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恶性克隆造血系统疾病,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地西他滨是目前治疗MDS的优先用药,在国内已开始应用。我院对1例老年MDS患者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恶性克隆造血系统疾病,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地西他滨是目前治疗MDS的优先用药,在国内已开始应用.我院对1例老年MDS患者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信国 《首都医药》2015,(3):334-335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预激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试验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的治疗效果、VEG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 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2016年符合纳入标准的IPSS(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评分相对高危(中、高危)老年(≥60岁)MDS患者33例。观察组(24例)给予DAC 7 mg/m2,持续泵入1 h以上,连用10 d,28 d为1个治疗周期,入组患者至少完成4个周期治疗。9例采用最佳支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33例MDS患者中位年龄73岁(60~91岁),29例MDS及3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患者缓解状况可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13.04%,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率为8.69%,5例获得骨髓完全缓解(mCR)中2例伴血液学改善(Hematologic improvement,HI);对照组仅1例获得HI。观察组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52.17%(12/23),显著高于对照组11.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8.5个月,较对照组(4.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耐受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级骨髓抑制。观察组患者感染率(56.52%)略低于对照组(7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剂量DAC治疗老年中、高危MDS/CMML患者疗效显著,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实现显著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5.
周琴  吴克雄  胡军 《中国医药》2012,7(2):246-246
患者男,72岁,汉族,以反复头晕、疲乏8年,加重1周为主诉于2010年8月入院.患者自2003年4月出现疲乏、头晕,当时入住我院,查血常规:WBC为1.9×109/L左右,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不详、给予升白细胞等对症治疗,并完善相关检查包括骨髓穿刺,诊断未确立.2005年5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查血常规:WBC:0.5×109/L,行骨髓穿刺(结果不详),诊断未确定,给予复方皂矾丸、利血生片治疗,血象无明显好转.2006年6月转往上海瑞金医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仍未确定.2008年6月再入住我院,行骨髓穿刺后诊断考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并将骨髓涂片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会诊,结果诊断MDS-RA,予对症治疗.同年7月转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相关检查,诊断MDS-RA,给予十一酸睾酮胶丸、脱氧核苷酸钠、沙利度胺治疗,疗效不佳.血象提示三系均偏低,患者反复出现发热、疲乏头晕症状,多次入住我院,给予对症、抗感染、输血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地西他滨是一种低甲基化药物,由于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及较好的临床疗效,被用于治疗各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现对其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安全性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接受HAG化疗,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HAG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第1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26.9%,观察组为30.0%,虽然观察组的缓解率较高,但是统计分析差异并不显著。两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25例次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43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他滨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HAG化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降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某院接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地西他滨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具有疗效好的优点,值得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白血病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采取地西他滨联合化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控制率、不良反应率、治疗后的6个月、1年、2年生存及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白血病治疗中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临床疗效较好,且毒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可提高生存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AG)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效果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86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HAG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HAG组采用高三尖杉酯碱静脉滴注,1 mg/d,1次/d,阿糖胞苷静脉滴注,2 mg/kg,1次/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d,静脉滴注,1次/d,3种药物均连续使用14 d.联合组在HAG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西他滨,静脉滴注,15 mg/m2,连续输注3 h以上,每8 小时1次,连用3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随访至2016年1月,观察2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2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H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H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18,P<0.05).联合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H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减少、腹泻、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AG组,复发率明显低于H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16年1月,HAG组死亡14例,联合组死亡6例,联合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显著高于H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G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相关血细胞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病死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郑丽  宫一凡  孙雪林  张卫娜  赵妍 《中国药房》2020,(18):2269-2274
目的:系统评价地西他滨单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Clinical Key、Google学术、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6月26日,收集地西他滨(地西他滨组)对比传统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治疗MD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共计59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地西他滨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OR=1.82,95%CI(1.23,2.70),P=0.003]和总有效率[OR=1.54,95%CI(1.05,2.27),P=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26,95%CI(0.16,0.40),P<0.000 01]、感染发生率[OR=0.48,95%CI(0.27,0.85),P=0.01]和...  相似文献   

13.
地西他滨是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具有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作用。地西他滨被磷酸化后,直接作用于DNA,抑制DNA甲基转移酶,从而使DNA低甲基化,细胞分化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超小剂量的地西他滨治疗老年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9例老年中危MDS患者,均给予地西他滨10 mg/d,静脉滴注>2 h,连续7 d.每28天为1个疗程,至少行4个疗程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骨髓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方案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中危-1组MDS患者19例,其中9例接受地西他滨15 mg·m-2 ,每周1次,共3周为一疗程的治疗方案;10例接受地西他滨7 mg·m-2 ,每周1次,共3周为一疗程的治疗方案(简称15 mg和7 mg组)。比较两组之间的总反应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9例中危-1组MDS患者经过地西他滨治疗后,1例获完全缓解(CR),7例获血液学改善(HI),11例病情稳定(SD),总反应率42%。其中,地西他滨15 mg组、7 mg组患者的总反应率分别为44%、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地西他滨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和出血,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和0%,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10%,同时15 mg组治疗期间分别平均输注红细胞2.2 U和血小板1.3 U;7 mg组治疗期间分别平均输注红细胞0.2 U和血小板0.2 U,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平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后三系均有所提高,其中血红蛋白改善明显(P<0.05)。结论 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方案在中危-1组MDS患者中安全有效,而且其感染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提示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在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AML(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6例MDS患者与10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地西他滨治疗,剂量为15mg/m2·d、d1~d5。部分患者联合应用CAG方案治疗,观察2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CR 5例、PR 3例、SD 3例、PD 15例,治疗有效率为42.31%;13例患者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其他患者骨髓抑制程度较轻。5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MDS患者出现败血症,1例AML患者出现腹腔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0.77%。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及AML疗效确切,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不良反应均在可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HAG联合地西他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MDS患者86例纳入研究范围,随机分为HAG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HAG组给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联合组在HAG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2组淋巴细胞亚群表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方案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本文共分析了19例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中危-1组MD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例接受地西他滨15mg/m2 ,每周1次,共3周为一疗程的治疗方案;10例接受地西他滨7mg/m2 ,每周1次,共3周为一疗程的治疗方案(简称15mg和7mg组)。然后通过临床观察分别比较两组之间的总反应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9例中危-1组MDS患者经过地西他滨治疗后,1例获完全缓解(CR),7例获血液学改善(HI),11例病情稳定(SD),总反应率42%。其中,地西他滨15mg组、7mg组患者的总反应率分别为44%、40%,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地西他滨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和出血,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和0%,III"-IV"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10%,同时15mg组,治疗期间分别平均输注红细胞2.2u和血小板1.3u;7mg组,治疗期间分别平均输注红细胞0.2u和血小板0.2u,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平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后三系均有所提高,其中血红蛋白改善明显(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方案在中危-1组MDS患者中安全有效,而且其感染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提示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在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中联合应用地西他滨和小剂量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9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应用小剂量化疗的46例作为常规组,将地西他滨和小剂量化疗联用的46例作为研究组,针对两组疗效、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比较。结果 疗效方面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明显高于常规组(76.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VEGF、GDF11和sTfR的水平均有所降低,且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22%)和研究组(4.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