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尚无特效药应用于临床。乌司他丁(ulinastatin)在抗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其还具有抗氧化应激、抗凝、免疫调节作用,可能对于降低COVID-19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主要结合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及其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肺损伤等COVID-19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论述其应用于COVID-19的可行性,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近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常合并肝损伤,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为了解COVID-19患者出现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本文通过检索COVID-19患者肝损伤的最新文献,发现COVID-19患者的肝损伤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可能与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攻击、COVID-19引起的炎症综合征、患者的基础肝脏疾病及治疗药物导致的肝损伤有关。治疗上应根据COVID-19患者肝损伤的严重程度调整其药物治疗方案,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依据最新的肝病指南选择合适的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对胸腺肽类药物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及临床试验注册网站,汇总分析胸腺肽治疗COVID-19的相关文献及临床试验。通过AMSTAR 2量表和GRADE分级系统分别对纳入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方法学和证据质量等级评价。结果目前并无相关指南对胸腺肽类药物用于COVID-19做出明确推荐。最新发布的诊疗方案中仅有《2022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中提到胸腺肽用于COVID-19的免疫增强治疗,其他均未提及。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显示胸腺肽治疗COVID-19并没有改善临床结局。胸腺肽在COVID-19患者中的安全性未知,可能存在更高的用药风险。结论胸腺肽类药物用于治疗COVID-19的有效性尚缺乏明确的证据支持,不推荐胸腺肽用于COVID-19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坚持医药协同,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临床救治工作,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和指导,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改善临床救治效果。为更好地发挥药学服务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特组织临床和药学专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的诊疗方案和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各地COVID-19患者的救治经验,制定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本共识详细阐述COVID-19临床救治的九类用药,内容涵盖药物治疗作用、遴选原则、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期为COVID-19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策略.近年来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是降低COVID-19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本文对维生素D在降低COVID-19感染风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机制,保障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结合COVID-19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AKI的常见病因,分析可能的发病机制,并归纳依据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用药调整。结果COVID-19重症患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伴有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脓毒症相关。应加强治疗相关的抗病毒药物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结论尽早识别并纠正肾功能损伤的可逆病因,加强抗病毒药物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助于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全球暴发以来,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COVID-19除诱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外,还存在影响其他系统和器官的可能性。甲状腺作为自身免疫应答易受攻击的内分泌器官,国外可见若干关于COVID-19诱发甲状腺疾病的报道,国内相关报道极少。该研究报道了4例COVID-19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病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为临床医生实际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理特征,探讨"痰栓"的本质、黏液溶解剂治疗的可行性及其药物选择。方法综述COVID-19病理特征等相关文献,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总结出COVID-19黏液溶解剂治疗方法。结果"痰栓"并不是脓痰;"痰栓"中的黏液成分中,均含有大量的酸性黏蛋白。黏液溶解剂氨溴索盐酸盐与乙酰半胱氨酸对COVID-19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结论对COVID-19病人应常规使用黏液溶解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筛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药物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及各地COVID-19诊疗方案中收集并归纳出可能有效的西药和中药,分析其在疾病各阶段的使用。结果与结论治疗COVID-19可能有效的西药是靶向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激素药物,以及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药物等,可能有效的中药是抗病毒中药构成的中成药和中药方剂。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疫情。因此针对COVID-19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尚没有针对COVID-19的特效药物或疫苗。引起COVID-19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和2003年在中国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都属于冠状病毒,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药物治疗4个方面对2次疫情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详细对比了2次疫情的治疗方案,并整理出当前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以及一些具有临床治疗前景的药物,以方便临床医疗团队能够借鉴SARS治疗的经验和教训,顺利开展COVID-19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治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复杂多变的病情需要医生、护理人员和药师等多方协作。本文从药学服务的角度,分析疫情防治过程中的药学切入点,明确临床药师可从药学监护规范制定、处方和医嘱审核、防控COVID-19的远程药学服务、院内COVID-19患者的药学监护以及COVID-19应急科普等方面开展工作。临床药学服务作为疫情防控中的重要环节,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控制并发症为主。国家卫健委和多个省的诊疗方案中推荐藿香正气用于COVID-19医学观察期乏力伴胃肠不适或临床治疗期"湿邪、寒湿、疫毒"相关中医证型的治疗。藿香正气为常用的祛湿剂,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要从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综述了藿香正气的抗病毒、抗炎和改善相关症状等的研究进展,并尝试探讨了藿香正气用于防治COVID-19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藿香正气防治COVID-19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征,总结临床药物治疗经验。方法根据病历资料分析1例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药物治疗信息。结果该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乏力等,指氧饱和度、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胸部影像学异常,在无创呼吸机通气支持基础上,采用抗病毒、抗炎、改善呼吸功能等药物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重型COVID-19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快,可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制订基本治疗措施,同时根据临床症状变化进行个体化药物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实践与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型COVID-19治疗过程,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制订磷酸氯喹抗病毒治疗方案,找出失眠的原因。结果与结论磷酸氯喹治疗COVID-19可能有效,但具有神经系统毒性,可致严重失眠,与莫西沙星合用会增加该类风险。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呼吸系统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继SARS、MERS病毒后发现的一种高传染性新型病毒,可引起重症呼吸道疾病及其他并发症。临床上暂无特效药物开展治疗。通过结合近期相关研究与报道对中医理论学说、中药方剂、药膳预防、地区诊治特色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注意事项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冠肺炎的临床用药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摘要:肺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受累器官。有文献报道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受累。本文报告1例天津市海河医 院收治的无癫痫既往史但在病程中出现颞叶癫痫发作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并对可能原因 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结合相关文献、现有诊疗方案及共识中的新冠肺炎治疗药物,梳理新冠肺炎老年患者治疗中的药学监护要点。结果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应严格把握老年患者的适应证,规避不良药物相互作用,预防不良反应,个体化确定及调整剂量,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应激性疾病的发生。结论应开展规范的临床药学监护,从而有助于改善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肺咳颗粒联合环酯红霉素治疗急性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彭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就诊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2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8例。对照组口服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10~15 mg/kg,1次/1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儿肺咳颗粒,1岁以下患儿2 g/次、1~4岁患儿3 g/次、5~8岁6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和IL-13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5.93%和93.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10和IL-1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咳颗粒联合环酯红霉素治疗急性小儿支气管炎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改善炎症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