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能谱单能量图像对提高脑血管CTA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脑血管能谱CTA检查的患者,获得5组单能量图像(50、70、90、110、130keV)、1组质量控制(QC)图像。分别测定6组图像的噪声、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6组图像的CNR及噪声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6组中,70keV组与90keV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组图像CNR、图像质量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0keV单能量图CNR、图像质量评分均最高,70keV单能量图、QC图及90、110、130keV单能量图的CNR、图像评分均依次递减。结论能谱CT 50keV单能量图像能显著提高脑血管CTA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双源CT血管成像评价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A(DSCTA)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MMD)术前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MMD患者,共37条搭桥血管。术前1周内行DSCTA及DSA评估颞浅动脉,术后1周复查DSCTA随访搭桥血管通畅性;对其中11例患者的12条搭桥血管于术后3~6个月内再次行DSCTA检查。由2名影像医师术前以3分法(优秀、良好、差)对DSCTA显示颞浅动脉进行评分,术后以5分法对搭桥血管通畅性进行评分。结果术前37条颞浅动脉均通畅,DSCTA显示为优秀32条(32/37,86.49%),良好5条(5/37,13.51%)。术后1周搭桥血管平均通畅性评分为2.95±1.05,通畅率为64.86%(24/37),术后6个月平均通畅性评分(3.75±0.97)及通畅率(11/12,91.67%)均较术后1周有所提高。结论 DSCTA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MMD的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高度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直接法静脉造影(CTV)诊断上肢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对22例超声提示上肢静脉血栓患者行CTV,采用MPR、MIP、VR、CPR等进行后处理,观察血管狭窄范围、管腔内病变及周围侧支开放情况。结果22例CTV均清楚显示狭窄位置、范围及程度,其中10例血栓位于锁骨下静脉,6例位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与上腔静脉交汇处,4例位于无名静脉,腋静脉2例。结论双源CT直接法静脉造影可快速、相对无创、较清晰地显示上肢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肺窗观察头颈CTA图像对于显示肺部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 000例接受头颈CTA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老年组(≥60岁)、中青年组(60岁)和吸烟组、非吸烟组,分别比较不同组别纵隔窗、肺窗显示肺部病变的情况。结果 1 000例中,308例患者发现肺部病变,283例仅肺窗可见,8例仅纵隔窗可见,17例两者均可见。共发现8例肺癌,1例磨玻璃肿块仅肺窗可见。283例仅肺窗可见病变中,老年组(191/494,38.67%)明显高于中青年组(92/506,18.18%;χ~2=51.680,P0.001),吸烟组(143/348,41.09%)明显高于非吸烟组(140/652,21.47%;χ~2=43.043,P0.001)。结论观察头颈CTA肺窗图像可增加肺部病变的显示率;对于老年人(≥60岁)或长期吸烟者尤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CTAP联合CTA评价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CT(CTAP)联合肝动脉造影CT(CTA)对评价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肝恶性肿瘤患者(共34个病灶)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行CTAP CTA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22个病灶、转移癌8例12个病灶。全部病例行CTAP CTA检查,并与同期常规增强CT检查结果比较。结果CTAP CTA观察的34个病灶中,27个(79.5%)病灶在CTAP、CTA及延时各时相均未强化,提示肿瘤完全灭活;6个(17.6%)病灶边缘CTAP未见强化,CTA示局部增强,延时扫描低于正常肝脏密度,判断有肿瘤残存;1个(2.9%)病灶边缘在CTAP呈灌注缺损,在CTA动脉期有轻度强化,并在延时扫描时稍低于正常肝脏密度,怀疑为肿瘤复发,随访6个月无复发迹象,最终诊断为术后反应。最终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肿瘤标志物水平、穿刺活检、3个月以上随访进行综合判断。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CTAP CTA在诊断肿瘤复发或残余的灵敏度和准确率优于常规CT,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特异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AP联合CTA可准确地判断射频消融后肿瘤灭活程度,是评价射频消融疗效的有效方法,优于常规增强CT,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全肾CT灌注成像(CTP)数据提取最佳CTA期相,并与自动触发扫描获得的CTA图像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怀疑肾脏或上中腹部疾病行肾脏CT增强及灌注扫描的连续患者(n=21)以及同时期进行全腹CTA成像的患者(n=19)。灌注扫描患者先进行肾脏平扫,然后进行灌注扫描;CTA成像患者使用自动触发技术扫描。灌注图像采用CT Perfusion 4D肾脏灌注软件进行分析,根据左肾动脉和左肾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选择两个肾动脉CTA的期相,分别为A组和B组。CTA扫描数据使用Viewer功能进行测量,为C组。记录左肾动脉、左肾静脉CT值以及皮下脂肪的CT值和SD值。计算左肾动脉与左肾静脉的CT值差值、CNR及SNR,并进行对比。将CTA数据进行肾动脉血管重建,进行主观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 3组的左肾动脉CT值、左肾静脉CT值、动静脉CT值差值、皮下脂肪CT值、皮下脂肪SD值、CNR、SN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除A组与C组肾动脉CT值、A组与B组和B组与C组动静脉CT值差值、A组与B组皮下脂肪CT值和SD值、CNR、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均0.05),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用肾脏CTP数据,可获得肾动脉CTA数据;肾动脉与肾静脉CT值差值最大且满足肾动脉CT值超过300HU的期相为最佳肾动脉CTA成像期相。  相似文献   

7.
CTA术前评估颅内窦旁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20层CTA术前评估颅内窦旁脑膜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颅内窦旁脑膜瘤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320层CTA,扫描后数据后处理方法为MPR、VR、MIP,观察及评估肿瘤与周围血管及静脉窦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比较,分析CTA术前诊断与术中所见是否一致。结果 36例中,肿瘤位于上矢状窦旁25例,下矢状窦旁2例,横窦旁4例,直窦旁5例;CT静脉成像(CTV)示13例静脉窦正常,未受肿瘤侵犯,与术中所见一致;CTV示23例静脉窦不同程度受肿瘤侵犯,其中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7例,而术中示22例静脉窦受侵,1例未受侵,CTV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7.22%(35/36)。36例中CTA均可以清楚显示脑膜瘤的供血血管,其中颈外动脉供血26例(脑膜中动脉、颞浅动脉、枕后动脉),颈外、颈内动脉共同供血6例,颈内动脉供血4例,CTA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 320层CTA能清楚显示颅内窦旁脑膜瘤与供血动脉及静脉窦的关系,对临床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和处理周围血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双源CT通过两套X线球管和两套探测器采集图像,机架旋转90°即可获得180°的相关数据,单扇区采集的时间分辨率可达83ms.同时,可大大减少放射剂量.近年来,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2岁,无明显诱因咳嗽、痰中带血1周,起初干咳,后咳痰并痰中带血,偶咯出少量暗红色血液;无发热、盗汗、乏力,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平素体健,无家族病史。查体:双肺呼吸音稍粗,右肺下叶闻及细湿啰音。胸部增强CT:右肺下叶基底段见片状磨玻璃影,内见直径约8mm粗大供血动脉自腹腔干发出;支气管树分支及肺发育正常,未见隔离肺(图1A^1C)。肺动脉CTA示右下肺基底段动脉部分缺如(图1D),考虑为右下肺异常体动脉供血并周围肺组织肺泡出血可能。  相似文献   

10.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诊断肺栓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采用LungPBV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得到CT肺血管图像(CTPA)、双能量肺灌注图像(DEPI)及两者融合图像,以叶为单位,观察肺动脉内有无栓子,记录栓子的位置及数目;分析DEPI影像学表现,记录肺内灌注异常的位置及数目。结果经Kappa分析,同一个观察者CTPA与DEPI分析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9、0.69,P-0.01),不同观察者之间DEPI分析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79,P-0.01)。结论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能够显示由栓塞造成的肺灌注稀疏或者缺损区且有一定性的重复性;还可能用于肺栓塞治疗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CT扫描条件下不同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水平对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检出小结节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肺部低剂量CT筛查的60例受检者,平均体质量指数(25.00±2.22)kg/m2。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设置噪声指数为30,管电压100kVp进行扫描;对图像采用5种ASIR水平(0%、30%、50%、80%和100%)进行重建。由3名放射科医师阅片,确定真性结节。应用Lung VCAR软件对5种ASIR水平图像的小结节进行检测,计算检出小结节的敏感度及假阳性数量。结果 60例受检者共检出非钙化结节212个,其中实性结节198个,部分实性结节6个,磨玻璃密度结节8个。5种ASIR水平下CAD检出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73.03%、75.49%、75.91%、76.25%和84.41%。对于平均直径≤5mm的结节,0%ASIR和100%ASIR、30%ASIR和100%ASIR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种ASIR水平下CAD检出小结节的假阳性分别为4.15、4.50、4.72、4.80、5.00个/扫描。扫描的有效剂量为(0.81±0.36)mSv。结论胸部低剂量CT中,CAD检出实性结节的敏感度及假阳性数量可达较满意水平;100%ASIR为CAD检出平均直径≤5mm小结节的最佳重建水平。  相似文献   

12.
CT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CTA检查并经3D后处理的2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的患者,观察其心内及心外异常结构。结果20例患者中,左心房异构3例(3/20,15.00%),左肺两叶、右肺三叶2例,双肺两叶1例;单心室2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1例;大动脉异位2例,肺动脉狭窄2例,肺动脉闭锁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例。右心房异构17例(17/20,85.00%),均为双肺三叶;单心室9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心内膜垫缺损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卵圆孔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8例;大动脉异位14例,肺动脉狭窄16例,肺动脉闭锁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永存左上腔7例;下腔静脉肝段缺如2例。结论 CTA可很好地显示心脏、大血管及胸腹腔内的结构,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血管造影(MSCTA)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8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排MSCTA检查,按MSCTA成像质量分为A组(n=41,血管显示清晰)和B组(n=39,血管显示不清);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MSCTA和MSCTA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A组中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85.98%(141/164)]高于MSCTA结合首过灌注成像[80.49%(132/164)],B组中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66.03%(103/156)]低于MSCTA结合首过灌注成像[79.49%(124/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对于血管显示不清者,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诊断法洛四联症(TOF)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4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术前双源CT、超声心动检查资料和术中主肺动脉(PA)、左肺动脉(LPA)、右肺动脉(RPA)、右室流出道(ROVT)及主动脉骑跨率测量值,以术中测量结果为基准.结果 42例患者术中共发现心脏畸形232处,其中心内畸形145处,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53处,心外畸形34处.术前炫速双源CT发现心脏畸形204处,其中心内畸形130处,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21处,心外畸形53处;超声心动检查发现224处,其中心内畸形145处,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31处,心外畸形48处;确诊率分别为88%(204/232处)和97%(224/232处).炫速双源CT检查结果和术中两组测量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检查结果和术中测量值相比,PA、LPA和R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VT和主动脉骑跨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检查和炫速双源CT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超声心动检查诊断心腔内结构畸形优于炫速双源CT.诊断心外大血管畸形,尤其是评估TOF患者肺动脉发育情况,炫速双源CT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两种方法结合对TOF患者的诊断有明显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5.
MSCT常规腹部多期增强去骨血管 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编辑减影去骨技术对MSCT常规腹部多期增强扫描数据进行快速血管成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非血管性病变而接受常规腹部多期增强扫描的患者123例,进行减影去骨快速血管成像,并与常规轴位像比较,部分患者同时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常规增强轴位图相比:去骨MSCTA技术发现动脉瘤27例,狭窄与细小血管55支,变异血管37支;门静脉栓塞12例(常规轴位图诊断出11例)、动静脉瘘6例(常规轴位图诊断出5例)、静脉曲张12例(常规轴位图诊断出8例);另有27例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与DSA比较,去骨MSCTA对上述病变及肿瘤供血血管总检出率达94.59%。结论利用MSCT常规腹部多期增强扫描数据,进行编辑去骨血管成像能快速清晰显示腹部血管,为血管病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IRIS)技术在新生儿急诊头颅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0例临床怀疑颅内出血并接受急诊头部CT常规剂量平扫的的足月新生儿,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组)及IRIS法(IRIS组)进行重建;比较两组图像的噪声、SNR及灰白质CNR,并以4分分级法对两组图像的主观噪声、颅底伪影、灰白质对比及病变显示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IRIS组的图像噪声(1.13±0.15)明显低于FBP组(1.70±0.17,P<0.05),IRIS组的SNR(18.26±3.18)及CNR(6.97±2.42)均高于FBP组(12.58±1.86,4.41±1.52,P均<0.05)。IRIS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积分明显高于FBP组(P<0.05)。结论应用IRIS技术可明显改善急诊新生儿头颅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