊 《吉林医学》2015,(7):1380-138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大小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72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36例,分别单独用瑞舒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辛伐他汀组)治疗,另选择3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周期12个月。观察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大小变化以及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大小均显著减小(P<0.05),hs-CRP、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颈动脉IMT和斑块大小以及hs-CRP、TNF-α、IL-6表达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有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作用,但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辛伐他汀,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莉  张鸿举  丁少娟 《当代医学》2010,16(36):140-14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一日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TG、LDL-C、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稳心调脂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CHD)合并高脂血症(HL)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130例CHD合并HL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使用稳心调脂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IM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低于治疗前,研究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C、TG、LDLC低于治疗前,研究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肝肾功能、电解质明显异常。结论稳心调脂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有效治疗CHD合并HL患者,能改善症状,缩小颈动脉斑块,降低血脂,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改善高脂血症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脂血症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Qd,12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12周后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一3(Matrix metalloprtease-3,MMP-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TNF-α)检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及12周后的TC、TG、LDL-C、hs-CRP、MMP-3、TNF-α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12周后HDL-C升高(P<0.05)及颈动脉IMT变薄(P<0.05)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蕾  李辉  王丽 《疑难病杂志》2014,(6):579-58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石)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将13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64例,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及IMT、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G、LDL-C、HDL-C、TNF-α、IL-1、IL-6、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对照组TG、TC、TNF-α、IL-1、IL-6均下降(P<0.05),而LDL-C、HDL-C、IMT及斑块面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TG、TC、LDL-C、TNF-α、IL-1、IL-6均下降,IMT及斑块面积均缩小,HIDL-C升高(P<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TC、LDL-C及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6.
张晓玲 《吉林医学》2014,(20):4433-443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CRP水平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做为观察组,选择110例无颈动脉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脂、hs-CRP水平及颈动脉中层厚度(IMT),给予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20 mg/d,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IMT及血脂、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IMT、血清hs-CRP、TG、LDL及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TG、LDL、TC水平及IMT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CRP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可显著降低CRP及血脂水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脂、颈动脉斑块类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硬斑数量增加,软斑数量减少,IMT明显缩小,TC、TG、LDL-C、IL-6、TNF-α及hs-CRP均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4例(10.0%),对照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例(1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减轻免疫炎性反应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向玉梅  汪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677-1678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50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2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C)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LDL-C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大,观察组HDL-C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大,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同等剂量下,瑞舒伐他汀的调脂作用比阿托伐他汀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单纯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患者,TC、TG、LDL-C、HDL-C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hs-CRP、TNF-α、IL-6、MMP-9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提高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明显,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1):1041-104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116例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每组5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ACS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口服,每日1次;强化治疗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G、LDL-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IMT、F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MT显著降低(P<0.05),FMD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患者IMT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FMD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ACS能发挥调节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且强化治疗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在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双盲法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IMT、血清CRP水平、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IMT、CRP水平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观察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具有系统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缬沙坦组28例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d,联合用药组32例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d,瑞舒伐他汀10mg/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6个月分别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压。结果:缬沙坦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血压、脉压、血清TC、TG、LDL-C及hsCRP浓度均下降明显,颈动脉IMT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起到降低LDL-C及降低IM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noidproteinA,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6周,治疗前后检测血生化及SAA、hs-CRP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SAA、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较对照组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SAA和hs-CRP水平,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2):133-13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异常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睡前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观察组患者睡前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同时服用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水平均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能更好地逆转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缩小颈动脉IMT值、斑块总积分及斑块面积,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MFG-E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7月中牟县中医院收治的114例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s-CRP、MFG-E8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TG、TC、LDL-C、HDL-C及hs-CRP、MFG-E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TG、TC、LDL-C、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MFG-E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CHD合并高脂血症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提高MFG-E8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维吾尔族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3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40例维吾尔族高脂血症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生产)10mg,每晚1次,疗程28d,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用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仪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hs-CRP、肌酸激酶(CK),对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3周瑞伐他汀治疗后,TG、LDL-C、TG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以TG下降最为明显,HDL-C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AST。肌酸激酶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舒伐他汀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维吾尔族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而且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治疗对肝脏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动脉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56例,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56例,两组均给予降压、降血糖和抗血小板治疗,他汀组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每晚1次。观察治疗6个月后血糖、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脉搏波速度(PWV)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血糖、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上升,PWV下降(P<0.05)。他汀组治疗后血TC、TG和LD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DL-C上升(P<0.05),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PWV显著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动脉僵硬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氟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C、TG、LDL-C、HDL-C及hs-CR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可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病人血脂及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脂血症病人53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 5mg/次/晚,服药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病人治疗前后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患者经治疗后血脂水平指标下降,其中TC和LDL-C下降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37例 ,高血压30例,脑梗死 20例,各组中TC总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的下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 治疗前后患者IMT(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能够降低高脂血症病人血脂水平,6个月内对TC总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最明显,且对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等病人均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伊莹  潘庆丽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3008-30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AMI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干预,对照组接受PCI治疗,观察组以瑞舒伐他汀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C、TG、LDL-C水平较低(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PCI可改善AMI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