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DWI鉴别乳腺良恶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基于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rs-EPI)技术的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20例,分别行基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技术的DWI和rs-EPI DWI,比较两种采集方法及不同病变组织间ADC值差异,绘制ROC曲线,比较两种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效能。结果 ss-EPI DWI和rs-EPI DWI中正常腺体组织、良性病灶及恶性病灶ADC均值分别为(1.89±0.15)×10-3 mm2/s、(1.36±0.26)×10-3 mm2/s、(1.10±0.27)×10-3 mm2/s和(1.89±0.16)×10-3 mm2/s、(1.41±0.23)×10-3 mm2/s、(0.96±0.25)×10-3 mm2/s。相同方法不同组织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所获得各组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s-EPI DWI中以1.25×10-3 mm2/s、rs-EPI DWI中以1.20×10-3 mm2/s为ADC诊断乳腺恶性病变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0%、69%、0.775和90%、84%、0.925。结论 与ss-EPI DWI相比,rs-EPI DWI可提高鉴别乳腺良恶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DWI及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舌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75例经病理确诊的舌部病变患者行DWI和动态增强MRI。测量并比较舌良恶性病变病灶ADC值,绘制ROC曲线分析ADC值诊断舌恶性肿瘤效能;比较舌良恶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型差异。结果 舌恶性病变的ADC值[(1.12±0.21)×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变[(1.84±0.47)×10-3mm2/s,P<0.001);以ADC值1.30×10-3mm2/s为阈值,诊断舌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70%、93.75%和92.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良性病变(除外8例囊肿)中19例(19/24,79.17%)TIC为Ⅲ型,5例(5/24,20.83%)为Ⅱ型;恶性病变中39例(39/43,90.70%)TIC为Ⅰ型,4例(4/43,9.30%)为Ⅱ型。结论 舌良恶性病变DWI和动态增强MRI具有不同特征,ADC值和TIC曲线有助于鉴别诊断两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读出方向分段采样(RESOLVE)DWI对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20例舌部病变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MR检查及RESOLVE DWI。测量病变的ADC值,比较舌良恶性病变间ADC值的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舌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120例舌部病变均单发,其中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64例。良性病变ADC值为(1.81±0.45)×10-3 mm2/s,恶性病变为(1.02±0.24)×10-3 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1,P<0.001)。以ADC值诊断舌部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AUC为0.976(P<0.001),以ADC值=1.25×10-3 mm2/s为临界值,诊断舌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4.64%(53/56),特异度为93.75%(60/64)。结论 RESOLVE DWI鉴别诊断舌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90例腮腺肿瘤患者共94个病灶,其中良性75个、恶性19个。对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WI和DCE-MRI检查,分析各病灶的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绘制ROC曲线,比较ADC值、TIC及两者联合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肿瘤的ADC值[(1.02±0.25)×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的ADC值[(1.38±0.44)×10-3 mm2/s;t=5.170,P<0.001]。将表现为A型(流入型)、B型(廓清型)和D型(平坦型)曲线判为良性肿瘤、C型(平台型)曲线判为恶性肿瘤时,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为0.62,特异度为0.92;C型曲线患者中,以ADC<1.36×10-3 mm2/s诊断恶性肿瘤时,敏感度为0.92,特异度为0.95。结论 良恶性腮腺肿瘤间ADC值存在重叠,鉴别诊断时不应单纯依赖DWI;TIC表现为A、B、D型多提示良性肿瘤,C型常提示恶性肿瘤;TIC曲线为C型时,联合ADC值可明显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DWI联合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DWI联合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共44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MRI和DWI资料。DWI中测量ADC值,绘制ROC曲线,获得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腮腺腺淋巴瘤与恶性肿瘤ADC阈值;动态增强MRI中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计算单独ADC和TIC及二者联合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腮腺恶性肿瘤ADC值分别为(1.41±0.06)×10-3 mm2/s、(0.75±0.05)×10-3 mm2/s和(1.01±0.05)×10-3 mm2/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鉴别诊断多形性腺瘤与腮腺恶性肿瘤的ADC阈值为1.12×10-3 mm2/s,鉴别诊断腺淋巴瘤与腮腺恶性肿瘤的ADC阈值为0.70×10-3 mm2/s;ADC、TIC及二者联合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61.54%(8/13)、76.92%(10/13)、84.62%(11/13),特异度分别为64.52%(20/31)、83.87%(26/31)、90.32%(28/31),准确率分别为63.63%(28/44)、81.81%(36/44)、88.64%(39/44)。结论 DWI联合动态增强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效能较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 DWI鉴别诊断鼻腔、鼻窦实性肿块的适宜b值。方法 对61例鼻腔、鼻窦肿块患者术前行常规MR及DWI扫描,选取b值为500、1000 s/mm2,测量病变实性部位ROI的ADC值,将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比较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差异。分别在两种b值下以鼻腔、鼻窦良恶性肿块的ADC值作为临界点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z),确定诊断阈值,评价诊断效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b=500 s/mm2时,21例恶性肿块和40例良性肿块的平均ADC值为(1.07±0.32)×10-3 mm2/s、(1.90±0.62)×10-3 mm2/s(P<0.001),Az为0.929,以ADC值=1.31×10-3 mm2/s作为预测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5.0%,准确率为91.8%。b=1000 s/mm2时,21例恶性肿块和40例良性肿块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6±0.25)×10-3 mm2/s、(1.55±0.41)×10-3 mm2/s(P<0.001),Az为0.963,以ADC值=1.10×10-3 mm2/s作为预测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7.5%,准确率为93.4%。两组b值的Az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500 s/mm2时的图像信噪比明显高于b=1000 s/mm2的信噪比。结论 b=500 s/mm2时在保证更好图像质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更适宜鼻腔、鼻窦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鉴别诊断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病理证实、并接受DWI及DCE-MRI检查的60例Ⅰa期子宫内膜癌和3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资料。分析并比较病变的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达峰时间(TTP)、最大增强对比率(MCER)、90 s与60 s增强对比率差(ER90 s-60 s)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评价DWI和DCE-MRI鉴别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效能。结果 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ADC[(0.76±0.17)×10-3 mm2/s vs(1.33±0.20)×10-3 mm2/s]、rADC(0.58±0.07 vs 1.02±0.13)、TTP[(76.47±13.37)s vs(101.86±14.62)s]、MCER[(119.48±42.51)% vs(178.32±88.24)%]、ER90 s-60 s[(7.12±14.15)% vs(44.67±27.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鉴别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ADC、rADC、TTP、MCER及ER90 s-60 s阈值分别为0.904×10-3 mm2/s、0.74、81.5 s、159.01%和19.2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4、1.000、0.966、0.718和0.937。60例Ⅰa期子宫内膜癌中,Ⅰ型TIC 26例,Ⅱ型31例,Ⅲ型3例;38例子宫内膜息肉中,Ⅱ型TIC 9例,Ⅲ型29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67,P<0.001)。结论 DWI及DCE-MRI在Ⅰa期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息肉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ADC、rADC、TTP、MCER、ER90 s-60 s可作为有效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MRI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8例子宫肉瘤和30例变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WI和DCE MRI。分析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达峰时间(TTP)、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比较不同肿瘤间的差异。评价DWI和DCE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效能。结果 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ADC、TTP、MCER[(0.86±0.09)×10-3mm2/s vs (1.44±0.16)×10-3mm2/s,(44.18±5.04)s vs (55.20±4.66)s,(240.98±24.62)% vs (145.13±1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绘制ROC曲线后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ADC、TTP和MCER阈值分别为1.01×10-3mm2/s、49 s和208.3%。子宫肉瘤中22例TIC呈Ⅰ型,4例TIC呈Ⅱ型,2例TIC呈Ⅲ型;变性子宫肌瘤中26例TIC呈Ⅰ型,4例TIC呈Ⅱ型。结论 子宫肉瘤的DWI及DCE 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相关参数有助于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WI鉴别诊断鼻咽癌(NPC)及鼻咽部淋巴瘤(NP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NPC和27例NPL的 平扫、增强MRI及DWI图像,对比分析两者的平均ADC值和病灶与未受侵翼外肌ADC值的比值(rADC值),应用ROC曲线分析以ADC值、rADC值鉴别诊断NPC与NPL的效能。结果 NPC与NPL均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NPC于DWI(b=1000 s/mm2)上呈稍高信号、ADC图上呈等低信号,NPL于DWI(b=1000 s/mm2)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NPC组ADC值为(842.34±94.66)×10-6 mm2/s、rADC值为0.74±0.08。NPL组ADC值为(652.15±83.47)×10-6 mm2/s、rADC值为0.56±0.08。两组病灶ADC值、rADC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应用ADC值鉴别NPC与NPL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最佳鉴别阈值为736.5×10-6 mm2/s,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5.2%;应用rADC值进行鉴别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最佳鉴别阈值为634.0×10-6 mm2/s,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1.5%。结论 DWI、ADC值及r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NPC与N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脏泡型包虫病DWI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行自由呼吸扩散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b值为200、600、800 s/mm2)扫描。评估病变大小、位置、囊性和/或软组织成分,测量病灶ADC值。结果 24例患者平均病变数目为1.6个/例,平均最大径(4.6±1.2) cm。病灶位于肝右叶16例,位于肝左叶8例。b值为800 s/mm2时,病变囊性坏死部分ADC值为(2.98±0.86)×10-3 mm2/s,实性部分ADC值为(1.84±0.52)×10-3 mm2/s。囊性病变DWI呈低信号6例,呈明显高信号16例,呈混杂信号2例;实性病变DWI均低信号病灶。结论 肝脏泡型包虫病DWI可清晰显示病灶结构,对诊断该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EUS鉴别诊断肾脏局灶性高回声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肾脏单发高回声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常规超声(US)及CEUS声像图资料,对其进行定性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US及CEUS诊断肾恶性高回声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为70.00%(14/20)、75.00%(27/36)、60.87%(14/23)、81.82%(27/33)、73.21%(41/56)和80.00%(16/20)、94.44%(34/36)、88.89%(16/18)、89.47%(34/38)、89.29%(50/56),CEUS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US(P均<0.05)。CEUS结果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Kappa值=0.761),US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35)。结论 CEUS可提高对于肾脏局灶性高回声良、恶性肿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联合CEUS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490例患者共524个病灶进行乳腺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以病理为金标准,比较BIRADS分类及BIRADS分类联合CEUS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524个病灶中,良性病灶232个,恶性病灶292个。BIRADS分类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度17.24%(40/232)、敏感度99.32%(290/292)、准确率62.98%(330/524)、阳性预测值60.17%(290/482)、阴性预测值95.24%(40/42),ROC曲线下面积0.583。BIRADS分类联合CEUS后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度90.09%(209/232)、敏感度89.04%(260/292)、准确率89.50%(469/524)、阳性预测值91.87%(260/283)、阴性预测值86.72%(209/241),ROC曲线下面积0.896;两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RADS联合CEUS有利于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超声(US)和钼靶X线乳腺摄影(MTM)评估不同类型乳腺微小肿块的价值。方法 选取562例经手术或穿刺确诊,并具有完整US、MTM以及病理结果的乳腺微小肿块患者,根据MTM图像将乳腺分为4种类型,比较US和MTM对不同类型乳腺微小肿块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并分析US与MTM的诊断一致性。结果 在美国放射学院(ACR)a类乳腺,MTM对微小肿块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恶性微小肿块的敏感度、准确率均高于US(P均<0.05),US和MTM的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0.47);在ACR b类和ACR c类乳腺,MTM和US对微小肿块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恶性微小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者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78、0.76);在ACR d类乳腺,US对微小肿块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恶性微小肿块的敏感度、准确率均高于MTM(P<0.05),两者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0.35)。结论 对于ACR a类乳腺发生的微小肿块,MTM优于US;对于ACR b类和ACR c类乳腺微小肿块,US和MTM无明显差异;对于ACR d类乳腺微小肿块,US优于MTM。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乳腺超声造影(CEUS)的增强特征,构建乳腺病变CEUS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乳腺病变患者192例共195个病灶,所有病灶均为常规超声检查BI-RADS分类4类及以上,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取得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CEUS组120例共123个病灶,均经CEUS检查;CEUS+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组72例共72个病灶,均接受CEUS及DCE-MRI检查。对CEUS组120例患者的CEUS模式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乳腺恶性病变的CEUS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以CEUS+DCE-MRI组72例患者的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EUS预测模型与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CEUS特征性表现为增强后病灶范围增大(OR=12.941,P=0.003),"蟹足"征或血管扭曲缠绕(OR=7.553,P=0.009),灌注缺损(OR=5.670,P=0.024)。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即Logistic回归方程为:Y=-4.108+2.560X6+2.022X7+1.735X8。该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以穿刺或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风险预测模型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3.0%、73.3%、93.0%、73.3%、88.9%;DCE-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4.7%、73.3%、93.1%、78.6%、90.3%。CEUS风险预测模型与DCE-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0)。 结论乳腺CEUS预测模型对鉴别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操作相对简单、检查时间短、可重复性好、价格相对低廉,不失为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种有效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因乳腺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458例患者(677个肿瘤,恶性150个,良性527个),采用BI-RADS超声规范化术语描述乳腺肿块的形态学信息,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良恶性乳腺瘤的形态、边界、边缘、后方回声、生长方式、钙化、最大直径、周围组织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超声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中,形态不规则预测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约86.00%和90.32%;高回声晕的特异度为100%。病理结果与BI-RADS 3类和5类一致性满意(Kappa值=0.70、0.74),与4a、4c类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5、0.01),与4b类结果不一致(Kappa值=-0.01)。结论 形态不规则、高回声晕、边缘不光整、垂直性生长、后方回声衰减或混合性改变、肿瘤内微钙化、周围组织改变可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征象,其中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边缘成角、肿瘤内微钙化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CEUS在校正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5类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乳腺病变患者(57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8个,恶性29个。对所有病灶术前行常规超声、SWE和CEUS检查,以常规超声进行BI-RADS分类,并采用SWE、CEUS及SWE联合CEUS对BI-RADS分类进行校正。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超声、SWE、CEUS及SWE联合CEU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正确率。结果 SWE参数最大杨氏模量值(Emax)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临界值为87.2 kPa,CEUS的临界值为8.5分,SWE联合CEUS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Y(P)=-18.785+0.161X1+11.822X2,X1为Emax,X2为增强后病灶大小改变。SWE联合CEUS将11个病灶正确降为3级,4个病灶误诊;SWE联合CEU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29/29)、85.71%(24/28)和92.98%(53/57)。结论 SWE联合CEUS对BI-RADS 3~5类乳腺病灶具有良好的校正作用,可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EUS对乳腺X线摄影(MG)诊断为BI-RADS 3~5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乳腺摄影诊断为BI-RADS 3~5类病变的患者行CEUS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影像学检查后接受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G与CEUS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中,MG诊断为BI-RADS 3类病变37例,其中CEUS诊断2例真阳性,4例假阳性;BI-RADS 4类病变60例,CEUS诊断14例真阳性,33例真阴性;BI-RADS 5类病变23例,CEUS诊断18例真阳性,2例假阳性,3例CEUS诊断阴性者均为假阴性。MG与CEUS对BI-RADS 3~5类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12% vs 82.93%, P=0.366),CEUS的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MG(81.01% vs 44.30%, P<0.001);MG与CEUS的PPV和N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应用于乳腺摄影BI-RADS 3、4、5类病变中,可提高其诊断特异度;对于BI-RADS 3类病变,CEUS阴性诊断可增强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CEUS和钼钯X线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接受乳腺肿物切除的患者164例共176个病灶,患者于术前接受乳腺CEUS和钼钯X线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方法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176个肿物中,良性63个,恶性113个。CEUS和钼钯X线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71(Z=4.69,P<0.05)。CEUS和钼钯X线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64%(156/176)、92.04%(104/113)、82.54%(52/63)和69.32%(122/176)、75.22%(85/113)、58.73%(37/63)。结论 CEUS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其对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4类病变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均经手术病理结果 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174例,共180个病灶(BI-RADS 4类).将其分为模型构建样本(91例,共94个病灶)和模型验证样本(83例,共86个病灶).对模型构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CEUS)结合MRI观察乳腺肿瘤生长方位。方法收集103例接受检查和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包括良性肿瘤35例(良性组)、恶性肿瘤68例(恶性组),常规超声(CUS)显示为非平行位生长,观察同切面CEUS显示的肿瘤生长方位;对其中20例行MR检查,观察肿瘤与邻近皮肤的关系,并与CEUS显示的肿瘤方位进行比较。结果CEUS后,良性组4例生长方位改变,31例无改变;恶性组59例生长方位改变,9例无改变(χ2=55.210,P<0.001)。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根据CEUS生长方位改变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3.65%(59/63),特异度77.50%(31/40),阳性预测值86.76%(59/68),阴性预测值88.57%(31/35)。MRI显示19例乳腺癌生长方位与CEUS一致(P=0.500)。CEUS判定肿瘤方位与MRI一致性良好(Kappa=0.828)。结论CUS显示非平行位生长乳腺良性肿瘤多与CEUS一致,而乳腺恶性肿瘤CEUS后多表现为平行位生长。CEUS与MRI显示肿瘤生长方位一致性良好。CEUS判定乳腺肿瘤生长方位较CUS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