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 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AML患者的CT(n=10)、CTA(n=2)、MRI(n=7)、MRA(n=1)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肝内单发病灶14例,多发1例。10例CT检查平扫均呈低密度。7例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病灶内T1WI、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为低信号,3例反相位T1WI肿瘤内信号较同相位降低;T2WI呈环形高信号假包膜4例。CT、MRI表现为"中心明显强化血管征"的患者为7、3例,表现为"快进慢出"、"延迟强化"、"快进快出"的患者数分别为6、2、2例,1、6、0例。2例CTA、1例MRA均表现为动脉供血、肝静脉或肝静脉分支引流入下腔静脉。结论 肝脏EAML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CT和MRI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 对7例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脊柱GCTTS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CTTS位于颈椎5例,胸椎2例。CT表现为寰枢外侧关节(n=3)、C6~7左侧小关节(n=1)、C5椎体及右侧附件(n=1)、胸椎椎体(n=2)呈溶骨性骨破坏;肿瘤压迫、侵蚀性邻近骨质,骨破坏区周围可见硬化边(n=5)。MR示肿瘤呈分叶状,T2WI呈低信号5例,中等信号1例(位于T11),混杂信号1例;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程度或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脊柱GCTTS以小滑膜关节多见,对邻近骨质压迫侵蚀,周围硬化边较多见;T2WI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以良性多见,若肿瘤内部囊变坏死明显,应警惕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多层菊形样胚胎性肿瘤(ETMR)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ETMR患儿的MRI(n=8)和CT(n=6)资料,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MRI中,8例ETMR最大径32~96 mm,边缘清晰,5例位于幕上、3例位于幕下;幕上ETMR均为巨大囊实性肿块,幕下ETMR体积较小,均未见瘤周水肿。6例ETMR为囊实性,囊性部分呈低T1WI、高T2WI信号且均位于肿瘤边缘,增强后5例实性部分轻度局灶性不均匀强化、1例未见明显强化;其中5例见瘤内出血,5例瘤内见流空血管影,3例侵犯邻近硬脑膜。2例ETMR为实性,增强扫描可见局灶性结节状不均匀强化,且强化部分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上的低信号区对应;其中1例胆碱(Cho)/肌酸(Cr)升高,N-乙酰天冬氨酸(NAA)降低。弥散加权成像(DWI)中,8例ETMR均显示弥散受限。6例接受CT扫描的患儿中,4例见条片状或点状钙化,与MRI低信号区对应。结论 ETMR多为幕上较大囊实性肿块,边缘清楚,囊变常位于肿瘤边缘,可见特征性血管流空影,常伴瘤内出血,可见钙化,无瘤周水肿,DWI明显弥散受限;增强后实性部分轻度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后肝硬化结节MRI特征及其在纵向随访中的影像学变化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CHB后肝硬化患者2次以上腹部MRI,根据首次MRI诊断结果分为肝再生结节(HRN)组(n=68)及肝细胞异型增生结节(HDN)组(n=12),分析其特征改变及进展为肝细胞癌(HCC)情况。结果 2组患者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RN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0.5个月,恶变率32.35%(22/68);HDN组中位随访时间39.0个月,恶变率为16.67%(2/12)。首次MR显示HRN组67例T1WI呈等信号、1例呈高信号,T2WI、DWI、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均呈等信号;HDN组T1WI 9例呈等信号、3例呈高信号,T2WI显示10例呈等信号、2例呈高信号;DWI均呈等信号;动脉期4例呈等信号,8例呈高信号,延迟期10例呈等信号,2例呈低信号。随访结束时24例恶变,T1WI示21例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T2WI、DWI均呈高信号,增强MR动脉期20例呈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延迟期23例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结论 肝硬化结节转归具有多样性,增强MR动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T2WI及DWI信号逐渐增高可提示其恶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癌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癌患者的MRI (n=15)、DWI (n=10)及DCE (n=5)资料。7例患者在接受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复查DWI。结果 抗感染治疗前,15例患者前列腺中央带或外周带显示为弥漫性低信号,中央带及外周带分界显示不清,包膜模糊;10例患者的DWI图像可见明显高信号,ADC图可见明显低信号;5例接受动态增强患者显示为典型的流出型曲线。7例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者除T2WI水肿表现消失,外周带弥漫性低信号区范围缩小外,DWI和ADC图的相应区域仍可见高信号和低信号。结论 MRI常见的局灶性或弥漫性低信号并不具有特征性,水肿的存在是急性炎症的特异表现;DWI影像学特点未因前列腺炎的治愈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上可能较动态增强更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7例硬膜外脊膜瘤位于颈椎管,1例位于胸椎管,累及2~4个椎体节段;8例病灶均呈扁平形、以增厚的硬膜为基底,伴硬膜外肿块形成;5例肿瘤经椎间孔向硬膜外延伸、相应水平椎间孔扩大;椎管均均匀变窄,1例伴脊髓水肿,1例伴脊髓变性。CT显示病灶呈等密度,6例硬膜可见条片状钙化。MRI显示病灶于轴位图像上均呈半环形,包绕脊髓,T1WI上呈等(n=5)或低(n=3)信号,T2WI上呈等(n=3)或低信号(n=5);增强后呈中等(n=2)或明显(n=6)强化,其中7例强化均匀,1例不均匀。结论 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好发于颈椎管,可累及多个椎体节段,以硬膜增厚、钙化并硬膜外肿块形成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脏EHE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肿瘤分布、大小、形状、边界、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等,探讨其MRI特征,并测量病变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的ADC值。结果 18例EHE均为多发病灶,其中结节型10例,融合型8例。病变于平扫T1WI均呈低信号,16例T2WI呈"靶征"(边缘稍高信号伴中央更高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DWI均呈高信号,病灶ADC值为(1.58±0.25)×10-3 mm2/s,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ADC值[(1.34±0.12)×10-3 mm2/s,t=4.014,P=0.001]。增强扫描10例结节型中7例呈环形渐进性向心强化,其中3例见"双环征",3例呈持续环形强化;8例融合型中,7例呈云絮状渐进性强化,1例呈环形渐进性向心强化。16例病灶内见血管穿行,13例血管止于病灶边缘或病灶内,15例伴肝包膜回缩。结论 肝脏EHE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瘤3.0T MRI征象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3.0T MRI对子宫平滑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6例子宫平滑肌瘤与25例子宫腺肌瘤患者的3.0T MRI特征。 结果 肌壁间子宫平滑肌瘤26例, 共36个病灶,边界清晰,T2WI及T1WI显示均匀低信号32个; 4个肌瘤变性,T2WI信号不均匀;11例增强扫描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1例DWI呈等、低信号。子宫腺肌瘤25例,共28个病灶,呈T2WI低信号、T1WI等信号,边界不清。所有肿块内见到斑点状长T2信号;6例行增强扫描见病灶均匀强化,内散在点状低信号;6例行DWI示病灶呈低信号,内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结论 3.0T MRI对于精确鉴别子宫腺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瘤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常规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良、恶性周围神经鞘肿瘤(PNST)。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经病理证实的PNST患者 MRI资料,比较恶性PNST(MPNST,n=31)与良性PNST(BPNST,n=88)病灶直径、MRI表现及DWI所示实性部分表观弥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以病灶实性部分ADC鉴别诊断良、恶性PNST的价值。结果 MPNST病灶直径大于BPNST,T1WI、T2WI信号不均、形状不规则、瘤内出血及囊变、边缘不清、瘤周水肿及骨破坏占比均高于BPNST(P均<0.05),而脂肪分裂征、脂肪环征、靶征及骨重塑占比低于BPNST(P均<0.05)。共于12例MPNST及27例BPNST测得病灶内实性部分ADC,MPNST最小ADC及平均ADC均低于BPNST(P均<0.05)。以最小ADC 1.27×10-3 mm2/s、平均ADC 1.38×10-3 mm2/s为阈值鉴别良、恶性PNS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5、0.755。结论 良、恶性PNST常规MRI及DWI表现存在差异;病灶直径、形状、信号、实性部分ADC及瘤周改变等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4种脾良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种脾良性肿瘤的CT表现,包括血管瘤18例、淋巴管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9例及错构瘤1例,观察4种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 脾血管瘤均为实性病灶,11例单发,7例多发;增强扫描16例表现为渐进性强化。脾淋巴管瘤均为囊性病变,增强扫描无强化。脾血管淋巴管瘤可见实性、囊性、囊实性或混合性病灶,以实性多见(n=9),常见多发病灶(n=15);增强扫描实性病灶或病灶中的实性成分轻度强化,囊性病灶或病灶中的囊性成分无强化。错构瘤呈低密度肿块,强化方式与血管瘤类似。结论 4肿脾良性肿瘤的CT表现均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包括12例良性、1例恶性病变;13例均接受平扫、2例接受增强CT扫描;10例接受平扫、6例接受平扫及增强MR扫描;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CT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n=11)或稍低密度(n=2),5个病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8例累及鼻腔及鼻窦,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吸收,5例局限于鼻腔内;增强CT显示2个病灶(2/2)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0例平扫MRI显示病灶信号不均匀,8个呈等T1WI、T2WI信号,2个呈低T1WI及稍高T2WI信号;9个病灶内见混杂斑片状低T1WI、高T2WI信号,其中5个内见斑点状、条状T1WI及低T2WI信号,6个病灶边缘见不连续T2WI低信号;增强MRI显示6个病灶(6/6)均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散在异常信号区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个病灶边缘轻度强化、1个明显强化、1个未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MRI表现则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儿童颅内占位伴中枢性性早熟(CPP)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占位伴CPP患儿,包括下丘脑错构瘤(HH)4例、鞍上蛛网膜囊肿 2例、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及鞍上颅咽管瘤各1例;观察其平扫、增强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动脉自旋标记(ASL)及MR波谱(MRS)表现。结果 4例HH表现为下丘脑区结节或肿块,其中3例呈T1WI、T2WI等信号,增强后均未见强化;1例较大病灶偏左侧呈不规则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增强后为无强化低信号区;4例DWI均呈等信号;3例接受ASL检查,均表现为等或低灌注;2例接受MRS检查,均见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降低。2例鞍上蛛网膜囊肿表现为鞍上池区囊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伴幕上脑积水。1例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表现为松果体区混杂信号肿块伴脑积水,增强后不均匀强化,DWI呈等或高信号,ASL呈等或高灌注。1例鞍上颅咽管瘤表现为鞍上肿块T1WI及T2WI呈稍高信号,囊壁见等信号结节,增强后囊壁及结节均明显强化;DWI呈低信号、ASL呈低灌注。结论 儿童颅内占位伴CPP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输卵管原发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输卵管原发HGSC,观察其MRI表现。结果 24例HGSC中,MRI显示20例(20/24,83.33%)输卵管和/或卵巢肿块、12例腹膜增厚和腹膜饼状改变、9例腹膜结节、22例(22/24,91.67%)盆腔(n=12)或腹盆腔(n=10)积液及12例(12/24,50.00%)淋巴结肿大;4例仅见腹膜广泛增厚及腹膜结节(4/24,16.67%)而未见输卵管和/或卵巢肿块。MRI共检出23个肿块输卵管和/或卵巢肿块,包括单侧病变17例(5例右侧、12例左侧)、双侧病变3例,肿块最大径(7.11±3.68) cm,其中17个呈长条形或管形、4个形态不规则、2个呈圆形或椭圆形;12个为囊实性,8个为实性,3个呈囊性;囊性成分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成分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均表现为弥散受限;增强后肿块实性成分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9个肿块边缘见连续、14个见不连续窄带样强化。结论 输卵管原发HGS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内脱髓鞘性假瘤(DPT)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或病理学证实的DPT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并与其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5例中共检出20个病灶,呈单发(12例)或多发(3例)肿块样病变。19个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其中8个病灶中心可见囊变、坏死区。DWI像上12个病灶呈不均匀高或略高信号。16个病灶呈不同形态明显强化,4个病灶未见强化。3个病灶呈闭环状强化,6个呈典型开环状强化,5个呈“爆裂样”强化,2个呈垂直于侧脑室的“火焰状”强化。结论 DPT的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相似,但仍具一定特征性,如“开环状”、“爆裂样”或“火焰状”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 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EHE患者,均接受病灶部位MR平扫,其中21例接受增强MR扫描,观察其MRI表现。结果 23例中,骨EHE 8例,肝脏EHE 8例,皮肤或肌肉软组织EHE 3例,颅内EHE 2例,鼻腔、心血管EHE各1例;15例为单发病灶,8例见多发(3~36个)病灶。平扫T1WI中,20例病灶呈低信号、2例呈等信号、1例呈混杂信号;T2WI中,18例呈混杂信号、3例呈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22例接受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其中20例病灶呈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21例接受增强扫描,12例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EHE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观察MR脂肪抑制(FS)-T2WI (FS-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增强MRI鉴别乳腺黏液癌(MBC)与乳腺黏液样纤维腺瘤(MF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MBC (MBC组)与22例乳腺MFA (MFA组),比较组间FS-T2WI信号强度(SI)指数、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等MRI表现差异。针对FS-T2WI联合DWI及增强MRI参数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回归方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2种回归方程鉴别MBC与乳腺MFA的效能。结果 组间FS-T2WI信号SI指数(Z=3.780,P<0.001)、DWI-ADC (t=4.230,P<0.001)、强化均匀与否(P=0.006)、早期强化方式(P<0.001)、强化填充方式(P<0.001)及TIC类型(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延迟期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基于FS-T2WI联合DWI参数建立回归方程如下:Logit (P)=-10.434+0.003×ADC+0.748×FS-T2WI SI指数;基于增强MRI参数建立回归方程Logit (P)=31.666+0.287×强化均匀与否-18.319×早期强化方式+19.945×强化填充方式-36.591×延迟期强化方式+20.225×TIC类型。上述2个回归方程鉴别MBC与乳腺MFA的AUC (Z=1.890,P=0.059)、敏感度(χ2=1.050,P=0.305)、特异度(χ2=1.100,P=0.294)和准确率(χ2=0.660,P=0.4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S-T2WI联合DWI可鉴别诊断MBC与乳腺MFA,其诊断效能与增强MRI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CT及MRI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DFSP的影像资料(11例接受CT检查,5例接受MR检查),分析肿瘤的形态、CT及MRI特征。结果 DFSP多发于躯干及头颈部皮肤,呈不同程度隆起于皮肤表面,部分悬吊于皮外。16例中,结节肿块型12例、弥漫型4例。CT上肿块呈与肌肉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实性占位,MRI上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肿瘤血供较丰富,增强扫描多呈渐进性中度至明显强化。病灶内征象包括"悬吊征"2例,"皮肤尾征" 6例, "筋膜尾征" 1例,"脂肪尾征"4例。结论 DFSP多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结节肿块型或弥漫生长型实性病变,不同形态其征象不同,但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粒细胞肉瘤(G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G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1例接受CT检查,其中4例接受增强扫描;9例接受MR平扫,其中7例接受动态增强扫描;6例接受超声检查;4例接受FDG PET/CT检查。结果 27例GS中,14例为白血病性GS,5例孤立性GS,8例未知分型;15例多发,12例单发,共计40个病灶,其中软组织GS 13个,淋巴结GS 12个,胸腹膜及胃肠道GS 5个,生殖系统GS 4个,中枢神经系统GS 3个,骨及骨膜GS 3个。40个病灶中,29个形态不规则,27个边界不清;CT扫描11例,呈等或略低密度,病灶中心CT值均较外周稍低,4例增强后均明显强化;MR扫描9例,DWI显示均明显弥散受限,8例呈等T1等T2信号,T2WI上病灶中心信号强度较外周稍低,7例动态增强中6例呈速升缓降型。PET/CT检查4例,病灶均代谢活跃,2例见全身骨髓弥漫性代谢活跃;超声检查6例,均呈低回声,2例可见血流信号。结论 G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做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