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刚平  张红  武杰  张作峰 《山东医药》2011,51(29):72-73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92例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组)和224例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组)标本,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结果①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与淋巴结转移、腺外浸润、肿瘤复发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是否是微小癌等临床病理学因素无关(P〉0.05);②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8.7%,其中中央区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r=0.425,P〈0.01);③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与癌灶大小、部位无关(P〉0.05);④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97,P〈0.01)。结论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易转移、复发,中央区为较早发生淋巴转移的区域,中央区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的研究有助于确定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mi-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和同期住院的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瘤旁正常组织,用RT-PCR方法测定Bmi-1基因表达,并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 Bmi-1 mRNA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组织(P〈0.05)。Bmi-1 mRNA的高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mi-1 mRNA高表达可能参与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进而影响其生物学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黄家良  叶建新 《山东医药》2010,50(14):86-8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腙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VEGF—C。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C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腺瘤(P均〈0.01)。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TNM分期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无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上调,这有助于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机制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1%,是近年来发病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占70%-80%,甲状腺髓样癌占5%-10%,其中,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发生的概率极低,国内外报道大多为个例报道,其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现就本院发生的一例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以检查"发现甲状腺肿物3年余"  相似文献   

5.
碘过量对大鼠生殖力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文献报道,碘过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自身免疫甲状腺炎及甲状腺乳头状癌高发,但未见到碘过量对大鼠生殖力影响的报道。本实验即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碘过量对大鼠生殖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在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方法:本文报道1例以胰岛素瘤来就诊的女性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对患者行全身生长抑素受体核素显像。并行131I-甲状腺显像示甲状腺右叶冷结节。结果:全身生长抑素受体核素显像发现甲状腺右叶占位。经甲状腺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论: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可能对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7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病理检出率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碘与这两种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游程检验、升降趋势检验、方差分析、t或t’检验、x^2检验,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1978年~2004年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恶性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及其“伴发病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年外检总数231837例(平均8587例/年),包括甲状腺疾病6276例(2.70%)、甲状腺恶性肿瘤644例(0.28%)、甲状腺乳头状癌465例(0.20%)、滤泡癌80例(0.03%)。甲状腺疾病外检率1982年后呈下降趋势,1995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甲状腺恶性肿瘤外检率无明显变化趋势;1995年后甲状腺乳头状癌外检率呈上升趋势,甲状腺滤泡癌外检率呈下降趋势。27年中这两种疾病及其女性和男性平均确诊年龄均无明显变化趋势,但男性平均确诊年龄均大于女性。27年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的性别比例男性明显低于女性,分别为1:3.31、1:2.81,亦无明显变化趋势。乳头状癌(33.76%)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比滤泡癌(10.00%)高,而伴侵犯血管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肿)的病例,滤泡癌(11.25%与13.75%)高于乳头状癌(0.65%与4.52%)。且乳头状癌伴有结甲肿患者平均确诊年龄大于不伴有者,分别为44.3岁与38.1岁。两种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男、女比例高于不伴有者。结论27年甲状腺恶性肿瘤总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而乳头状癌与滤泡癌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显示出甲状腺癌总恶性程度下降的结果,提示本地区未处于高碘状态,且与碘摄入量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正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为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BRAFV600E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最为常见的基因突变之一。据报道,45%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会出现BRAFV600E基因突变[1]。BRAFV600E的突变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确诊以及预测不良预后非常重要。目前可用于BRAFV600E突变的检测方法有Sanger测序法、焦磷酸测序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及等位基因特异扩增(PCR)等方法[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6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4例(A组)行甲状腺原发灶根治切除术,122例(B组)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的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相近;两组术后早期复发率分别为29.8%和7.3%,两组相比,P<0.05。结论 cNO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能显著降低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PCNA、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的PCNA、VEGF、ER表达。结果 PCNA、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PCNA与VEGF呈正相关关系(r=0.8,P〈0.01),与ER呈负相关关系(r=-0.3,P〈0.05)。结论 PCNA、VEGF、ER表达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协助诊断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卵巢转移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卵巢转移已成为造成妇女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一度曾认为卵巢很少发生转移癌,但通过资料的积累,现认为卵巢是一个很容易生长转移癌的器官[1]。不少原发于消化道的肿瘤,可首先转移至卵巢。病例:近3年本院共收治女性直肠癌患者43例,其中发生卵巢转移者5例,年龄43~56岁,均于行B超及CT检查时发现盆腔包块。1例患者直肠癌侵及腹膜并与周同组织粘连,两侧卵巢肿大(右侧6.5cm×7.5cm,左侧5cm×6cm)并与直肠癌周围组织粘连;行乙状结肠造口,双侧卵巢切除术;癌组织活检病理报告示粘液细胞癌,源十直肠。另4例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yclin 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 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及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逐渐升高(P<0.01)。Cyclin E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周围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 Cyclin E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4例(A组)行甲状腺原发灶根治切除术,122例(B组)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的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相近;两组术后早期复发率分别为29.8%和7.3%,两组相比,P<0.05.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能显著降低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成人及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4 73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为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对成人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双侧发生率、弥散型率、侵出腺叶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侧颈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成人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仅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年轻患者,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更易双侧发生,侵出腺叶及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且相对于成人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占80%左右。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指直径≤1.0cm、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PTC。近年,随着甲状腺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临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一般认为PTMC的恶性程度较低,总体预后良好。但也有文献报道在诊断PTMC的同时已发现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本文就PTMC的流行病学、临床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桥本甲状腺炎中的表达,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桥本甲状腺炎的相关性.方法 北京空军总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石蜡标本,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桥本甲状腺炎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20例、甲状腺腺瘤20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BRAFV600E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其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阳性率为77.5% (31/40),桥本甲状腺炎BRAFV600E阳性率为45.0%(9/20,P=0.012).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的肿瘤组织区域BRAFV600E阳性率为70.0%(14/20),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而桥本甲状腺炎区域BRAFV600E阳性率为55%(11/20,P=0.527),与单纯桥本甲状腺炎BRAFV600E的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转移者BRAFV600E阳性率(88.2%,15/17)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未转移者(69.5%,16/23,P=0.030).甲状腺腺瘤中未检测到BRAFV600E.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桥本甲状腺炎均呈现较高的BRAFV600E突变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可以更加细致地显示颈部淋巴结的内部结构,因此,作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声像图特征,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XB130蛋白在人体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XB130蛋白在人体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XB130蛋白在15种正常人组织中,即胃黏膜、肾皮质组织、甲状腺组织中高表达,在肺泡上皮、子宫内膜中未见XB130蛋白阳性表达,其余组织均为中-低表达。常见18种肿瘤组织及生殖系统肿瘤中,除子宫颈鳞状细胞癌XB130为阴性,其余肿瘤胰腺导管腺癌、前列腺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乳腺导管原位癌、卵巢间变型无性细胞瘤等肿瘤细胞XB130蛋白高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胃腺癌、结肠腺癌、直肠腺癌、肝细胞性肝癌、肾透明细胞型肾癌、肺鳞状上皮癌、肺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卵巢囊腺癌等低表达。结论 XB130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首次报道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表明XB130可能在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病变组织中Galectin-3、cytokeratin19(CK19)和HBME-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甲状腺乳头状病变组织(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72例,良性增生40例)中的Galectin-3、CK19和HBME-1。结果Galectin-3、CK19和HBM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呈中至强阳性表达,而在甲状腺良性乳头状增生中均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其中HBME-1和Galectin-3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2%、94.1%和94.8%;三者联合检测分别为100%、96.7%和98.8%。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aleetin-3、CK19和HBME-1表达较甲状腺良性乳头状增生组织明显升高。三者是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较为可靠的标志物,三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26/DPPⅣ、半乳糖凝集素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其联合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了114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CD26/DPPⅣ及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结果CD26/DPPⅣ及半乳糖凝集素3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在甲状腺腺瘤及滤泡癌中少有表达,在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相对于甲状腺腺瘤而言,CD26/DPPⅣ诊断乳头状癌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分别为86.8%、97.2%、90.4%、98.3%.79.5%及0.80,半乳糖凝集素3分别为97.1%、91.7%、95.2%、95.7%、94.3%及0.89。结论CD26/DPPⅣ及半乳糖凝集素3均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较为可靠的标志物,可以辅助常规的病理检查进行乳头状癌与腺瘤的鉴别诊断,它们在甲状腺滤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