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肝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常规影像(超声、增强CT和MRI)及PET/CT资料,病灶18F-FDG浓集水平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为诊断恶性标准。结果 108例肝脏肿瘤各种影像检查共检出194个病灶,70个肝细胞癌病灶18F-FDG PET/CT发现34个,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4.95±3.86;23个胆管细胞癌病灶PET/CT发现22个,SUVmax为7.65±3.88;101个肝内转移瘤病灶PET/CT发现97个,SUVmax为9.65±5.34。18F-FDG PET/CT对肝转移瘤和胆管细胞癌的阳性检出率(96.04%和95.65%)均高于肝细胞癌(4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转移瘤与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之间SUV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原发肿瘤来源的肝转移灶的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病灶检出率不同,病灶的SUVmax值亦存在差异;在肝脏肿瘤诊断与分期时需科学合理应用18F-FDG PET/CT。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的18F-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为PSP的患者的临床及PET/CT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病灶内部及边缘情况、代谢情况,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其中6例接受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的患者,计算平均滞留指数(RI)。比较早期与延迟期SUVmax的差异,并分析病灶直径与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16例患者共16个病灶,位于右肺7个,位于左肺9个。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97±0.61)cm,密度均匀,无囊变及坏死,CT值(29.87±4.71)HU。5个病灶可见钙化。14个病灶边缘光滑,2个病灶边缘可见短毛刺。2个病灶可见边缘磨玻璃影,12个病灶存在"血管贴边征",3个病灶存在"空气新月征"。PSP病灶SUVmax值为 2.71±2.13。6例双时相显像患者早期(2.44±1.57)与延迟期SUVmax值(2.74±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P>0.05),RI为(7.23±10.29)%。PSP病灶直径与SUVmax间无相关性(r=0.188,P>0.05)。结论 PSP的PET/CT多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其放射性分布呈轻或中度增高,"血管贴边征"和"空气新月征"及周围磨玻璃影常提示PSP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诊断肾脏病合并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肾脏病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检测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以病理学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18F-FDG PET/CT对肾脏病合并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146例肾脏病患者中,29例并发恶性肿瘤,其中肿瘤继发肾损害19例、肾损害伴发肿瘤10例。PET/CT发现72例存在18F-FDG高摄取灶,病灶SUVmax为5.25±3.94;诊断肿瘤34例,最终确诊29例、误诊5例,诊断灵敏度100%(29/29),特异度88.37%(38/43)。肿瘤继发肾损害病灶SUVmax为5.95±3.02,肾损害伴发肿瘤病灶SUVmax为6.58±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用于筛查肾脏病患者是否合并肿瘤,但对于肿瘤与肾损害关系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睾丸原发癌及其转移癌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观察13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原发癌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资料,分析原发癌及其转移癌影像学特点。结果 共检出14个原发肿瘤,包括7例7个精原细胞瘤及6例7个非精原细胞肿瘤,平均最大径(3.44±1.75)cm;PET/CT均呈18F-FDG高摄取,中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0.20(5.95,22.10),精原细胞瘤 与非精原细胞肿瘤 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96,P=0.338)。睾丸原发肿瘤SUVmax与其最大径、Ki-67指数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1例(1/13,7.69%)左侧精索受侵,SUVmax 8.80。13例中,11例(11/13,84.62%)存在淋巴结转移,以腹膜后淋巴结最常见,其次为纵隔及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均表现为18F-FDG高摄取,平均SUVmax 15.65±7.97;8例(8/13,61.54%)发生血行转移,多表现为18F-FDG高摄取,以肺及肝脏受累最多,平均SUVmax分别为12.66±8.55和16.42±8.81。结论 睾丸原发癌均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可侵犯精索并转移至全身淋巴结、肺及肝脏等;转移癌亦多18F-FDG高摄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卵巢癌脾脏转移瘤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卵巢癌脾脏转移瘤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分析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最大径的相关性。结果 21例中,17例单发,4例多发,共28个病灶。13个病灶18F-FDG PET/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其中9个病灶边界清晰,4个病灶边界不清;4个病灶密度不均匀,内见坏死、囊变,余9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表现为类圆形等密度影,边界不清,密度均匀。28个病灶均呈18F-FDG高摄取,其中21个病灶18F-FDG摄取均匀,7个病灶18F-FDG摄取不均匀。卵巢癌脾脏转移瘤的SUVmax为8.04±3.92,最大径为(2.23±1.02) cm,SUVmax与最大径呈正相关(r=0.687,P<0.001)。21例中,5例肿瘤仅累及脾脏;16例累及其他部位。结论 卵巢癌脾脏转移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髓外复发的18F-FDG PET/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30例AL髓外复发患者的PET/CT,观察髓外受累的器官或组织类型、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骨髓FDG摄取,比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差异。结果 16例ALL累及45个髓外器官或组织,14例AML累及29个髓外器官或组织;前者髓外病灶的平均SUVmax为7.38±4.46,高于后者的4.87±2.66(t=3.022,P=0.003)。ALL患者累及淋巴结及软组织的病例数均为10例,平均SUVmax分别为6.38±3.55和10.12±5.48;AML患者累及淋巴结及软组织的病例数均为6例,平均SUVmax分别为4.82±1.43和6.60±4.58(P均>0.05)。5例ALL髓内复发者骨髓均为多灶性摄取,5例AML髓内复发者3例为弥漫性摄取,2例为多灶性摄取。结论 AL髓外复发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ALL及AML的常见髓外复发部位均为淋巴结和软组织;ALL复发病灶FDG代谢活性较高;骨髓多灶性摄取对髓内复发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利尿延迟显像膀胱放射性廓清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85例盆腔利尿延迟显像患者的PET/CT资料,测量膀胱常规及利尿延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记录延迟时间;分析常规显像膀胱SUVmax、呋塞米注射途径(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延迟时间、年龄、性别因素对利尿延迟显像膀胱SUVmax的影响。结果 根据呋塞米注射途径不同,分为静脉注射组(n=34)和肌内注射组(n=51),2组利尿延迟显像膀胱SUVmax分别为3.10(2.60,3.45)和2.90(2.30,3.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4,P=0.372);延迟显像时间分别为18F-FDG注射后(215.00±30.03)min和(198.43±25.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10)。2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253),2组中不同性别患者间延迟显像膀胱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注射组和肌内注射组利尿延迟显像膀胱SUVmax与延迟时间和患者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注射18F-FDG后充分水化、应用呋塞米利尿,约180 min行盆腔延迟显像能显著降低膀胱放射性,患者年龄、性别、呋塞米注射途径对于膀胱放射性廓清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前纵隔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前纵隔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28例中,侵袭性胸腺瘤6例,胸腺癌8例,淋巴瘤12例,精原细胞瘤2例。观察不同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肿瘤最大径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及淋巴瘤患者肿瘤最大径及SUVmax差异。结果 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及精原细胞瘤18F-FDG PET/CT见前纵隔内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物。淋巴瘤18F-FDG PET/CT见前纵隔内多个结节融合成团块状肿物,密度均匀。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和淋巴瘤间肿瘤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胸腺癌和淋巴瘤SUVmax(11.54±3.79、14.11±4.34)高于侵袭性胸腺瘤(4.87±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胸腺癌与淋巴瘤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结论 前纵隔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9例(94个结节)。对比甲状腺恶性与良性结节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18F-FDG PET/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94个结节,恶性、良性结节分别为53个(53/94,56.38%)和41个(41/94,43.62%)。甲状腺恶性、良性结节的SUVmax分别为7.15±5.09和2.58±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3,P<0.01)。SUVmax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4~0.91,P<0.01),SUVmax界值为4.50时,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为1.56。18F-FDG 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25%(42/53)、80.49%(33/41)、79.79%(75/94)、84.00%(42/50)、75.00%(33/44)。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UVmax界值应为4.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肿瘤样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骨肿瘤样病变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其中骨嗜酸性肉芽肿4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各3例。结果 10例骨肿瘤样病变中,9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发生于肋骨5例,脊柱3例,肱骨及顶骨各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18F-FDG PET/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18F-FDG摄取均匀性增高,SUVmax为6.1~15.4;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8F-FDG PET/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但邻近脂肪间隙存在,18F-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max为3.8~6.3。动脉瘤样骨囊肿18F-FDG PET/CT表现为膨胀性囊状或皂泡样骨质破坏,边缘可见硬化环,18F-FDG摄取不均匀性增高,SUVmax为2.8~6.9。三者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4,P=0.102)。结论 骨肿瘤样病变18F-FDG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18F-FDG PET/CT显像及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诊断胰腺癌的价值及分析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接受18F-PET/CT检查的胰腺原发疾病患者资料,其中恶性65例,良性23例,采用目测和半定量方法分析胰腺疾病的PET/CT特点。目测法分别根据病变CT特征、PET摄取程度和PET/CT特点制定CT、PET和PET/CT五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在PET图像上测量病变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与最后诊断结果进行诊断学试验评价。结果 CT、PET及PET/CT目视五分法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31%(60/65)、69.57%(16/23)、86.36%(76/88);90.77%(59/65)、78.26%(18/23)、87.50%(77/88);98.46%(64/65)、91.30%(21/23)、96.59%(85/88)。三种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ROC-AUC)均大于0.90。胰腺癌SUVmax平均值为8.06±2.96,胰腺良性病变SUVmax平均值为3.13±2.09 (t=7.344,P<0.01)。胰腺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SUVmax分别为8.06±3.01和7.23±2.96(t=0.693,P=0.38),以SUVmax=4.65为判断良恶性的阈值,PET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7.69%和86.96%。结论 18F-FDG PET/CT在胰腺癌的诊断上具有较大价值;PET/CT目视五分法是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肾细胞癌(R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为RCC患者的病理及PET/CT影像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高级别与低级别透明细胞癌)和临床分期(有无远处转移)RCC的肿瘤直径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差异。结果 32例患者共33个原发灶,PET/CT检出31个,2个假阴性,检出率为93.94%(31/33)。31个原发灶PET/CT表现为肾实质内混杂密度的软组织团块,其18F-FDG摄取可接近、高于或低于正常肾实质;2个原发灶PET/CT未见异常表现。8例伴静脉瘤栓,19例伴远处转移,瘤栓及转移灶的FDG摄取均高于受累器官本底。不同病理类型组和不同Fuhrman分级RCC的肿瘤最长径及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RCC的肿瘤最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P=0.001)。结论 RCC原发灶的PET/CT表现多样,较小的低级别肾透明细胞癌可无明显异常表现而漏诊;18F-FDG PET/CT在RCC术前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18F-FDG PET/CT及螺旋CT资料,分析肺癌病理类型、病灶大小与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以SUVmax≥2.5作为判断恶性的标准,本组18F-FDG PET/CT阳性率为92.00%(46/50).鳞癌的SUVmax明显高于腺癌(P<0.05);病灶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674,P<0.00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诊断周围型肺癌有很高价值,结合螺旋CT形态学特点,能初步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食管癌原发灶的PET/CT代谢参数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食管癌患者术前18F-FDG PET/CT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检测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代谢体积(MTV),并计算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分析上述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54例食管癌原发灶的SUVmax、SUVmean、MTV及TLG分别为9.92±5.10、6.04±3.23、(12.34±9.20) cm3和63.75(17.75,110.03) g。SUVmax、SUVmean、MTV与原发灶最大径呈中等正相关,TLG与原发灶最大径呈较高度正相关(P均<0.05)。SUVmax、SUVmean、MTV、TLG与肿瘤原发灶T分期均呈中等正相关(r=0.360、0.347、0.477、0.556,P均<0.05);MTV、TLG与肿瘤原发灶N分期均呈中等正相关(r=0.328、0.357,P均<0.05);SUVmax、SUVmean、MTV及TLG与肿瘤M分期线性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UVmax、SUVmean与肿瘤临床分期线性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TV和TLG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均呈中等正相关(r=0.462、0.435,P均<0.05)。TLG与原发灶的病理分化程度呈中等正相关(P=0.036),SUVmax、SUVmean、MTV与原发灶病理分化程度线性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食管癌原发灶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具有较好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部分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