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筋膜松解的行针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颈源性耳鸣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手法行针,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针刺。以五天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PQ、TEQ量表评分及TCD异常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PQ和TE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PQ和TEQ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TCD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峰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80%(24/30),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愈显率30%(9/30),有效率76.67%(23/3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基于筋膜学激痛点理论以筋膜松解的行针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筋膜松解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1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耳鼻咽喉科、黑龙江省医院全科医疗科及老年神经内科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筋膜松解针法结合常规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1次/d, 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耳鸣评价量表(TEQ)、焦虑量表(S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TCD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峰值,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HI、TEQ、SAS和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HI、TEQ、SAS和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D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峰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80%(24/30),总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愈显率30%(9/30),总有效率76.67%(2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颈夹脊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耳周穴位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百分比、耳鸣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PQ百分比及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NPQ百分比及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颈夹脊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纳入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纯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刺结合运动治疗,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VAS评分、ODI评分、疗效及随访。结果:治疗2疗程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疗效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运用手法结合运动针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及龙氏治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32例。对照1组采用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对照2组采用龙氏治脊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及龙氏治脊手法治疗。3组每周治疗3次,3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VAS)评分、颈痛量表评分(NPQ)、临床症状体征等来评估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1组为78.1%,对照2组为81.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的VAS及NP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1、2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及龙氏治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刃针治疗或者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与电针疏波治疗颈源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临床选取的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选取双侧颈夹脊、患侧翳风穴、听宫穴、率谷穴、听会穴常规针刺,中途捻针。治疗组采取与对照组同样的穴位由同一位医师进行相同手法针刺,针刺后采用电针疏波,连接颈夹脊、听宫穴和听会穴、翳风穴和率谷穴不通电。两组每次治疗均为30 min,每日一次,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TSIS)评分、采用TCD检测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构两组各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SI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治疗后的TS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VA和BA的血流速度在治疗后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两组治疗后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25/30),且两组的疗效分级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针刺和电针疏波治疗颈源性耳鸣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电针疏波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7.
熊林波  艾海波  梁元  白洁 《山东中医杂志》2021,40(11):1235-1239
目的:探讨筋膜手法松解联合动态关节松动术在颈源性头痛中的治疗应用和价值。方法:共纳入12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筋膜手法松解联合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OA)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评估治疗前后疼痛缓解、颈椎功能和总体健康情况。结果:在疼痛缓解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颈椎功能JOA评分,观察组治疗后运动评分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颈椎功能改善疗效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SF-36评分,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和社会功能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精力、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膜手法松解联合动态关节松动术可有效治疗颈源性头痛、改善症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MPQ)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4.4%和77.8%,对照组分别为80.6%和30.6%。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PQ量表各项评分(PRI、PPI及VAS)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PQ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是一种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观察基于《黄帝内针》理论指导的针刺联合颈部松解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E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颈部松解手法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基于《黄帝内针》理论指导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RS)、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及颈椎关节活动度(ROM),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32/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疼痛NRS、头痛频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头痛持续时间均缩短(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疼痛NRS、头痛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颈椎ROM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黄帝内针》理论指导的针刺疗法联合颈部松解手法能够明显减轻CEH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针刀筋膜松解结合拔罐放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拔罐放血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筋膜松解结合拔罐放血治疗,每7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为93.33%。结论:小针刀筋膜松解结合拔罐放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短刺法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短刺法针刺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后观察头痛视觉模拟评分值变化。[结果]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0例,愈显率为90.0%;对照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72.5%,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刺法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较常规针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刮痧结合皮肤针叩刺、拔罐治疗与传统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先在病变部位刮痧,然后以皮肤针叩刺,再拔火罐;对照组取阿是穴为主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0%;对照组愈显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结合皮肤针叩刺拔罐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针刀定点松解枕下肌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定点松解枕下肌群治疗,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2组组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小针刀定点松解枕下肌群治疗枕下肌肌筋膜疼痛症可明显改善椎动脉颈椎病的眩晕和头痛等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督调神针刺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督调神针刺法治疗,1周治疗3次,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颈痛量表(NPQ)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为74.19%,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NPQ、PSQI、HAMA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温督调神针刺法治疗颈源性失眠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颈部症状,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结合筋膜松解手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以口服巴氯芬片结合常规中风后康复训练为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施以针刺督脉穴位为主的针刺治疗联合筋膜松解手法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M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上肢痉挛程度、上肢功能及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根据MAS分级结果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两组血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S分级、FMA-UE及MBI评分、血清GAB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4周后对照组除MBI评分无明显改善外(P>0.05),FMA评分、MAS分级及血清GABA水平均有改善(P<0.05,P<0.01),而观察组MAS分级、FMA-UE评分、MBI评分及血清GA...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刀松解寰枕筋膜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佛山市健翔医院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次/周针灸、局部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1次/周的针刀松解寰枕筋膜治疗,均治疗3周。依照《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评分变化、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的含量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统计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眩晕症状缓解时间及生命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眩晕有效缓解时间明显缩短,眩晕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的平均血流、收缩期血流、舒张期血流速度、血清中NO及EDHF水平明显上升,血管搏动指数显著下降(P<0.05);生命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刀松解寰枕筋膜能够通过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有效治疗患者的颈源性眩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用针刀松解颈项部激痛点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NR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频率、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头痛程度NRS评分明显下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头痛频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头痛程度NRS评分、持续时间和头痛频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颈源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颈夹脊穴及耳周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妮  袁海光 《陕西中医》2012,(9):1212-1213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结合超短波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确诊颈源性头痛72例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结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结果:对照组的愈显率39%,治疗组愈显率83%。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推结合超短波治疗颈源性头痛比常规治疗的手法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拔罐联合针刺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针刺组给予激痛点针刺加TDP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肌肉紧张带位置,在肌筋膜线上密集拔罐,同时针刺。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共治疗5次。以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为观察指标,进行疼痛评定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定,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1个月后的评分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29/30),高于针刺组的83.3%(25/30),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针刺组的疗效减退,总有效率为40.0%(12/30),而观察组总有效率90.0%(27/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评分有所上升,但观察组的评分较针刺组低(P0.05)。结论:针刺激痛点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联合肌筋膜线拔罐可有更好的远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