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MRI特征及ADC值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良恶性病变的预测能力,并尝试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MRI诊断为BI-RADS 4类病变、并取得病理结果的79例乳腺病变患者(82个病变)。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MRI特征和ADC值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统计学意义,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回归模型预测BI-RADS 4类病变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肿块型病变中,将边缘、内部强化及ADC值纳入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中(P均<0.05,伪R2=0.62),其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ROC曲线AUC为0.981,敏感度为87.80%,特异度为100%。非肿块型病变中,无预测变量纳入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P均>0.1)。结论 乳腺MRI特征(边缘、内部强化)及ADC值对预测肿块型BI-RADS 4类病变的良恶性具有一定意义;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可有效鉴别BI-RADS 4类肿块型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造影(CEUS)定性及定量分析鉴别乳腺良恶性非肿块型病变(NM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乳腺NML患者(57个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与恶性病变组,对比组间CEUS定性及定量指标差异,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建立回归方程,采用ROC曲线评估3个方程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57个乳腺NML中,经病理确诊良性病变31例(良性组),恶性病变26例(恶性组),2组NMLs增强强度、病变范围、周边血管和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渡越时间(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定性参数中的增强强度、病变范围,定量参数中的PI、AUC以及二者联合分析所示病变范围和PI均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NMLs的独立因子(P均<0.05)。据此分别建立定性、定量及二者联合分析的回归方程预测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0、0.63和0.71,定性分析优于定量分析(Z=-3.02,P<0.01),而与二者联合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P=0.54)。结论 CEUS定性和定量分析均对鉴别乳腺良恶性NMLs有一定价值,定性参数的诊断效能优于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超声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在女性致密型乳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同时接受超声和DBT检查的148例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148个病灶),按照乳腺成分、年龄、病灶大小及有无钙化进行分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获得并比较超声和DBT诊断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和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超声与DBT诊断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956和0.815(Z=3.866,P<0.001)。在不均匀致密型乳腺(0.967 vs 0.821,P<0.001)、病灶最大径 ≤ 1 cm (0.935 vs 0.680,P=0.022)及年龄 ≤ 40岁(0.973 vs 0.817,P=0.030)和>40~55岁患者(0.946 vs 0.801,P=0.013)中,超声与DBT诊断良恶性病变的AUC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诊断标准,超声和DBT诊断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4.32%(83/88)和93.18%(82/88,χ2=0.096,P=1.000);特异度为83.33%(50/60)和61.67%(37/60,χ2=7.060,P=0.007)。结论 超声对致密型乳腺病灶的整体诊断效能优于DBT。对于病灶较小、不均匀致密型乳腺及年龄 ≤ 55岁的患者,更适宜以超声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H-MRS复合胆碱(tCho)积分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5例患者行乳腺MR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扫描序列包括MR平扫、动态增强与单体素1H-MRS,统计学分析应用t检验及ROC曲线分析,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05例乳腺病变患者中,良性病变119例,恶性病变186例。乳腺良性病变tCho积分为13.77±11.28,恶性病变为42.30±32.90。恶性病变的tCho积分显著高于良性病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Cho积分的最佳阈值为29.95,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特异度为92.44%(110/119),敏感度为60.22%(112/186)。结论 应用1H-MRS tCho积分半定量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可行的,结合MRI形态学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79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31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8例)的临床及动态增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系统描述病变MRI表现,分析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MRI显示肿块样病变71例(71/79,89.87%),病理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乳腺癌病变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乳腺肿块样病变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及肿块最大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形态、内部强化方式、延迟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显示的乳腺癌病灶位置及肿块大小、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EUS鉴别诊断肾脏局灶性高回声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肾脏单发高回声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常规超声(US)及CEUS声像图资料,对其进行定性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US及CEUS诊断肾恶性高回声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为70.00%(14/20)、75.00%(27/36)、60.87%(14/23)、81.82%(27/33)、73.21%(41/56)和80.00%(16/20)、94.44%(34/36)、88.89%(16/18)、89.47%(34/38)、89.29%(50/56),CEUS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US(P均<0.05)。CEUS结果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Kappa值=0.761),US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35)。结论 CEUS可提高对于肾脏局灶性高回声良、恶性肿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液-液平面(FFLs)在MRI诊断腹部局灶性病变中的意义。 方法 收集72例MRI中有FFLs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腹部局灶性病变患者。根据FFLs占腹部局灶性病变的比例,分为<1/3、1/3~2/3、>2/3但不完全由FFLs组成、完全由FFLs组成四组。分析FFLs在腹部局灶性病变中的比例与良恶性病变及其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72例中,病理及临床诊断49例良性病变、23例恶性病变。卵巢病变29例,占40.28%。FFLs占局灶性病变比例<1/3者12例(12/16,75.00%)为恶性病变;FFLs占病变面积1/3~2/3者7例(7/12,58.33%)为恶性病变;>2/3但不完全由FFLs组成的腹部局灶性病变中80.00%(16/20)为良性病变;24例完全由FFLs组成的局灶性病变均为良性病变。结论 腹部局灶性病变中FFLs多见于卵巢病变。FFLs占腹部局灶性病变的比例越大,恶性病变所占的比例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声像图特点及人口学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 324名女性体检者乳腺超声及人口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基于乳腺声像图特点的模型1及基于乳腺声像图特点和人口学特征的模型2,以ROC曲线分析2种模型对BI-RADS ≥ 4a级乳腺病变的预测效能。结果 超声示5 019名(5 019/5 324,94.27%)BI-RADS分级≤ 3级,305名(305/5 324,5.73%)存在BI-RADS分级≥ 4a级乳腺病变。结节数量、形态、回声、血流信号、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是BI-RADS ≥ 4a级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基于结节数量、形态、回声和血流信号构建回归模型1,其诊断BI-RADS ≥ 4a级的AUC为0.821(P<0.05),特异度90.58%,敏感度61.25%,准确率88.13%。基于结节数量、形态、回声、血流信号、年龄和BMI构建回归模型2,其AUC为0.874(P<0.05),特异度93.69%,敏感度68.75%,准确率91.80%。结论 基于声像图特点及人口学特征的模型对BI-RADS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病灶及背景实质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价值。方法 收集41例接受乳腺DCE-MRI检查的患者(共4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21个(良性组),恶性病变24个(恶性组),测量病灶及背景实质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浆分数(Vp),对2组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各参数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病灶Ktrans和Kep、背景实质Ktrans和Kep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2组病灶Vp和背景实质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时,背景实质Ktrans的AUC较其他参数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6.19%。所有参数联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AUC值最高,为0.86(P<0.001)。结论 DCE-MRI相关参数中,背景实质Ktrans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定量分析DCE-MRI数据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其背景实质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望成为无创诊断乳腺病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DE-MRI)对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检出的非肿块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FFDM检出乳腺单发非肿块性病变患者,将病变分为局部结构扭曲(A)、局限性不对称致密(B)和单纯多发微小钙化灶(C)三种类型;根据分布特点,将单纯多发微小钙化灶分为簇状分布、线样分布、区域性分布、段性分布及弥漫散在分布型。分析DE-MRI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E-MRI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病变90例,恶性病变82例;DE-MRI对A型、B型和C型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45%(21/22)和66.67%(6/9),92.31%(24/26)和86.84%(33/38),82.35%(28/34)和72.09%(31/43)。结论 DE-MRI对于鉴别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的良恶性非肿块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乳腺肿块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价可疑乳腺病变中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对134例患者的155个乳腺肿块行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将图像质量评分为0级(不足)、1级(低质量)、2级(高质量),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乳腺密度、病灶大小、病变深度和乳腺厚度与图像质量的关系,以及弹性成像鉴别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病灶图像质量评估为不足10个,低质量67个,高质量78个。较小的病灶、较浅的病变、病变处乳腺厚度较薄、病理为良性与更高的图像质量明显相关;而年龄、体质量指数、乳腺密度、病变与乳头距离与图像质量无关。病变处乳腺厚度是影响弹性图像质量最重要的因素。高质量、低质量图像鉴别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变处乳腺厚度是影响弹性成像图像质量最重要的因素。较高质量评分的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2.
18F-FDG PET/CT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 MM患者20例,均于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 诊断.结果 19例18F-FDG PET/CT检出阳性病灶(95.00%),SUV为2.81±0.98(1.30~6.00), 共检出病灶303处,其中PET有222处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73.27%),CT检出268处灶状溶骨性改变(88.45%).PET和CT同时检出的病灶为187处(61.72%);PET检出而同机CT未检出的病灶35处(11.55%);同机CT检出而PET未检出病灶81处(26.73%).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MM的诊断及评价全身累及范围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对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患者76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ARFI检查并分析,包括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VTI)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或两种增强影像学检查(CEUS、CT、MRI)确诊。采用ROC曲线评价剪切波速(SWV)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并确定临界点。结果 VTI声像图中,31个(31/40,77.50%)恶性病灶和13个(13/36,36.11%)良性病灶呈灰黑色(P<0.05);良性病灶SWV明显低于恶性病灶[(1.67±0.61)m/s vs(2.80±1.07)m/s,P<0.01)。以SWV=2.04m/s为临界点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82.50%、80.60%和81.58%。结论 ARFI有助于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容积扫描(ABVS)在乳腺以外浅表组织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2例98处浅表病变行常规灰阶超声(CGUS)和ABVS检查,以手术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为标准,评价所有病例的ABVS表层冠状面图像特征,并与CGUS图像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包括25例34处肢体动脉或静脉病变、32例39处浅表软组织肿块及25例25处腹外疝。ABVS表层冠状面图像对88处(88/98,89.80%)病变内部结构的显示优于CGUS(P=0.002),96处(96/98,97.96%)病变形态、范围与毗邻关系的显示优于CGUS(P<0.001)。结论 ABVS表层冠状面图像在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体现出良好价值,可弥补传统超声切面信息的不足,其临床应用范围将由此拓宽。  相似文献   

15.
3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7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37例中,BI-RADS 2级16例、3级7例、4级5例、5级9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囊性包块型9例(9/37,24.32%)、囊实混合包块型17例(17/37,45.95%)、实质低回声型11例(11/37,29.73%)。结论 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69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95个病灶)行触诊成像、临床触诊和X线,对其中151例行超声检查。比较以上4种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估各方法对不同腺体类型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触诊成像对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敏感度为82.40%,特异度为80.00%,敏感度高于临床触诊(60/125,48.00%,P<0.001)但低于X线(117/125,93.60%,P=0.003)及超声(105/110,95.45%,P<0.001),特异度高于X线(39/70,55.71%,P=0.002)及超声(38/61,62.29%,P=0.023)。对于不同腺体类型的乳腺,触诊成像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变化不大。结论 触诊成像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望成为现有乳腺检查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全数字化乳腺影像(FFDM)的两种图像后处理方式——动态对比度全智能优化(PV)与组织均衡技术(TE)对乳腺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乳腺X线图像,按经PV和TE两种后处理方式的图像和原始图像(RAW)分为3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阅片并记录评分结果。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共62个病灶,均经病理证实。PV组、TE组及RAW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770±0.031、0.684±0.033、0.709±0.032。3组中PV组Az值及敏感度最高,RAW组假阴性率最高,TE组假阳性率最高。对于恶性病灶,PV组优于TE组及RAW组,TE组与RAW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良性病灶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恰当的后处理能够增加FFDM对特定类型病变的显示能力;对检出恶性病灶,PV优于T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综合MRI(1.5T或3T)多种序列与MSCT(16或64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MSCT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且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41例患者(75个病灶)的诊断结果。结果MSCT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80.77%(21/26),特异度为68.42%(26/38)。MRI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93.33%(28/30),特异度为97.56%(40/41)。两者敏感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MRI的特异度高于MSCT(P〈0.001)。对于具体的各类病灶,MRI的总体诊断准确率(86.36%,57/66)高于(P=0.004)MSCT(64.41%,38/59)。结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能力优于MS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切除触诊阴性乳腺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女性患者的92个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行超声引导下肿块切除术,并对切下的组织进行超声检查以证实肿块被完整切除。结果92个触诊阴性肿块在超声定位下均被一次性切除,定位准确率达100%。其中病理证实纤维囊性乳腺病24个,纤维腺瘤59个,不典型增生4个,恶性肿瘤5个(导管原位癌1个,浸润性导管癌4个)。结论术中超声引导触诊阴性乳腺肿块切除准确可行,可帮助选择最佳切口,提高手术效率,使病灶边缘的组织切除量更加合理,还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焦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维MR颅脑容积成像(3D-BRAVO)增强扫描序列在舌下神经管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舌下神经管区病变患者的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3D-BRAVO增强扫描。结果 14例患者于常规平扫序列上可发现病灶,常规增强序列上不能清晰显示舌下神经及舌下神经管,三维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上所有病例均能显示舌下神经及舌下神经管,并可进行MPR多方位清楚显示舌下神经管、舌下神经及病灶。结论 3D-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较常规扫描提供更多信息,是诊断舌下神经管区病变准确、可靠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