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琰  赵金  李思婕  程红岩   《放射学实践》2010,25(3):320-322
目的:探讨三维薄层动态增强MRI检查对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显示和分型价值。方法:14例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均行MRI检查,采用肝脏加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分析图像质量及其对下腔静脉、肝静脉和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结果:14例中下腔静脉阻塞型4例,其中膜型1例,节段性3例;肝静脉阻塞型5例;混合型阻塞5例。尾状叶增大9例,肝实质强化不均匀8例,5例显示有副肝静脉,7例可见肝内侧支血管,9例可见肝外侧支血管。结论:三维薄层动态增强MRI技术能清楚显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对诊断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病变部位、程度、侧支分布及分型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接法下腔静脉CT成像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分析。结果 7例BCS患者中,下腔静脉型1例,肝静脉2例,混合型4例,其中1例混合型伴下腔静脉血栓形成。7例BCS患者中均出现奇/半奇静脉、膈下静脉、腰升静脉、腰静脉、肋间静脉扩张。结论直接法下腔静脉CT成像图像质量较高,能较准确地反映BCS阻塞的部位、范围、下肢静脉血回流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3.
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及其与血管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BCS患者先后行MRI和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支下腔静脉中,MRI及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10支有阻塞,并能判断其阻塞类型(节段性阻塞7例,膜性阻塞3例);36支肝静脉中,MRI清楚显示18例肝静脉阻塞(肝右静脉8支,肝中静脉5支,肝左静脉5支),18支通畅(肝右静脉4支,肝中静脉7支,肝左静脉7支),而血管造影见31支肝静脉未显影(肝右静脉7支,肝中静脉12支,肝左静脉12支),5支显影(肝右静脉5支)。根据检查结果的BCS分型,MRI为单纯下腔静脉阻塞4例,单纯肝静脉阻塞2例,并有两者阻塞者6例;而血管造影因肝静脉分支多不能显影,难以作出分型诊断。结论: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梗阻的定位、定性较血管造影有明显优势,应作为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DCE MRA和DSA对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3DDCE MRA和DSA检查的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经DSA证实至少有一支肝静脉或入右心房段及肝后段下腔静脉存在病变且无肿瘤、血栓等基础疾病。对所有患者的3DDCE MR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4分,依次为优、良、中和差),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3DDCE MRA诊断BCS的能力,包括检出静脉病变的总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显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病变各自的敏感度以及发现副肝静脉的敏感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这两种检查方法对BCS分型诊断的一致性。结果:46例中44例的3DDCE MRA图像质量评分为3~4分,仅2例图像质量为2分。3DDCE MRA正确诊断BCS 45例。46例患者共184支血管段中DSA共检出151支静脉病变,3DDCE MRA正确诊断141支、误诊2支,MRA发现静脉病变的总敏感度为93.4%(141/151),特异度为94.0%(31/33);发现下腔静脉病变的敏感度为94.9%(37/39),发现肝右、肝中及肝左静脉的敏感度分别为94.1%(32/34)、92.3%(36/39)和92.3%(36/39);显示副肝静脉的敏感度为83.3%(25/30)。3DDCE MRA对所有患者的分型诊断符合率为86.7%(39/45),且与DSA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Kappa=0.667,P<0.05)。结论:3DDCE MRA可较准确地对原发性BCS进行诊断和分型,能够对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和导管入路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增强MR血管成像(NCE-MRV)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5例怀疑BCS患者均行NCE-MRV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者的一致性,并计算NCE-MRV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35例患者中,32例DSA诊断为BCS,33例NCE-MRV诊断为BCS,DSA显示下腔静脉膜性狭窄8例(NCE-MRV10例),膜性阻塞7例(NCE-MRV 6例),节段性狭窄3例(NCE-MRV 4例),节段性阻塞10例(NCE-MRV 10例),下腔静脉血栓5例(NCE-MRV 5例)。NCEMRV诊断BCS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67.8%,准确度为97.1%,阴性预测值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96.9%。NCE-MRV与DSA相比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9)。NCE-MRV显示肝内侧支血管30例,肝外侧支血管27例,副肝静脉25例。结论 NCE-MRV对于BCS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与DSA对比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BCS可疑患者诊断下腔静脉阻塞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 DCE MRA和DSA对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3D DCE MRA和DSA检查的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经DSA证实至少有一支肝静脉或入右心房段及肝后段下腔静脉存在病变且无肿瘤、血栓等基础疾病.对所有患者的3D DCE MR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4分,依次为优、良、中和差),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3D DCE MRA诊断BCS的能力,包括检出静脉病变的总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显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病变各自的敏感度以及发现副肝静脉的敏感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这两种检查方法对BCS分型诊断的一致性.结果:46例中44例的3D DCE MRA图像质量评分为3~4分,仅2例图像质量为2分.3D DCE MRA正确诊断BCS 45例.46例患者共184支血管段中DSA共检出151支静脉病变,3D DCE MRA正确诊断141支、误诊2支,MRA发现静脉痛变的总敏感度为93.4%(141/151),特异度为94.0%(31/33);发现下腔静脉病变的敏感度为94.9%(37/39),发现肝右、肝中及肝左静脉的敏感度分别为94.1%(32/34)、92.3%(36/39)和92.3%(36/39);显示副肝静脉的敏感度为83.3%(25/30).3D DCE MRA对所有患者的分型诊断符合率为86.7%(39/45),且与DSA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Kappa=0.667,P<0.05).结论:3D DCE MRA可较准确地对原发性BCS进行诊断和分型,能够对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和导管入路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BCS患者的CT图像资料。观察肝脏形态、密度、强化方式,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显影情况及肝内、外侧支循环显示情况。结果 31例中,肝静脉阻塞28例(90.3%)、下腔静脉阻塞14例(45.1%),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阻塞11例(35.5%)。31例患者均出现肝内或肝外侧枝循环,其中肝外侧枝循环出现共29例(93.5%),肝内侧枝循环出现9例(29.0%)。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好的显示布-加综合征阻塞的部位及肝内外侧支循环静脉,对BC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术前MRI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术前MRI检查的价值。方法:有MRI资料的Budd-Chiari综合征病例14例(其中12例行介入诊疗),观察下腔静脉、肝静脉、副肝静脉和侧支循环的表现,结合DSA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讨论MRI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RI正确地诊断了下腔静脉膜性和节段性病变,但未能进一步区分重度膜性狭窄和闭塞。MRI较好地判断了肝静脉和副肝静脉的通畅情况。MRI对肝内、外侧支血管的显示较为全面。结论:术前MRI能正确评估Budd-Chiari综合征指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udd-Chiarj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而产生的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文献报道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占该病总数的5.0%~32.5%[1-2].由于各肝静脉之间广泛存在潜在的侧支循环,在肝静脉阻塞或狭窄后,肝内血管的解剖变得更为复杂,是BCS介入治疗中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肝静脉型BCS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国人Budd-Chiari综合征(BCS)发生肝静脉(HV)阻塞的类型与范围.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231例BCS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US)、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多种血管成像技术联合诊断的资料,其中男142例、女89例,年龄12-72岁、平均(41.45± 10.33)岁.结果 231例BCS共有HV受累226例(占97.84%),其中HV与下腔静脉同时受累193例(占83.55%),单纯HV阻塞型33例(占14.29%).下腔静脉与HV复合阻塞193例中,左、中、右三支HV均阻塞者130例(占67.35%);左和中两支HV阻塞者5l例(26.42%).单纯性HV阻塞33例中,左、中、右三支主HV全部受累达32例(占96.97%).结论 国人BCS的HV阻塞率高达97.84%,病变分型中,以HV和下腔静脉的混合型阻塞最多见(83.5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中副肝静脉的CT、MRI表现,评价其在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有CT、MRI资料的Budd-Chiari综合征病例24例(其中22例行介入诊疗),观察副肝静脉的CT、MRI表现,结合DSA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 讨论副肝静脉的临床意义. 结果 24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中, 20例检测到副肝静脉, 显示率83.3%.典型的副肝静脉主要分布于肝VI段及临近肝组织内,表现为与下腔静脉相通的管道. 结论 在大多数Budd-Chiari 综合征患者中CT及MRI可以直观地观察副肝静脉的形态、侧支循环情况及其与下腔静脉的交通情况, 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3D DCE MRA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BCS)中的价值。方法8例BCS术前接受了常规MRI和3D DCE MRA检查,着重于回顾性分析其3D DCE MRA表现。结果8例3D DCE MRA检查显示下腔静脉阻塞3例,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阻塞5例。下腔静脉阻塞部位在肝段5例、膈段1例及膈上段2例,阻塞表现形式包括膜性1例及节段性7例。伴有肝静脉阻塞的5例中肝静脉开口处阻塞3例,肝静脉分支阻塞2例。8例中有5例显示肝内侧枝循环,包括肝包膜下静脉侧枝循环、叶间静脉侧枝循环及肝内未定型侧枝循环。8例均显示肝外侧枝循环,包括深层静脉侧枝循环、中层静脉侧枝循环、浅层静脉侧枝循环及门静脉侧枝循环。8例BCS的其他征象包括肝实质信号异常、肝脏形态改变、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脾大、腹水及胸水。结论3D DCE MRA在诊断BCS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是诊断和治疗前后全面评价BCS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内外门-体循环交通的发生率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内外门-体交通的螺旋CT三期扫描表现。结果肝外型门-体循环交通见于79例(98.75%),其中,食管下段黏膜下及食管周围静脉曲张48例(60%),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扩张28例(35%),小网膜静脉曲张46例(57.5%),副脐静脉肝外型再通20例(25%),脾肾静脉和胃肾静脉分流10例(12.5%),腹膜后椎旁静脉曲张14例(17.5%);肝内型门-体循环交通6例(7.5%),其中,5例为门静脉左支与副脐静脉交通型(6.25%),1例为门静脉右后支与下腔静脉交通型(1.13%)。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显示有独特的价值,不仅能显示侧支循环的部位、范围和曲张的程度,而且可以追踪血流异常途径。认识侧支循环的CT表现特点,有助于肝内外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Budd-Chiari综合征侧支循环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侧支循环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与介入治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BCS的血管造影表现,有膜性狭窄闭塞22例,节段狭窄闭塞8例,病程4个月至25年。行下腔静脉和楔嵌肝静脉造影。结果侧支循环分为肝内侧支、肝外侧支及肝内外侧支。肝内侧支有:(1)肝静脉藉包膜下侧支与体循环交通;(2)肝内叶间交通;(3)未确定型。肝外侧支有:(1)腰升静脉-奇静脉及半奇静脉通道;(2)腹壁浅静脉通道;(3)左肾静脉-半奇静脉通道;(4)左肾静脉-膈下静脉通道;(5)门静脉途径。结论侧支循环的解剖学变化取决于阻塞的部位,对BCS介入治疗的选择和判断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Budd-Chiari综合征的磁共振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DSA证实的Budd-Chiari综合征MRI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FSPGR T1和FRFSE T2序列扫描.其中12例行FSPGR T1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肝静脉型6例,下腔静脉型8例,混合型10例,其中合并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6例.急性6例,亚急性6例,慢性1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肿大.肝脏尾叶增大20例,肝实质信号不均匀12例,肝内侧支血管17例,副肝静脉2例,肝外侧枝血管16例,脾大腹水16例,合并肝癌和脾梗死各1例.结论:MR能直接显示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狭窄,明确诊断并分型.并能根据不同时期信号特点和侧支血管分布的影像特征对其进行分期,判断疾病的病程和预后.MR是一个独立的非侵袭性的多方面评价Budd-Chiari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搜索经临床及其影像检查证实的布加氏综合征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CT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重建显示肝水平上段下腔静脉狭窄3例;肝水平下腔静脉显示不清1例;肝下段下腔静脉扩张3例;脾大,脾静脉迂曲、扩张3例;奇静脉及半奇静脉扩张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例。均显示局部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狭窄及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可明确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布加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上布加综合征(BCS)的各种表现,并初步评价该项新技术的价值。方法33例BCS患者行3DCEMRA检查。23例为继发性BCS,分别继发于肝细胞癌(21例)、右肾上腺癌(1例)或血栓性静脉炎(1例)。10例为原发性BCS。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IVC)和门静脉的开放性,观察有无肝内外侧支、肝实质病变和门静脉一体静脉间曲张静脉。10例患者行下腔静脉造影术,2例行肝右静脉穿刺造影术,把3DCEMRA所获的诊断结果与造影相对照。结果3DCEMRA可显示BCS的各种表现。肝静脉表现包括:癌栓形成(19例)、肿瘤压迫(2例)、肝静脉未显示(4例)和局限性狭窄(4例)。IVC表现为严重狭窄或闭塞(10例)、肿瘤直接侵犯(2例)、癌栓形成(3例)、血栓性静脉炎(1例)和隔膜形成(3例)。9例显示肝内侧支形成,其中2例显示“蜘蛛网”征象。所见的肝外侧支包括扩张的奇静脉和半奇静脉(13例),以及左肾一膈下一心包膈静脉侧支(2例)形成。2例患者发现门静脉左支闭塞,10例患者发生门静脉.体静脉间静脉曲张。3DCEMRA发现的肝实质病变有:尾叶增大(7例)、不均匀强化(18例)和并发肿瘤(18例)。12例3DCEMRA诊断结果均与造影结果一致。结论3DCEMRA能显示BCS的各种征象,并能帮助提供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介入治疗BCS的价值。方法86例BCS患者均由DSA确诊,根据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下腔静脉经皮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球囊扩张术加支架置入术,血栓抽吸和溶栓术。结果56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中54例完全开通,1例因隔膜太坚硬未能扩开,1例胸段下腔静脉破裂出血。15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中14例获得良好开通,1例因闭塞段太长(约6 cm)开通未成功。6例下腔静脉内伴有新鲜血栓完全清除后获得开通;11例下腔静脉内伴有陈旧性附壁血栓10例获得开通。介入治疗BCS成功率95.8%(68/71,肝静脉型及混合型BCS除外),死亡率1.4%,复发率4.2%,未发生心包填塞、支架滑移、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BCS是一种简单、创伤小、见效快的方法,绝大部分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对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可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第二肝门重建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评价第二肝门重建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i-Chiari syndrom,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肝静脉阻塞型或肝静脉阻塞伴下腔静脉阻塞的BCS患者,单独应用副肝静脉成形术或分别联合肝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成形术的方法治疗的27例患者,在副肝静脉成形术和肝静脉成形术前后经导管测定副肝静脉、肝静脉压力,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观察术后6、12、24、36个月受干预血管的通畅率.结果 27例中26例成功,副肝静脉成形术成功率达96%,术中3例出现心慌、胸闷症状,急性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6例随访,术后6、12、24及36个月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96.2%、88.5%、76.9%及73.1%.结论 第二肝门重建术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肝静脉阻塞型BCS介入治疗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高场强MRI与螺旋CT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优劣.方法 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65例,其中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者30例(静脉期扫描、延迟期扫描),高场强MRI增强检查者35例(静脉期扫描、延迟期扫描),所有病例均经DSA证实.比较CT和MRI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内外侧枝血管的情况,并计算CT及MRI增强扫描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相对组织对比度.结果 65例患者中CT及MRI增强有45例(69%) 显示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处阻塞,11例(17%)下腔静脉内有血栓影,24例(37%)见有肝内侧枝血管呈"逗号"样或迂曲、走行无规律的血管影,13例(20%)显示有副肝静脉,47例(72%)见有肝外侧枝血管.CT增强扫描静脉期显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相对组织对比度平均值分别为1.16±0.10及1.20±0.13.MRI增强扫描静脉期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相对组织对比度平均值分别为1.59±0.19、1.51±0.13,二者相对组织对比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增强扫描与CT相比更利于BCS病变的显示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