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肝衰竭患者中的促炎作用和NETosis在肝衰竭肝脏炎症反应过程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的血清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NETs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PO)-DN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中性粒细胞中NETs标志物分子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供肝和肝衰竭患者肝组织中MPO水平。结果 观察组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MPO-DNA水平高于对照组[(10.0±2.7)μg/L比(3.4±1.0)μg/L](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观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NE、MPO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肝衰竭患者肝组织中MPO的表达水平高于供肝组织。结论 肝衰竭时,中性粒细胞活化产生NE...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过度免疫反应所引起的炎症综合征,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能释放一种其间镶嵌多种杀菌蛋白酶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来杀灭病原体。此外也有证据表明NETs对脓毒症等疾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的同时也会造成组织损伤、血栓形成、免疫系统紊乱等负面影响,适当抑制NETs形成可以降低脓毒症的危重性。未来关于NETs的调控可能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脓毒症提供一条新途径。本文主要针对NETs在脓毒症中的利弊机制最新相关研究作以综述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能否在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方法 建立稳定的体外诱导 NETs 形成方法, 包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 细胞体外培养、 NETs 的诱导和形态学观察。提取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分为阴性对照 (NC) 组、 SAA 组和脂多糖 (LPS) 组, 给予相应的刺激后,观察 NETs 的形成并计算百分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人组蛋白 3(h3)的含量。结果 提取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纯度与细胞活力均在 95%以上。显微镜下观察到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失去原有核型, 向外扩散形成网状, 即 NETs。与 NC 组相比, 接受 SAA 刺激的中性粒细胞有更多的 NETs 形成(P < 0.05)。培养液上清中的 h3 含量显著高于 NC 组 (P < 0.05)。结论 SAA 可在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 NETs。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在脓毒症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脓毒症患儿53例作为脓毒症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07±0.68)岁],并以1∶1配比选取53例健康体检患儿作为健康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1.83±0.59...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是危害性极强的临床综合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随之而来的治疗难题一直是人们的困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在激发状态下产生的一种以核DNA、组蛋白为主要支架并包含多种酶及炎性因子的物质集合体。这些丰富的炎性物质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多种炎症反应途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成为脓毒症研究的重要突破方向。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流行以来,NETs在脓毒症时的产生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如雨后春笋,相关机制及途径逐渐明晰,治疗脓毒症的新方向不断涌现。该文针对NETs的形成过程及其在不同刺激下的变异,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针对NETs及其组分的脓毒症治疗新思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摘要: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亚临床甲减) 是一种仅有促甲状腺素水平升高而甲状腺素水平正常的代谢性疾病。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 亚临床甲减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相关, 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亚临床甲减会影响脂质代谢异常、 高血压、 凝血功能异常、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糖代谢异常等, 并与同型半胱氨酸、 C 反应蛋白及脂蛋白等存在相关性, 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近年来亚临床甲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就有关两者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18.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改变是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复杂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肥胖及相关代谢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线粒体解偶联可促进能量支出和消耗,已成为干预肥胖症的新药物靶点.线粒体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通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抑制脂肪组织炎症、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等,起到降低体重及改善糖脂... 相似文献
19.
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也是诱发痛风的生物化学基础。由于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其在尿酸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IgA肾病等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丙磺舒和苯溴马隆)以及促进尿酸降解药物(拉布立酶和普瑞凯希),但这些药物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仍存在使用缺陷。综述高尿酸血症及其治疗药物与肾脏疾病的关联性,以期为临床中具有肾脏获益的新型降尿酸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