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74例拟诊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组(n=59)和冠状动脉无狭窄组(n=15)]行常规超声和STI技术检查。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将冠状动脉狭窄组分为轻、中、重度狭窄3个亚组。测量左心室整体平均纵向应变(GLS-Avg)、基底段平均纵向应变(GLS-Bas)、中间段平均纵向应变(GLS-Mid)及心尖段平均纵向应变(GLS-AP),比较两组间及3个亚组间的差异。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组GLS-Avg、GLS-Bas、GLS-Mid及GLS-AP均低于冠状动脉无狭窄组(P均<0.001)。冠状动脉狭窄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GLS-Avg、GLS-Bas、GLS-Mid、GLS-AP降低,轻、中、重度狭窄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狭窄组GLS-Avg、GLS-Bas、GLS-Mid及GLS-AP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861、0.847、0.819、0.778,P均<0.05)。结论 采用STI技术获得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特点及规律性.方法 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结果分成心肌梗死组(60例)、心肌缺血组(31例)及对照组(26例),常规超声测量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LVDs,LVDd)、容积(LVVESV,LVEDV)及射血分数(LVEF),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后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及Tei指数,运用STI技术分析左室二尖瓣水平与心尖水平旋转运动、整体扭转运动,测定旋转角度/率、扭转角度/率.结果 与心肌缺血组及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LVDd、LVDs、LVEDV、LVESV及Tei指数均增大,LVEF及S'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及心肌缺血组左室心尖水平旋转角度/率、二尖瓣水平旋转率、扭转角度/率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肌梗死组减低更为显著(P<0.01).左室整体的扭转角度与LVEF呈较强的正相关(r=0.618,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左室整体的扭转运动受损越明显,以心肌梗死组减低更为显著.应用STI评价左室的扭转运动与常规超声参数相比较,能更好地反映心肌缺血患者的左心室收缩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不同程度狭窄心肌各节段应变。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60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LAD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18例(LAD无明确狭窄)、轻度狭窄组(狭窄率≤50%)10例、中度狭窄组(50%<狭窄率≤75%)10例、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5%)22例。应用3D-STI技术获得LAD供血区域各节段[基底部前壁(BA)、基底部近前间隔壁(BAS)、中部前壁(MA)、中部近前壁间隔壁(MAS)、心尖部前壁(AA)、心尖部间隔壁(AS)、心尖部(A)]应变参数,包括长轴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以及面积应变(A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患者各节段LS、RS、CS、AS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1)轻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L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L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8、-4.76、-4.38、-4.64、-7.37、-5.00、-7.24,P均<0.05)。中度狭窄组患者AS的LS低于轻度狭窄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5);其余各节段LS与轻度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LS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t=-10.80、-13.96、-13.65、-15.25、-11.11、-11.66、-10.77,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t=-6.76、-9.96、-9.27、-10.60、-7.45、-8.59、-6.88,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比较,t=-5.23、-8.02、-7.89、-9.01、-6.08、-6.16、-5.49,P均<0.05)。(2)轻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R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狭窄组患者BA的R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节段R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2.78、3.28、4.86、2.11、4.03,P均<0.05)。中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RS与轻度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RS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狭窄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t=4.02、3.26、5.91、5.74、5.92、5.67、5.11,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t=3.60、2.83、3.96、3.55、3.21、3.31、2.85,P均<0.05),但与中度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3)轻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C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狭窄组患者BA、MA的C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节段C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8、-5.56、-7.37、-4.58、-3.56,P均<0.05)。中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CS与轻度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CS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t=-16.54、-7.58、-12.87、-14.15、-15.93、-14.79、-13.38,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t=-10.19、-6.28、-6.94、-8.19、-9.59、-9.30、-9.15,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比较,t=-6.20、-3.92、-7.62、-5.21、-6.47、-7.90、-7.56,P均<0.05)。(4)轻度狭窄组患者BA的A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节段A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3.16、-3.52、-4.92、-4.55、-7.32,P均<0.05)。中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A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7.00、-4.47、-4.00、-6.60、-4.90、-7.78,P均<0.05)。中度狭窄组患者BA、BAS的AS均低于轻度狭窄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7、-2.30,P均<0.05);其余各节段AS与轻度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AS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t=-9.19、-14.33、-9.54、-9.41、-11.39、-10.35、-14.19,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t=-4.51、-7.68、-4.13、-5.19、-3.55、-5.50、-3.62,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比较,t=-2.15、-4.86、-4.55、-4.26、-3.86、-3.71、-3.39,P均<0.05)。 结论LAD不同程度狭窄心肌各节段的应变降低存在显著差异。3D-STI技术获取的应变参数可用于评价>50%的狭窄。而AS作为一项更敏感的指标,可评价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导致的心肌应变降低。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寻求无创的超声参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斑点追踪显像(STI)是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不仅可用于评价心肌整体收缩能力,还可准确评价心肌各个节段的纵向应变、环向应变及径向应变。本文对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早期检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收集46例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组)和33例可疑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对照组),经胸采集左心室全容积三维动态图像,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质量(LVEDMass)、左心室收缩末期质量(LVESMas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整体长轴应变(GPSL),获得左心室17个心肌节段的节段性面积应变值(AS)及整体面积应变均值(GAS);比较两组间及缺血和非缺血心肌节段上述指标差异,对GAS和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剔除图像不清晰病例,最终冠状动脉狭窄组41例,对照组30例.冠状动脉狭窄组GPSL和GAS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冠状动脉狭窄组缺血心肌节段AS较非缺血心肌节段和对照组心肌节段均明显减低(P均<0.01),冠状动脉狭窄组非缺血心肌节段和对照组心肌节段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S与LVEF呈负相关(r=-0.720,P<0.01).结论 3D-STI可通过测量不同心肌节段面积应变早期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磁共振心脏成像(心脏MRI)由心肌活性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硬化型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心脏MRI灌注及延迟强化扫描,间接诊断冠脉病变,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心脏MRI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与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冠脉造影相比,心脏MRI对于左前降支病变,诊断符合率92.7%,灵敏度91.8%,特异度100%;对于右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符合率80%,灵敏度89.7%,特异度56.2%;对于回旋支病变,诊断符合率81.8%,灵敏度84.6%,特异度75.0%.结论心脏MRI由心肌活性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病变患者PCI术前后右心室(RV)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5例接受支架植入术的单支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病例组,42例无明显狭窄者为对照组。PCI术前及术后1、3个月采集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测量并计算右心室常规参数及三维应变指标,分析三维图像获取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3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3D)、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3D)、右心室每搏输出量(RVSV)及右心室游离壁(FW)和室间隔(Sep)纵向应变(RVLS)。结果病例组术前右心室心肌功能指数(RVMPI)较对照组增大(P<0.05),TAPSE-3D、Sep-RVLS和FW-RVLS显著减小(P均<0.05),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RCA)者FW-RVLS减小更明显(P<0.05),其他参数在不同病变血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术后右心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P均<0.05)。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在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病变患者左房容积和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确诊的8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Gensini评分标准分为轻度病变组31例(Gensini评分<25分)、中度病变组26例(25分≤Gensini评分<50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评价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应的心肌节段的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the systolic peak radial strain,RS)和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he time to systolic peak radial strain,TRS).方法 拟诊冠心病患者87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有心肌节段按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5组:0级组,冠状动脉无狭窄;1级组,冠状动脉狭窄≤25%;2级组,冠状动脉狭窄>25%~≤50%;3级组,冠状动脉狭窄>50%~≤75%;4级组,冠状动脉狭窄>75%.运用3D-STI自动测量左心室壁16个节段的RS和TRS,采用心率对所有时间值进行校正.结果 0级组、1级组和2级组各节段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组和4级组较0级组、1级组和2级组病变冠状动脉相对应的部分节段RS减低;4级组较3级组R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级组和1级组各节段T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组、3级组和4级组病变冠状动脉相对应的部分节段TRS较0级组和1级组延迟;3级组和4级组较2级组TRS延迟;与3级组比较,4级TRS相对提前,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应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心室壁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应节段的RS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减低,TRS随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延迟.重度冠状动脉狭窄(>75%)时,病变冠状动脉相对应节段TRS较轻中度冠状动脉狭窄(>50%~≤75%)组有提前的趋势.3D-STI可以评价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特征及位移参数,并探讨扭转与位移的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分为左前降支组(LAD组,n=47)、左旋支组(LCX组,n=25)、右冠状动脉组(RCA组,n=23)及多支病变组(n=25),左主干病变归入多支组。正常对照组40例。经胸采集左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存储后运用3DT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得到左室整体、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扭转角度峰值(PGT、PBT、PMT、PAT),左室三维位移(P3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比较冠心病各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左室扭转角度峰值与位移参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PGT、PAT、P3DD及LVEF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LCX组、RCA组的PBT、PMT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AD组PBT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较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支组PMT、PBT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LAD组、LCX组、RCA组对应的左室节段、多支组左室各壁P3DD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6冠心病组扭转角度峰值与P3DD、LVEF均有一定相关性,PAT与LVEF、P3DD相关性最佳(r1=0.53,P1﹤0.05;r2=0.44,P2﹤0.05)。结论 3DT可以在三维立体空间内研究左室位移及扭转运动特征,从机械力学角度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2.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通过追踪三维空间内心肌斑点的运动轨迹,分析心肌的形变,从而评估心肌的局部和整体功能。本文就该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文就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的评价、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治疗效果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联合冠状动脉SYNTAX评分(SS)评价复杂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价值。方法 根据SS将78例CAD患者分为低分亚组(SS<23,n=26)、中分亚组(23 ≤ SS<33,n=25)及高分亚组(SS ≥ 33,n=27),应用3D-STI技术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径向、圆周、三维应变(GLS、GRS、GCS、G3DS)及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三维应变(LS、RS、CS、3DS),计算平均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RS、CS、3DS,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①低分、中分、高分亚组GLS、GRS、GCS和G3DS均呈减小趋势(P均<0.05),基底段LS、3DS,中间段和心尖段LS、RS、CS和3DS均呈减小趋势(P均<0.05);②ROC曲线分析示GLS、GCS、GRS和G3DS对不同程度CAD有一定检测价值,以G3DS及GLS的AUC最大;③复杂CAD患者GLS、GRS、GCS和G3DS与冠状动脉SS均呈负相关(r=-0.548、-0.366、-0.411、-0.556,P均<0.05);④重复性检验示3D-STI参数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均有良好一致性。结论 3D-STI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复杂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联合SS对于诊断CAD和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期形变及解旋运动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结果分成心肌梗死组(60例)、心肌缺血组(31例)及对照组(26例).常规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A)及二尖瓣后瓣环的运动速度(E'、A'),计算E/E'.运用STI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期各方向应变率、解旋率.结果 与心肌缺血组、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E/E'增大,纵向、径向、圆周方向舒张早期及晚期应变率、解旋率减低(P<0.001);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组仅解旋率、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舒张早期与晚期圆周方向应变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TI技术能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期各方向的形变及解旋运动;与常规超声参数相比较,左心室舒张期径向、圆周方向应变率及解旋率能更早地反映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各节段及整体收缩功能。方法50例超声心动图显示未见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但行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CHD者为实验组,同时以30例高度怀疑冠心病(CHD),但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均未见异常者为对照组。利用3D-STI技术、M型Teichholz法和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3D-STI技术软件得出应变参数((左室收缩期峰值环向应变(LS)、左室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S)、左室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RS)及左室收缩期峰值面积应变(AS))、左心室17节段的时间-应变曲线及显示左心室各节段应变的牛眼图;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三种方法得到的各参数与CAG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三种方法所得心功能参数(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三种方法所得心功能参数(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STI法所得实验组不同病变冠脉分支不同节段之间心功能参数(LS、CS、RS、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3D-STI各应变参数(GLS、GCS、GRS、G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表明GLS、GAS为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敏感指标。结论3D-STI能更好的评估冠心病节段病变及整体左室收缩功能,为临床在冠心病的及时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 收集因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接受CABG治疗的30例患者(CABG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2D-STI测量对照组及CABG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左心房应变曲线,获得左心房储备应变(εs)、管道应变(εe)和收缩应变(εa);采用RT-3DE测量患者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和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主动射血分数(LAAEF)。对CABG左心房应变率、容积变化率与术后3个月及术前舒张早期E峰/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e''峰差值(ΔE/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BG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εa、LAAEF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εs、εe、LAVmax、LAVminLAVp、LAPEF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术前εs、εe、LAPEF较对照组下降,LAVmax、LAVmin、LAVp较对照组增高,术后1个月、3个月εs、εe、LAPEF较术前增高,LAVmax、LAVmin、LAVp较术前降低(P均<0.05),术后3个月与1个月εs、εe、LAVmax、LAVmin、LAVp、LAP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术后3个月LAVmax、LAVmin和LAVp变化率与ΔE/e''呈正相关(r=0.608、0.631、0.587,P均<0.01),左心房εs、εe变化率与ΔE/e''均呈负相关(r=-0.615、-0.637,P均<0.01)。结论 2D-STI和RT-3DE可动态评价CABG前后左心房功能变化,对评估CABG术后患者心肌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