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过程称为NETosis,是不同于凋亡和坏死的一种新型中性粒细胞死亡方式,其机制包括经典途径及Gasdermin D介导的途径.NETs在炎症性疾病(I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NETs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感染性疾病等ID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丁衍  瞿娇  孙洋 《药学学报》2021,(3):669-678
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炎症反应占有重要地位,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具有杀灭外来微生物和引起炎症反应等作用.本文以2016年以来NETs的研究论文为依据,对NETs...  相似文献   

3.
中性粒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免疫系统最丰富的免疫细胞,构成了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它防御方式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吞噬、攻击和清除病原体.在2004年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抗菌途径被发现:一旦细菌侵入机体,中性粒细胞就会形成胞外网状结构,包埋限制细菌防止其扩散并形成区域高浓度抗菌物质将其迅速有效清除.  相似文献   

4.
摘要: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近些年新发现的,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栓和炎症反应形成有关的网状结构,由中性粒细胞在触发因子诱导下释放产生。不同的刺激物会诱导出不同形式,其数量可被多种检测技术量化。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其分析方法有形态学观察,检测游离DNA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等蛋白质组分。本文通过概述这些检测技术及各自优缺点,为进一步拓展NETs在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由多种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复杂网状结构。许多研究表明,NETs是机体多种免疫炎性疾病、血栓、癌症等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每个阶段NETs的动态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病程发展方向。该文就目前有效定量NETs的检测方法进行系统综述,旨为临床慢性炎症和癌症早期检测,以及靶向治疗提供最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肝衰竭患者中的促炎作用和NETosis在肝衰竭肝脏炎症反应过程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的血清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NETs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PO)-DN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中性粒细胞中NETs标志物分子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供肝和肝衰竭患者肝组织中MPO水平。结果 观察组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MPO-DNA水平高于对照组[(10.0±2.7)μg/L比(3.4±1.0)μg/L](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观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NE、MPO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肝衰竭患者肝组织中MPO的表达水平高于供肝组织。结论 肝衰竭时,中性粒细胞活化产生NE...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过度免疫反应所引起的炎症综合征,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能释放一种其间镶嵌多种杀菌蛋白酶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来杀灭病原体。此外也有证据表明NETs对脓毒症等疾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的同时也会造成组织损伤、血栓形成、免疫系统紊乱等负面影响,适当抑制NETs形成可以降低脓毒症的危重性。未来关于NETs的调控可能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脓毒症提供一条新途径。本文主要针对NETs在脓毒症中的利弊机制最新相关研究作以综述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能否在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方法 建立稳定的体外诱导 NETs 形成方法, 包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 细胞体外培养、 NETs 的诱导和形态学观察。提取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分为阴性对照 (NC) 组、 SAA 组和脂多糖 (LPS) 组, 给予相应的刺激后,观察 NETs 的形成并计算百分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人组蛋白 3(h3)的含量。结果 提取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纯度与细胞活力均在 95%以上。显微镜下观察到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失去原有核型, 向外扩散形成网状, 即 NETs。与 NC 组相比, 接受 SAA 刺激的中性粒细胞有更多的 NETs 形成(P < 0.05)。培养液上清中的 h3 含量显著高于 NC 组 (P < 0.05)。结论 SAA 可在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 NETs。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在脓毒症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脓毒症患儿53例作为脓毒症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07±0.68)岁],并以1∶1配比选取53例健康体检患儿作为健康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1.83±0.59...  相似文献   

10.
11.
王芸飞  李燕 《安徽医药》2024,28(4):637-643
脓毒症是危害性极强的临床综合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随之而来的治疗难题一直是人们的困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在激发状态下产生的一种以核DNA、组蛋白为主要支架并包含多种酶及炎性因子的物质集合体。这些丰富的炎性物质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多种炎症反应途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成为脓毒症研究的重要突破方向。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流行以来,NETs在脓毒症时的产生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如雨后春笋,相关机制及途径逐渐明晰,治疗脓毒症的新方向不断涌现。该文针对NETs的形成过程及其在不同刺激下的变异,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针对NETs及其组分的脓毒症治疗新思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李雪荣  李晓丽 《安徽医药》2022,26(11):2175-2178
肠道微环境是指肠道微生态环境,由大量微生物菌群组成并参与机体肠道黏膜保护、能量传递及营养代谢等生理机制,微环境发生改变时会引起肠道病理性反应。随着微生物学理论研究的不断突破,肠道菌群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环境的改变与多系统疾病相关,该文就肠道微环境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内在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核糖体蛋白(RP)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糖体生物合成和蛋白质翻译中起关键作用。除此之外,核糖体蛋白还具有许多核糖体外功能,如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凋亡、DNA修复和其他多种细胞过程。RP的功能紊乱与包括血液、代谢、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多种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RP的研究进展,包括RP的基本功能、核糖体外特性以及与人类疾病的联系进行综述,并探讨其作为生物标记物及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刘映川  张梅 《天津医药》2016,44(4):509-512
摘要: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亚临床甲减) 是一种仅有促甲状腺素水平升高而甲状腺素水平正常的代谢性疾病。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 亚临床甲减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相关, 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亚临床甲减会影响脂质代谢异常、 高血压、 凝血功能异常、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糖代谢异常等, 并与同型半胱氨酸、 C 反应蛋白及脂蛋白等存在相关性, 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近年来亚临床甲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就有关两者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甲基莲心碱是从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成熟种子的胚芽中提取出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高血压、抗血栓、抗糖尿病血管病变和血管保护作用、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甲基莲心碱对心血管...  相似文献   

17.
西红花苷是西红花中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西红花苷具有出色的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可以多维度、多途径地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功能,能抗抑郁、抗癫痫,对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缺血性脑卒中、多发性硬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综述了西红花苷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西红花苷在临床治疗中的转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改变是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复杂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肥胖及相关代谢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线粒体解偶联可促进能量支出和消耗,已成为干预肥胖症的新药物靶点.线粒体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通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抑制脂肪组织炎症、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等,起到降低体重及改善糖脂...  相似文献   

19.
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也是诱发痛风的生物化学基础。由于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其在尿酸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IgA肾病等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丙磺舒和苯溴马隆)以及促进尿酸降解药物(拉布立酶和普瑞凯希),但这些药物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仍存在使用缺陷。综述高尿酸血症及其治疗药物与肾脏疾病的关联性,以期为临床中具有肾脏获益的新型降尿酸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